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課責任在家長還是學校?你怎麼看?

花兒朵朵150183730


這些年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素質教育、課外輔導、補習班等話題,越來越成為關注的熱點、焦點,很多家長,在質疑當前的教育模式、教育體系、考試體系的同時,又急不可耐的將孩子送去各種補習班、提高班。


說直白點,作為家長,普遍有這樣的心態,生怕自己孩子落在別人家孩子的後面,一步慢,步步慢,競爭的時代,從娃娃抓起。

對於題主的這種擔心,談一下我的觀點。

升學壓力,是壓在家長心頭的心病

孩子的成長,是壓在所有負責任的家長心頭的心病,孩子能不能好好學習,升入更好的學校,則更是心病中的心病。從上小學開始,買優質小學地段的學位房,考重點初中、高中,參加高考爭取考入重點大學,是絕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對自己的要求。

現在教育體系下,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教育資源匱乏、緊張的現實,優質的重點小學在所有小學中的比例不超過30%,重點初中的錄取率不超過30%,初中升高中的升學率不超過50%,高中畢業考入一本院校的錄取率不超過20%,這樣一層層的篩選、淘汰,能夠進入重點大學深造的孩子,就變成了鳳毛麟角,而這樣的人中龍鳳,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往往會走的更高、更遠,人生得意,家長寬心、省心。

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從小抓孩子的學習,有什麼錯呢?


競爭,是這個社會的主旋律

現在社會,競爭成為了我們工作、生活中的常態,也成為了當下社會文化的主旋律,作為父母,從小經歷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千軍萬馬擠高考獨木橋,畢業工作、職位競爭的艱辛,懂得努力奮鬥、保持競爭鬥志和意願的重要性,這樣的心態下,自然而然會對孩子有期望、有憂慮、有擔心,為了讓孩子贏得未來的競爭,自然而然會從孩子的教育、培養抓起,這種焦慮的心態下,將競爭的意識灌輸給孩子,成了家長們理所當然的選擇。


贏在起跑線,是很多人認可的價值觀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笨鳥先飛”,類似這樣的觀點,用在養育孩子上面,體現出來的就是贏在起跑線的價值觀,在很多人看來,孩子從小接受更早、更系統的文化教育和綜合素質訓練,有助於孩子更早的培養出良好的習慣、積累必要的文化知識,在以後的學習中,能夠更加輕鬆、自如,也更有條件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

在這種價值觀的驅動下,送年幼的孩子上早教課、英語早教、奧數啟蒙、機器人課、各種補習班,其最終目的和動機,都是為了讓孩子早點出發,贏在起跑線。


人生是一場長跑,但如果不跟緊第一集團,你永遠沒機會拿名次

不少人喜歡拿“人生是一場長跑,不要在意一時輸贏”這類話來安慰自己和他人,這句話說得也沒錯,人生確實是一場長跑,只要能堅持下去,總能看到自己的風景。

但是,在競爭的時代,資源有限,優勢的資源也總是集中在更優秀的人手上的,如果你不能讓自己同樣優秀,不能在長跑的賽道上跟緊第一集團,那麼你在未來很長的人生旅途中,將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職位、收入遠遠不如優秀的人,機會空間遠遠不如優秀的人,選擇不同生活的能力、決定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也遠遠不如優秀的人,心境、滿足感、成就感同樣不如優秀的人,為家人創造的生活條件也還是不如優秀的人,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差距被拉的越來越大,這樣的結局,是你想要的嗎?


幼兒園小學化,小學初中化,是很多地方的實際情況

在這樣一種現實壓力和動力的驅動下,我們會看到一種很普遍的情況,幼兒園的教學開始小學化,尤其是中班、大班的孩子,教認字、數學等知識,小學的情況則更明顯,相比於10年、20年前的教學大綱,我們會看到很多原來屬於初中教授的知識內容,已經大量的進入小學生的課本,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學習壓力必然加重,跟不上的孩子,必然開始來開差距。

以我女兒他們學習的教材來說,5、6年級的數學已經開始學習以前我們在初中才開始學習的平面幾何的內容,英語的詞彙量、語法知識則和以前初中三年的知識不相上下,這樣的情況下,你不補課,不輔導,有多少孩子能夠跟得上?


學校、老師沒有義務和責任給你補課,你自己看著辦

現在這種環境下,教育部門和輿論在大力的宣揚減負,而教學大綱的難度和複雜度卻在實質的提高,學校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只能儘量將課本知識講授完,但真的沒有義務、責任和更多的時間給孩子們補課,因為一旦補課,還會被扣上增加學習負擔的帽子,動輒被追責,這樣的責任,誰也擔不起。

所以,不好意思,課餘的時間,你愛學不學,反正,大把的家長送孩子去上補習班、強化班,你不送?自己看著辦吧。


家長並不擅長文化補習,費時、費力、不討好,弄不好還會心肌梗塞

術業有專攻,每個家長在自己從事的行業領域裡面是一把好手,但不代表在對孩子的文化教育上能夠做的更好。讓家長輔導孩子的學習,經常會耗費家長大量的時間,不僅不得要領,甚至可能誤入歧途,這種情況下,對孩子的學習提升沒有幫助,家長的情緒還容易惡化,輕則對孩子指責、叱罵,嚴重的可能會對孩子採取暴力教育的行為,更有甚者,因為輔導孩子學習導致心肌梗塞被送到醫院急救。


家庭教育 ≠ 文化教育,家長的主要定位不應該是文化輔導

雖然現代教育體系強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並重的理念,但是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時候,學校教育的重點在文化知識的傳授、公共規則意識的建立等方面,而家庭教育的重點則是在愛心、善心、恆心的培養,性格、品行、操守和興趣培養等方面。


不給孩子輔導,孩子就不聽你的話?你想太多了,遲早有一天,你會成為孩子眼中的文盲

孩子聽你的話,並不是因為你的文化知識比孩子強,而是因為你對孩子有沒有足夠的關愛,有沒有用心的陪伴,在孩子難過的時候有沒有共情,在孩子有小小成就的時候有沒有及時的讚賞和鼓勵,有沒有為孩子樹立積極的榜樣,有沒有以身作則,所以這些,才是孩子是不是尊重你、信賴你的基礎。

至於文化知識,除非你是高中或大學老師,否則,絕大多數家長,遲早被孩子當成文盲嫌棄的,畢竟,我們這半桶水,能夠經得起幾次晃?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課外補還是不補?對蘇南孩子家長來說這根本不是個問題:幾乎每個孩子都在補,而且補課年齡越來越小:你小學開始補,我就幼兒園就補;你幼兒園補,我就“苗苗班”補……瘋狂的各種補:奧數,英語,語文,藝術……,孩子精疲力盡,家長勞民傷財身心俱疲。病了,真的病了。問題是,到底誰病了?



教育部門當然管過,三令五申的減負令沒少下,也沒少檢查。可是你管得了校內管不了校外,管得了公立管不了私立。省教委管得了南京……南京確實管的很緊,結果呢?堂堂教育大省江蘇的省會,國家高等教育制高點,坐擁兩個985八個211,高考考不過無錫,考不過蘇州,考不過常州。我要是南京學生家長我也要罵街!

別把責任全都歸罪於課外教育機構,他們是商人,有需求自然有市場,這是商品社會規律。是誰最要求補課?不是學校老師們,不是學而思們,不是孩子們,是家長們!最反對“減負”的反而是學生家長們,是希望孩子能有個光明未來的“焦慮的家長”,焦慮的中產階級。前些年剛剛開始減負,真減負的學校,小升初受影響,中考受影響,高考……就不說了。你若是家長你覺得什麼樣的學校是好學校?校長跟你宣傳:我們學校學生,能歌善舞全面發展陽光向上社會活動能力爆棚,就是……就是升學率低了點,你會去嗎?!

根本原因在於:教育資源永遠是稀缺的。高等教育稀缺,考取985/211高校的考生大半出自那幾個中學牛校;牛校也稀缺,優質生源多來自於有限的好初中,好小學,好幼兒園,甚至,好“苗苗班”。學區房為什麼貴為天價?買不起學區房,沒有社會資源,普通人家怎麼辦?好在還有一條路:考試!擇優錄取!謝謝隋文帝!謝謝祖宗的科舉。考試嘛,咱見得多了,該咋辦大家都知道咯。

悲催的家長,悲催的孩子,悲催的教育。

這叫做:“囚徒困境”。我不補別人補怎麼辦?我減負別人加負怎麼辦?

“減負”的南京,一本率38%,清北自招10人;不減的蘇州,一本率40%,清北自招11人;瘋補的無錫,清北自招26,一本率46%!補與不補,您看著辦。

事實上,我們都是囚徒!


江蘇高考諮詢導師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就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課,培養理解能力。

那麼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基礎打的好,跟得上節奏,能夠獨立完成作業,還用出去找輔導班補課嗎?

有些父母認為,幼兒園就是把孩子送去讓老師看著玩就好了,父母忙著賺錢,從來不配合老師的工作。結果上小學了,覺得孩子跟不上了,又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送孩子去上輔導班,去補課。而且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就對學習沒有興趣了,每天只想要怎麼玩,看什麼動畫片,再怎麼補,也是不可能有很大效果了。

所以,如果不想補課,那就要從娃娃抓起。


人小鬼大啊


補課成風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就業競爭的加劇和社會兩級分化的懸殊。

在父母一輩,因為各工作、工種之間的收入差距不大,領導和下屬之間的工資收入甚至差不了十塊錢,自然沒有人會有動力去補習。

但今天社會就業競爭的加劇,以及社會兩級分化的懸殊(一份好工作與不好的工作之間、甚至與啃老族之間的收入差距天壤之別),這使得每個家庭都害怕自己的孩子掉入階層的深淵,因為沒有家庭輸得起。

要想解決補課熱的根本問題,靠行政命令,或者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是沒有用的。解決社會不同工作、工種收入分配的兩級分化才是根本因素。


教育的觀點


補課責任在家長還是學校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責任”的含義,所謂責任含義有二:一是分內當做的事。二是承擔個人做事的過失。顯而易見,教師在校內給學生補課,是分內當做的事,責任在學校在老師。而校外的補課,顯然不是老師分內當做的事。若家長要求老師有償補課,則責任在家長;若老師要求家長有償給學生補課,則責任在老師。對別人勞動最好的表達方式除了讚美外還有給予相匹配的報酬。讓別人白給自己服務,於心何忍?一句話,主動的有償補課責任(過失)在老師,而被動的補課責任在於家長(因為你和你的孩子需要,而又不忍心讓老師白白付出勞動,家長有義務為他人的勞動付酬)。那種將補課的過失歸於老師多少有失公允,是對他人勞動的一種不尊重。我反對教師的主動有償補課,但是我也不贊同某些家長要求老師在校外無償給自己孩子補習的行為!


09514027703


補課的責任,不在家長也不在學校,而在於我們整個的環境。

首先補課這種現象在現今社會已經成為大環境中必有的一款,有錢人上一對一沒錢人上普通的輔導班無論教育教學質量如何,反正不上班不上輔導班就讓人感覺到缺了點啥,而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也體現在金錢的投入上,表現出來了,錢不花給孩子的教育花到哪兒去呢?彷彿不上輔導班,自己的人生就會充滿了失敗,充滿了未知,如果孩子在以後有可能會因為學習方面的問題影響到一生的話,就會充滿了愧疚。

其次,補課這種現象也體現了家長時間上的不足,當今社會高速發展,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命運進行打拼打拼的結果就是拼時間拼體力,拼復出,就出現了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更有甚者根本就不在乎培訓班的質量,而只在乎有人幫著看孩子,孩子不出危險,孩子不會在社會上學壞就可以了,基於這種想法,大多數家庭都會把一部分資金當成孩子的保管費甚至是保姆費,他們有一種很單純的想法,就是最少孩子還能學一點知識,但其實這種想法是沒有目標性,沒有針對性的學習,只能讓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得到不同的影響,有時候孟母三遷的故事,我想能夠提示到這些家長環境的重要性。

第三,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他們都有一種盲從思想,家長的感覺就是人家的孩子上了某某班,成績得到提高,寫字得到了提高,同學之間的話也會攀比誰上了哪個班,人家有同學玩,我在家沒事幹,只能看電視,你不讓我看電視我能幹什麼?這是一種互相推脫責任的方式,這是一種攀比盲目攀比的行為。這是一種有害的行為。古時候的人所謂的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輔導班讀書,這一個單純的目標上少了一些厲練。總之是沒有很大的好處的。

大環境使然,不是一個兩個政策就能夠改變的,要改變的話只有改變整個體制改變只有成績決定一切的體制,改變只有一兩次考試決定的機制。當然基於公平的觀點來看,這些只適用於小學階段。


杜宜城老師


我個人認為雙方都有錯,同時又充滿著矛盾。按比例來說我覺得學校佔30%,家長佔70%。




學校:

各個學校的教育水平差異太大,引起了一些家長的攀比心態,從而把這些潛意識的願望無形的添加給了孩子,想要改變這種惡性循環,我個人認為學校應該加強對老師的學習與管理,儘量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我也希望給老師進行素質與心理培訓,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減少與學生和家長的矛盾。堅決做到在校老師不做學習產品,與學習資料的推銷,不針對孩子校外補課。

家長:

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攀比心強。有些家長有心無力知識文化不夠。有些家長忙於掙錢養家沒有時間。這些都成了家長把孩子推給別人來教育的藉口,我想對小學家長說難道你們連小學的題目都搞不懂嗎?我想對初高中的家長說,你們為什麼不在孩子自主學習上多動腦筋來培養孩子,為什麼不鼓勵孩子有問題去尋求同學與老師的幫助,這樣不但能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還能讓孩子懂得分享的重要性,脫離自私的想法。


最後我想送給家長們一小段話,人活著是為了生活,那麼生活的意義是掙很多的錢嗎?是活的自私自利才快樂嗎?都不是,其實活的就是這個家,家幸福了我們的人生也就美滿了。請大家不要自私的只為自己的想法而活,卻忽略了孩子最需要你陪伴的日子,你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十幾年而以,十幾年後他將慢慢的離開你的懷抱,這時我們肯定想讓他們的心中留下的是一份感恩,而不是沒有人關愛的遺憾。


互相交流與分享,從心開始。請關注 楊姐一說,謝謝!


楊姐一說


競爭就在這裡擺著,全國一年近千萬的高考生,初中升普通高中全國比率在50%左右,而每年985和211能招多少學生?幾十萬撐死吧,也就是說,也就是說,差不多100個學生裡面能出一個可以進985和211高校的學生。

在這種比率下,你倒是不補課啊,你倒是給自家孩子減負啊,相信我,會有很多家長感謝你的,好歹少了個競爭對手不是麼?

所以,抱怨這些意義何在?根源是在於目前優良的教育資源不足,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會處於這種不足的狀態。

所以,不從小拼起,等未來小孩只混個2本3本,畢業即失業的時候,有地方吃後悔藥嗎?

你大可不拼,然後寄希望於自己孩子爆種?或是希望全中國的父母都智商下線,不減負,不補課?

最後,現在這樣已經算是最公平的做法了,等哪天真的開始講素質的時候,你們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絕望和固化.....


一百分計劃


不在家長也不在老師和學校。主要是目前的教育制度。往深層次說,是中華幾千年學而優則仕的傳統以及現在體制內當官才有好生存條件的現實。啥時候我們真正能夠什麼工作都能養家,只要努力什麼行業什麼工作位置都能幸福。教育不以學習成績為唯一標準,迴歸教育的本質。補課現象自然杜絕!


不說硬話不做軟事103345066


在社會,把教材和考試難度降低到符合孩子年齡段,孩子們一學就會,一考就高分,孩子們就可以快樂的學習,老師也不用為排名憂慮,家長也不用咋教孩子都學不會而煩惱。那樣才是真正的減負,才能更好的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如今的孩子都在搞題海戰術,難題戰術,搞得孩子家長疲憊不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