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比起蘇聯,國力下降了多少?

弱智小佩琪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看看蘇聯鼎盛時期的軍事實力。

1980年代,蘇聯擁有陸軍199萬,分為16個軍區。編為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約10個空中突擊旅和16個方面軍炮兵師,裝備主戰坦克5.5萬輛、裝甲戰鬥車輛6.3萬輛、火炮2.9萬門、地對地導彈發射架約1570部。

1980年代,蘇聯擁有海軍45.1萬,分為4個艦隊和一個區艦隊。裝備彈道導彈潛艇79艘,巡航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268艘,主要水面作戰艦隻193艘,小型水面作戰艦隻797艘,登陸艦艇187艘,主要輔助船隻269艘。擁有巡航導彈核潛艇44艘;攻擊核潛艇65艘,此外還有常規潛艇100多艘。

1980年代,蘇聯擁有空軍45.3萬,遠程航空兵約10萬,編為5個集團軍。裝備中遠程轟炸機752架;方面軍航空兵約31.5萬人,編入12個軍區和駐東歐四國蘇軍集群的空軍序列,裝備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5167架——具體裝備有防空截擊機2370架。空軍則為42萬人,裝備有殲擊轟炸機2240架,殲擊機2130架,此外還有運輸機620架、直升機220架。

1980年代,蘇聯擁有戰略火箭軍(蘇聯首創軍種)29.8萬,編為6個火箭集團軍。有發射控制司令部300個。擁有洲際導彈1398枚,戰略作戰飛機1690架。

此外還有邊防軍25萬,內務部隊35萬。

就常規軍力上,80年代的蘇聯的實力驚人:主戰坦克55200輛(包括海軍陸戰隊),各型壓制火炮/火箭炮51700門/輛,共有坦克和機械化步兵師193個,炮兵師10多個,機械化空降師7個,戰術攻擊機4900架。

共計:193個重裝機械化師, 7個輕裝機械化師。整個華約陣營裝備坦克數量超過70000輛。

更重要的是,當時蘇軍武器和北約並無明顯代差。

無論是T72坦克,蘇27、米格29戰鬥機,還是各種火炮和步兵戰車,都是北約是同一個時代。

即便海軍的航母差一些,但現役和就要服役的航母也可以達到10艘。

蘇聯還擁有“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這種殺手鐧,艦上裝載超過400枚導彈,具有極強的反航母能力。另外還有大量反艦導彈搭載平臺,也就是各型號軍艦。

就核武器方面,1980年代,蘇聯核彈數量達到40000顆以上,超過了美國。蘇聯核武器爆炸總當量為100億噸。同時,蘇聯還擁有超越美國的洲際導彈數量,核打擊能力首屈一指。

更重要的是,蘇聯的武器生產能力非常驚人。

在冷戰高峰時期, 蘇聯的軍事工業年產坦克3000輛左右,裝甲車輛4000-6000輛,洲際彈道導彈300-500枚,地空導彈50000枚, 作戰飛機和直升機2000-3000架,軍用運輸機200-400架,潛艇10艘,水面主力艦10艘,輕型作戰艦艇60-70艘。

而今天的俄羅斯如何?

軍力大減,武器陳舊不堪,後繼乏力。

國際戰略研究所2016年《軍事平衡》顯示,俄羅斯現役陸軍正規軍數量只有24萬人,也就相當於當年俄羅斯內務部軍隊的數量。

俄羅斯宣佈,俄陸軍現裝備主力坦克約2.9萬輛,其中T-80坦克5300輛,T-72系列坦克1.1萬輛,最新型T-90坦克3570輛。

拋去水分,我們姑且相信他們的數量,仍然比鼎盛時期少了一半。

況且,T-72坦克早在20多年前的海灣戰爭就被打出屎來,後來的車臣戰爭和敘利亞內戰也被血洗,不能和北約裝甲部隊正面對抗。

剩下的T-80和T-90一共不過9000輛,前者有很多設計缺陷,目前實際處於封存狀態;後者在世界上以低價方式傾銷,性能可想而知。

一般認為,T-80和T-90尚且不是我軍99式最新型號的對手,更別說和北約對抗。

至於俄羅斯海軍不堪入目,多年來沒有建造一艘大型水面軍艦,曾經的10艘航母現在僅剩1艘在地中海冒黑煙。

用了幾個月就墜毀了3架艦載機。

至於俄羅斯空軍衰弱也很嚴重,至今沒有隱形戰鬥機服役。

它的制空戰鬥機數量太少,拋去實際不能參戰的米格29,他們僅有350架蘇27、蘇30和蘇35,總數與日本航空自衛隊差不多,甚至還不如中國蘇27/蘇30的數量多。

其實,這些非硬性戰鬥機和美國對抗,基本也是送人頭的。

大家可以看看F22和F35在演習中對於F15、F16的驚人交換比。

為什麼這麼慘?說白了還是沒錢。

蘇聯全勝時期,經濟總量是美國的百分之六十。

然而,今天的俄羅斯GDP生產總值1.469萬億美金,摺合人民幣9.9268萬億左右。經濟總量略高於中國的廣東省,廣東2017年GDP9萬億元左右。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作為蘇聯的繼承者,損失一半的人口和GDP不說,幾十年來GDP實際只增長了17%,人口下降了4%。等於停滯了25年。

2017年,美國的GDP總量是19.363萬億美元。上面說了,俄羅斯的GDP總量是1.469萬億美元,還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

2018年,美國的軍費是6920億美元,俄羅斯的軍費約為476億美元,這還是砸鍋賣鐵才湊夠的。

這麼窮,還學人打仗呢!


薩沙


那真是差遠了。我們就拿蘇聯和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做個對比吧。1970年蘇聯GDP4334億美元,美國是10758億美元,蘇聯GDP佔蘇聯的比重約為41%,是當時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此時的西德和日本GDP都只有2100億美元左右,加起來只有蘇聯高。

當時的蘇聯和美國是世界兩強。並且在整個70年代美蘇爭霸中蘇聯都處於攻勢,而美國處於守勢。和中國相比,蘇聯的經濟強的太多了。1970年蘇聯GDP是中國的4.7倍。那時的蘇聯窮兵黷武,在中國北方邊境陳兵百萬。

1980年蘇聯的GDP有9400億元,到解體時的1991年只有7600億元,下滑的幅度很大。但即使在1991年,蘇聯GDP佔美國的比重仍然有12.3%——和今天法國佔美國GDP的比重差不多。

雖然今天的俄羅斯GDP總量超過蘇聯時期的任何一年,但是其在世界中的份額卻還沒有恢復到蘇聯時期。2017年,俄羅斯GDP約為1.58萬億美元。但是,美國、中國、日本等經濟大國相比,這個體量顯得非常小。該年美國的GDP達到了19.39萬億美元,俄羅斯佔美國的比重只有8%多。

早在前蘇聯的七八十年代,蘇聯還是全球重要的經濟體。1970年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1978年被日本超越成為第三大經濟體。即使到1991年其解體的時候,依舊是全球十大經濟體之一。而2017年的俄羅斯都並不能進入全球前十。


紅谷新視界


以下幾個方面已經可以說明問題了:

1. 按國土計算從2200萬平方公里下降到了1700萬平方公里,大概縮小了五分之一,這是變化最小的一個方面。


俄羅斯和蘇聯領土對比

2. 相比國土,人口方面的差距就很明顯了。1990年蘇聯的人口是2.9億,2016年俄羅斯的人口是1.44億,少了一半還多。

3. 按綜合國力,蘇聯的GDP最高峰曾接近美國的三分之二,至少是超過美國的一半(因為蘇聯的經濟體制,GDP只能估算),現在俄羅斯的GDP大約是美國的12分之一左右。世界排名從第二下降到第十一或第十二。也就是說如果把GDP等同於國際影響力,現在俄羅斯的GDP大概只能相當於蘇聯時代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已經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國家了。


桃花石雜談


俄羅斯是蘇聯解體之後繼承蘇聯大部分遺產的國家,相當於是分家後的大兒子 。雖然葉利欽執政期間將這些遺產敗了很多,但經過這些年普京的精心治理,俄羅斯與蘇聯國力相較,差距沒有葉利欽那時候與蘇聯的差距那麼大了。



(1)在經濟上,蘇聯鼎盛時期的經濟總量達到美國的70%左右,位居世界第二位,這個排名直到1985年才被日本打破,但是那時候蘇聯的經濟產業結構存在很大問題,太過依賴重工業和能源工業。而2017年俄羅斯的GDP只有1.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12位,只有美國10%不到,考慮到俄經濟衰退和匯率因素影響,俄羅斯的經濟實力應該還是可以排到世界第十位左右;雖然量上遠遠不及蘇聯,但是現在俄羅斯的經濟結構相較蘇聯還是更為優化的,比如俄羅斯近年的糧食產量甚至超越了蘇聯巔峰時期,顯示了普京對於經濟結構改進的成效。

(2)在軍事上,蘇聯曾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與美國並相稱雄的軍事超級大國。巔峰時期蘇聯擁有7艘航母(在役及在建),698艘各型潛艇,上萬門坦克,上萬架飛機,及數百萬人龐大規模的軍隊人數,其“飽和打擊”與“鋼鐵洪流”一度讓整個西方都惶惶不可終日,軍事基地和駐軍廣佈全球多個國家。而現在的俄羅斯軍隊人數不及百萬,儘管軍工產業仍然很發達,各種新型裝備也在不斷入役,但是經濟的拮据導致俄羅斯還很依仗蘇聯的軍事遺產過日子,現代化裝備的普及率還不高,俄海軍甚至數十年沒有服役過5000噸以上的水面艦艇。當然,畢竟穩居世界第二軍事強國地位,俄羅斯軍人的戰鬥力和作戰指揮水平還是可以的,無論是俄格戰爭、敘利亞戰場都凸顯了俄羅斯軍事指揮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的水平還是很高的。


(3)在國際影響力上,蘇聯那時佔據聯合國五常和華約組織老大的位置,在全世界都進行戰略滲透和干預,其超級大國的國際影響力自然不是現在的俄羅斯可比的。但是普京的靈活而強硬的外交政策使得俄羅斯重振了往日蘇聯的雄風,作為聯合國五常之一的大國地位和話語權得到了恢復,還在中東、烏克蘭問題上縱橫捭闔,盡顯其戰略家的風采,對於中亞、東歐、高加索等地區都保持著俄羅斯的滲透力。

普京說過: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他再努力,俄羅斯也不可能強大到那個曾經的超級大國水平,但經過不懈的努力,俄羅斯目前的國力應當有蘇聯巔峰時期的50%左右。


飛龍環球觀察


俄羅斯與蘇聯的國力相差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天壤之別,蘇聯當年可以拉起一幫夥伴組成華約集團與美國組建的北約集團進行勢均力敵的全面軍事對抗,這樣的國力在人類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而整個華約集團的主體力量就是蘇聯。而當今的俄羅斯在北約的全面圍追堵截之下,已經處於偏安一隅的狀態,唯一保留的海外軍事存在就是當前陷入戰火之中的敘利亞,除此之外喪失了以前幾乎所有的盟友。

除此之外原來同屬蘇聯的兄弟國家也有不少全面倒向了西方,當前最為火熱的烏克蘭緊張局勢就是由蘇聯當年最重要的國家烏克蘭要加入北約而導致的。這在蘇聯時代膽敢有這樣的事件,蘇聯紅軍早就會鋪天蓋地的殺將過去來解決問題,當然異域邊緣也並不贊成蘇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這樣的辦法也著實是強大國力的體現。而當今俄羅斯面對烏克蘭的舉動,只能站在旁邊搞點小動作,這就是國力上差距的體現。

看看當今的美國當前對於自己不滿的國家,很多時候也會採取大軍壓境狂轟濫炸的方式來解決,這也是美國強大國力的體現。當然這並不是說國家實力強大,對於棘手問題的解決必然會選擇戰爭。只不過美蘇都是信奉霸權的國家,總覺得還是通過武力解決更能體現自己作為一方霸主的威風,同樣美蘇在對內部的團結上幾乎都不依靠公理來維護,更多的也是通過自己的強大實力來解決問題。唯一不同的是蘇聯在決策時由於體制的原因受到的羈絆少一些,而美國同樣由於體制的問題受到羈絆多一些,因此在內部問題武力解決上蘇聯更容易使用武力。

至於說俄羅斯相比蘇聯國力具體下降了多少,這在網上的很多資料中都可以查得到,在這裡就不重複的進行贅述了。對俄羅斯比蘇聯國力下降最生動的形象就是俄羅斯由於國力急劇的下降,在對外關係的交往原則上已經完全散失了蘇聯時代的霸道與為所欲為,不旦不能與北約全面對抗,反而還被北約擠壓的奄奄一息。這或許就是俄羅斯與蘇聯在國力上最大的差距吧!


異域邊緣


俄羅斯與蘇聯相比國力下降了一半,國際影響力更是大幅下降。



1.蘇聯擁有520萬軍隊、2.5萬輛坦克、3萬輛裝甲車、1.2萬架飛機、16000枚核彈頭、5艘航空母艦、1000多艘大中型水面艦艇和潛艇。蘇聯在海外擁有幾十個軍事基地,蘇聯的影響力遍佈全球。



2.俄羅斯擁有120萬軍隊、1萬輛坦克、5500架各種型號的軍用飛機、300多艘大中型水面艦艇、1艘航空母艦、7600多枚核彈頭,俄羅斯目前在海外的軍事基地不到10個。



3.蘇聯擁有2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俄羅斯有17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蘇聯國土的最西端是目前的白俄羅斯地區。與波蘭接壤,蘇聯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可以覆蓋整個歐洲地區。



4.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迅速消失,俄羅斯對歐洲國家的影響力大幅下降。北約在俄羅斯國力最虛弱的時候進行東擴,這嚴重擠壓了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





5.蘇聯1991年的GDP是7500億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換算是2萬多億美元。而俄羅斯2016年的GDP是1.2萬億美元。可以說目前俄羅斯的經濟總量不如蘇聯的一半。





6.蘇聯擁有2.9億人口,而俄羅斯擁有1.4億人口,蘇聯的人口規模比俄羅斯大,蘇聯的經濟內需比俄羅斯旺盛。由於蘇聯的綜合國力比俄羅斯強,因此蘇聯可以獨立製造航空母艦和太空空間站,而現在的俄羅斯卻沒有經濟實力和技術建造這些大型國家項目。


杜達特洛夫斯基


蘇聯敗在於與中交惡,被離間,內部國家聯盟國與國之間因為蘇聯的霸道外交施政和外交過於極端化處理。比如在處理歐洲加盟國更是直接顛覆其國家政權,導致眾派親離。失去了歐亞霸主地位。而美國因為牢牢拉攏英法最後拉攏中國,最終蘇聯扛不住三面壓力解體了。直接原因是阿富汗戰爭失敗。根本原因是社會體質全民軍事化不利於國際加盟國之間的外交處理問題。因此曲張有度才能走的更遠。三民主義特色下的社會主義,必須知道人民的需求是和平而不是戰爭。


灬楚霸王灬風飄逸


國力有各種影響因素,這些因素根據其適用性和起源,基本可以分為兩組——“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

  • 國家層面

國家層面包括:地理、資源、人口等方面。首先,我們看看地理方面:蘇聯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2,402,200平方公里,覆蓋六分之一的地球陸地表面積,與北美洲面積相當。而俄羅斯是17,098,242平方公里(不包括克里米亞),這裡少了500多萬平方公里,等於大半個中國的面積。人口方面:1991年解體前夕,人口達到峰值2.867億人,而俄羅斯2015年估計

1.442億人口,人口差不多少了一半。

  • 社會層面:

社會層面包括:經濟、軍事。蘇聯在冷戰期間,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頂峰的70年代,甚至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70%。而現在俄羅斯GDP為1280731百萬美元,約為美國的6.9%。以美國經濟對比,現在的俄羅斯只有頂峰的十分之一。軍事上:是二戰後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國一爭高下的國家,1988年,蘇聯紅軍的總兵力達到513萬,而現在俄羅斯除了核武器外其他方面均落後10年以上,軍隊也就70萬人左右。反觀美國近140萬人,佔世界近一半的軍事開支,它們的差距已經不是一般的大了。


佛系青年一枚


不能比較,蘇聯是站在泠戰的兩太陣營高地而處於各自盟主地位,勢均力敵,誰都不怕誰。而俄羅斯自冷戰蘇聯解體後,大傷元氣,吃著前蘇聯留下的老本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還沒緩過神來,不過我相信憑著礦產資源豐富要什麼有什麼的國情,定不會就這樣的,俄羅斯是個有骨氣有尊嚴的國家。


老黑165632467


版本較多,統計數字也有較大的不同!比較中肯的說法是這樣的:在蘇聯全盛時國土面積在2240多萬平方公里左右,人口三億。

而現在的俄羅斯國土面積在1700萬平方公里,人口一億四千多萬左右!

蘇聯全盛時經濟總量約佔美國的80%左右,而現在約佔美國的十分之一左右!

就其軍事力量而言,蘇聯的常規力量是遠超美國的,從七十年代開始到解體前的1988年是力壓美國的,核力量兩國之間相差不大!美國陸基核力量弱於蘇聯,而海基和空基核力量則稍強於蘇聯!

蘇聯最耀眼的王牌力量是核武器、火箭核潛艇加坦克!戰略火箭1380多枚,坦克到解體前共服役53200輛,裝甲戰車達六萬餘輛,標準的鋼鐵洪流。而同期的美國裝備坦克才15000輛,現在的俄羅斯都不足兩萬輛!

除了王牌武器之外,蘇聯其它裝備也不弱,各種作戰飛機九千多架,直升機四千多架,各種潛艇在三百艘以上,服役和在建的航母共九艘,其中未建成的“烏里揚諾夫斯克”排水量八萬噸,採用核動力和蒸汽彈射器,噸位和數量直逼美國,而現在的俄羅斯只有一艘老舊的“庫茲涅佐夫”號可用!

蘇聯解體前其武裝力量共有軍人4300000多萬,俄現有武裝力量不足1200000人,在解體前的戈爾巴喬夫早期時代,其軍備開支在三千億盧布左右,是超過美國的!當時的一盧布兌換美元在1,2元左右,而現在的俄軍備支出才500億美元,只相當於美國的十二分之一不到!

現在的俄羅斯軍力依然不容小覷,在吃了二十多年蘇聯遺留的老本後,在世界上依然如此霸道!

而在蘇聯全盛時期,世界特別是周邊國家無不為之膽寒,其龐大的軍力加上好戰的民族性格,令西方國家無不望而生畏,作為一個整體,蘇聯軍隊曾經威震世界!

現在的俄羅斯單其軍力而言,綜合評估可能都不及全盛時期的蘇聯的四分之一,全盛時期的蘇聯和在平時期可年產坦克達到四千到五千輛,核潛艇十幾艘。如果戰時生產可年產量達到五幹到六千量!

一個曾經強大的蘇聯消失了,俄羅斯民族又一次迎來了它歷史上的一個寒冬時期,但這個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蟲仍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它是否還能象二戰後的再次崛起那樣,人們試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