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河南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周邊與山西、河北、山東、安徽、湖北、陝西等6省接壤。因為這塊土地大部分都在黃河以南,所以名叫“河南”。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河南古代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中原”,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河南人民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化,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中原是一座真正的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中州大地上遺存的各種古蹟星羅棋佈,包括距今約8000年曆史的新鄭裴李崗原始聚落遺址、具有五六千年歷史的澠池仰韶村文化遺址以及鄭州大河村文化遺址。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南陽盆地

南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陝西毗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而得名,素稱“南陽盆地”。南陽盆地是河南省主要農業區,是一個向南開口的扇形盆地。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南陽盆地三面環山,北為伏牛山地,東為桐柏山地,西為丹江和唐白河間的分水嶺。南陽素有“中州糧倉”之稱,這裡氣候適宜、土壤肥沃,適合進行農耕,生產各種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盛產小麥、雜糧、水稻和棉花、芝麻、菸葉等,是河南省的商品糧、油、棉、煙基地。南陽市同時也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以楚漢文化著稱,僅載入《二十五史》等歷史典籍的名人就有800多位。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洛陽·牡丹

洛陽市簡稱洛,位於河南省西部,面積15429平方千米,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歷史上的東周、東漢、三國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則天)、後梁、後周等朝代都先後定都於此,建都時間長達934年,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東漢、魏、晉、隋、唐時代,洛陽是中國乃至全亞洲的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中國佛學、理學、經學興盛之地,五代以後逐漸衰落。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洛陽牡丹也是天下聞名,自古以來便有“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譽,是如今洛陽市的市花。洛陽牡丹的傳說來自唐朝,相傳武則天命令牡丹冬天開花,牡丹花神不肯,於是長安的牡丹就被髮配到洛陽。後來,牡丹花神在洛陽安家,洛陽牡丹開得越發鮮豔亮麗了。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開封市

開封市簡稱汴,位於河南省東部,面積6243平方千米,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開封地處中原要地,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發達,自春秋時期建城以來,已經有2600多年的歷史,戰國魏、五代梁、晉、漢、周,北宋及金朝都在開封建都,故稱為七朝古都。開封市內目前有相國寺、鐵塔、龍亭大殿、禹王臺、山陝甘會館等名勝景觀。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殷墟

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是中國奴隸社會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曆史。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殷墟是一座開敞形制的古代都城,雄偉壯闊的宮殿宗廟基址、等級森嚴的王陵大基、星羅棋佈的居住遺址、家族墓地群,密佈其間的手工業作坊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玉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構成了殷墟獨特的文化內涵,展現出殷商王都的宏大規模和王者氣派。殷墟所出土的大量甲骨文和青銅器,對於研究殷商時代的文化與科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殷墟發掘出來的文物中,重達875千克的司母戊青銅方鼎以及象牙杯等,均為國寶。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13千米處,密佈於伊水兩岸的崖壁上,長達1000米。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遷都洛陽時期(493),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宋諸朝,雕鑿不斷,東西兩山現存窟龕共2100多個,佛塔40餘座,碑刻題記3600多塊,全山造像10萬餘尊。石窟雖是佛教的石刻藝術,然而古代的藝術匠師們卻突破了宗教“儀軌”的束縛,以現實生活為源泉,創制了形態各異、大小不同、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為研究中國的雕刻藝術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也折射出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時尚,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嵩山

嵩山位於河南登封市西北,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海拔分別為1440米和1512米,東西綿延60多千米。嵩山雄偉險峻,氣勢磅礴,自古有中嶽之稱,是中國五嶽名山之一。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嵩山山體從東至西橫臥,故有“華山如立,中嶽如臥”之說。太室山和少室山各有36峰,共計72峰,峰峰都有傳說。在72峰之外,山上還有谷、洞、潭、瀑等各類景緻。嵩山名勝古蹟遍佈,其中有少林寺、北魏嵩嶽寺塔、漢封“將軍柏”等,合稱“中國六最”。嵩山還是中國禪宗的發源地,而位於嵩山的少林寺則堪稱中國最富傳奇色彩的古老寺院。少林武功精絕,是中國武學的主要流派。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函谷關

函谷關位於距河南省靈寶市區北15千米的王垛村,古代處於洛陽至西安古道中間的崤山至潼關段,多在澗谷之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春秋時秦孝公從晉國手中奪取崤函之地,在此設置函谷關。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著名的“出谷會師”、“六國伐秦”、“虢公敗戎”、“西原大戰”等戰役都在這裡發生。函谷關同時也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老子著《道德經》的太初宮已經成為國內外道教信仰者祭奠老子的重要場所。

河南:位居於九州之中,又稱為“中州”,是華夏民族歷史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