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些上班的人拿3千工資,而有些養老的人卻拿著7千工資這種現象?

滿了呢


一個血淋淋的例子,04年我剛上大學的時候,我一個朋友的大伯就退休了,退休工資是8000,那會一個本科生畢業工資才3000左右,那是說這樣就不公平嗎?當然不是了。


這個退休的大伯是部隊上的,曾經在某個戰役上立過功,所以他是將自己的生命付出了,為了祖國的安全。可以說這個8000一點都不多,我覺得應該給與更多,除了金錢之外的榮譽。應該號召大家去跟他學習,應該讓他跟中學小生們都講講的。然後一個本科生畢業之後,如果天天回家就是玩遊戲,到公司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每個月就是領著餓不死發不了的薪水,這樣的人你說意義有多大呢?可能有很多這樣的人,那你說這樣的人配得到更多嗎?


所以,其實每個人都已自己的價值。對於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來說,或許剛入社會,就是隻能拿3000塊錢工資,因為他什麼都不懂,需要企業花錢培養,需要投入。但是如果過了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這個年輕人成長了,為企業付出了,做出了成就,他的薪資一定會漲,而且是大漲。到退休的時候,他的工資也絕對不會低的。那這樣的人其實是有所價值的。


如果說一個年輕人,碌碌無為,也沒有什麼報復,每天就想的是吃喝玩樂,到最後退休了恐怕也只能拿到3千塊的工資吧,這樣的年輕人,他會為國家做出什麼貢獻嗎?他會為公司做出什麼貢獻嗎?應該是不會的吧,他只會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或許連自己的工作也沒有做的很好。


有句話叫:英雄莫問出處。剛開始或許工資不高,但是不代表未來工資低。大家覺得呢?


老王偵查記


大家冷靜一下,工資拿的是工作單位(公司)的錢,養老金是國家的錢,理論上,退休了,都停止了工作,無論之前的崗位高低,工資待遇存在差異,退休後,從人權平等而言,應該一視同仁。

現在退休領導,幹部,公務員,教師等,養老金,調的這麼高,這些崗位,之前就工資高、待遇好。兩者相加,長期已往,一旦國家經濟回落,政府財政能付但的起嗎?

我個人不贊成,失業和養老高福利國家。歐洲國家,己經有了一些失敗的案例。

其實,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國家,價值,一直是正在工地崗位上的人,創造的。把更多的福利,回報給他(她)們,這個國家才會有活力,有動力,才會充滿一切可能,創造更大價值。

比如,從社區青年集體婚禮開始,適齡青年婚房(成本價)困難申購,從嬰幼兒保育到孩子十八歲,醫療全免,從嬰兒出生到上小學之前,女方全職專心培育孩子,男方有穩定工作的,國家福利女方每月標準薪資。

要讓在工作在一線,直接設計、生產的員工更有錢,薪資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工資可以不高,但崗位工資和加班費,要向歐洲高收入國家看齊,這才是,政府需要努力的。

每一位年青人,只要積極工作,都有不錯的收入,房子,妻子、孩子,國家福利都想到了,少了後顧之憂。

人老了,要那麼多錢幹嘛?社會老齡化嚴重,都想給國家添亂?

國家在養老問題上,努力滿足三個條件,

1、養老金,從正式退休開始,按全省平均最低工資標準發放(不論工人還是農民,記住不是最低生活標準)。

2、從正式退休開始,醫療全免(家庭負但小了,國家才能穩定、富強)。

3、交通免費(每月限額),國內旅遊門票半價(工作一輩子,國家這麼大,總得要看看)。

續二、

如果我告訴你,我們街道有很多90年代末,退休的教師,之前一分社保也沒交過,剛退的時候拿5千多、6千多,現在漲到9千多、一萬多了,你信嗎?我知道,你是不會信的。其實,我的本意,不是說他們拿多了,還是農民拿少了,是國家的政策出了問題。教師之前是臭老九,批鬥,打入地獄,現在教師是,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捧上了天。這不是教師的錯,這是一個國家,執政能力的問題,政策忽左忽右,忽冷忽熱,朝令夕改,如何誠信人民?從政府來養老,到政府幫你養老,再到主動交社保,自己來養老。中間發生了什麼?一個政府從敢擔當,到有擔當,再到不擔當。讓百姓何去何從? 個人觀點,年青人,還在工作崗位上的人,該不該交社保,應該!由各省工會部門,統一管理,但不是為了將來養老,而是為了反哺給自己的孩子、妻子和房子。 把農村集鎮化,縣鎮城市化,誰幹的?國家乾的!農村空心化,農民居民化,孤守鄉村老年人,自食其力,幹不動了,青年人被國家人口紅利,運動式的引到了城市打工。經濟成果,國家拿走了,農村老人,就不管了? 因此,全民養老,是誰的責任?答案只有一個,國家的責任,無可推卸! 1、每個達到退休年齡的人,按各省平均工資的標準,每月發放養老金。 有人問,那這錢從哪裡來?我想反問一句,每年,全國人民,繳的地稅、國稅、個人所得稅,商品稅,這麼多稅,用到哪兒了?為國人養老,不是最應該用的嗎? 2、每一位在工作崗位的人,憑頭腦,憑技術拿錢。 工資分五個等級,科技、軍事、創新等,為一級。醫生、警察、教師、技工等,為二級。崗位工人,為三級。管理崗位、政府人員等,為四級。實習、學徒等,為五級。 工資分等級,社保一樣繳(各省統一標準),都繳一樣的。 只有這樣,社會才能良性循環。 最後一個問題,之前社保繳費高於全省基數的怎麼辦?應該全部返還到個人工資卡上。


落葉的秋天172


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無論農工,無論商賈,無論官民,望退休後所領退休金一刀齊,一視同仁,一個標準!倒如:凡中國公民退休後退休金標準為3000元/月。支持的點個贊!


鈺翔135792468011


為什麼養老金不夠發,就是因為養老金的計算結構不合理,既然都是在養老,都沒在工作,憑啥有的高得離譜,有的勉強溫飽。你就是繳費多些,能多多少,你也只能多拿你多繳的部分,還有工齡部分。其它部分應一視同仁。強烈要求改變這一現象。


用戶7975478345195


我老伴,十八歲下鄉,北大荒,二十一歲招工,煤礦。東北的寒冬臘月啊,零下四十度,半夜起來往地下鑽,還有我的好幾個男同學都是這個行業,那時候不是機械化採煤,大多數靠人力。第二天從地底下鑽上來像鬼一樣,三塊石頭夾個頭的工作,事故家常便飯,和我老伴一起的很多人早已死的死傷的傷,留下幼小的孩子和年輕的媳婦,真慘啊,有一次大塌方,一個班的人就剩下我老伴一個人,多年後調到企業,明年七十了,四十多年工齡,現在三千二百多元,夠吃飯,別見老人們有個退休金就總說事,很多人是拿命換來的呢,如果老人們都能養活自己,對年輕人也不是壞事吧?退休的開多開少是層次不同,上班的也有年薪幾千萬幾百萬幾十萬和幾千的,也許是能力問題,也許是懷才不遇,也許是未到發達的時候,也許是社會背景不同,人生際遇各不相同,老百姓說了又不算,說了算的又不肯說,只能自我寬慰,自求多福吧,能身體健康點就什麼不想了,想也沒用。


清心一念615


社會進了老齡化,退休金制度需要改革。以前國家靠人口紅利養老,現在老年人越來越多而且壽命越來越長,矛盾突顯出來了。養老金不夠用了,算一筆帳,假設一人60歲退休活到80歲他的退休金是8000元/月,二十年他領退休金總額應該是1920000元。如果加上每年上調的退休金他實際所拿應該在二百多萬。

如果活到90歲退休金應該在三百多萬。按現在的平均工資水平需要4個工人養一個老人,

需要10個農民養一個老人。退休金真正用在老人身上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進了子女的口袋,這樣造成了國家養老金的巨大浪費。


茅山論劍


所謂生不如死就是當今社會不公的寫照:有相當,相當一部分人,生前工資高,福利待遇好,死亡以後拿四十個月工資又是幾十萬元,在這高消費的時代,一般人辛苦幹一輩子,還真不如別人死後那幾十萬的!


AAA1502380


上班的人拿三千工資,養老的人卻拿七千工資。這個問題的提問角度挺有意思,可能是為了表達上班者與養老者之間待遇的不平等。

這樣的對比看似沒毛病,實則根本不具可比性。

其實,這個對比與月薪三千的打工者和月賺幾個億的大老闆之間的對比,沒什麼區別,壓根就不應該拿來作比較。

一個人的收入與多重因素有關,比如:個人能力、個人付出、職位、工齡等等各種前提條件,決定了一個人月薪可以賺到多少。因此,不可以簡單的隨便拿兩個數字便去作對比。

現在工作拿三千工資的人,那是由他的行業、工種、職位決定的。別覺著自己辛苦工作才拿那麼點工資,那些養老的人卻拿七千的工資。不能只看到自己在工作,別人當初的工作和付出不可以被忽略掉。養老的人並不是生下來就躺在家裡拿七千工資的,他們的工資也是通過多年的工作換來的。

我的一個親戚,曾是某個學校的一二把手,工作了幾十年,現在退下來了,退休工資正好就是七八千元。這與一個剛畢業月薪拿三千的人如何去作對比呢。

所以,這種不平衡心理確實不應該有。每個人的收穫與他的付出是成一定比例的,要想讓自己月薪增加,只有靠自己去努力,儘量開源提高收入。

俗話說“有多大胃口,吃多少飯”,人與人之間是存在賺錢能力差異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賺高薪、成為有錢人的能力,不應該去攀比、嫉妒別人的高收入。

對待這個問題,心態一定要平和,正在工作的人一個月賺三千,那是自己付出的回報。退休養老的人拿七千的退休工資,也是人家應得的。

大家覺得這兩者之間有可比性嗎?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現在的年青人一旦參加工作就想高收入,看到老年人拿退休工資心裡就有想法,其實現在比原來好多了,我們那時候一旦參加工作就需要三年學徒,月工資13元5角,滿三年後還要定級考核,通過考核後被定為一級工,月工資為28元,我六九年工作至七九年改革開放,二級工拿了十六年,二級工資34元,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岀來的,說出來只是想給年青人提個醒,有些事等你們老了也就明白了,說實話我也算幸運的,農民更苦。


不倒翁87640


這個現象,應該暫時不是普遍性。但提問者的出發點,則是可能有另外的意思。

第一,涉及到部分退休的人員工資過高,這是讓普通老百姓感受不公平的社會現象。

大家可能並不是完全知道,以前的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是沒有繳納過社保的。還有以前的破產的國企,很多也沒有繳納,最後破產的時候,對他們的政策是視同繳費,大家明白這個詞的意思嗎?就是實際上沒有繳納過社保金,但基於社會穩定等其他因素,就這樣按這樣政策執行了。後面,他們還有40,50的社保優惠政策,不瞭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

評論區看到很多人說老師,教授因為做貢獻了,所以,應該退休金高。但問題以上所說的人員,他們社保金基本上繳納很少,甚至是一分都沒有繳納。但發他們的退休工資,則是從年輕人繳納的社保資金池中發放,你們說,大家難道一點意見沒有嗎?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職工退休死亡後,還可以發40個月、30個月、12個月的撫卹金。你們說這個公平嗎?以前農民跟國家交提留,也有做貢獻,社保領多少錢?

第二,在內地部分地區,年輕人工資沒有退休人員工資高,讓很多年輕人看不到希望。難免會有消極的思想。

內地普通企業,或者是入職不久的公務員,教師,普遍工資在三千左右。但一些退休人員工資比他們高,這個部分人員是有這樣的情況。對年輕人而言,當地的發展環境,就業等畢竟有限,但同時他們要面對買房,結婚,養小孩等很多社會壓力,所以,難免面對這個現象,會有抱怨,消極的想法。這個,有點像10多年前,一個家庭買房可能只要花10多萬,現在,可能要翻幾倍才能買的到,大家肯定對這個,心裡會不平衡。

最後,想跟大家說,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希望還是在年輕人身上,也希望年輕人有一個積極的心態,通過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