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句話什麼意思?

陳多斌


為什麼常說“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父母必須理解它的意義。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是民間流傳下來的諺語。眾所周知,很少有人真正懂得深層的意義。從字面上講,如果你想確保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你就不能給他們足夠的食物和溫暖的衣服。

食無過飽

在中醫上講,小兒天生三髒不足、兩髒有餘,具體指的脾常不足、腎常虛、肺常不足,心、肝兩髒有餘。也就是說小孩處於發育期,脾胃功能不足,由於攝入的飲食水谷都需要脾胃吸收與運化,故小兒吃的過多,脾胃功能不及,容易出現消化不良。此外,容易引起食物積聚,嚴重損害兒童的脾臟和胃,從而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如身材矮小等問題。因此,家長要嚴格控制孩子的飲食,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

衣不過暖

在中醫中,兒童是“純陽之體”,他們自己的陽氣也如火如荼。陽主動,故小孩子天生好動,但是許多家長不明白,其實這是孩子的天性,是正常的,不能肆意要求孩子安靜,打壓孩子的天性,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巨大傷害。在穿衣服方面,小兒是“純陽之體”,愛動,且新陳代謝比較旺盛。若小兒穿的過厚,很容易出汗、受涼,更加容易生病。小兒的穿衣原則:一是摸鼻尖,二是摸四肢。只要鼻尖和四肢摸上去不涼,就表明穿著合適。一般來說,一歲以下的嬰兒可以穿和成年人一樣多的衣服,因為他們的運動量相對較少。對於1歲以上的嬰兒,他們大多是活躍的,容易出汗,所以他們應該比成年人少穿衣服,但是千萬不能參考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平安健康管家


“若要小兒安,留得三分飢和寒”,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想讓小孩身體健康少生病,就不能給小孩吃的太飽,也不能穿的太曖。也就是說適當地“餓”和適當地“凍”,有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這裡的“三分”是個概數,而現實生活中剛好相反,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吃的太飽太好,穿的太多太暖,結果反而更容易生病!這是為什麼呢?下面舉兩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要想小兒安,留得三分飢和寒”的道理。



先說說“三分飢”,人的脾胃就好比貨車一樣,大家都知道,貨車是不能超載的,超載的貨車不但跑不快,還易損壞;同樣道理,人的脾胃不能承受更多的食物,如果吃的太多,脾胃負擔加重,消化功能減退,就易形成積食。由於小孩脾常不足,如果飲食不加控制,就更易積食,長期積食更加重脾胃負擔,使脾胃更虛,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再說說“三分寒”,中醫認為,小兒屬“純陽之體”。如果給小孩穿的過多,捂得太嚴,孩子就易上火,再加上小孩有愛動的天性,稍微一動渾身出汗,毛孔打開,風寒趁虛入而,易形成感冒,咳嗽等病。



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再加上現在的孩子又少,所以現在的孩子吃的又多又好,穿的又多又暖,身體反而越來越差,一到季節變化,兒童醫院和各大醫院兒科人滿為患,其實這都是我們大人餵養不當造成的!所以,寶媽,寶爸們一定要牢記“若要小兒安,留得三分飢和寒”!


歧黃中醫


這句話就是孩子餓著點,凍著點,小孩才不會生病。

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1.小孩得餓著點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吃越多越好,有的脾胃適應性好,所以胃口大開,越吃越多,成功塑造成了小胖子;還有一些脾胃不好,便常常積食,變得面黃飢瘦。

由此看來,多吃對孩子的生長不利。而餓著沒有,包含了沒吃夠,那下次他還喜歡吃,不會造成偏食。

2.小孩凍著點

帶孩子去醫院兒科看病,我發現遇到的生病的孩子一個共同的特點:穿得太多,比家長多穿了n層。

孩子是純陽之體,容易上火,這就是捂出來的毛病;再加上小孩喜歡蹦來跳去,很容出汗,脫衣服等都會使孩子感冒。


圈圈育兒點點滴滴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老祖宗真的太有智慧了,簡簡單單兩句話,就概括了養孩子的核心關鍵的內容。這就話的直接意思就是:想要孩子健康,就不要讓孩子吃的太飽,穿的太暖。老祖宗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為什麼孩子不要吃的太飽

小寶寶因為太小,相對來說脾胃較弱,每次吃飯的時候,不要吃的過飽,只吃七分飽就可以了,留下三分。因為孩子餓上一兩頓餓不壞身體,但是一旦吃的過多,就會導致積食。那麼寶寶吃飯應該怎樣來吃呢?

第一,做到少食多餐。在三頓正餐之間可以吃點點心、水果。

第二,白天可以吃飽,晚餐一定要少吃。如果寶寶消化還算比較好,白天吃飽沒有問題,但是晚上一定不要吃的過飽,因為晚上運動量比較少,吃的過飽孩子特別容易積食。

第三點,晚餐不要吃的過晚。晚餐一定要和睡覺時間間隔三小時,這樣給腸胃消化食物留有足夠的時間。

為什麼不能穿的過暖

如果孩子穿的過於暖和,會更容易生病。這是因為小孩子都會比較好動,穿的過於暖和肯定是一動就會出汗,出了汗只要吹了風就容易感冒。

所以孩子正確的穿衣法則是比大人多一件衣服或者比大人少一件衣服。具體來說,寶寶不會走路之前,運動的比較少,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會走路之後,運動量比較大,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也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如何來判定孩子是否穿夠了。可以摸摸孩子的手,手心溫溫的偏涼就證明孩子穿的衣物正好合適。

所以,老祖宗的這句話是充滿了智慧的,想要養好孩子媽媽們照著這句話去做就可以了!


豌豆媽媽育兒


育兒要講科學,但不能相信“偽科學”!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句話的意思是:寶寶要少吃一點,也要少穿一點衣服,否則容易生病。

貌似這句話很有道理,但實際上這與現代兒科學提倡的“按需餵養”是有矛盾的!只說對了一半,也錯了一半!因此“三分飢”這句話,不值得家長效仿。

世衛組織、美國兒科學會和我國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對母乳餵養的建議是:0~3個月的寶寶堅持“按需餵養”。


按需餵養是什麼意思?就是寶寶什麼時候要吃媽媽就得什麼時候喂,直到寶寶吃飽為止。你不能說我給寶寶喂“七分飽”,孩子餓的“哇哇亂叫”你將奶頭拔出來,當媽的也恐怕狠不下這個心來吧?

為什麼要強調“按需餵養”,而不是“三分飢”呢?

1、寶寶胃容量小,新陳代謝能力強,胃容量跟不上生長髮育的需要,寶寶消化排空的速度很快,所以0~3個月的寶寶每天需要8~10次餵奶,且每次都要餵飽才行。否則,寶寶睡眠受到影響,身長髮育也會遲緩。


2,母乳需要寶寶不斷地吮吸以刺激母乳分泌,特別是0~3個月階段,否則吮吸減少就會導致母乳容易回奶。同時,堅持按需餵養的意義不僅僅是為寶寶提供乳汁,更重要的是滿足寶寶安全感的需要。

3、“七分飽,三分飢”會大大縮短寶寶睡眠時間,寶寶生長髮育主要依賴睡眠完成,睡眠不足就會影響生長髮育。後果就是誘發寶寶低血糖、飢餓產生的腹瀉、綠色大便,以及喝奶太急產生的腸脹氣、腸絞痛。

當然,最嚴重的情況就是寶寶營養不良,以及營養不良導致的腸壁肌和腹肌張動力不足,最終導致寶寶頑固性便秘,便秘又引起寶寶厭食和拒奶等等一系列症狀。


這句話的真相是: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確切地說是一句中醫養生的話,是明代醫學家萬密齋說的。萬密齋是湖北人,他的《萬密齋醫學全書》,對後世中醫傳承影響深遠。

《萬密齋醫學全書》沒有白話版本,“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裡的小兒應該是幾歲的寶寶沒有明確的說明,根據我的推測應該是指1~9歲之間的寶寶。

古代人稱0~1歲的寶寶為“嬰”,9歲稱之為“九齡”或者“黃口”。比如說《三字經》裡面的“香九齡、能溫席”和“黃口小兒”指的是孩子9歲的意思。而到孩子15歲則為“童”,比如《宋史·選舉志二》中就說“凡童子,十五歲以下”。

按照這個邏輯推測,“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裡的“小兒”應該是指1~9歲的寶寶。如果這個推測成立,那麼這句話就是對的。反之如果推測錯誤,這句話就是對現代育兒理念的顛覆,純粹誤人子弟!

我是【爸爸不講理】,一個愛較真的育兒頭條號。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看法,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謝謝閱讀!


爸爸不講理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句話什麼意思?


這世界上有一種寒冷是你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飢餓是你媽覺得你餓。記得我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不管穿多少手腳總是冰涼的,因此我給寶寶穿了厚厚一層衣服,結果寶寶給捂的渾身起痱子,到醫院去看看,醫生笑著說“一看就是親媽……”

打那以後我才知道,原來寶寶是純陽體質,如果給小孩穿的過多,捂得太嚴,孩子就易上火,再加上小孩有愛動的天性,稍微一動渾身出汗,毛孔打開,風寒趁虛入而,易形成感冒,咳嗽等病。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從字面理解就是,如果想要寶寶健康舒適的成長,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讓寶寶吃的太飽,也不需要給寶寶捂的嚴嚴實實的。

由於孩子的消化功能還沒發育完善,如果餐餐讓寶寶吃的太飽,容易引起積食。積食最經典的表現就是口臭、便秘、睡不安穩等,所以在日常生活寶爸媽一定要注意寶寶每餐的攝入量,少吃多餐、七成飽最有利於寶寶身體健康。

其實寶寶的活動量一點都不比大人少,再加上他們的散熱和排汗功能還不夠完善。大人如果穿衣多了,會覺得熱、出汗、不舒服,而寶寶就不一定。他又不會說話,只能這樣熱著。如果寶寶長期穿衣過多,手心經常是熱熱的,尤其是乾熱,不出汗,就不是一件好事。長此以往下去,就會降低寶寶的抵抗力,嚴重的會引發呼吸道感染。

所以為了寶寶能夠健康舒適的成長,家長一定要遵循“三分飢和寒”的育兒經驗!


多米好可愛


大家好,我是中醫推拿保健師巧玲,很高興繼續今天的分享,主題是: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句話什麼意思?從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

首先,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然後表面的意思呢,就是希望小孩兒可以安康舒適的生活,日常呢,不需要吃到十分飽,也不能穿的太多而舞的嚴嚴實實的,導致他會出現各種情況。



其次,因為如果給寶寶穿得太厚,特別是在冬天,一個不注意的話容易給孩子捂出。捂熱綜合徵一旦發現寶寶高熱,大汗,面色蒼白,哭聲低弱,拒絕喝奶,這種情況要適當的減少穿衣,否則無熱時間長了,寶寶的體溫會腎素升高,升到41到43℃,很容易引起寶寶的代謝紊亂。



最後,這裡呢再次提醒大家,如果是家長和寶寶同時在同張床上睡覺的話,不要挨著寶寶太近,給寶寶留上足夠的充足的呼吸空接房間也要保持空氣流通才是最好的。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對自己有一個更好的瞭解和認識,你可以評論區留言給我你的問題,感謝信任,再見。


中醫推拿保健師娟娟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裡說的“寒”,就是爸媽一定要避免嬰兒捂熱綜合症。

捂熱綜合症,又稱“嬰兒蒙被缺氧綜合症”或“嬰兒悶熱綜合徵”,也就是過度保暖、捂悶過久引起的嬰兒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環衰竭的一種冬季常見急症。

小南見到過太多唯恐寶在寒冷天受涼,就給他穿得厚實、包裹嚴實、蓋得密實,以及晚上給寶蒙被睡或摟著寶睡的爸媽,或無限制地在嬰兒被褥周圍加熱水袋等散熱物,這樣都太危險了!

這裡說的“飢”呢,就是不能讓寶寶吃飯吃太飽。

他們的消化功能本身較弱,吃多了不容易消化,對脾胃造成傷害。

而且小孩子沒有自控力,好吃的東西會吃得停不下來,所以在寶寶2歲後,媽媽可以適量減少飯菜,讓寶寶吃到8分飽,然後少量多餐。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是民間常說的諺語,古代的人就是聰明,短短一句話裡面包含了太多的育兒經驗。

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如果要小孩子安安穩穩的容易帶,就不要給小孩子吃太飽和穿太多衣服,留三分最好。

孩子吃的過飽的害處有:增加腸胃負擔,超過小孩的消化能力的時候,就會引起嘔吐、腹瀉;還會引起孩子積食,孩子一旦積食就非常煩躁、睡眠質量差、消化不良等;


衣服或者被子不宜過多、過厚,否則容易引起孩子體溫升高。只要不冷,可以少穿一點,蓋薄點,因為穿多蓋多除了引起寶寶的不適,還會使寶寶耐寒能力降低,難以適應寒冷氣候,容易引起咳嗽、發燒等各種感冒症狀。



文海撈夢話育兒


中國自古就有一句話,“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意思就是,如果想讓孩子的身健康,身體好,不要吃太多,不要穿太多,

先說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一輩,總是怕孩子餓著,所以不停的給孩子吃東西,或者是讓孩子一次吃很多,生怕孩子餓著吃不飽,結果呢,導致孩子出現積食的情況,孩子的脾胃還很嬌嫩,經常積食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脾胃發育。你會發現,現在生活好了,反而周圍脾胃不好的孩子多了,為什麼?吃多了!

積食甚至會導致孩子發燒,咳嗽等一系列的疾病。一旦去醫院檢查,醫生都會告訴你,少吃點兒就沒事兒了。

那寒呢?

因為他正在一個快速的發育狀態,他的新陳代謝是比大人要快,加上孩子總是不停地活動,所以孩子的身體總是很熱,出汗也多。所以孩子穿衣服儘量都要比大人少穿一件覺

現在天冷了,晚上睡覺,家長就經常給孩子蓋一個大厚被,生怕孩子凍著,結果孩子熱的晚上踢被子,反而著涼感冒了。家長還埋怨孩子不聽話踢被子。

踢被子可以說是家長都很頭疼的事情,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踢被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蓋多了。孩子太熱了,尤其是大冬天的時候,蓋上棉被,一層又一層的棉被、

有暖氣的屋子裡有的孩子也穿的特別多,就導致孩子上火,經常在屋裡捂著一頭汗,一出去冷風一吹,感冒了,發燒了。

尤其是月子裡的小寶寶,特別注意不要使勁捂著,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冷還給孩子戴帽子,結果導致孩子從月子裡火大,出痱子,火大的孩子長大了就很容易眼屎多

我們要尊重孩子的身體情況,不要總是以大人的想法來為孩子做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