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泉州的外地人現在越來越少了,泉州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東莞呢?

用戶5992926572


在泉州從來沒有聽說過外地人口越來越少。大家都知道泉州因為緊鄰廈門,在旅遊行業永遠超越不了廈門 一直在全心發展工業。工業發展是最能吸引外來務工人員的地方了,泉州房價低 物價低 房租相對福州和廈門來說算得上便宜啦,而且工資待遇方面也算合情合理。



來過福建 在福建帶過的人可能都知道,福建工資並沒有隔壁浙江省和廣東省工資高,同樣的崗位在浙粵地帶可能會有更好的待遇,可是福建省內泉州的工資待遇算是蠻高的了。


泉州在福州和廈門兩個城市相比,更像是默默無聞的小弟一樣,一個是省會城市 一個是福建省的招牌,然後即使是這樣 泉州的GDP一直是遙遙領先,外來務工人員只增不減,沒有聽說過人工流動性大 外地人員減少等相關新聞。

東莞之所以外地人流失可能跟幾年政策有關,東莞自掃黃打非時間之後就一蹶不振,沒有廣州 深圳發展好,不過近些年來逐漸回暖了,華為已經搬到東莞了,可見東莞還是一座有發展潛力 有吸引人的地方!


就是流浪人呀


雖然泉州的經濟規模和東莞差不多,但東莞的影響力可比泉州大得多。2017年泉州常住人口865萬,其中戶籍人口742萬,也就是外來人口達到了123萬。而東莞834萬的常住人口中,本地戶籍人口僅有211萬,其餘的623萬是外來人口。可見東莞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比泉州大得多。(泉州)

泉州和東莞的產業也不一樣。泉州是我國服裝、鞋子的製造基地,被譽為中國鞋都。而東莞主要產業是電子,尤其是消費電子為主。OPPO和vivo兩大手機供應商總部位於東莞,華為的消費者終端總部也在東莞。2017年東莞手機生產量達到了35442萬部,佔全國移動電話總產量的19%。

(東莞)

2010年以來,東莞的外來人口總量在減少,對當地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影響很大,我們也看到了東莞一些玩具廠、服裝廠、鞋廠倒閉的新聞。

但東莞也出臺了措施應對,比較有效的就是產業升級換代,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惠州等地,騰出空間發展技術、知識密集型的科技產業。華為消費者終端就是近年從深圳搬入東莞的。 (華為消費者終端總部已搬入東莞松山湖)

2017年對東莞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4077家,位居廣東地級市首位。可以說,東莞成功的解決了外地務工人員減少對本地經濟的衝擊。產業結構也有了很大變化,質量和效益都有了提升。東莞的轉型對於其他城市來說也提供了經驗和借鑑。


紅谷新視界


地震了,剛剛,泉州晉江震感強烈!


醉榮


臺商投資區剛才發生地震了!


真誠相待5565


首先你要分析現在就業人群的文化水平,和泉州地區的產業結構,現在勞動力主力是8090人,這群人的普遍文化水平不低,能操作各種機械和設備,泉州地區的工廠產業沒有升級以手工業為主的企業,加上環境簡陋工資不高,傳統企業無法吸引年輕勞動力!老師傅的孩子們成長起來,他們也漸漸退離工作崗位,能過上好日子。現在的產業升級就是幾家抱團,大公司吃掉小公司,升級設備,利用設備使用少量人力完成生產,吃掉小市場份額的公司,而無競爭力的企業轉型到服務業或互聯網帶來的低門檻經濟中去,未來留下的大公司有能力繼續發展,盲目保護中小企業將帶來惡果!一邊著手整合,一邊推動創業扶持新產業創業,倒閉空出來的公司身上會長出新的大樹!還有就是健全基礎設施。


用戶3843351213311


工資低待遇差準備明年回老家了!孩子入學太難了!這是我今年聽很多人說的最多的話了,這裡很多老鄉都是在這裡十幾年的老工人了!因為孩子入學和工資待遇等等問題已經選擇離開這裡了!估計今後這裡的外地人會越來越少。我是開餐館的,所以我瞭解這些,


三槐之家阿領


泉州有什麼底氣和東莞相提並論。


洪江西271


泉州一直是福建工業發展最好的,所以泉州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



自從貿易戰以來,外向型加工製造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而影響了整個產業鏈上下游景氣,導致很多公司裁員度過。泉州的製造業也剛剛好這幾年處於轉型升級期,很多傳統著名企業,輕工企業進入轉型或者淘汰期,部分規模企業的倒閉也推動了勞動密集型的人員離開泉州。

而內陸省份的強省會戰略也帶動了成都武漢長沙重慶西安合肥等城市快速的崛起。當差不多的工資在自己的省會城市能獲得的時候,沿海城市泉州的吸引力自然降低了(至少省了來回奔波的路費)。

而題目說的泉州房價導致人員流出,我認為是無稽之談。福廈動輒三五萬一平方的房價也沒有引起大規模的人員流出潮,更不用說核心城區房價都沒上兩萬,平均房價才一萬多的泉州!

高房價一般只能影響夾心層的白領和新畢業的大學生走向,而一般的勞工影響更多的是房租而已!


超大蘇7


泉州本地人整體素質強東莞本地人許多~對外地人較熱情善良給予幫助~東莞人很壞也很瞧不起外地人不斷不友好而且房價高宰外地人~所以東莞人煙稀少是必然的~泉州永遠不會像東莞那樣!


道可道非常141355509


泉州居於“臺海前線”建國以來就沒有像樣的支柱產業,五十年代以來原有在老城區歷經“工商改造”後,所有改良為“三十幾家國有企業”在改革開放時都已被賤賣了!當地百姓為了度日生存,這三十多年來以石獅、晉江為領頭羊的私營企業才得以發展;而今的泉港“煉油廠”才是合作股份制的像樣企業!其它私營企業雖很多是外向型的,但相當一部分都是家族型模式的;從貿易戰以來,已來不及徹底的轉型,相當碎弱,受外向型加工製造的侷限與制約已受到嚴重的衝擊,導致整個產業鏈上下游斷裂的影響,企業為求生存只能裁員度日。泉州的私營製造業如果不繼續轉型升級,很多傳統名企乃至輕工企業也許將進入淘汰期了!相當部分規模企業的倒閉將直接推動勞動密集型勞務員工離開泉州地區。

而今內陸省份的經濟戰略開發已帶動了成都、武漢、長沙、重慶、西安、合肥、南昌等城市快速的崛起,沿海城市泉州的吸引力自然降低了。

福州、廈門也不例外!

如果福州、廈門、泉州沒有繼續出臺優惠吸引人才的法規乃至政策,引起大規模的人員流出潮是難以估計的!

而高房價是投機商炒作拉動引起的,一般只能影響夾心層的白領和新畢業的大學生走向,而一般的勞務人員影響更多的只能是房租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