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传宁海好声音 杨勇在“乡村振兴系列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昨日,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乡村振兴系列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韩俊出席会议。县委书记杨勇在会上作题为《规范村级小微权力 推动实现依法治村》的交流发言。

清华园传宁海好声音 杨勇在“乡村振兴系列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清华园传宁海好声音 杨勇在“乡村振兴系列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主办。该院旨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积极为国家“三农”问题决策献计献策,推动涉农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围绕该主题进行深度研讨,会议成果将呈报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参阅。鉴于宁海在相关领域的重要经验,特邀请宁海参会,并在“地方实践”环节就“小微权力清单”发言。

清华园传宁海好声音 杨勇在“乡村振兴系列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要“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宁海是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最早的探索者、实践者,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首创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至今已运行四年多,经验做法相继被中央深改办、中组部、民政部推广,今年还作为“宁海经验”和“枫桥经验”一起写入“清廉浙江”建设决定,在全省推广。今年9月15日,宁海“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获得首届“中国廉洁创新奖”。

清华园传宁海好声音 杨勇在“乡村振兴系列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会上,杨勇从宁海“36条”清单制度的形成及其主要做法、取得成效作了详细的解读。“36条”作为一项基层治理改革,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一项制度要恒久管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跟上时代步伐。今年初,宁海又从做好“加减乘除”法,借力互联网、大数据,构建标准化治理体系三个层面,对“36条”清单制度进行全面升级,推动“36条”更加优化高效,实现了“36条”网上网下相融合,致力打造乡村治理的国标品牌。

从宁海实践来看,“36条”在推动乡村治理方面展现成效,促进党建争强,提升了基层堡垒的战斗力;还给干部清白,激发起奋发干事的动力;推动要素整合,增强了乡村发展的活力;营造良好环境,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合力,“36条”已经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

清华园传宁海好声音 杨勇在“乡村振兴系列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清华园传宁海好声音 杨勇在“乡村振兴系列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记者赵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