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鄉村振興 鄉賢給力

福清在全市494個村(社區)全部成立鄉賢促進會,在全省率先搭建規範有效的平臺,匯聚鄉賢財力智力,讓其在鄉村項目建設、公益事業、基層治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鄉村振興 鄉賢給力

推動鄉村振興,需匯聚各方力量,包括離開鄉土但始終心繫桑梓的鄉親力量。但如何有一個平臺,讓他們更好地發揮作用、貢獻力量?

全國著名僑鄉福清全省率先做出探索,他們在全市494個村(社區)全部成立鄉賢促進會,並逐步引導在民政部門依法登記。此舉既搭建“福清鄉賢”參與鄉村振興的平臺,又引導原有的以老人會方式參與鄉村建設和發展的模式步入法治、文明的軌道,把鄉村振興這把火燒得更旺。

回報桑梓有平臺

初冬寒意陣陣,福清城頭鎮首溪村的幸福院裡卻一派暖洋洋——老人們在公共休息室、健身房、閱覽室、棋牌室等活動場所各有所樂,幸福院提供一日三餐,老年生活其樂融融。

老人的幸福生活裡,包含著首溪村鄉賢們的關懷。9月29日,首溪村鄉賢促進會掛牌成立,企業家、華僑、退休教師、退休幹部等鄉賢踴躍加入。“鄉賢促進會成立後,募集到幸福院專項資金18萬元,用來補貼老人們的伙食費。”村支書陳雲明說。

首溪村鄉賢促進會是福清首家在民政局登記註冊的鄉賢促進會。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福清將成立鄉賢促進會、凝聚鄉賢力量列為鄉村振興戰略八大項目之一。目前,全市494個村(社區)已全部成立鄉賢促進會,覆蓋率100%。

“福清哥”素有闖天下的傳統,有近百萬名華僑旅居世界各地,另有40多萬名鄉親在全國各地創業發展。“我們提出,建設大福清需要匯聚三大群體的力量,即在福清的本地人、在外的福清鄉親、來融的新福清人。推動鄉村振興也是如此,特別是需要心繫家鄉發展的鄉賢力量,所以我們提出成立鄉賢促進會,搭建好這個平臺。”福州市委常委、福清市委書記王進足說。

不過,以往鄉賢捐款往往一事一捐,且很多是由村裡老人會具體操辦,存在不規範等問題。此外,一些退休幹部、退休教師等鄉賢群體,同樣有回報桑梓的願望和能力,而鄉村振興過程中興建項目,恰恰缺乏具有豐富經驗的管理、運營等人才。

“我們引導鄉賢促進會在民政部門依法登記,走入法治化軌道,更規範。而且,鄉賢促進會涵蓋的群體廣泛,可激發鄉賢在基層治理、公益事業、招商引資及項目建設中的作用,實現人心迴歸、財智迴歸,為鄉村振興助力。”福清市委統戰部負責人說,其中,已有35個村(社區)鄉賢促進會完成依法登記,432個村(社區)完成臨時賬戶申請。

共謀項目助振興

在福清,鄉賢促進會成立後並非單純捐款受款,而是發揮鄉賢智力財力,與村兩委共謀項目,齊心助力鄉村發展。

走進三山鎮魏莊村,這裡人車分流的村道佈局合理、路面潔淨、安全有序,讓人眼前一亮。“這是我們村裡建設的連心道,得到鄉賢們的大力支持。”魏莊村支書魏昌太說。

一條連心道,體現鄉賢們與家鄉父老共謀鄉村發展的努力。三山鎮黨委書記嚴峰介紹,由於農村購車人群越來越多,村裡沒有設置人行道,導致村道人車混行嚴重,給村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很大威脅,為此,鎮黨委政府廣泛收集民意後提出建設連心道的意見,並由各村黨支部引導鄉賢參與建設。

目前,鄉賢總捐資約1000萬元、總長度約60公里的連心道,正在三山鎮35個村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除連心道,三山鎮鄉賢們還踴躍捐資、積極獻計獻策,助推生命公園、湖庫水系連通、美麗鄉村建設等各項建設。

以魏莊村為代表,在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福清探索建立“村兩委+鄉賢促進會”的基層治理模式,鼓勵鄉賢促進會參與經濟、文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著力發揮鄉賢促進會對村級組織的補充作用。

前不久,鏡洋鎮規模最大的鄉賢促進會在波蘭村成立,19位理事中,有四五位是年紀大、威望高、身體硬朗的退休村幹部或教師。“我們正在建設的幸福院,預計有五六十位老人入住,並且引進衛生所,實現醫養結合。”波蘭村黨總支書記陳力福告訴記者,由於村幹部平時忙於項目建設,計劃今後將幸福院、生命公園等公益事業的運營管理由鄉賢促進會負責,讓鄉賢們發揮餘熱,補位基層治理。

如今,這種補位功能在福清鄉村大地上不斷得以發揮:東張鎮溪北村鄉賢促進會成立後,捐資捐建總額近450萬元,帶動溪北村生命公園建設、人居環境改善;江鏡鎮南宵村鄉賢捐助500萬元用於村容整治、河流整治、建設步道等建設,讓“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片擦得更亮……

引領文明新風尚

實施鄉村振興,文明鄉風不可或缺。在福清,鄉賢們的公益心、愛鄉情,正成為引領文明好鄉風的新動力。

在新厝鎮江兜村愛心公園,村民快樂地休閒鍛鍊。“這座公園是村裡鄉賢捐建的。”江兜村黨總支書記王武林說,村裡的退休教師王先雕夫婦將兒女為他們準備的壽宴取消,省下3萬多元捐給村裡,建設這座愛心公園。

王先雕夫婦的義舉,在江兜村形成良好的示範帶動效應。如今,江兜村依靠鄉賢、村民捐獻的資金,已建成大大小小公園8個,還設立愛心基金,每年資助4名寒門學子。

11月9日,高山鎮薛港村舉行鄉賢促進會第一次全體大會,短短一個小時,就籌集鄉村建設發展資金600多萬元。會長薛扳明說,目前,村裡已成立“薛港村教育基金會”“安老基金會”等3只基金,專門用於幫助困難黨員、學生、老人等群體,在村裡樹立起扶危濟困、尊老愛幼的道德風尚。

在城頭鎮首溪村,如今一年四季都有文化活動登場。端午節共享美食聯誼,母親節為全村媽媽送花祝福,中秋節舉辦百米長桌鄉村茶話會……“在首溪村的歷史上,這是從未有過的。”首溪村鄉賢促進會理事陳富介紹,村裡專門成立一支60多人的鄉賢志願者隊伍,所以能推動文化活動源源不斷開展,有的鄉賢還專程從澳大利亞趕回來當主持人,整個村莊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記者 段金柱 卞軍凱 通訊員 毛晨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