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厲害的人,遇到問題時的思維模式與我們的區別在哪?如何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用戶60758630759


沒有誰是天生厲害的人,所謂的厲害的人,一方面是父母或者老師教育的好,另一方面是在社會上歷練的多了,經驗豐富。

什麼是厲害的人?無非就是高情商的人,在處理事情上面得心應手。而他對事情的處理模式是:知道出事情了——怎麼快速有效的,且用最小的成本或者最少的傷害去解決——動手去解決事情——解決了。

那麼我們如何成為這樣的人呢?首先,如果你是一名員工,想把自己在職場上鍛鍊成一個厲害的人,那麼你要把自己看作是單位的一員,不是普通員工那種,我只管每天上班打卡、被動工作、聊八卦,下班回家追劇、聚餐、話家常,而是要將自己的位置擺放在領導層面,這樣,自己的思維模式會變得不一樣。如果你是想把自己在生活上鍛鍊成一個厲害的人,那麼,遇事時,先別慌,讓自己冷靜下來,把所有最壞的結果想一遍,按照這個最壞的結果去解決,往往你會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糟糕。將自己鍛鍊成厲害的人,這個得慢慢堅持,潛移默化自己的思維模式。

其實,你所認為厲害的人,他可能只是在某一方面厲害,人並非十全十美。做好自己,每天開開心心的,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你的美獨一無二


人的思想可以分為幾種:

最厲害的人,自己創立一種世界觀,所有的事物都要在他自己的世界觀裡進行重新整理,行成一套完全和他同時代的人不一樣的觀點與看法。我們一般把他們叫做哲人,或者思想家,比如柏拉圖、老子、牛頓、愛因斯坦之類的。

次一等厲害的人,雖然自己沒有創造出一套世界觀,但他們能立刻就讀懂那些最厲害的人的世界觀,並很快就接受,把自己過去的改變為最新的。他們很快就能用新的世界觀,重新整理自己過去的知識體系,使自己可以做出同時代的人,難於做到的事。比如歐幾里得、亞里士多德、布魯諾、哥倫布、霍金之類的。

再次一等厲害的人,通過長時間的學習,逐漸理解與掌握了那些最厲害的人創造的世界觀,並在生活中做到熟練使用,嫻熟的運用可以使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做出很不錯的成績。這樣的人就比較多了。

再次一等的就是我們這些普羅大眾,通過長時間學習,依然很難理解那些已經不再是新的世界觀,理解世界時充滿了各種各樣疑問,做事基本上按照本性,自我認知模糊,邏輯相對混亂的人。

忘了是誰說過的話,好像是孔子,有的人生而知之,有的人學而知之,有的人困而學之,有的人困而不學。要想成為最厲害的人,幾乎不可能,努力可能做到困而學之就不錯了,因為孔子說他自己只是學而知之,想來又有幾人敢說可以做到他老人家的境地哪?


何處是家鄉


怎麼定義或比較哪些是厲害的人?以前認為,那些在社會上有名氣有地位有錢有權的人都是厲害的人,我承認他們是厲害的人,但是離我太遙遠了。等長大,工作,成家以後,把厲害的人更多定義為與我有接觸關係和認識的人,因為在近似的環境和條件下,他們比我優秀,我就得承認他們厲害,因為我知道他們能成為厲害的人的原因,比如在同一個單位裡面,同是一個辦公室工作,人家就能成長的更快,同是每個月幾千塊錢的工資,人家就比你有錢,同是接觸周圍圈子裡面的人,人家辦事的能力就比自己強,這些人我都認為是厲害的人。思維模式對比發現有以下區別,一是進取不消極。面對事情都是能去積極主動的去解決,或明或暗,付出行動和努力。如很多人面對一件事情都是怕麻煩,想方設法推掉,既鍛鍊不了自己的能力失去了很多機會。二是相信辦法比困難多。對一件事情思考的比別人多一些,想的更周到一些,計劃更周密一些。如許多人在沒考慮成熟以前就開始行動,有很大的盲目性,導致事情的發展超出了自己的掌控之外。三是善於利用資源。能夠很好的處理好人際關係,蒐集信息和合作精神能力比較強,能夠得到和調動很多人的幫助和配合。如面對一件事,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喜歡單槍匹馬的去幹,成功的事例不多。四是自身的行動有很強的計劃性和目標性,並且願意積極主動的去努力奮鬥,並且長期堅持。這樣的人都有很強的自律性和吃苦性,時間長以後必然有過人之處。

要想成為厲害的人自身要具備這麼幾點素質:一是要有想法有目標,不要朝三暮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二是要積極行動起來,面對困難也不要輕易消沉放棄。三是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周密的計劃意味著事情成功了一半。四是最關鍵的一點,你想不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人?如果不想,什麼成功有效的方法都沒有用,覺醒自身的力量才是根本。


天山的海子


你覺得你自己是天才嗎?你想成為天才嗎?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天才嗎?不管是哪一個年齡階段的人,從事什麼樣的職業,處於什麼樣的職業生涯階段?我相信上面的問題,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yes!

我們都想成為天才,想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頂級人物,掌握該領域最頂尖的技術。然而夢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卻總是很骨感,當我們被現實挫敗之後,我們只能洩氣的想:哎!也許我不具備天才的基因吧?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會解決你目前的困惑,將你從眼前的窘境中解救出來。這本書就是美國科學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羅伯特.普爾一起研究、共同編寫的《刻意練習》。

作者安德斯.艾裡克森和羅伯特.普爾在這本書中分析成為天才的秘密,作者認為:只要你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刻意練習,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天才。

作者安德斯.艾裡克森是一名心理學家,他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就刻意練習這一主題,進行了大量的實驗。著名的1萬小時定律就是他在1993年發表的論文當中對音樂學院學生的研究結果,這個結果被格拉德威爾引用,用大量的案例演繹1萬小時定律,寫出了《異類》這本暢銷書。

然而艾裡克森並不是百分之百的贊成1萬小時定律。所以他開始和科學作家羅伯特普爾研究刻意練習這個主題,並在2010年開始認真圍繞這個主題著書立說。

艾裡克森是佛羅里達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是刻意練習法則的原創者。他專注於研究體育音樂,國際象棋,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中的傑出人物,如何獲得傑出表現,以及刻意練習法則在其中的作用。羅伯特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科學寫作,在世界最有名望的兩家科學出版物《科學》和《自然》擔任編輯和作者。

《刻意練習》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天才是天生的嗎?艾裡克森舉出兩個案例,一個是莫扎特,他具有著名的完美音高。很多人都認為莫扎特是天才,他能夠非常清晰的區別鋼琴鍵上每一個音的高度,甚至是最細微的差別,他都能夠聽得出來。然而作者艾裡克森通過大量的調查,發現了莫扎特成為天才背後的秘密。莫扎特父親本身就是一個作曲家,在培養莫扎特之前,他對莫扎特的哥哥和姐姐就進行了非常投入的培訓,只是那個時候他的經驗還不是很豐富,他的哥哥和姐姐培養得並不是很成功。所以莫扎特父親在培養他之前,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培養莫扎特的過程中,他採用最先進最高效的方法,讓莫扎特成為了音樂天才。

作者又舉出一個案例:帕格尼尼——他曾經在一次演奏會上,絃斷了一根、兩根、三根,最後只剩下一根琴絃,他卻絲毫不受影響,行雲流水般的把這首曲子完美演繹出來。在場的人都認為他是天才。但經過作者艾裡克森的調查發現,其實帕格尼尼早在演奏之前就曾經進行過大量的單絃練習,這一場演奏斷了弦並不是意外,而是帕格尼尼人為弄斷的,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2014年東京的一個組織進行了一項實驗,揭示了完美音高的真正特性。他們對24個年齡2~6歲的孩子進行了數月的訓練之後,發現所謂的完美音高,根本不是少數人才可以擁有的天賦,只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具備這種能力。

作者艾裡克森和羅伯特普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讓一個叫斯蒂芬的中年人進行記數字訓練,每週一次,每次1小時。隨機每秒報一個數字,讓斯蒂夫馬上覆述。剛開始斯蒂芬最多隻能記八位數,通過一百多個小時的練習,史蒂芬能夠記住82個數。而現在,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裡面,有的孩子通過大量的刻意練習,能夠一下子記住300個數。

作者在書中還舉了大量的例子,不管是從事身體素質訓練還是腦力訓練,只要通過恰當的訓練方法,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突破極限,成為該領域最厲害的人。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刻意練習,必須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其次、要保持專注;第三、要勇於接受挑戰,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

在書中,作者提到了一個名詞叫做心理表徵。那麼什麼是心理表徵呢?作者並沒有直接給出一個非常明確的定義。艾裡克森只是舉了一個例子,比如當我們看到一條狗的時候,我們不會在大腦裡面,第一時間去搜索,這是屬於犬科動物?它的毛色是什麼?它的脾氣性情怎麼樣?一看到這條狗,所有關於狗的資料就自然在我們的大腦中反應出來。當我們打字的時候,你認真考慮過鍵盤上的字母位置在哪裡嗎?你思考過你將用哪一個手指去擊打出這一個字嗎?沒有。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下意識的狀態下進行的,作者認為這種現象就叫做良好的心理表徵。足球運動員在踢球的時候,完美的傳球射門,也是一種心理表徵的現象。刻意練習的意義就在於,培養良好的心理表徵,從而做到遊刃有餘。

在古代有兩個故事:一個是賣油翁,一個是庖丁解牛,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兩個故事就是創建良好心理表徵的最好詮釋。

作者認為1萬小時會讓很多人被誤導。其中的原因有三個:

首先,1萬小時會造成思想上的惰性。試想我們有的人煮飯煮了不止1萬小時,有的保安看門看了不止1萬小時,他們並沒有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其次,1萬小時定律很容易嚇著人,一聽到要用這麼多的時間去進行練習,很多人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從一開始就選擇退出;第三,有時候就算你練上1萬小時也沒有用,有些領域,身體素質、智商,會起到很大的決定因素。據調查研究表明,科學家的智商都在125以上。此外,律師、醫生、會計師等優秀人士,他們的智商在大部分人當中屬於中上等。

作者艾裡克森還告訴讀者,除了根據三個要求進行刻意練習之外,還要注意正確方法的3f原則。

3f原則是指在訓練的過程當中,第一、要聚焦(focus);第二、要及時進行反饋(feedback);第三、不斷進行糾正(fix it)。要完美執行3f原則,我們必須尋找一位導師或者教練,及時給出反饋,不斷改進提升。

來自瑞典的佩爾.霍爾姆諾夫在69歲時開始練習空手道,他給自己確定的目標是到80歲的時候獲得黑帶。他找到了埃裡克森,埃裡克森建議他參加個人訓練課,他每天訓練五個小時,最後通過大量的練習,導師及時反饋,並讓他不斷修正、改變練習方法。在70多歲的時候,他已經拿到了藍帶。照這樣的節奏,他在80歲可以實現獲得黑帶的目標。

可是如果找不到導師,我們該怎麼辦?大家可以參考富蘭克林練習寫作的方法。富蘭克林想要成為一名作家,寫出漂亮的文章。可是他又找不到人教他練習寫作,那怎麼辦呢?他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找到一本他很喜歡的雜誌,對雜誌中的文章進行改寫,每一次改寫之後,他把自己寫的文章跟雜誌中的文章進行對比,每一次改寫,他都努力讓自己的文章和雜誌上的文章一樣描寫細緻入微,用詞精準簡練。此外,他還把文章中的線索梳理出來,故意打亂線索的順序,重新改寫,他用這樣的方法幫助自己在寫文章時理清思路。

一位馬戲團的表演者,為了提高自己聲音和肢體語言的表達能力,在大街上不斷跟陌生人進行攀談。每一次攀談的時間,他都用秒錶記下來。他根據時間的長短來判斷自己的吸引力。在這裡,秒錶就是他的導師。

有很多領域的練習,其實我們不需要導師也可以自己設計練習方法,不斷取得回饋。比如跑步,現在有很多跑步軟件,對心率、速度、距離,都有非常精準的數據記錄,這些數據就給了我們及時反饋,可以促進練習提升。

作者艾裡克森最後還在書中提到一個觀念,他認為刻意練習最重大的意義在於,通過刻意練習磨礪技能,能改善心理表徵。同時,良好的心理表徵又有助於技能的磨礪。

作者這樣說道:這就好像你一邊爬樓梯,一邊搭建新的樓梯,你每攀爬的每一步階梯,都讓你來到了需要搭建新階梯的地方。

這對於我們而言,無疑是一個天大的福音。只要不斷進行刻意練習,不斷挑戰自我,我們就能夠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頂級人物,成為該領域的天才。




阿丁讀書


區別在於,厲害的人遇到問題,不急不躁,會用逆向思維同時也可以換位思考。一個問題的產生,多數人看到的是問題本身,而厲害的人卻看的是問題的本質(問題出在哪,是自身原因,還是外界原因,如何解決問題)

我認為要想成為這樣厲害的人

1.那麼你需要多和這樣的人在一起

2.多經歷,多思考,多請教

3.豐富自己的大腦,多讀書,讀對書


你以被鎖定


思維活躍,情商、智商都很高  聰明人有很高的計劃性,他們遇事不亂,效率高、人脈好,並且能很快的解決問題。



好白菜的白


敢於挑戰,敢於將不可能轉變為可能。善於發現機會,能合理利用一切資源,懂得分解組合。


哈哈社區141221936


厲害的人不是按照正常思維來考慮問題的,比較常見的有逆向思維,利他思維!

把自己變身為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或者把事情從相反的角度考慮一遍!

從而能說到對方的心裡去,外心裡產生共鳴!如此,就會容易的多!

改變自己的唯一通道就是:多學習!


社交文化



李小英LXY


遇到問題首先要能接受現實,因為事已經發生了要穩住陣角,如果你亂了思維就會滿盤皆輸,這樣身邊的人看你心裡就會有底,然後分析問題簡單而快速的做好決定來應對措施的準備,不動聲色穩穩的解決掉它。誰都可以做到所謂的厲害角色,多經歷些挫折相信各位沒問題。文筆有限,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