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發生金融危機,是留房子還是留錢?

樂趣點評


目前,市場上觀點較多,有人認為樓市泡沫太大,隨時會想當年的日本一樣;也有人認為面臨明基時刻;也有人認為無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還有人說十年一次的經濟危機來臨。


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按照以往的歷史看,好像真是10年一次。但是大家不要忘記:凱恩斯的國家干預理論今年被很多國家採納,尤其是自由市場經濟出現問題後,所以經濟危機發生的週期會延長,破壞力會小。


如果真的發生了金融危機,那麼也就是說帶有金融屬性的,全線下跌;股市暴跌,樓市下跌,大宗商品都會受到波及。如果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的話,那就更嚴重了,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社會蕭條。


如果信用體系不崩潰的話,現金為王。有錢就是爺爺,可以買到任何產品,且待風暴過去後,可以抄底金融資產。樓市也是屬於金融資產。


如果信用體系崩潰的話,“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黃金是天然的貨幣。


螞蟻搬家周進文


當你的錢不值錢,當你的房賣不出去,當你擁有資產卻覺得自己越來越窮,這一切都是可怕的金融危機帶來的。怎麼做好前沿性投資,儘可能減小風險,錢還是房?是一個很好的思考命題。

首先帶大家回憶一下歷年的金融危機,這些金融危機都為投資帶來了參考經驗。

1989年的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使得日本經濟大倒退;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泰銖貶值,不久周邊一些大國的經濟也開始蕭條;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美國房貸兩大巨頭的股價暴跌,持有相關債券的機構大面積虧損。

那麼未來還會發生類似的金融危機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具體何時發生、何地發生,由什麼原因引起,我們我們卻無從知曉。

如果真的再一次發生了金融危機,如果你的房真的是你的房,且沒有貸款,那麼房不會害你。

1.房價低只是短暫的

很多人可能不想選擇留房子,覺得金融危機來了房價大面積下跌,房子基本沒有人買。但是房價暴跌的原因你弄清楚了嗎?

金融危機來臨前夕,房地產商的高價美夢即將破滅。他們用虛高的房價引來大批資金,到最後人們發現這一切都是幻夢,並無法支付高昂的房價。

接著就是一場大崩盤,房地產商再也無法還清銀行的鉅額貸款,於是房價開始走向低谷。

2.錢不值錢

金融危機帶來的創傷一定是不可估量的,然後政府開始想盡一切辦法來扳回局面,其中一個方案就是瘋狂的印刷鈔票,此時錢就會貶值。

3.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金融危機是挺有殺傷力的,但是每一次金融危機的強度都會不一樣,在慧子看來,一定要認清每一次金融危機的本質,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做好投資理財。

錢還是越多越好,此話不假,當金融危機來臨時,有現金的人才可以在突然而來的通貨膨脹中活下去。

另外,全款房在經濟復甦後,肯定還是很搶手的。最後也別忘了老祖宗留下的法子:買黃金。

如果您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別忘了點贊和關注~


懂財帝


這是一個很嚴肅,也很敏感,更很尖銳的問題。

先說一下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的事,在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美國的別墅,曾經跌價到一美元一套,但是,仍然很少有人去買。原因是,美國的物業稅等很高,如果買來不住,又租不出去,賣也沒人買。更重要的,沒有人知道危機會維持多長時間。所以,如果把房子買下後,誰也無法預料,會不會出現嚴重虧本的現象。

再舉一箇中東的汽車例子。石油價格不斷上漲時,中東到處是好車子,當石油價格出下下跌後,那些到中東淘金者,紛紛離開,並把車子丟在了當地。於是,有人說,是否可以去開輛回來。有人算了一筆帳,開回來後,各種費用一加,比買輛新車所掏的錢一點不少。那麼,誰還願意要這個不要錢的車呢?

金融危機來了後,如果是嚴重的危機,可能房子和錢都沒有保值功能。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我國的物業稅費等不是很高,只要不是貸款買的,房子還是有較強的保值功能的。尤其危機過後的通貨膨脹,可以讓錢不值錢,但房子不會貶值,而會增值。所以,還是房子好。當然,金子等硬通貨也好。


譚浩俊


一週前,有一個人在一個會議場合問比爾蓋茨:“你認為在可見的未來,我們是否會再經歷一次像2008年那樣的金融危機?”蓋茨直言不諱地說:“是的。很難說何時,但這是肯定的。”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金融危機的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從這個角度講,金融危機是有可能使一國貨幣出現大幅度貶值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手裡只是留著大筆的錢,其價值可能會大打折扣,而留房子則不然,無論其作為資產的價格怎麼下跌,但其使用功能不會因價格的下跌而下跌,而貨幣的功能只表現在購買力上,如果購買力發生重大損失那就是確確實實的損失,房子則不然。

此事是有前車之鑑的,1937年,法幣發行總額不過14億餘元,到1945年,法幣發行額已達5千億元。到1947年4月,發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1948年,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萬億元以上,等於最初的47萬倍,物價上漲3492萬倍,法幣徹底崩潰。


富凱財經


這要看處於危機的哪個階段。

在危機的不同階段,房地產和現金的選擇是不一樣的。

每一次危機,典型特徵就是資產價格的泡沫破滅,當然房子的價格也是要跌的。應該說,危機來臨前夕,或者危機的早期,都要賣出資產。只有比別人先賣出了,才能賣到好價錢。如果賣得早了,等到危機最深重的時候,房價跌下來了,可以買更多的房子。當然也可以買更多的別的資產。

如果是危機最深重的時候,換句話說,房子的價格已經是最低點了,就可以考慮留房子。畢竟,價格已經最低,留下錢的話,將來買房子更貴。

從歷次危機的情形來看,危機都會導致房價下跌,但下跌的時間不同,幅度不同。1929年的美國房價,一直到1932年還繼續跌。但2008年的中國房價,也就跌到2008年年底就不跌了,四萬億投資挽回了全社會的信心。

現實中,危機處於哪個階段,是很難判斷的。往往在危機初期並無察覺,等到察覺的時候,已經危機深重,但並不知道是否到底。我建議還是要深重考慮,主要看自己有沒有更好的投資門路。如果明確地看到更好的機會,就不用考慮這個階段是否房價的底部了。

對於大多數只有一套房的人們,不建議賣房子。畢竟,有恆產者有恆心。如果居無定所了,事業和家人或許會受到衝擊。所以,危機來了,也要看具體人的具體情況。

不過,也有例外,如果看準了創業的機會,賣房創業也不是萬千不可以。但還是要非常非常慎重。

中國處於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尤其是高鐵,讓城市的發展加速。如果你看好一個區域的城市規劃,看好區域前景,在危機時候就是買入時機。


孫建波


不知提問的網友屬於哪個階層的,因為,這個問題是不可能一言以蔽之的。對於窮人、中產、富人;對於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答案顯然是不一樣的。

我來試圖用最簡潔的語言回覆一下:

1、 對於窮人:

a. 年輕人,不存在這個問題;

b. 中、老年人,偏向留錢。

2、 對於中產:

a. 年輕人,也不存在這個問題。在金融危機的時候,中產年輕人最關鍵的是投資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

b. 中年人,偏向留錢。同時,要千方百計保住工作,創業者要堅持下去,往往黑暗正是黎明的前夜;

c. 老年人,毫無疑問,留錢。

3、 對於富人:

a. 年輕人、中年人,當然留錢,待房價跌了之後,房子可以隨時買入的;

b. 老年人,富人老人,無所謂了,怎樣都行……

總之,對於窮人來說,這個問題不用想(套用流行語:你想多了);對於中產,偏向留錢,更關鍵要千方百計保住工作,創業者要堅持下去;對於富人,其實怎樣都可以。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真發生金融危機,肯定留錢,有錢就有機會,留房沒用,我來談談08年自已經歷的事情。

08年上半年房價和股價高高在上,我前幾年搞個工程,開發商欠我三十多萬元尾款,以一套房產抵給我,我在08年八月份以一百萬賣了,手中當時有了一筆大現金。


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來臨,房價暴跌,記得當時珠三角許多炒樓花的人跳樓,股價也由6000點掉至不足2000點。

當時我認識一位在廣州十多年的一位臺灣古珍郵收藏家,這位臺灣人當時相當不看好大陸經濟的復甦能力,準備賣掉廣州老市區一套小院落回臺灣,我得到消息後,立即趕了過去,我沒有用一百萬買他的房子,卻把他手上一直不肯買給我的近二萬枚古珍郵票全部買下了。

當時及之後許多人笑我怎麼不拿一百萬買了他的現在已價值幾千萬的小院落,卻買了一堆中國人不懂的世界古珍郵票,現在本館出名了,成了中國的世界古珍郵票收藏第一人,那些人終於明白我的付出有了回報。當然,如果我當初是買了他的房子,可能不會成為古珍郵收藏家,也許成為暴發戶了。


當時我如不趕在股市6000點時賣了一百萬的房子而在股市跌至1700點時賣房的話,那套房子就只能賣二三十萬元了,而且因為人們當時對金融危機的恐慌,人人拋棄房子,房子再便宜估計也賣不出去。而沒有那一百萬元,我也買不了這麼多古珍郵票。所以說金融危機來臨時,你只要有錢,一定會找到下一個發財的機會。




湘平古珍郵館


難道沒聽說過這兩句名言嗎?“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金融危機過後買股票,就像在桶裡抓魚”。

當金融危機到之前,如果你有多套房產,當然是賣掉多於的房產,然後留錢,等待金融危機最為猛烈的階段過去。那時,你會發現太多太多的資產都是便宜的,甚至便宜很多倍。沒什麼好疑慮的,金融危機到來之時,真金白銀才是你過日子的傢伙事兒。

就拿美國來講,當時金融危機爆發以後,太多太多的人留宿街頭,房屋貸款還不上,銀行把房子收回去,然後低價在銷售。

也造成了房價下跌。

在看看股神沃倫·巴菲特2008年10月16日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我正在買入美國股票》(巴菲特買入股票有一點清楚的思路,就是淨資產收益率要平均3年是超過15%以上。買入的公司淨資產程度較高,也就是說其很大程度上在買入資產),在金融危機導致投資者極為恐慌紛紛拋售時,他卻極為罕見地公開聲稱自己正在買入股票,而他這樣做正是堅守他一生的投資信條: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是恐懼。

非常巧合的是,巴菲特這篇文章發表後,過了12天,中國股市在10月28日最低點跌到1664點觸底後開始大幅反彈,過了不到半年美國股市在2009年3月6日開始大幅反彈。

事後證明巴菲特這篇文章長期判斷相當準確。

如果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前沒有出清,哪來的這麼多的現金?又怎麼可能在金融危機過後掃蕩低廉的資產?

所以,我認為,如果真發生金融危機了,應該出清多於的房產,留錢。待到金融危機過後掃蕩低廉的資產。


厚金說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先說一個朋友身上發生的事情吧,這是當時讓我絕對很牛的一個人!

大學的學弟,頭腦相當靈活,思維更是跨到你懷疑自己智商!剛畢業就到處找了400多萬創業,但是由於好賭成性,掙錢趕不上數錢的速度,這小子最後是被債主追著跑,後來一段時間我發現這小子還是比較有錢的,從吃和穿就可以看出來,但是銀行沒有存款,身上沒有現金,後來他告訴我了,他有錢了就去買黃金,缺錢的時候了就去把黃金賣了!

他說到這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電影裡面的很多情節,尤其是一些戰爭題材的電影,某個軍閥要逃跑的時候,不會帶現金,帶的都是黃金,因為這是硬通貨!

再有就是一些超級企業,都會有自己的金庫,裡面也會有大量的儲備黃金,黃金的價格一直處於上升的狀態,並且黃金從古至今,乃至全世界全都是硬通貨,你可以直接把它當現金用,也可以把它看成是產品!

金融危機的爆發,最簡單來說,就是物價飛漲然而金錢卻越來越不值錢!例如津巴布韋,當時津巴布韋的匯率0.68津元兌1美元,而現在100億津巴布韋幣兌0.4美分,也就是說金融危機如果真的爆發,錢可能就會變成紙張,甚至還沒有紙張值錢!第二就是房子也會大幅度減水,最有名的就是香港金融危機和日本金融危機!

作為個人來說,還是會選擇置辦一些房產,錢在不發生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也是越來越不值錢,而商品的價格卻一直在上漲!


戀花的季節


鄙人以香港為例,探討亞洲金融危機對於港島經濟的影響,為“是留錢好,還是留房子好”的疑問提供參考意見。

亞洲金融風暴襲擊香港期間,在1997年至1998年一年間,香港樓價急劇下跌50%~60%。危機期間部分外資撤離,大量樓宇空置,部分貸款人斷供而被銀行收回樓宇拍賣。

當時,亞洲主要貨幣全面貶值,港元堅守與美元聯繫匯率所以影響較小。但香港股市跌幅高達50%,城市百業蕭條,失業現象嚴重。

1998年滬深股市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由於A股屬於封閉市場,國際金融寡頭難以興風作浪。1998年中國房地產還處於探索階段,住房改革尚未啟動,因此看不出亞洲金融風暴對內地樓市的影響。在人民幣匯率方面,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金融方針,為後來化解亞洲金融風險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如果類似香港所經歷的金融危機發生,還是持有現金比較好。大陸樓市已經泡沫不小,居民在房地產上的槓桿不低。如果公司裁員下崗,將無力還貸。有一定數量的現金在手,雖然有貶值風險,但是危機時期樓市的貶值幅度無疑大於貨幣,因為人民幣至今沒有實現自由兌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