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來我國曾購置過4艘航母,它們如今的命運如何?

大海69588622912


航母是一國海軍實力和綜合國力的直接體現,一個國家的軍力可以通過航母投送到遠離其國土的海域,可以在不依靠當地機場的情況下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擁有自己的航母是中國幾代海軍人的夢想,也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夢想:一戰中老牌海軍強國英國率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一戰後美、日等國的航母也相繼問世,這時中國人對這一新式武器滿懷豔羨之情。1926年東北海軍將“鎮海”號軍艦在前後貨倉甲板上搭載上兩架“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從而打造出中國海軍歷史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相比真正的航母而言:這種水上飛機母艦僅僅只能搭載2架水上飛機。另外原屬渤海艦隊運輸船的“華甲”號則被改造成了中國第一艘“兩棲攻擊艦”——它能搭載8架“施來克”水上飛機、14艘小火輪、士兵1000人的“兩棲攻擊艦”。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後東北海軍成為南京國民政府海軍的一部分。1930年國民政府海軍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艦、裝甲巡洋艦、潛水艇的龐大六年造艦計劃,然而這一計劃尚未及實施就被此後長期的戰亂打斷。1937年8月16日-12月2日中國海軍面對入侵的日寇堅守江陰防線近三個月,使日軍始終未能達成循長江而上側擊淞滬前線的中國陸軍側翼的作戰目的,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為長江下游的軍政機關和戰略物資向大後方轉移爭取了寶貴的時間。然而這一戰同樣使當時的中國海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第一、二艦隊被全數擊沉 ,最終中國海軍不得不以自沉戰艦阻塞航道的方式延緩日軍的攻勢,此後的整個抗戰期間中國海軍全員轉為陸軍參戰。中國的海軍建設就是這樣命運多舛的一再被外來因素打斷,直到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從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裡出現了一個新的軍種——人民海軍,中國的海軍建設也由此日益走上正軌。由於當時我國尚處於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的階段,儘管擁有雄心壯志,但客觀上國家的綜合實力還並不強大,所以當時的海軍建設只能是有多少米煮多少飯——由於國家經濟並不寬裕,而這一時期我國同樣需要花費大筆開支用於陸軍和空軍建設,因此這一時期我國海軍的角色被定義為:主要應對臺海問題,立足於近海防衛。直到上世紀80年代那個久違的航母夢才再次出現在中國海軍人的腦海中。

說起我國的第一艘航母也許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遼寧艦。遼寧艦艦長304.5米,吃水線長270米,舷寬75米,吃水線寬38米,正常排水量54500噸,滿載排水量60900噸。遼寧艦的前身是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承建的瓦良格號。1985年12月6日瓦良格號的龍骨正式安放,1988年12月4日下水,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號的建造率已達68%。然而就在當年的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了最後一次會議,正是這次會議宣告蘇聯停止存在,此後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摩爾多瓦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成為了各自獨立的主權國家。獨立之初的烏克蘭面臨嚴峻的國內經濟形勢,實際已無力再將航母建設工程進行下去,於是烏克蘭將其內部零件全部拆空售賣,只留下一個空殼擺在船廠裡就不予理睬了。正當烏克蘭因國內經濟問題而對這艘航母無心打理之時遠在萬里之外的中國這時在經歷十餘年的改革開放後國力已得到初步的提升,然而這時我國的海權理念還相對較為保守——長期以來我國海軍的職能被定義為專守近海防衛,只是單純立足於防衛祖國的海岸線,至於諸如保護國家能源安全、貿易安全、海外僑民安全等海外利益在當時還是一種較為超前的理念,在這樣的海權理念下是否擁有航母似乎並不是一件十分迫切必要之事。當時的中國儘管經歷了十餘年的改革開放,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但國家整體綜合實力仍並不強大,國際政治又正處於波橘雲詭的風口浪尖,一時間很多人都沒意識到航母對我國海權建設的重大意義。然而曾擔任過海軍副司令的賀龍元帥之子賀鵬飛卻敏銳地意識到了航母對我國所具有的重要戰略意義,不過如果由中國官方出面購買航母勢必會使當時本就波橘雲詭的國際政治局勢更趨於緊張,於是賀鵬飛將軍想到了由民間資本出面購買的辦法。這時香港創律集團董事局主席徐增平適時出現以2000萬美元買下了瓦良格號,然而當瓦良格號啟程回國時卻在通過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時被土耳其政府阻擾。直到2000年8月土耳其政府為爭取外匯需要中國開放對土耳其的旅遊才同意放行瓦良格號,這時算上罰息、打官司等費用中方已實際支付了上億美元。2002年3月3日曆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瓦良格號進入大連造船廠正式進行改造。2012年9月25日改造完畢的瓦良格號正式更名為遼寧號,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航母正式開始服役。需要注意的是:由瓦良格號改進而來的遼寧號是我國第一艘正式服役的航母,事實上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還曾引入過另外三艘航母,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這三艘航母最終未能正式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的服役行列,儘管如此這三艘航母的引進絕不是無價值的——這三艘航母的引進為我國海軍人對航母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事實上我國目前的國產航母研發除了利用改進瓦良格號的經驗外,這三艘航母所提供的經驗也是功不可沒的。這三艘航母分別是:1984年從澳大利亞引進的墨爾本號、1998年從韓國引進的明斯克號、1999年從俄羅斯引進的基輔號。

墨爾本號是1943年4月13日英國皇家海軍為應對二戰應急設計的巨人級護航航空母艦,1945年2月28日正式下水。1949年1月澳大利亞海軍從英國皇家海軍手中購買了這艘航母,然而直到1956年5月墨爾本號才抵達澳大利亞的悉尼港。這是一艘長211.2米、寬24.8米、吃水7.2米、標準排水量14200噸、滿載排水量20250噸、最大航速25節、可搭載42架固定翼飛機的航母。令澳大利亞方面始料未及的是:墨爾本號帶來的不僅僅是現代化的作戰能力,還有苦難和災難。在墨爾本號抵達澳大利亞一年半後的1957年10月28日這艘航母就闖禍了:它在阿德萊德港與藍卡號戰艦相撞。這次撞擊事故對墨爾本號造成的損失其實並不大,但這次撞擊似乎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此後這艘航母就放佛是被施過詛咒似的接二連三發生事故:1964年2月10日墨爾本號與自己編隊的護駕戰艦航海者驅逐艦相撞,這次撞擊直接造成航海者驅逐艦被攔腰切斷,艦上82名官兵死亡,墨爾本號自身也遭受重大創傷。1969年6月3日墨爾本號在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進行"海妖"聯合演習時將伊文思號撞沉,導致艦上73名官兵死亡。事故發生後美軍官兵對墨爾本號談之色變,於是取消了與它進行聯合演習,墨爾本號只好回國返修,誰知墨爾本號在港口裡也不老實——6月10日它與一艘名叫"馬魯"的船隻發生相撞,儘管這次事故雙方損傷都不大,但墨爾本號的"好撞之艦"的名聲算是徹底坐實了。1970年9月3日墨爾本號在悉尼港又與一艘渡船發生相撞,不幸中的萬幸是雙方在港口裡相撞,因此只是表面受了一些小傷。1972年10月15日墨爾本號突然燃起熊熊大火,雖然這次火災及時被控制住了,但人們對它的厭惡已越發嚴重。1974年7月11日墨爾本號在悉尼港裡與一艘客輪相撞。1976年7月24日墨爾本號又在悉尼港與一艘日本貨船相撞。1979年3月3日墨爾本號的一臺鍋爐突然發生了爆炸。同年8月22日墨爾本號在太平洋上行駛時安在支架頂部的雷達罩突然掉入海中。就這樣墨爾本號在澳大利亞海軍中服役的幾十年間事故不斷,使澳大利亞海軍在和平年代蒙受了人員和裝備損失,成為澳大利亞人眼中不折不扣的"惹禍"航母。1982年初澳大利亞海軍決定墨爾本號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英阿馬島海戰後澳大利亞海軍認為:任何先進的反艦導彈都可以讓一艘航母葬身海底,因此航母的作用已然弱化。1984年墨爾本號作為廢船以廢鋼的價格賣給中國聯合拆船公司。1985年5月21日墨爾本號被牽引進廣州黃埔船廠。這艘航母賣給中國時已只剩一個空殼,已根本不具備任何戰鬥能力,所以也不可能作為正式服役的航母使用,不過好在墨爾本號的飛行甲板仍保存完好,可以用於飛行員在航母上的起降。通過對這艘航母的拆卸研究中國海軍人得以瞭解航母的結構和很多設計理念,從而實現了中國航母研發史上0的突破。

1972年12月28日明斯克號在前蘇聯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建造,1975年9月30日下水。這是一艘艦長273.1米、艦寬49.2米、吃水線長249.5米、吃水線寬32.7米、標準排水量30500-36000噸、滿載排水量41300-43500噸、最高航速32節、可搭載33架作戰飛機的航母。1978年9月27日明斯克號被編入黑海艦隊第30反潛師服役,次年轉入蘇聯太平洋艦隊第175導彈艦艇旅,作為太平洋艦隊旗艦。1991年蘇聯解體後明斯克號由俄羅斯繼承。這一時期的俄羅斯海軍由於缺乏軍費,以致於無力承擔運行、維護費用,與此同時由於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位於已獨立的烏克蘭境內,俄羅斯缺乏對航母進行維護的基地。在這樣的形勢面前俄羅斯不得不讓部分戰艦提前退役:明斯克號的退役時間被確定在1992年5月30日,這時它的服役期還沒到一半,1993年6月30日明斯克號拆除了所有武器裝備,次日降下了艦旗。1995年底明斯克號與同級的新羅西斯克號以1300萬美元的價格被韓國大宇集團以廢鐵的名義買下。1995年10月明斯克號到達韓國,韓國國防部門和美國情報官員隨即登上明斯克號對艦體和內部結構進行了詳細分析,韓國方面試圖將明斯克號改造成為自己第一艘服役航母從而實現自己的航母夢。然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使韓國無力負擔一艘航母所需的開支,於是大宇集團以530萬美元的低價將明斯克號轉賣給中國德隆公司。1999年8月明斯克號被拖至廣州文衝船廠,進行封閉式大規模修整與改造。中國軍方在對明斯克號進行研究後發現可供借鑑的意義不大,於是在2000年5月9日將其改建成軍事主題公園,這就是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儘管明斯克號在軍事上的借鑑意義不大,但由其改建而成的軍事主題公園還是起到了普及國防科技、喚起國人的航母夢和大國海軍夢的作用。

基輔號和明斯克號同為蘇聯第二代航母,1970年7月21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1972年12月26(一說27日)下水。1977年2月基輔號作為北方艦隊旗艦服役於蘇聯海軍。1991年蘇聯解體後基輔號就面臨著和明斯克號一樣的命運——1993年6月30日基輔號正式退役。1997年9月俄羅斯公開拍賣基輔號,在這次拍賣會上一家美國公司中標,然而由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這家美國公司未能付款。1999年1月18日中國天津天馬拆船工程公司代表團在與俄羅斯國防部中央物資與對外關係聯絡局多次協商後於3月14日正式簽署購買合同。2000年8月29日基輔號抵達天津南疆碼頭。由於出售前俄羅斯軍方已將基輔艦上的動力、通信、武器裝備及生活設施系統全部拆除,所以基輔號其實和明斯克號一樣在軍事上的借鑑意義不大。2003年9月基輔號被改造成了主題娛樂公園。2012年1月1日由基輔號改建而成的中國首家航母酒店開始試營運。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第一艘,是澳軍退役的英國“墨爾本”號航母。

這是一艘二戰時期的航母,80年代在澳大利亞海軍退役。這艘軍艦戰績不佳,但惡名遠揚,是著名的黑寡婦航母。服役期間,墨爾本號出過多次嚴重事故,分別造成155名澳大利亞海軍和73名美國海軍官兵喪生,

到了80年代,這艘航母已經沒有戰鬥力,墨爾本"航母拆除了所有設備,僅剩下殼體。

此時的中國航母派還是有一定實力的,可惜一無技術二無實物,迫切需要一艘航母進行基本的學習和技術積累。

1984年墨爾本號作為廢船賣給中國聯合拆船公司,以廢鋼的價格出售。

當時是中國和西方的蜜月期,西方沒有干涉,而且這艘航母本來也就剩個殼子,大軸已經被切斷,不可能從重新武裝起來了。

外媒認為,在劉華清上將的推動下,海軍成立專門項目組,對墨爾本航母進行研究和學習。

通過拆卸航母,中國專家瞭解了航母的結構和很多設計理念,實現了從0的突破。

讓中國人興奮的是,隨著只有殼子,但墨爾本號航母的飛行甲板仍然保存完好,並可用於飛行員在航母上的起降。

據說當時這批專家上了1萬多噸航母,都傻眼了,看什麼都覺得新鮮。

隨後就是明斯克號和基輔號航母。

墨爾本號早已過時,只能對中國起到技術積累的作用,對於現實幾乎無用。

再從西方購買廢舊航母?時間已經是90年代,中美早就鬧翻,不可能了。

無奈之下,我們只能轉而購買蘇聯航母。

明斯克號和基輔號航母都是蘇聯第二代航母,設計並不成熟,只能搭載垂直起降戰鬥機。其甲板面積中僅60%作飛機起飛停放之用。艦艏部安裝了非常強大的武器系統佔用了整個前部甲板,裝備有標準的巡洋艦武裝,集火力與重武裝於一身。

對於明斯克號和基輔號航母的定位,蘇聯認為只是提供一定的遠洋制空能力。

因雅克-38戰鬥機航程太短,航母為了攻擊和自保,只能裝備了大量反艦導彈。

總體來說,明斯克號和基輔號航母是蘇聯海軍的過渡型號,但仍然有研究的意義。

經過多次輾轉,1996年基輔號被以7000萬人民幣價格賣給中國一家公司。2000年5月基輔號抵達天津港。軍方研究了基輔號的內部結構以後,認為可以借鑑的意義不大,也沒有必要被修復。

其實出賣之前,基輔號已經被俄羅斯方面在關鍵部位進行了多次爆破,不能作為軍事用途了。

該航母倒是沒有被拆卸,經過翻修後停放在天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供遊客參觀。

這艘航母薩沙還去看過,還算不錯,沒有廢船的感覺。其實內部空間非常大,酷似迷宮。

薩沙有個讀者曾經參加過這艘航母的維修,一天聽說艦底某艙室有很多俄軍廢棄的徽章。他鑽到艦底,結果找不到回去的路,差點被死在裡面。

明斯克號航母是基輔級航母的二號艦,1995年底明斯克號被當廢鐵,以13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韓國大宇集團,幾年後又被以530萬美元的低價轉賣給了中國一家公司,之後明斯克號被拖至深圳改建成軍事主題公園對外開放,即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

據說深圳人對航母不感興趣,該公司連連虧損,只能將航母抵押給債主。

2013年明思克號航母再次被轉手給大連永嘉集團,永嘉集團計劃與南通蘇通科技產業園合作建設南通明斯克航母世界。

在連續購買了3艘航母以後,西方軍事專家就認為,中國已經有了明確的建造航母意圖。

果然,1998年3月,澳門創律集團以2000萬美元(筆誤啊,哈哈)的價格拍下了瓦良格航母的艦體。

1999年7月,創律集團僱用多艘拖船,拖著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航程。

期間因美國干涉的因素,土耳其政府對中國進行敲竹槓。

中國方面被迫支付了巨資和對於土耳其的優惠政策,才讓航母通過虎口。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港,花費整整3年時間。

2012年9月25日,“遼寧號”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正式交付海軍。


薩沙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2012年,中國海軍正式列裝了航母,命名為遼寧艦,“孃家”是烏克蘭。這艘航母的來龍去脈,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除了“瓦良格”號航母,中國還曾購買過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號航母,俄羅斯的“基輔”號航母,“明斯克”號航母。

1984年,中國花費一百多萬從澳大利亞購買了航母,買回來便拆解了。1995年,中國又花費幾百萬從韓國手上購買了俄羅斯的“明斯克”號航母,現在變成了主題公園,停放在天津。1998年,中國花了兩千多萬從烏克蘭購買了“瓦良格”航母,後面經過重大改造成為了我國第一艘航母。2000年,中國又從俄羅斯買了一艘“基輔”航母,結果又變成了航母主題公園。現在不知道在不在深圳,前段時間聽說要搬到長三角地區,有知道的朋友可以留言評論告知一下。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您是不是軍迷,航母主題公園都值得去看一看。票價也不貴,一百多塊就能看到“海上巨獸”:航空母艦。

現在,中國海軍已經擁有了兩艘航母,其中一艘還是咱們自己製造的。根據目前的消息來看,第三艘航母正在建造當中,將採用電磁彈射技術。第四艘航母為核動力航母。中國的百年航母夢已經成為了現實。


兵說


目前中國海軍已經裝備了一艘完全具備實際作戰能力的“遼寧”號大型航空母艦,和一艘即將服役的國產大型航空母艦,且憑藉著這兩艘大型航空母艦,中國也成為了目前擁有航母數量第二多的國家。

回首過往,十幾年前的中國海軍部隊可以說真的是一窮二白,連艘像樣的大型驅逐艦都沒有。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的中國海軍的決策者們就頗為遠見的認為,先進作戰艦船沒有作戰能力低下的情況只是暫時,未來中國海軍部隊是一定要裝備大型航空母艦的,是可以組織起航母作戰打擊群,遠赴大洋執行軍事作戰任務的。

也就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方面就“以拆解報廢”的名義,在全世界範圍內收集各型航空母艦。並且在1985年成功的購買到了一艘比較有現代化特徵的航空母艦“墨爾本”號,也就是從這艘航空母艦開始,中國海軍開始逐見的對現代航空母艦有了更為深刻的瞭解和認識。

隨後時間就來到了上世紀90年代,也伴隨著前蘇聯這個軍事強國的突然解體,原先蘇聯海軍部隊之中的大型主力戰艦,一夜之間都變成了“燙手山芋”,加之解體之後經濟不景氣,這些大型主力艦船也根本無人問津,只能被遺棄在港口或船塢之中。面對這樣的情形,有心裝備航空母艦的中國海軍也充分抓住了這難得的機會,開始通過各種渠道,購買這些被遺棄的由前蘇聯研發製造的大型航空母艦。

功夫不負有心人,也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方面先後購買到了前蘇聯時期的“明斯克”號航空母艦,“基輔”號航空母艦和“瓦良格”號航空母艦。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前兩艘大型航空母艦都因為人為破壞或者其他因素的關係,而無法修復成為中國海軍部隊之中的航空母艦,後來被改造成為了以航母為主題的遊樂園。而就只有“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憑藉著只完工70%的狀態且沒有被人為大規模破壞的優勢,成功的脫穎而出,並且在中國軍事船舶工業的升級改造之下,成功的成為了中國海軍部隊接收的第一艘航空母艦並改名為“遼寧”號。


航空君


我國先後買進來的這四艘航母(3艘退役後報廢、1艘未完工報廢)都是已經被廢棄的航母了,否則人家又怎會以廢鐵的價格賣給我們?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就是那未完工報廢的航母,1991年前蘇聯解體,烏克蘭繼承了完工率68%的瓦良格。烏克蘭不僅沒有繼續對其進行建造,反而是隨著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經濟越來越困難,瓦良格能被拆掉的設備都拆光了:一是賣了,二是裝到其它艦艇上了。



烏克蘭一直想將其賣掉,我國也有購買之意,但受美、俄等阻撓,最終不了了之。瓦良格就一直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放著,直到1999年,烏克蘭以廢鐵價格將其拍賣,被我國徐增平以2000萬美元拍下(包括建造圖紙在內)。在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時遭土耳其阻撓、被大風暴刮斷纜繩失控……瓦良格號可以說是歷經艱險才得以回國。再後來就是對其改造、升級,改造過程中間也是困難重重,經多方的協同、努力,最終才有了現在的遼寧艦。


除了互良格號,我國還買進了3艘退役後報廢的航母,也是以廢鐵價格購買的,它們分別是:墨爾本號(1984年從澳大利亞手裡購買)、明斯克號(1998年8月從韓國手裡購買,原俄羅斯航母)、基輔號(2000年8月到達我國天津)。總共買進4艘,只有瓦良格號成為了我國第一艘航母,剩下的明斯克號、基輔號建成了航母主題公園,墨爾本號被拆成了廢鐵。除了瓦良格,其它3艘退役航母都不適合改造:一是航母本身不具備改造條件,二是當時我國也不具備這個條件。

從澳大利亞買來的“墨爾本號”,屬英國“尊嚴”級航母的首艦“尊嚴”號,標準排水量為1.42萬噸,滿載排水量約為2.03萬噸,屬於輕型航母。該艦於1943年4月15日動工,1955年10月28日開始服役,由於其經常出事故,被稱為“寡婦製造者”,1982年澳大利亞海軍將其做為了備用艦。1984年被華聯船舶有限公司購買,墨爾本號於1985年5月21日抵達廣州。消息上報後,當時的國防科工委成立專門的調研組,絕大多數成員是第一次踏上航母。後來,用時9個月,拆船公司將其拆成了廢鐵。

基輔號航母,前蘇聯基輔級航母的首艦,排水量4.35萬噸。1977年2月服役,1993年6月30日退役,2000年8月29日抵達天津,2003年9月將其改為大型的軍事主題公園。2006年4月,開始對遊客開放。明斯克號是“基輔”級航母的二號艦,1978年9月27日開始服役。蘇聯解體後,該艦與基輔號一同劃歸俄羅斯。1992年5月30日明斯克號退役。1995年,俄羅斯將其賣給了韓國大宇集團。1998年8月,大宇集團將其賣給我國中信集團。1998年8月31日,該艦被改造成航母主題公園。


儒道之主


呵呵,破船就剩三分釘,我們又不是印度。且聽細細道來。

我們國家買的4艘航母,墨爾本、明斯克、基輔、瓦良格。

先說墨爾本吧,十足的澳大利亞祥瑞。

這墨爾本呢,蹭二戰,跪過女王,不得不說是個老幹部。

但它也是個災星。

為啥這樣說?

自從到了這澳洲水軍手裡,改名叫墨爾本號,它就一天都沒消停,凝聚了無數澳洲海軍的血淚!



1958年,10月28日,阿德萊德港,與藍卡號戰艦相撞,小傷,補漆鈑金了事。

1964年2月10日,與護航戰艦“航海者號”發生碰撞,後者被切為兩段,82名官兵死亡。墨爾本號怒賺一血!

1969年6月3日,墨爾本號與美軍聯合演習,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被手起刀落,斬為雙截。73名官兵餵了海怪,墨爾本號怒奪雙殺!

6月10日,悉尼港口裡維修的墨爾本號又撞上一艘名叫馬魯的民船,聲威大震!

1970年9月,新聞刊登:墨爾本號撞上一艘渡船!

於是墨爾本號火了。

1972年,墨爾本號甲班燃起熊熊大火,消防隊員奮勇撲之。

1974年,好撞的墨爾本號又幹上了一條客輪。

1976年七月,墨爾本號撞了一條日本船。

1979年,墨爾本號因為大家的吐槽,鍋爐都給氣炸了。隨後又把頭頂上澳大利亞最先進的雷達甩進了海里。



於是澳大利亞人心好累,決定算了吧,賣賣賣!都拆掉,誰要誰拿去!



最終中國買走了這艘航母,同年,在劉華清上將的推動下,中國海軍上海研究所開始了航母相關研究,廣州艦艇學院航母班開班。

因為艦身老舊,幾乎就是破爛,這艘無法被使用,只能被研究,但它也是中國航母夢的開始。

再來明斯克號,這艘船鄙人有幸上去過幾次,算是唯一踩過的航母了。



但感觸也挺深,它艦島太大,導彈太多,甲板太小,又是直升機航母,其實和重巡的作用差不多,改動的餘地太少了,就算改了也是浪費錢。



基輔號就不多說了,和明斯克是一個級的,還是首艦,明斯克有多破它只有更破,明斯克有多落後它只有更落後。


瓦良格就不一樣了,深閨未開發小美女啊。雖然衣服破了,但是小身板依然漂亮的很。只要洗剝乾淨,換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那自然是美美噠!



咳咳,開車開習慣了,簡而言之吧。瓦良格屬於蘇聯解體前最後的榮光,但她作為半成品停在了船塢裡。所以她並不是一艘舊船,可改造的底子很大。而且經過多年的厚積薄發,中國人已經吃透部分航母技術,這艘未完工的小蘿莉對中國海軍和航母研究者來說,絕對是潛力無限的寶貝疙瘩。

所以我們才有了美膩的遼寧號,並且還會有更多更多的航母。

其實當年法國還賴著要死要活非要送我們一艘“ 福煦”航母,條件是必須在法國改裝,並採用法國戰機,強調獨立自主的我們愣沒要罷了。

後來這艘船賣給了巴西海軍。

而聽信同一個套路的印度三哥,被俄羅斯宰了狠狠的一刀。


各位覺得呢?


王司徒老百科


為造中國航母,15名設計師犧牲!向英雄致敬!

簡單地說,兩艘拆解,一艘變為遊樂場。

“遼寧”號航空母艦簡稱“遼寧艦”,舷號16,是我國第一艘可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該艦由前蘇聯“瓦良格”號航母改建而成,是中國艦船人歷經多年艱辛,鑄成的結果。

在緊張的改建期間,有15名設計師或因勞成疾,或因公而壯烈犧牲。筆者藉此文,向奮戰在一線崗位的中國艦船人致敬!

遼寧艦艦徽

一、遼寧艦改建前的前期準備

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航母在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中斷,完成度68%。99年,我國購買該艦,歷經3年終於在02年抵達大連港。

為了解航母構造,我國此前已購買了三艘外國航母進行研究,分別為澳大利亞“墨爾本”號,前蘇聯“基輔”號、“明斯克”號;前兩艘已拆解,最後一艘變成了遊樂園。瞭解了這些航母構造,堅定了我國艦船人改建“瓦良格”號的信心。

改建前破舊不堪的“瓦良格”號

2004年8月,中央正式決定將廢舊的“瓦良格”續建為航母。改造方案經專家論證,經歷了整整5年。2009年,解放軍總代表楊雷,與大連船廠簽訂建造協議。3年後航母建成,一頭茂密黑髮的楊雷,累成了禿頂。

二、艱辛的航母改建過程

建造這艘航母的工程量浩大艱辛,難度10倍於建造一艘驅逐艦。即使技術成熟、經驗豐富如美國,建新一級的航母首艦也需要十年。然而我國從設計到現場施工只花了8年。

總監造師楊雷的岳父、母去世、孩子中考、高考他都沒回過家。他講道:“哪怕豁出性命,也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楊雷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在航母甲板上和衣而眠,他只記得在高噪音、高粉塵的惡劣環境下,他帶領團隊每日工作十四個小時。有人因勞累倒下,馬上就有人站出來繼續頂上。

“瓦良格”號有3800多個艙室,複雜如迷宮。為此,副總代表黃毅和戰友們在艦內走了上萬公里,檢驗了數千公里的焊接縫隙,完成兩萬餘份報驗單。在40到60釐米高的狹小空間,身高1米83,體重180斤的黃毅一鑽就是3年,長期與鋼鐵摩擦,讓他腿部長了腫瘤。

航母艦島改造初期

中國艦船總公司701所負責航母某系統的設計工作,從策劃、設計、安裝、生產,再到實驗,花了足足5年時間,這5年沒有節假日,不論“五一”、“十一”還是春節,設計師每天吃住在現場。

有一名副總設計師,妻子患了癌症都沒時間去照顧,直到妻子去世也沒見到最後一面,這件事他深以為憾。在航母設計建造中,失去的的不僅是親人,還有同伴。701所有15名設計師因工犧牲,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三、中國首艘航母起航

2012年9月25日,“遼寧”號建造完成,正式交付人民海軍。在汽笛長鳴聲中,“遼寧”號緩緩駛出大連船廠,碼頭上的中國艦船人無不歡呼雀躍,激動地互相擁抱,最終泣不成聲!

“遼寧艦”馳騁在我國海疆


今時今日(2018年11月9日),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人民海軍的第二艘航母也已下水,而第三艘的研製工作也已經展開!

胸懷報國志,捨身赴偉業。為了中華民族的強軍夢,中國艦船人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甚至是生命的代價,向英雄們致敬!


籃球熱點關注


因為除了瓦良格還能改造成適合現代戰爭的航母,其他3艘只適合用來養魚,而且是非常昂貴的養魚塘。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制裁,現代化的武器裝備當時非常缺乏,別說航母了,就是士兵身上穿的拿的槍大家都覺得很落後,但是現實情況又是這麼殘酷。所以當航母立項的時候,我們的軍隊領導層腦子還是清醒的,選擇什麼樣的航母,要打造成什麼樣的航母艦隊,未來要建設什麼樣的海軍,都是在很清醒的情況下研究出來的。可不是印度阿三哥憑著錢多瞎胡鬧的。

當時瓦良格在烏克蘭建造到停工的時候,還不能叫做航母,因為飛機沒法起飛降落啊,充其量就算是一艘大型的航母式遊輪。但是咱們的科研人員需要它啊,不僅僅改造成一艘航母,而是要學習怎麼造航母。就像我們上學的時候學習家電技術,不可能從頭開始造吧,肯定是拆一個先模擬,在慢慢造。

所以也只有瓦良格能達到要求。其他3艘老弱病殘啥用沒有。

感謝關注立輝說,每天給您帶來最獨特的軍事解讀。


立輝說


墨爾本號是我國1985年買回來的首艘航母,這艘澳大利亞的航母原系英國"威嚴"號,而後改裝後1949年賣給了澳大利亞,被命名為墨爾本號。此後,在30多年的服役歲月中,墨爾本號的主要“戰績”就是出去闖禍撞船。比如先是撞了驅逐艦"航海者"號,直接造成該艦沉沒,艦上82人死亡,此後又撞了美軍"伊文思"號,造成"伊文思"號沉沒,艦上死亡73人。墨爾本自己在多次撞船中倒是損失不大,對於“墨爾本”號的惡名,澳海軍1982年最終決定放棄,1985年把艦上涉及到秘密的部件全部拆除後,當做廢金屬賣給了中國一家公司,咱們研究了幾年最後還是把它拆了

至於“基輔”和“明斯克”,都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航母,蘇聯則稱呼他們是載機重巡洋艦,“基輔”號原本是被我國買回來後,仔細研究了很久,但是當時我們尚不具備建造改建航母的經驗。此後原本被韓國低價買走的“明斯克”號又因為韓國經濟的原因不得不拋售,最後被韓國低價以540萬美金的價格賤賣給我國某公司,此後這兩艘軍艦都被改成了主題公園。

至於瓦良格,原本就是重型航母,建造也基本完成,但是購買回來卻歷經曲折。1998年競標花了2000萬美元買下,直到2002年才回國。即便如此,我們也花了三年的時間對瓦良格開展各種研究,直至2005年開工對瓦良格進行改建,最終成為我國的遼寧號試驗艦。

現在回過頭來看,技術資金上的限制其實是第一位的,當然對於墨爾本和基輔和明斯克我們其實還不是很滿意,也不符合我們的需求。


霹靂火軍事


其他那幾艘:

墨爾本是個廢品


基普和明斯克是個報廢品,改裝不划算,只有印度這個挨坑的貨才接的下。


只有瓦良格是個半成品,還是個全新的半成品,只是放的時間長了點。

改完才是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