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隊伍建設:手託 天平鑄法魂

治天下者,以人為本。加強隊伍建設是政法工作的永恆課題。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人民法院在繼承中發展、在開拓中前進,外在完善制度體系,內在強化精神信念,全面加強法院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司法能力建設、紀律作風建設,為打造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法院隊伍而不懈努力。

「聚焦」队伍建设:手托 天平铸法魂
「聚焦」队伍建设:手托 天平铸法魂

黨旗領航,砥礪前行——人民法院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善黨建工作格局,推進黨建工作創新,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在黨的領導下開啟了人民司法事業的壯闊征程

舉一綱而萬目張。

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首次要求全黨,在黨的建設上走出一條不搞政治運動,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設的新路子。自此,一系列黨內法規出臺,黨的建設工作初步做到了有規可依。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正式提出了“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的法院黨建工作思路,建立了全國法院系統黨建工作指導機制,全國法院黨建工作組織領導力度進一步強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指明瞭管黨治黨的發展路徑。

人民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思想建黨為引領,以組織建黨為基礎,以制度治黨為保障,以從嚴管黨為重點,全面推進人民法院黨的建設。

2015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由院黨組書記任組長。至2017年,地方各級法院成立黨建工作領導小組2400多個,出臺黨建工作指導文件1700多份。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法院黨組採取一系列重要舉措,出臺一系列重要制度,不斷加大黨建工作組織領導力度。

201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專職黨務幹部(廉政監察員)正式履職。“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嚴格推進組織生活常態化規範化、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已成為各級人民法院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

“支部建在庭上”是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明確要求。截至2017年底,地方各級法院成立基層黨組織達到2.7萬多個,審判業務部門積極推進在符合條件的審判團隊成立黨小組,實現了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

立規明矩,方能氣正風清。人民法院出臺一系列意見、規則、辦法等文件,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明確追責辦法,從嚴管理、從嚴監督的制度體系日趨嚴密。

最高人民法院還通過明確院庭長權責清單,建立隨機分案機制,建立錯案責任追究和法官懲戒制度,實施司法巡查、審務督察,探索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查處腐敗案件實行統一指揮和懲戒把關工作機制等一系列措施,確保審判權正確行使,努力築起有效防範廉政風險的“防火牆”。

從“國家幹部”到“員額法官”——人民法院法官管理制度隨著時代變遷不斷自我革新,從逐步嚴格法官選任條件到“壯士斷腕、刀刃向內”的員額制改革,人民法官的職權更加明確,發展路徑更為清晰,法院隊伍不斷向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逐步邁進

人才聚,則事業興。

改革開放初期,人民法院從事審判工作的人員和其他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一併稱為“國家幹部”,按照同一模式管理。1983年修改通過的人民法院組織法首次對法官的任職條件提出了應“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原則要求。

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創辦全國法院法律業餘大學,支持幹警通過多種途徑提升理論和業務水平;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將學歷教育向高學歷、高層次轉變,非學歷教育向正規化崗位培訓轉變”的目標;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正式頒佈,法官職業的特殊性首次在法律層面得到較為系統的確認,法官的管理從“行政化”向“專門化”逐漸轉變。

法官的職業素養與公正司法息息相關。2002年,法官法經修改後實施,規定國家對初任法官實行統一的司法考試製度。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加強法官隊伍職業化建設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要實行法官定額制度,徹底改變法官職業大眾化問題。人民法院進一步嚴把法官“入口關”,密集出臺意見和各類規章,對初任法官的選任條件提出更為細緻的要求。

公正和效率是人民對司法工作的期待。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司法人員分類管理等四項基礎性改革任務開始,司法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就被視為“動自己奶酪”的一場硬仗。

員額制改革,可以將最優秀的司法人才吸引到辦案一線,讓各類人員配置不斷優化,提高辦案的質量、效率和公信力。員額制改革既是本輪司法體制改革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又是整個司法責任制改革的基石。

2017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367名員額法官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的帶領下面向國旗莊嚴宣誓,標誌著法官員額制改革在全國法院已全面落實。

以案定額、按崗定員、總量控制、省級統籌……改革後,全國法官數量從21萬降低到12萬,法官單獨職務序列有效實施,業務骨幹迴歸一線辦案崗位,85%以上的司法人力資源向辦案一線集中,同時,“入額必辦案”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實,審判輔助力量不斷充實,院庭長辦案逐步實現常態化制度化。人民司法事業從此進入了新的歷史航程,站在了更高的起點。

榜樣引領,典型示範——四十年來,人民法院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法官,如一面面旗幟、一盞盞明燈,指引著法院人行進的方向,匯聚起司法改革勠力前行的磅礴力量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最美基層法官”“年度法治人物”……改革開放以來,一批又一批符合時代需求和公眾期待、愛崗敬業、甘於奉獻的法院系統先進典型不斷湧現,激勵著廣大幹警在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鐵法官”譚彥、“法官媽媽”尚秀雲、 “時代先鋒”宋魚水、“燃燈者”鄒碧華、“知心法官”黃志麗、全國模範法官方金剛……一大批優秀法官的事蹟在全社會引發廣泛而強烈的反響。他們之中有的紮根一線恪盡職守,有的為司法改革殞身不恤,有的讓司法審判盡顯人性溫度……他們引導著廣大法院幹警提升精神境界,堅定法治信仰。

最高人民法院還定期開展“全國模範法院和模範法官”“全國優秀法院和優秀法官”“全國法院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全國法院辦案標兵”表彰評選,及時發現挖掘新面孔、新人物、新故事,讓先進典型的表彰宣傳成為推進法院隊伍建設的催化劑。

舉行先進事蹟報告會、工作方法研討會,編印先進典型事蹟文集,拍攝以先進典型為原型的影視作品……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有機交融,讓先進典型的宣傳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級法院有1700多個集體、2800多名個人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有關部門表彰。

堅定理想信念,胸懷公平正義。人民法院廣大幹警將在黨的旗幟引領下,繼續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道路上昂首闊步、砥礪前行。

記者:喬文心

製圖:盛方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