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格律:詞律的基本知識,初學者很受用!

近期的幾篇文章,都已發了格律詩的知識,小編在留言評論區看到了很多不同的意見,不過我想這些中肯定有人懂得詩詞格律的重要性,所以在此不必過多做出解釋。今天我們來談談:詞律的知識。

詩詞格律:詞律的基本知識,初學者很受用!

第一節: 詞的種類

詞的起源和樂府詩一樣,是與音樂分不開的,故亦稱為“曲詞”或“曲子詞”。後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詩的產生早於詞,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依照篇幅大致可分為三類:(1)小令;(2)中調;(3)長調。一般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韻較疏。

詩詞格律:詞律的基本知識,初學者很受用!

1.詞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每一個詞牌有一個詞譜,也有一個詞牌有兩個或幾個詞譜的。詞牌是詞調的名稱,而不是詞的題目,詞牌可以就當作詞的題目,但不能說詞牌就是詞的題目。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問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係。

撇開詞牌的來源不論,一首《蝶戀花》可以完全不講到碟,也不講到花;一首《漁家傲》也可以完全與漁家無涉。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

詩詞格律:詞律的基本知識,初學者很受用!

2、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詞有單詞、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

單調的詞只有一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例如:

《憶江南》

[ 唐 ]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詩詞格律:詞律的基本知識,初學者很受用!

雙調的詞分兩段,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調或長調。這兩段詞稱前後兩闕或上下兩片。兩闕的字數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一般是開頭的兩三句字數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換頭”。之所以如此,大概溯源於樂曲的演奏了。雙調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例如:

《鷓鴣天》

[ 宋 ] 辛棄疾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詩詞格律:詞律的基本知識,初學者很受用!

有的詞牌像《踏莎行》、《漁家傲》,前後兩闕字數完全相等。其他各詞,前後闕字數基本上相同。

三疊就是三闕,四疊就是四闕。三疊、四疊的詞很少見,而且初學時不便使用,這裡就不贅述了。

第二節:詞韻

詞韻較詩韻為寬,關於詞韻,並沒有正式的規定。最權威的是戈載的《詞林正韻》。把平上去三聲分為十四部,入聲分為五部,共十九部。據說取前代著名詞人名作參酌而定的。從前遵用的人頗多。其實這十九部不過是把詩韻大致合併,和古體詩的寬韻差不多,下面我們就把十九部列出,僅供參考。

詩詞格律:詞律的基本知識,初學者很受用!

(一)平上三聲十四部

(1)平聲東冬,上聲董腫,去聲送宋。

(2)平聲江陽,上聲講養,去聲絳漾。

(3)平聲支微齊,又灰半;上聲紙尾薺,又賄半;去聲寘未霽,又泰半、隊半。

(4)平聲魚虞;上聲語虞;去聲御遇。

(5)平聲佳半,灰半;上聲蟹,有賄吧半;去聲泰半、卦半、隊半。

(6)平聲真文,又元半,上聲軫吻,又阮半;去聲震問,又願半。

(7 )平聲寒刪先,又元半;上聲旱潸銑,又阮半;去聲翰諫霰,又願半。

(8 )平聲蕭餚豪,上聲筱巧皓,去聲嘯效號。

(9 )平聲歌,上聲哿,去聲個.

(10)平聲麻,又佳半;上聲馬,去聲禡,又卦半。

(11)平聲庾青蒸,上聲梗迥,去聲敬徑。

(12)平聲尤,上聲有,去聲宥。

(13)平聲侵,上聲寢,去聲沁。

(14)平聲覃鹽鹹,上聲感儉豏,去聲勘豔陷。

(二)入聲五部

(1)屋沃

(2)覺藥

(3)質物錫職緝

(4)物月曷黠屑葉

(5 )合洽

這十九部大約只能適合宋詞的多數情況. 其實在某些詞人的筆下,第六部早已與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早已與第十四部相通。 其中有語音發展的原因,也有方言的影響。

入聲韻的獨立性很強。某些詞在習慣上是用入聲韻的,例如《憶秦娥》、《念奴嬌》等。

詩詞格律:詞律的基本知識,初學者很受用!

平韻與仄韻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某調規定用平韻,就不能用仄韻;規定用仄韻,就不能用平韻。除非有另一體.

只有上去兩聲是可以通押的。這種通押的情況在唐代古體詩中已經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