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書法家,為什麼會有文人書法和書法家書法?

千千千里馬


我的看法是所謂文人書法就是作者是文人,這些文人又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點畫、結體、章法的鑽研上,而文學藝術是相通的,他們的悟性又是很高的,所以他們的作品還是很高明的。只不過目的不在書法,甚至不合法度。

李白的《上陽臺帖》雖然沒有書法的講究,但王羲之未必寫得出那樣的珍品。見過相傳唯一存世的杜甫書法,那叫一個了得!蘇東坡甚至狂到“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寫出的東東卻是天下第二。

這個問題也可以反過來思考,難道王羲之、顏真卿不是非常優秀的文人嗎?

所以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不解文學專攻書法的技術工人是沒有的,書法本身就具備文化、文學成分,具有抒情功能。

李斯、鍾繇、二王、顏柳歐趙、蘇黃米蔡……哪一個不是文人?就是北碑那些作者,不懂文章不懂文言文行嗎?至於文人而沒有到達書法層面的,當然只是文人,不是書法。

不過呢,不懂文言文可以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




大悔憶智冰


你的問題提的太繞了。古代沒有書法家,自然沒有書法家書法。古代留下的是經典書法作品和文人書法,當然還有一些無法考證的碑刻作品。

古代傳世的經典書法作品,一般是名門望族,或者是官員,特別是一些朝廷重臣的作品。這些名門書者或官員天資聰穎,習字刻苦,終成一代大家,又有家族名望或在朝庭為官,在世時得到社會追捧,並保留下來。如王義之 、顏真卿等。

而文人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對文化和美學有他們的獨特理解,加上他們所寫文章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雖然。他們的書法技巧不是最高的,但他們的文學作品,深受大家的喜愛,也被歷史保留下來,成為現在我們說的文人書法。如李白、范仲淹等。





臨風閣知書


中國古代文人的思想都被封建帝王給禁錮,所以說古代優秀的文人都活的比較痛苦,大都或多或少有點精神不正常,為了自我調整和發洩基本上都算書法玩家,我舉幾個列子:東晉時期王羲之的《喪亂貼》,就是王羲之聽了他的祖墳被挖,這對中國古代文人來說是極其痛苦的事情,這時候就寫下了《喪亂貼》,其中有一句"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遭)荼毒,追惟酷甚,號菲慕摧絕,痛貫心肝。

還有明朝浙江總督胡宗憲的參謀徐渭,胡宗憲被殺,嚇的基本上快瘋掉了,又是自殺又是殺妻,為此還吃了幾年牢飯,出來遊山玩水瘋癲癲,出了很多讓後世敬仰的佳作。

還有一位是朱元章的後人朱耷,也是神經病(明朝滅亡受了打擊)後削髮為僧,後來康復,隱於仙山、寫字作畫,成為一個很了不起的書畫大家。

古時沒有書法家這樣的稱號,也就沒有文人書法和書法家書法之別,有也是後世人根據他們的身份與作品,硬是給分類的是不是呢?










德宏的天空


韓愈、蘇東坡、趙孟頫都提出過書畫同源和文人書畫之類認識。到了明清,董其昌、王惲及八怪等又強化了這一概念。至此書畫具“文人氣息”便成為評判書品、畫品高下的一個標準。





具象來說,所謂的文人書或畫,就是由章法構圖的簡散;線條細節的練達;意境氣韻的高遠平和等所透出的一種文化氣質。抽象說,就是作者融入了儒釋道和自我綜合文化素養深厚度的自然流露。


文人書畫,不一定接受過專業訓練,也不大遵循固化程式,或寥寥數筆,或巧細繁複,總之無論遠觀近賞,深品淺玩,作者的個人面目、格調都會與之共鳴和完美

明代的仇英本是個“畫匠”,所擅長的是色彩豔麗,飭整繁複的裝飾性“匠畫”,但隨著後期文化素養的不斷積累提升,其畫作也具有了文人畫的簡淡、高遠、精煉特徵,最終位列“吳門四家”,在畫史上留下了一筆。



相似的,書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魏碑”,多數為匠人所書刻,但其中流露樸拙純真、雄強奇峻的氣息,也為世人所重。

古代沒有職業書法家,因而也沒有“文人書法”和“書法家書法”這種名詞上的稱謂。但古時有些職業的“經生”或文書之類的抄寫手,因而存在“文人書法”或“匠人書法”之類形容詞。




文人書畫歷史上曾盛極一時,而今天書畫則追求技巧、形式上的極至,不知這種流行書風是進步還是退步,還需各方家品鑑指教……!

[臨池管窺]謝謝閱覽!


臨池管窺


比喻李斯,他是大政治家,王羲之是右將軍,顏真卿、柳公權都是朝庭重臣,就是說他們都另有重要的工作,寫字只末技小道,只是副業而已。但他們又很重視寫字,把各種情感都傾注於筆端,造就了書法史上一座又一座高峰。

現代人分工細化,出現了所謂的專業書法家,文人書法家,我看大可不必,依我看,如果你的文化底蘊好,文化造詣高,字又寫得好,能得到大多數受眾的親睞,喜愛,稱為書法家也是可以的,如果這些條件只符合一方面,比喻說,你的文章寫得好,詩詞寫得好,但字寫得一般,寫是可可以寫,叫寫字,但不要說成是什麼書法作品,或文人書法。我很佩服賈平凹先生,他是大作家,他也喜歡寫字,但他不稱自己是書法家,說自己是寫字。既然有人喜歡,又願意出錢請,何樂而不為?最起碼他是有文化底蘊的,有涵養底氣的。相反,一個人沒有文化底蘊,字寫得再好,但寫錯別字,沒文化,卻誇張的說自己是什麼書法家,什麼大師,我認為是不配的,也是可恥的。文化底蘊加書法功力才能稱書法家,缺一不可。


李傑民57899735


中國古代文人的思想都被封建帝王給禁錮,所以說古代優秀的文人都活的比較痛苦,大都或多或少有點精神不正常,為了自我調整和發洩基本上都算書法玩家,我舉幾個列子:東晉時期王羲之的《喪亂貼》,就是王羲之聽了他的祖墳被挖,這對中國古代文人來說是極其痛苦的事情,這時候就寫下了《喪亂貼》,其中有一句"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遭)荼毒,追惟酷甚,號菲慕摧絕,痛貫心肝。

古時沒有書法家這樣的稱號,也就沒有文人書法和書法家書法之別,有也是後世人根據他們的身份與作品,硬是給分類的是不是呢?

我的看法是所謂文人書法就是作者是文人,這些文人又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點畫、結體、章法的鑽研上,而文學藝術是相通的,他們的悟性又是很高的,所以他們的作品還是很高明的。只不過目的不在書法,甚至不合法度。

李白的《上陽臺帖》雖然沒有書法的講究,但王羲之未必寫得出那樣的珍品。見過相傳唯一存世的杜甫書法,那叫一個了得!蘇東坡甚至狂到“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寫出的東東卻是天下第二。

這個問題也可以反過來思考,難道王羲之、顏真卿不是非常優秀的文人嗎?

所以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不解文學專攻書法的技術工人是沒有的,書法本身就具備文化、文學成分,具有抒情功能。

李斯、鍾繇、二王、顏柳歐趙、蘇黃米蔡……哪一個不是文人?就是北碑那些作者,不懂文章不懂文言文行嗎?


玉文化珠寶


古代沒有書法家,為什麼會有文人書法和書法家書法?

頭都被你繞暈了!書法作為古代的日常書寫,文人士大夫寫字是從小既要學習掌握的一門功課。他們使用毛筆,就和我們使用筷子一樣的如意。以今天的眼光去看他們的字,無疑比現在的書法家更具有書法家這個稱號的資格。


古代沒有書法家這個稱呼,但並不代表古人不會寫字。古人沒有書法家,書法卻是每個讀書人從第一天開始讀書時即要學習的技能。他們沒有書法家這個稱呼,但每一個讀書人都能寫好字,

書法家做為現代的一種-職業,原因是現在的人都不使用毛筆,能用毛筆寫字的人在現代就格外的不一般,所以稱為‘書法家’。古人沒有書法家,是因為他們沒有這個職業,每個讀書人都有寫好字的這個能力。



為什麼古人有文人書法和書法家書法?因為他們的書法,隨便一個讀書人寫的字都勝過現在書法家寫的字,現在的書法家所寫的字在他們的面前相形見絀,以現在書法家的水平看古人,他們的足以勝任書法家這個稱號。


子衿書法


可以說有,這是從實質上說的。歷史上燦爛的書法成就,沒有書法家這些都是哪來的?王羲之、顏真卿不都是偉大的書法家嗎?

要說沒有,只是說沒有“書法家”這種頭銜。在實質上對書法作出巨大貢獻的泰斗,代有其人。但是,古代沒有專職的書法家,他們大多在政府做官,書法是他們的旁業。在書法領域提到王羲之,人們往往稱他“右軍”,這是因為他做過右軍將軍。提到顏真鄕,人們往往稱他為顏平原,這是因為他做過平原太守的官。又稱顏魯公,這是因為他進入到中央政府做吏部尚書、太子太師,皇帝對他的表現滿意,封他為魯郡開國公。這就是“顏魯公”的來歷。

古代書法家的作品是經過時間的檢驗,通過人們長期的觀察而認定的,不是短期的某一次評審通過來認定。

這個問題可以概括成三無一有:三無是,無“書法家”的頭銜,無專職書法家,無書法展賽及連帶的專業評審。一有是,有實質上的,真正的,當之無愧的書法家。

文人書法和書法家書法,也是在專職書法家出現之後才有的分別。


筆翰頗好


友好。問:古代沒有書法家,為什麼會有文人書法……?個人認為,古代沒有書法家這個稱呼,也是事實。書法家這一名號是近百年興起的。那麼,文人書法為什麼又會傳世繼承下來,這裡面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文人書法的內容,都是新的。無論是詩也好,詞也罷都是由個人或者由個群編寫出來的,有一定的文學水平和感召力。不像當今的一些書法作品,除了抄寫唐詩宋詞還是唐詩宋詞。二是文人歷史背景的原因。被遺傳下來的書法文人,在古代都是有一官半職的,都是比較有名望的名人。當初的這些書法作品,一般在各朝代文書庫裡面封存,民間上也有部分流傳。


鬱香墨


古代的讀書人要想當官,首先字必須寫好,所以從小他們就很用功,好好練字,從秀才,舉人,進士,狀元,那一個拉出來,放到現在,不是中國書協的,甚至超過中國書協。

古人,“書法家”這三個字,可能就沒有這個稱呼,因為古人書法都寫的不錯。當然了,傳承下來的,我們知道的,都是做官的。

比如王羲之,是王右軍。柳公權,歐陽詢,顏真卿,都是官。所以他們的書法作品得以傳承,有名氣,是名人,他們的書法作品,當然也可以賣錢了,有商品價值。比如柳公權的字,尤其是達官貴人老了,都要讓後代重金求柳公權書寫碑誌,否側認為不孝。

文人書法,本身他們就是文人,文人書法都是不錯的,因為前面說過,古人隨便一個秀才,都超過現代任何一箇中書協的。

文人書法整體還是偏向一種書卷氣息,比較恬淡,有的追求一種華麗。比如當官的,肯定是文人,是一層層考上去的。

其實古代的民間寫好字的大有人在,只是他們默默無聞,歷史疏忽了他們。

所以書法家如在古代,基本人人都是書法家,象蔡京,秦檜,他們的書法也是挺厲害的。

甚至象鄭關西,西門慶,高俅,的書法也是棒棒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