知青往事:一張老照片引出當年軍代表的尋親記

人世間的相聚與分離,有時隨著時代的漩渦讓人無法回頭,望盡天涯路,有時卻在驀然回首處,找到當初的痕跡。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故事不長我講給你聽……

今年初,杭州每日商報讀者鄭祥雲老人,在樂活老年週刊上,閱讀到杭州知青春晚活動報道,點燃了尋找六盤山知青的念想。

一張珍藏了已泛黃的照片,背面寫滿了向黨表決心的文字,“今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 來日方長顯身手, 甘灑熱血寫春秋。”落款:”六盤山的同志們”。照片上的十四位杭州六盤山知青你們在哪裡?半個世紀來,鄭祥雲老人始終把這張照片珍藏著。

知青往事:一張老照片引出當年軍代表的尋親記

這是什字公社東山坡大隊插隊師生合影。送給軍代表鄭祥雲,被珍藏50年。後排右二戴白帽、穿白衣,是送照片的吳工聖。前排左一,是認出吳工聖筆跡的張玉勇

1

一張珍藏了半個世紀的照片

走進鄭祥雲老人寬敞整潔的家,只見他有著軍人特有的氣質,挺拔的身軀,端正的五官,臉上掛著微笑。落座,他小心翼翼拿出一張泛黃的二寸照片與一本1969年的工作筆記本。我們攀談起來,當他回憶起五十年前參加杭州市赴寧夏學習慰問團時,心潮澎湃很激動,如是說道:

1969年11月11日,在那個特定的年代,我作為杭州警備區派出的軍代表,參加了杭州市赴寧夏學習慰問團,代表杭州人民慰問杭州在寧夏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

其間

,途經六盤山時,一位男知青送給我一張他們在六盤山落戶的杭州知青集體照作為留念。當時,我心中默唸,這些青年以後就是我的親人,一定要想法再見到他們。在學習慰問中,接觸了知青在當地艱苦的生活,動人的事蹟,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多年來,我從部隊到地方,歷經多個工作單位,也搬了三次家。但這張照片我一直珍藏著,這些知青我一直惦念著。

半個世紀了,特別是大家都步入老年時代,我期盼早日能見到他們,憶舊談新,必將是一件十分有意義且令人高興的事情。

知青往事:一張老照片引出當年軍代表的尋親記


這是合影照片背後,吳工聖題寫的字。同學張玉勇憑筆跡,確認是吳工聖送的照片

2

六盤山上的紅旗揚

50年前,由“紅旗狂”策劃的,杭一、杭二中67位志同道合的中學青年師生,在張碩年帶領下,組成了紅旗六盤山小分隊,衝破阻力,自覺自願,高擎鮮紅的隊旗,高唱《紅旗狂戰歌》,從杭州開拔,高高興興去六盤山區固原縣插隊落戶。張碩年說:“六盤山之路,是與工農相結合之路;六盤山之行,打開了赴六盤山杭州知青人生閱歷中光彩的一頁。”

他們“沿著老紅軍長征的道路,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人的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他們是在六盤山下度過的。他們把青春獻給了第二故鄉六盤山。貧下中農是他們最好的老師。艱苦的勞動,貧困的生活,磨練了意志,增長了才幹。

知青往事:一張老照片引出當年軍代表的尋親記


軍代表鄭祥雲1969年11月去寧夏慰問杭州知青,路過北京在天安門廣場拍的照片


3

尋找到了當年的杭州知青

近日,商報牽線聯繫杭州知青歷史文化研究會顧問、寧夏杭州知青吳宣文,請他辨認照片上的青年們,當吳宣文確認照片上的14位青年正是六盤山的杭州知青,立即聯繫照片上的張玉勇知青。告知,50年前,杭州慰問團看望六盤山知青時,有同學送給隨團軍代表鄭祥雲一張照片,其中就有你張玉勇,且將照片轉發給他。請張玉勇務必在六盤山知青群,講述這個傳奇故事。邀約14位已步入老年時代曾經的青年們,共赴當年的軍代表鄭祥雲老人的世紀之邀。

好客的兵哥哥得知找到了六盤山知青,立即在西子湖畔的鳥語花香餐廳準備了一桌健康豐盛的蒸菜午餐,似乎彌補特殊年代物質匱乏對知青們的虧欠。照片上的知青,分別是杭二中的兩位老師與十二位同學們。

轉眼半世紀,曾經的青年人現在已成老人,他們是毛湘笙老師(80歲)、張柏楨老師(83歲),同學:張玉勇(72歲)、徐海達(71歲)、肖淵(69歲)、崔淑景(69歲)、黃清(69歲)、詹雪兒(69歲)、毛玲玲(69歲)、張碩年(71歲)、吳工聖(72歲),照片上沒能參加聚會的,一位在國外,三位在外地照顧孫輩不能赴約。


知青往事:一張老照片引出當年軍代表的尋親記


軍代表鄭祥雲近照

4

一場聚會化解半個世紀的思念情結

老師,永遠是為人師表的典範。毛湘笙、張柏楨兩位老師已提前到達鳥語花香餐廳等待學生們的到來。當鄭祥雲老人走進杜鵑花包廂,兩位老師如見分別久遠的親人,親切地攀談,共同回憶往昔。張柏楨老師激情地說:當時他在山上挖地,耳邊有人在喊“軍代表”來看我們啦!軍代表在六盤山上還帶領著我們一起朗讀毛主席語錄,紅軍不怕遠征難。

瞧!我們的紅旗小分隊六盤山知青幾乎不約而同地全體赴約,緣了鄭代表半世紀的惦念。

大家入座後,鄭祥雲向知青們介紹。他是嵊州人,1961年應徵入伍到部隊,在浙江寧波象山海島當兵。 1964年提幹,隨後調入杭州警備區。1969年11月11日,作為部隊派出的軍代表,參加了杭州市赴寧夏學習慰問團,代表杭州人民慰問杭州在寧夏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

他說:在寧夏四十多天的走訪,聽到了杭州知青對貧下中農的深厚感情。例如:有一位杭州知青父母知道那裡不產大米,路遠迢迢從杭州寄去一包大米。知青收到大米心花怒放,為了能讓所有的村民都嚐嚐大米的滋味,米少人多,他便將大米熬成一鍋粥,分給全村的村民每人一碗。還有一位知青得了癲癇病,當時有回城的指標照顧給這位知青,他說我病了回去也起不到作用,還是讓給能作出更大貢獻的知青吧!

知青往事:一張老照片引出當年軍代表的尋親記


軍代表鄭祥雲(中)同張玉勇(右),在辨認照片上的每一個人

在當年的激情歲月,張玉勇虛心向貧下中農學習,在偏僻落後的東山坡,扛起了鐵鍁和鋤頭,推廣科學種田。他有理想,有抱負,有幹勁,像一塊磁鐵一樣吸引著農民的心。農民的思想觀念,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變化。張玉勇被農民選為東山坡四隊的生產隊長,他統籌規劃,發動群眾苦幹巧幹,一舉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他愛人詹雪兒考上了寧夏大學,完成學業,放棄在城市裡就業,又回到了村裡當農民,擔任了大隊黨支部書記,陪伴已擔任什字公社黨委書記丈夫張玉勇,繼續著改變六盤山農村落後面貌的艱苦拼博。

他們正是擁有這段上山下鄉鍛練、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經歷,成為最能擔當、最能吃苦耐勞、最有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最具寬廣胸懷的一代。後來因種種原因,陸續回到了杭州。現在,分別從不同領導崗位上退下來。

知青往事:一張老照片引出當年軍代表的尋親記


鄭祥雲(右)與吳工聖(中),在看珍藏50年的照片

5

知青代言人吳工聖

晚到的吳工聖,是個喜樂的大忙人。他說:今天我的安排是,上午上班,下午唱歌。上班時,我向合唱團曹團長請假,今天下午唱歌請假。因為50年前在六盤山慰問過杭州知青的軍代表鄭祥雲,今天想見見我們老知青。機會難得,我們也要去圓圓這位75歲可敬老大哥的心願。曹團長說,好的,這個機會不可錯過,祝你愉快。鄭大哥訂的聚餐時間是11:30。我12點打卡下班,便急忙往古蕩車站趕。見10米外停一輛79路公交車,我迎著車,跌倒拌煞(連滾帶爬)攔車,跌倒在地,馬上爬起,揀起手機、水壺和雨傘,一瘸一拐乘上了公交車,整整晚到一小時。

我拿出從寧夏帶來的枸杞和果脯,送給鄭大哥。入座後,鄭大哥讓我先喝點吃點美味佳餚、點心水果,鄭大哥盛情招待大家。根據筆跡,確認照片背面是我寫的字。當時,我是六盤山知青的代言人。見到家鄉來的慰問團親人,其中有一位是自己平時十分熱愛的解放軍,情不自禁從口袋裡掏出隨身攜帶的一張六盤山東山坡知青的集體照,鄭重地送給了軍代表。於是,引出了本文開頭的傳奇故事。

宴會臨近尾聲,在吳工聖的領唱下,六盤山知青齊聲一遍又一遍高歌《紅旗狂戰歌》,“迎著紅太陽,高歌進寧夏,六盤山上紅旗狂,沿著老紅軍長征的道路,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毛主席指示,我照辦。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我們是毛主席的紅旗戰士,永遠戰鬥在毛主席身邊。”久違的歌聲在鳥語花香餐廳上空久久迴盪。美好的瞬間,今朝有相機定格,留下六盤山知青和鄭祥雲老人一起度過的難忘時刻。在人生第二春之季,六盤山知青邀約鄭大哥參加每年初三的六盤山同學聚會,把這段半個世紀的佳話延續下去。

2018-12-1

知青往事:一張老照片引出當年軍代表的尋親記


軍代表鄭祥雲同參加聚會的東山坡插隊師生合影。左六鄭祥雲,左四吳工聖,左二紅旗六盤山小分隊隊長張碩年,右二認出筆跡的張玉勇。右四吳宣文,是軍代表鄭祥雲尋親關鍵人物。他是寧夏永寧知青,認出照片上的人是六盤山杭州知青,認出照片上的張玉勇,並向張玉勇求證送照片的杭州知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