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住在養老院真的比自己在家呆著好嗎?

SS135409617


老人住在養老院真的比自己在家待著好嗎?

這個問題得分情況而論。

待自家比待養老院好的理由:

首先,家裡的有良好的居住條件,待家裡做什麼事情都方便,想吃就吃,想睡覺就睡覺,不用擔心會吵到誰,也不用擔心被他人吵到。

其次,相對於其他歐美等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養老機構建設還是比較落後的,很多基礎設施並不完善;且護理人員隊伍建設缺乏,很多養老院的人手遠遠不夠,要麼是因為工資太低,要麼是工作太辛苦,所以沒有人願意做。很多老人被送到養老院後,沒有得到及時、周全的照顧,生活過得挺苦!

再次,養老院的病人比較多。基本上,被送去養老院的老人,要麼是因為自身精神衰弱、痴呆,要麼就是行動不便、癱瘓等,因為家裡沒有人伺候得了,所以才被送去養老院。要不是病倒了,沒有多少家庭捨得花冤枉錢送老人進養老院。有能力照顧自己的老人,通常都是待在家裡照看小孩的。(說得有些難聽,但是確實是中國版的“老人現狀”)

養老院病人多,對老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老人經常面對各種悲痛纏身的病人,其情緒也會漸漸變得低落,長期以往,將會對老人的精神狀態產生負面影響。

另外,也有部分老人認為,待養老院比待家裡好。

有些家庭,家裡常年冷冷清清的,又或者這些家庭中的大人經常吵架,鬧不和等,對老人來說,家就是一個是非地,所以才會出現有些老人自願到養老院也不願意待家裡的現象。

老人本身就是一個孤獨的群體,老人到養老院後還能跟其他老人打打牌,說說話,解解悶,而待在家裡,可能會因為找不到人聊天而被悶死。

總的來說,老人住養老院好還是呆家裡好,得視具體情況而定,個人認為,各有利弊,而具體評價,應由老人說了算!




【以上僅個人觀點,若有不同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關注:快嘴社會說,一起聊人生。】

快嘴社會說


說個我親眼所見的故事吧。

我家的老太,今年90歲。十年前,摔了一跤,導致不能正常行走。

平時全靠姑姑和姑父二人照顧,而他們也是快60歲的人。他們倆十年來很是用心照顧,可是老太隨著年齡曾大,小腦萎縮,也近似痴呆,變得很折磨人。

去年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姑父幫老太找了一家養老院,想緩解一下自身的疲憊。

我們去看望老太的時候,我和先生是哭著回來的。

那是我第一次見先生流眼淚,無力感充斥著我們的內心,真的沒法說。

老太住的是個四人間,是男女老人混住一間房,後來管理員解釋說,病情相似的老人住一起,照顧起來方便些。

房間是挺大,可是半天沒見到一個護工。

病房裡,一個男老人和老太的情形差不多,也不能自己行走,當他要上廁所的時候,就在那喊了足足有十幾聲,也沒有護工過來幫忙,先生實在看不下去,過去攙扶老人。

我去樓道口找護工,來的是兩口子。原來他們兩口子要負責整個養老院的所有護理工作,所以很多時候忙得脫不開身。

病房裡還有一位女老人,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眼光呆滯,留著口水。我試圖和她說話,她沒有應答。

我們在那呆了好些時候,才過來一個白衣護士,機械地分發藥丸,並試圖快速地離開。

然後,我們給老太餵了藥,老太詢問姑爺哪去了?並揮著手讓我們早點回去,先生摸著老太的手,哽咽地說姑爺很快就會來,現在我們在這陪著你。

記得我當時在朋友圈發了一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真的,但凡有一點辦法,也不能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在哪都不如自己的家裡好。


有書共讀


一場關於養老問題的談話



麻麻,今晚你在家嗎?

我去看姥姥。

姥姥好嗎?

姥姥經常問,你幾時回來,給她說了幾十遍,總是記不住。上星期姐姐也去看過姥姥,姥姥很高興。姥姥近幾個月經常尿褲子,尿床,想解小便時跑不急。幸好保姆阿姨很盡力,收拾的姥姥很乾淨。今天,阿姨給姥姥洗腳是發現左腳的第三個腳趾甲根處有點腫。我看了看,可能是趾甲有點嵌頓,磨的。我給姥姥剪了趾甲,塗上碘酒,好了。後天我去時再看看。

麻麻,這事你熟。你給姥姥買點老年人用的尿布。

買了,姥姥不用。說是因為我買了尿褲,她才開始尿褲子。做了解釋工作,不管用。只有保姆受累了。

麻麻,這個保姆阿姨要是不幹了,怎麼辦。再找,肯定不如這個阿姨好。我們可以把姥姥送到養老院嗎?

那不等於殺了你姥姥。你姥姥不會去的。

我同學的姥姥的姥姥也在養老院。90多歲了,已經不大認人了。同學說,那個養老院的設施很好,屬於比較貴的那種。我們送姥姥去最好的。

那也不行。儘管媽麻是獨女,陪護姥姥連排班表都不用。上次保姆阿姨想不幹(讓姥姥氣的),我頭有地球的兩個大。你姐姐寬慰我說,現在家政機構很多,找個好保姆不難,頂多多找幾個。幸好有你倆給我寬心。

你是說養老院不好嗎?

不是。像你和姐姐,年輕,認為把媽媽爸爸送個好養老院就好。媽媽這個年齡,經歷了過去,活到現在,看到了將來。麻麻認為對於養老院,不同年齡的人,看法是不一樣的。姥姥這個年齡的人認為養老院再好,不如家好。最近看到了一篇博客,說國外的養老院。也不過是老人坐在椅子上對著窗外發呆,國內一個養老院給老人餵飯的鏡頭,就像填小豬一樣。

養老院有各種活動對老人好不假,對於智力正常,活動尚可,能自理,但需有人陪伴照顧一日三餐的老人最好。你姥姥已經中重度失智,語言能力下降,對冷暖飢飽不能表達,不能自理,在家最好。養老院不會一個護工專門照顧一個老人。

那等你倆老了,我送不送你倆去養老院?

說了你姥姥的情況,你不要害怕爸爸媽媽的養老問題。我們有工資,單位還好,生病養老會給你們省事不少。在爸爸媽媽能自理, 不老痴的時候,我們會自己僱人照顧自己,你倆只需經常回家看看,看看我和你不講理的爸爸打仗沒有,說點甜言蜜語,像哄孩子一樣買點小東西給我們驚喜,比如從路邊地攤上買個放電池的會叫會跑的小狗狗,兼職乾點管理保姆的工作就行。萬一住院,要人守護,好在你倆還能排班。

那我同學姥姥的姥姥在養老院,挺好的。他們家的人也很孝順。

是的,你同學姥姥的姥姥在養老院,挺好。因為你同學姥姥的姥姥需求不一樣。這也就是我說的不同年齡情況的人,看法需求是不一樣的。對你同學姥姥的姥姥來說,在養老院就挺好。如果,爸爸媽媽到了臥床不起,神志不清,不能自理的地步,一定要把我們送養老院,我們的工資還可以自己承受。如果在家,會吧你倆累死,就是僱三個保姆也不行。你需要調節三個保姆的關係,不要讓他們鬧意見,你需要經常監督他們的工作,房間打掃乾淨嗎,有無異味,特殊飲食做得好嗎,2小時翻身做到了嗎,身上起褥瘡了嗎,等等等等。這些工作可以去收這樣老人的養老院,交給機構去做。媽麻在那裡會比在家舒服。

對你說這些有點早,你的同學的爸爸媽媽可能不會對他們這樣說,可能他們自己還沒有感受到這些,因為他們還年輕。

嗯。。。。。

今天媽媽也就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不要有好大的壓力和負擔。爸爸媽媽身體健康,離老還早呢。

你倆還是要“天高任鳥飛”。


高芹醫生


隨著老人數量的增加,養老院數量也隨之增加。老人的養老問題一直都是個熱度不減的話題。老人是選擇養老院好,還是自己在家待著?這得根據老人自己的感受、家人的照顧陪伴狀況和經濟條件等因素決定的,最後還是由老人來選擇的。

一、老人身體好,兒女忙於工作,家庭條件好

要是老人身體狀況很好,兒女又忙於工作,家庭條件好的話,還是去養老院比較好,因為老人在養老院可以和很對同齡人生活,交到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還有很多團體活動,都比自己一個人孤獨在家裡好。

老人更是喜歡人多熱鬧,人多就不孤獨,內心就會更快樂,快樂就能更長壽。兒女都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每天過得快樂的呀,自己每天又忙於工作,還不如花點錢讓父母住進條件優越的養老院享福呢。

二、老人身體不太好,兒女忙於工作,家庭條件不太好

老人身體不太好的話,就需要人照顧。如果是在家的話,兒女就要照顧老人,就不能出去工作賺錢了。本身家庭條件就不怎麼好,這樣一來的話就更加是雪上加霜了。

如果讓老人住養老院的話,因為是一個護工照料多個老人,所以成本還行,兒女就可以安心地努力工作賺錢來改善家裡的條件了。

三、老人願意,經濟條件允許

老人都是為兒女著想的,都希望減輕他們的壓力。如果老人願意去養老院生活,和同齡人一起吃喝玩,而且家裡的條件也允許的話,那就聽從老人的選擇,畢竟選擇權是在老人手中的。

四、老人本來就一直和兒女在一起


如果家裡人多,而且老人本來就一直和兒女生活在一起。那肯定還是在家待著好。最終還是和自己的家人待在一起比較好,畢竟家是最溫暖的地方。

選擇去養老院,還是待在家裡,是由許多因素影響的,但最終還是由老人自己選,但是我覺得還是和自己的家人待在一起比較好。

——END——

你家有老人嗎?你覺得老人應該選擇哪裡呢?歡迎在下面留言和評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我認為不錯,我婆婆85歲,因強制性脊柱炎癱瘓至今2年,大小便失禁,不能翻身,一年前在家4個子女照顧,晚上基本睡不了覺,子女最大的66最小的54,子女都身體不好,有得癌症的,有肝硬化的,有失業的還的上班餬口,都熬的精疲力盡,僱了保姆一月3000我們姊妹4個出,老人一年住了6次醫院,不能吃飯,瘦的皮包骨,保姆的飯吃不慣無奈去了養老院,老人工資2千多點,加上國家補貼,才夠養老院一月的費用。養老院環境一般,照顧的還行,飯也可以,半年以後老人胖了,精神也好了,到現在一年了,只住過1次醫院。我認為重要的是多關心老人,經常去看看。不要說送到養老院就不管了,老了都怕孤獨。我愛的人姑姑也在養老院,不能自理10幾年了挺好,白白的胖胖的現在86歲了。無人照顧的情況下,還是養老院?


自由飛翔147866947


我弟因腦出血,大年初四抬到養老院,在那住了一個多月,那個護工是農村的老頭,對我弟弟還好,照顧的不錯,我去時看到也放心了,住到一個月後,他能坐起來了,我去了給他買了一堆藥,好幾百元錢的藥,高興他能坐起來了,我放心回家了,又過了幾天,護工換了老頭老伴,也可以,可會來事了,把我送出挺遠,說她會照顧好我弟弟的,我又放心回家了,這是長春濱河小區的養老院,當時是社區養老院,我就又交了一季度費用,就回家了,衣服有人洗飯也可以,感覺還不錯,那時不能動時,別人照顧也好,都是病重的人,都是不能走路的,就是屋吃屋拉的人,沉悶無語,只有我去時,弟弟還高興點,別人去了一看,說,你可別在這呆了,一個個都是啥人呀,滿屋空氣尿騒味,四月北方很冷,他就天天開窗坐著,結果就凍著了,不行了,院長告訴我,快來吧,你弟弟不行了,用了許多藥也不好使,要翻白眼了,你不來他就死了,這樣我把他用救護車,弄到醫院,搶救一晚上,說啥也不去了,那時剛會站著,沒辦法,就弄回家了,這個養老院再好,他說看見那些要死的人,心情更不好,說啥也不去了,這個養老院是都是要死的人才去,他的心態就這麼認為,我不忍心就給他租個我家一樓,我照顧他三月,能走幾百米了,就又給他租一個地方,自己照顧自己,慢慢好起來了,但是吃飯還是費勁,就又想起找個汽車廠這邊的敬老院,就在跟前找了一家,這的條件好,就他一個人一屋,挺乾淨的,就去了,在那呆的也不錯了,能上公園走了,還能上後邊走了,還好,這次是放心了,現在他過得很好,上養老院可以去,只是看你願不願去,找個條件好點的地方去還是不錯的。(養老院長春市的九路車南關橋社區養看院)


金鎖146615002


我在養老院工作一段時間,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真的思考了一下,我覺得我的答案應該更合適合理一些。

如果我肯定地說老人住在養老院真的比自己在家待著好的話,那麼一定會有人反問,“那為什麼不讓你的父母去”。為了這個問題,我想解釋一下。

我覺得去養老院養老不是我們的初衷,它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或許是因為兒女不在身邊或是工作太忙,或許是因為剩下一個人孤單,還或許是身體原因不能夠自理。我想大多數人不是充滿憧憬的進養老院,而是迫於無奈。



而進了養老院以後,每天規律的起居,營養的膳食,和其樂融融的氣氛,還有服務人員的料理和關心才讓老人適應,慢慢覺得養老院很好的。

我在養老院工作的時候,老人們都那裡的生活都感到很滿足,可是,不管是平時,還是過年過節,他們都會期待兒女或者是親戚過來看望他們,奢望著能被他們接回去住上幾天。這是我在養老院裡感受到的。


現在的養老院機構越來越多,服務設施也越來越好,給老人的養老問題消除了後顧之憂,但是我覺得如果老兩口都健健康康能夠照顧自己,心理上還是比較願意呆在家裡的,現在許多社區都開設了居家養老,平時可以和老夥伴聊天打牌,中午還可以在那裡吃飯休息,晚上就回家休息。我覺得這樣更適合廣大的老年人養老。


我是焱垚


座標山東泰安。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老公舅舅,孤寡老人一個。住進了養老院,每次回家聽婆婆說生活還不錯,兩人的標間,被褥也挺好,有食譜輪換吃。每次過節的時候,我老公去養老院接他,我都是在車裡等他。過年的時候去接舅舅,老公在裡面耽誤時間太長了,我就進去了。樓前面有個閒聊的地方,很多老人都在那裡坐著聊天,嘻嘻哈哈,有一個工作人員在那,看他們精神狀態可好了,這種東西是裝不出來的。然後我進樓找老公和舅舅,裡面很乾淨,裡面的老人穿著也很乾淨。一個個都笑眯眯的問我找誰?

找到他們就走了,一路上很感慨,政府一直在努力在進步,作為一個普通的百姓覺得很感動。


嘉美年華89586931


我是85後,我爸今年62歲,我媽61歲,兩個人都有工資。我媽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等我倆老了,不能動了,就把我倆送養老院去。她們害怕給兒女增添麻煩,說自己的工資也足夠養活自己了。

對我和我哥哥而言,我們是不會把父母送去養老院。如果有一天,父母老了,不能動了。我會把父母接到和我一個小區,或者隔壁。也會僱人照顧他們。前提是僱親戚,認識的人。我也會天天過去看看他們。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抽出更多的時間去照顧他們。

我不送父母去養老院的原因有三點。

一他們更喜歡和家人在一起,喜歡煙火味的市場,喜歡承歡膝下的快樂。

我個人感覺他們內心,起碼我的父母是不喜歡去養老院的。雖然說在養老院裡只是娛樂,不用幹活做飯,但是內心到底快樂與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在家裡待了幾十年,晚年要在另外一個地方等待死亡,想想就很心酸。

二養老院設施制度不完善

看過太多護工欺負老人的事兒了。不讓吃飯,打老人等等。

我還記得新聞裡有這樣一件事:一個老太太生活不能自理,因為什麼原因,腦袋被耗子給啃了。具體什麼時候的事我忘記了,但是電視裡那一幕一直在我腦海裡。兒女把父母送去養老院,自己是輕鬆了,完全不顧父母的喜怒哀樂。有時候想想我們做兒女的是不是自私,小時候無論我們什麼樣,就算是身有殘疾,有毛病,父母都會把我們養大。如果有一天,父母有毛病了,不能動了,我們就會嫌棄他們邋遢,埋汰,總想把他們送走,好讓自己一身輕鬆。

現在有很多養老院條件確實不錯。但是我真的擔心,如果有萬一,我的父母出了一點意外,這輩子我都不會原諒自己。

第三做一個無愧於心的女兒

他們把我養大,我陪他們變老。自己當了媽媽以後,才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以前我媽總說,把你身上的病都給我吧。小時候的感覺是有一點可笑,有一點感動。但是自己當媽後才明白,那是媽媽的愛,她真的希望她能替你承擔生活中所有的不好的事情。

我記得奇葩說裡,馬薇薇說過一句話:他們說自己願意去養老院,就像我們向他們報平安一樣,都是真心的,但真心的話,卻不一定是真話。

是啊,她們辛苦的將我們養大。老的時候卻成了被嫌棄的人。還記得你小時候,爸媽是怎麼愛你的麼?真心希望等他們老了,我們可以像小時侯他們愛我們一樣愛他們。

等我老的那天,可能養老問題已經不是一個問題。國家會將養老院建成一個小型的社區。裡面的娛樂設施,醫療設施都會完善。我的孩子也會很開心的送我去養老院。

關注鈴鐺營!


鈴鐺營


我想說說自己在養老院的見聞,再來回答老人們究竟是在家養老好還是在養老院養老好。
我剛退休那段時間,有位在養老院作院長的朋友,邀請我到養老院作管理工作,原因是我在酒店作過管理,她們要開一所高檔養老院,採取酒店式管理,建議我有時間過去看看,於是我應約前去。 朋友所在的這家養老院在莊裡也算有些規模的,連鎖模式,共開了四家。朋友所在的這家前身是莊裡以前比較有名的工廠職工醫院,工廠倒閉後,醫院難以為繼,於是一二層繼續做為醫院,三四五六層租出去改成了養老院,她的辦公室設在五樓,我坐著電梯直達五樓,當我從電梯裡走出的一瞬間,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十幾個坐著輪椅的老人,他們或閉目養神或目光呆滯、面無表情,偶有穿白大褂工作人員在老人們中間穿梭。看到這些,我的心裡一下子就產生了錯覺,想象中的老人們在陽光下開心的聊天曬太陽,甚至是打太極、下像棋的景象怎麼沒有,這到底是養老院還是醫院,朋友的辦公室有個很大的電子顯示屏,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老人們在房間裡的活動情況,那還有什麼隱私和私密而言,就算你要換件內衣也會被看到。在我們談話期間,也有老人進來要求調換房間,原因是同房間的老人晚上很鬧騰,吵的她睡不著覺,血壓也高了云云,我朋友給老人的解釋是現在沒有房間,老人失望的出去了,眼睛裡的無奈和失落再次觸碰了我的神經。為了讓我有更直觀的瞭解,朋友還特意帶我看了一下老人們的房間,大部分是四人間,感覺給醫院的病房沒什麼兩樣,偶見穿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在給不能自理的老人換衣服收拾。從養老院出來,心頭非常沉重,也許是我過於感性,我決定不接受這份工作,儘管薪酬不低,比我在單位工作時的工資高多了,但是天天面對這些孤寂的老人,心情太沉重。



中國傳統的養老觀念是養兒防老,老人老了本身就喜歡熱鬧,喜歡兒女繞膝,認為這才是天倫之樂,還有的老人認為自己有兒女,如果去養老院會被認為兒女不孝,有被拋棄的感覺。有的老人感覺養老院缺乏家的溫馨。總之,大多數人對去養老院養老都是排斥的,認為實在沒辦法了,才去養老院養老。所以,那些自認為老人願意去養老院養老的觀點大概並非是老人所願,而是子女們所願吧。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據統計,再過幾年老人和年輕人的比就是7:3,也就是三個年輕人養七個老人,而且年輕人還要上班,還要養自己的孩子,在精力不允許的情況下,對老人只能是有心無力,靠家庭養老已經是不可能,只能進養老院了。也就是說老人們不管你願不願意都要接受進養老院養老這一事實。 但現在也出了一些新的養老模式,如抱團養老,抱團養老最早出現在知青這個群體,經過幾年的驗證,在當今的中國,“抱團養老”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養老方式,更能讓中老年朋友們體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抱團養老必然會成為一種趨勢,但報團養老侷限性也很強,如前提必須是身體健康能自理的老人,另外還有與大家相處是否和諧也很重要,選擇共同養老的場所也是條件之一。所以,對於那些行動不便,身體不能自理的老人來說,如果子女照顧不了,也只能選擇去養老院,假如你經濟條件允許當然也可選擇住家保姆。

總之,隨著我國老齡化時期的到來,加之大批獨生子女家庭怎麼養老已是國家不得不面對的社會問題,期待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讓更多的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安度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