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兴事件,反思“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华为,中兴事件,反思“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提起著名的科学家杨振宁,很多人首先想到是他的八卦。

82岁的时候,他迎娶年仅28的翁帆,这段“老少配”浪漫故事,在一众吃瓜群众的眼中,居然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其实,很多普通人都过度关注杨振宁的个人生活的,但是对他的科学贡献却是视而不见。


华为,中兴事件,反思“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说起最伟大的科学家,很多人都会想起牛顿、爱因斯坦、霍金这些人世界名人。

前两个人自不必说,都是划时代的人物, 各自都把物理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物理圈的专业人士认为,霍金的贡献主要是科普,他更像是一个电视明星,而杨振宁的成就却被忽略了,他应该物理界继爱因斯坦之后,贡献最大的人。

更是早在1957年就和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全世界华人的荣耀。


华为,中兴事件,反思“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在中美关系解冻之后,杨振宁就第一时间回到国内,探望病重的父亲以及多年的好友邓稼先。

在回到清华大学后,更是积极引进国际人才,增强中国的科研实力。

比如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曾是计算机界最高奖“图灵奖”的获得者, 就式最优秀的科学人才。

正是杨振宁的积极促进之下,才得以回到清华教的,将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推向世界前列。


华为,中兴事件,反思“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如今已经96的杨振宁和妻子翁帆过着隐居的生活,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但是,近日他在参加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庆典活动暨拔尖人才培养论坛”的活动中,却是罕见发声。

并在现场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华为,中兴事件,反思“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在活动的现场,他还向在场的嘉宾和清华的教授们,接连提出抛出了3个问题:

第一,是否有这样的现象?为何存在这样的现象;

第二,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第三,这个问题是否重要?是否值得我们进行研究?这三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可以说, 这紧随而至的连环炮,让所有在场的清华教授豆都哑口无言。


华为,中兴事件,反思“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个对我国高等院校培养高端人才机制,提出质疑的老一辈科学家。

早在钱学森去世之前,就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追问为何培养不过大师,并且在当时引起很强烈的讨论。

众所周知,为了建设世界顶尖大学,培养高端人才,推出了“985”和“211”大学的,不过成绩并不是很明显

一方面是很多教授心浮气躁,人浮于事,为了申请更多的科研经费,不惜学术造假,剽窃论文,成为人人唾弃的对象;

另一方面,每年的高考状元不再投身物理、数学、生物学这样的基础科学,而是踊跃选择金融学、商学院这样多金的专业,成为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华为,中兴事件,反思“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正如很多网友所说,不仅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们,无法回答杨振宁教授的提问,在这个一切都向钱看齐的时代,恐怕是无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

你觉得为啥现在的大学,不能培养出一流的科学家?欢迎一起讨论!

今 日 福 利

高清立体浮雕 有层次感 手感舒适

自然防滑 全包软边 安全环保TPU材质

参与话题讨论,即可有机会获得宫廷原创手机壳

买二赠一

▼▼▼

手机淘宝店铺,搜瞄瞄文创或瞄瞄,进入店铺,拍中国原创壳!

华为,中兴事件,反思“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