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本地人為什麼不賣掉房子去三線城市?

陽光暖暖的時光慢慢的3524441


三線城市有一流的教育嗎?有一流的醫療嗎?有一流的工資水平嗎?有一流的企業嗎?有一流的……嗎?而這些在北京上海一線城市都有……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就是這樣,一線城市有太多的誘惑留住人才……

我現在外地長期出差,一個小縣城,晚上8點後就沒有飯店開門了,去醫院也不用排隊,為什麼呢?因為醫療水平差,大家都去市區看病了……想找個培訓學校充電,發現沒有針對成人的,都是針對孩子的,去商場買衣服,樣式不僅老氣,價格還賊貴……但是有好處啊,那就是房價便宜,水果便宜,不堵車,如果年輕想拼搏,在這樣的小城市能把你耗的沒脾氣


lydia123292


我舉兩個例子。

我認得一個老師,是華中某二線城市的教授。5年前在上海買房子。當然他在那個城市也有房有車。但是他說他為什麼要在上海買房子。是因為有一次他違章停車,被拖車拖走。於是他就去交管局教罰款。罰款交完了,他就想把車開走。但是交管局跟他說,你的車被拖到了一個XXX停車場,如果你想從那把車開出來,得交三千塊停車費。

於是他就下定決心要在一線城市買房子,因為,哪怕在二線城市,你是教授,你沒關係也會遇到很多麻煩,你會被各種地頭蛇幹,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潛規則。而在一線城市,雖然房價高,但是你只要按規矩辦,地方並不會怎麼你。一線城市代表了文明。

第二個例子,

我一個親戚,在江蘇一個很富的三線城市。有點肺炎咳血,然後去醫院照CT,出來片子之後,醫院說,你得做個加強CT,PET/CT,具體的症狀我就不說了,應該是懷疑有腫瘤,只有做加強CT才能明確。而在那個三線城市就沒有條件做PET/CT,只有蘇州、上海能做。而且上海還可以看的更直接。於是她就在蘇州做了個PET/CT,然後又去上海找了黃牛看片子。

這就是大城市的價值,你在大城市的話,直接去三甲醫院,最牛的醫生都在那,你的病就容易發現。

當然,如果你的三線城市裡北上深特別近,開車1個小時到,同時你在這個三線城市還路子野。那倒是可以買個房子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也行。

同時,我們可以有個期待,就是三線城市在未來也會像大城市那般文明化,同時也能一小時進大城市。那樣的話,估計就有不少人回三線城市了。


治癒馬


我一個同事放棄處級職位調到北京,原來有專車有秘書,現在一個人揹著雙肩背擠地鐵。我們看他活得這麼苦逼,問他為何來北京。他就說了一件小事:他女兒在家鄉學習很牛掰,可是到了北京一所名校之後才發現,她是最LOW的,班上的同學有的在國際上獲獎,有的被領導人接見,有的出版暢銷書。一到高中,同班同學議論的都是美國藤校。他才知道國際化大都市的視野是與家鄉不一樣的。為了下一代,他放棄家鄉舒服的工作,到北京打拼。因為來北京較早,被同事鼓勵貸款買了房子,現在孩子在考上哈佛,自己的房子升值千萬。雖然,他還是揹著包擠地鐵,但他不後悔,因為如果還留在家鄉,他也就能存200萬。

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帶來的不僅僅是喧囂熱鬧,還有視野人文和自由寂寞的心靈,房產本身還是保值升值的。也就是說,你呆在北京上海,你的房產你的資產你的身價,可能是一直在升值的,你的心靈你的視野你的見識也是不斷積累的。如果你在小地方,這些東西可能是幾十年如一日,一成不變,甚至隨著歲月流逝,你一直在貶值,最終過一個平淡的人生而已。

假設你賣掉北上廣深的房產,好吧,就算賣掉600萬。你到三線城市,買所好房子100萬,買個車子30萬,裝修家居,一共150萬。你還剩450萬,存銀行,靠利息就可以生活了。但你也就這樣的,過著不鹹不淡的日子。如果你在家鄉,你以為你能交到真心朋友們,你沒有融入工作中,你就是一個閒雲野鶴。你喝茶的時候,別人在工作交往。你交往的時候,你們的思維頻道不一樣。你會很快發現,你依然很寂寞。你這種寂寞是真的寂寞。

我這位同事說,他喜歡北京的寂寞。你走在大街上,熙熙攘攘,很熱鬧,但沒人認識你,你很寂寞很孤獨,但又享受這份孤獨和寂寞。你到職場上,有同事有夥伴有客戶,但你回到家裡,你關上門,這麼寂寞的世界就是你自己的。你打開門,繁華世界,也是你的。你可以在一扇門裡切換你的狀態。然而你在三線小城市,你無法切換。

有時候,人活著,不僅僅靠一所房子,一個工作,還有城市的氛圍,自己心靈的慰藉,還有視野,還有子女的未來。當然了,有人會說,大城市,就業機會多、醫療好、教育好、旅遊點多,等等。這些外在的方便是一個方面,關鍵是人,還需要心靈的安放。


職場火鍋


怎麼說呢?以上海中環房子為例,三口之家90平,均價8萬,把上海房子賣了,你是有700萬現金了,可是你失去的是上海優質的教育,醫療,以及月薪2~3萬的高工資,拿著700萬在三線買個120平也需要100萬,剩下600萬,你能幹嘛?能幹嘛?現在物價這麼貴,小城市工作機會少,工資低,好工作都是靠關係,而且最關鍵一點,就是面子,在大上海混的好好的突然回老家了,不被人嘲笑麼?就算不是回家鄉的三線城市居住,在他鄉那種沒有包容感的三線地方過的也不爽吧!所以,寧可在大上海奮鬥,也不在小地方混日子以房養老,至於以後老了,真的需要養老就直接把上海房子賣了,去三亞,北戴河,這些地方更有說服力~也許老了上海房價更值錢,畢竟上海土地是有限的,所以,寧可在上海奮鬥,也不去小城市混日子!


絲蘊動人


朋友北京一套房價值500萬月薪1萬,賣掉後在牡丹江50萬和海口140萬各買一套房,買了一輛車50萬。並在牡丹江工作月薪0.3萬,假期去海南,媳婦在家全職。2年後又回到北京重新開始,因為在牡丹江雖然衣食無憂,但已經沒了生活的便利,也與那裡封閉的思想格格不入,他越來越厭惡無聊的聚會拼酒,越來越忍受不了狐朋狗友的吹牛X,越來越忍受不了七大姑八大姨的是是非非,也忍受不了路上常態化的不守規則,辦什麼事都需要拖關係花錢,三四線城市也缺少政策支持缺乏創業動力,而且大學之前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環境令人堪憂…所以從一線回三線短期內的經濟自由付出的事隱形成本,這隱形成本卻是一套一線城市的房子換不來的。


koala181705344


我是98年到上海的,現在住黃浦區老西門,有價值800萬、大約100平方的房子,若賣掉房子回老家安徽一4線小城,可以有別墅、車位可以想去哪兒去哪,只是生活安逸而已。以下,1乾淨的街道(家鄉空氣是好,但街道、馬路沒法走);2便利的超市;3安全豐富的商品、食品;4各種高水平的演出、比賽;5良好的運動、健身場館設施;6各種玩伴;7收入;8親戚朋友的來往;9水電煤的安全可靠;10網絡、信息的速度;11各種各樣的園林;12我現在住的房子夏天沒有蚊子(基本一個都沒有),我已將近20年房間不用紗窗、蚊帳;13氣候···········


遠宇紫雲


我父母雙方家十幾輩以上都是生在北京,我簡單回答下你的問題。第一。人情。我和父母的基本所有家人,朋友,同學,工作中的同事,客戶關係都在北京,如果遠離北京後。我們將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第二。醫療。一線城市的醫院水平全國最高,而且3甲醫院,各類專科醫院,中醫院遍佈,方便就醫。第三。教育。教育水平普遍比較高,教育設施完善。孩子考學相比其他城市有很大優勢。第四。夜生活豐富。不論是吃飯,娛樂等,可以實現24小時不夜天。第五。交通便利。去往全國各地,全世界各地都十分方便,便捷。出行方便。第六。機會相對公平,法律法規健全。這個方面就不多說了。第七。購物,物流方便。很多地方到北京都是物流都可以隔日達。北京市區內可當日達。商場,購物中心遍地。第八。公園和旅遊設施發達。我媽出門地鐵就可以去頤和園,北海,紫竹院,八一湖等各種公園遛彎,很方便。第九。北京地區退休工資較高,還是拿我媽為例,目前退休工資在6000到7000左右,老年生活豐富。第十。各種美食林立。對於我這樣的吃貨,能吃到全世界的美食是一種幸福。第十一。城市包容性高,創新性高,創新業務的優先普及,北京目前2200萬人,北京戶籍大概在800萬,來自全球各地的人彙集於此,帶來的是各種文化的撞擊與不斷地創新。比如共享各類經濟,比如盒馬新生態等等。第十二,房子的保值增值。全球著名的城市的房價只會越來越高,即便是莫斯科這樣的城市也是如此,巴黎90%的人買不起房也是非常正常,更不用提紐約和東京了。隨著國家國際地位越來越高,北京核心區房價恐怕也只會越來越高。如果真的離開了北京,去了一個三線城市,生活質量恐怕會有所降低。如果不如意了,想再回北京,那恐怕就難了。出北京容易,進北京比登天還難了,恐怕這也是全國人民都要往一線城市跑的原因了!供您參考!



北京小小文創策劃師


這種感覺很奇妙,我是哈爾濱人。我說,媽,我去北京工作生活,老人很同意,從一個地兒去了一個更高的地兒,老人很樂意。可是如果我說,媽我要去農村生活,老人一定會說:沒見過你這麼沒出息的,越活越回去了。老人從農村好不容易奮鬥了一輩子,進城了。。你又回去了。丟了全家的臉。。

一句話解釋不清楚,用上述事實去說明吧。當然情況都不一樣,可能有人為了更好的下一代教育,醫療,基礎環境的完善度等等。。

所以其實我萬幸,我的家沒在這樣的一線城市,我有極大的自由度去選擇我真正喜歡的城市。在北京也有很多朋友,說句心裡話,人家也不會走,因為真的感覺他們也不是在熬著,是真的愛家鄉


我才是頹廢是美


我曾在上海呆了幾年,記得也問過幾個上海朋友這個問題,上海朋友當時反問我:你在你家那個三線城市的市中心住,為什麼要來上海發展?我一下子語塞了。

是啊,內地家鄉的三線城市主要靠關係才能有所發展,而一線城市靠實力就能打拼出一片天地。

你如賣了一線城市的房子,但沒有關係沒後臺,縱算來了內地的三線城市定居,你這一輩子是可以風光度過了,可兒女們怎麼辦?總不能跟你在三線城市坐吃山空吧?

我後來離開上海回到家鄉的三線城市,本想在家鄉發展算了,結果竟然卻發現沒有我施展才華的地方,呆了不久我又前往珠三角發展了。

現在我還是打算在珠三角這邊買房定居,不為別的,就是要為後代有個更好的發展平臺。

試想我們在內地三線城市人的都拼命想往一線城市或更有發展前途的城市跑,人家一線城市人們為了後代有更好發展,肯定就不會想把房賣了來你們的三線城市了。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關注本館,關注得實惠!


湘平古珍郵館


請把廣州去掉,謝謝,目前我國城市房價第一梯隊是北上深,第二梯隊是:廣州、杭州、廈門、南京。第三梯隊是:成都、武漢、西安等省會城市。

所以,按照100平米房子均價來算,北京大概需要560萬,深圳需要570萬,上海需要510萬。

差不多,這三個城市如果擁有兩套房子,基本上價值過千萬了。

那麼為什麼不賣掉一線城市房子,套現1000萬,回三線城市發展呢?

其實就是機會成本過高,不划算

三線城市雖然房價很低,1000萬可以在三線城市過上好的生活,但是其實你的資產會在三線城市貶值。舉個例子,你在深圳有兩套房子,現在價值1000萬,但是五年後,你的兩套房子,價值翻倍,達到了2000萬,也就是說,你的被動收益高達1000萬,每年的平均被動收益是200萬,別問我為什麼這麼肯定深圳五年內房價會翻一番,可以明確告訴大家,深圳關內的好地段房子,比如後海,這裡的房子五年內翻一番是很正常的。

而如果在三線城市,雖然部分三線城市房價也在上漲,但是漲幅比較小,所以,如果選擇三線城市,其實是你的機會成本加大了,你放棄了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機會,你的資產在貶值。

《世界平行論》裡面有一句話: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將面臨很多選擇,你放棄的一個選擇,就是你做決定的這個選擇的機會成本


什麼意思,你放棄了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利潤,去到三線城市,機會成本過高,這就是最大的風險。所以,大多數人不會把一線城市的房子賣了,去三線城市,特別是位置好的一線城市房子,例如北京的西城區、朝陽區。上海的浦東、深圳的南山中心區。這些區域的房子,永遠都是上漲的,因為城市最好的資源都集中在這些區域,而人口和財富都在不斷增加,所以,稀缺資源的房子,必然是搶手貨。

其次,機會成本還體現在,子女教育身上,如果你去三線城市,那麼教育質量,子女眼界就會跟原來在一線城市不一樣。一個在大城市長大的孩子,和一個三線城市長大的孩子,其實獲取的社會資源是不一樣的,比如在北京參加高考,和在三線城市參加高考,錄取比例是不一樣的。目前全國高校錄取比例排在前列的城市就是天津,天津號稱高考升學率最好的直轄市,所以前段時間,天津開始在全國開放落戶政策,一夜之間,幾十萬人報名,不就是為了天津的高考升學率高的優勢來落戶的嘛。

所以,講到這裡,我們的選擇,其實都是由機會成本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