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會怎麼樣?

一把根


現在的中國都是從古代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從以前的唐宋元明清慢慢發展到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經過了幾千年的歷史。那大家一起跟小編回想一下,如果沒有了清朝,中國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首先人口肯定會減少,其實清朝入關的時候中國的人口才1億左右,滅亡的時候人口就增長了不少。就按照當時的人口增長率計算,清朝當時平均每年都會淨增長20多萬人!!所以如果當時沒了清朝,中國的人口肯定會減少很多。清朝朝建於1636年,入關時間1644年。滅亡時間1912年。一共存在了267年。這要是每年按照22萬的增長率來計算的話。22萬乘以267那就是5700多萬人!再加上原來的人口基數1個億,也就是實際的人口達到了2個億!這個數據還是比較準確的,小編也查找了以前的一些歷史資料。數字看起來還是很嚇人的。我這是錯略的算了算,如果中國現在沒有這2億人口,那就變成了12億的人口總量,有的事情是不是會變得更好處理了呢?

其次呢版圖肯定會減少一大部分,當年清朝統治267年,交給中華民國的國土足足有1100萬平方公里!這可是百度上說的,小編並沒有造謠說瞎話。1100萬平方公里增加了750萬平方公里呢!

還有如果清朝沒有了,北京的名勝古蹟要減少一大部分。因為北京故宮是永樂四年(1406年)建立的,建了14年後建造起來的。後來被侵略,焚燒紫禁城,然後還燒殺搶奪。故宮基本毀壞,就剩下了幾個殿堂,實在是苦不堪言。再後來康熙上位就開始重新建立紫禁城,規模也擴大了將近一倍,到清朝垮臺時存留了2600多座殿宇,比原來的增加了1000多座殿宇!

綜合上面小編所講的,如果沒有清朝,現在中國會怎麼樣?答案在這裡!你是不是明白了沒有了清朝到底對祖國是好是壞呢?沒有清朝中國就沒有這麼多人口,沒有這麼多的人口紅利,也不會促使我國這麼快的發展。也不會有西北地區那麼大的疆域,新疆、西藏、內蒙、東北、雲貴、臺灣、寧夏等將不在我們國家版圖之內!所以小編覺得,清朝對中國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一個大國的崛起,必須要有足夠的疆域做保證,人們的和諧共處帶來的人口紅利。


娛樂6頻道


如果沒有清朝,中國的情況可能是這個樣子:

一,人口要減少4.5億

清朝入關時的中國人口為1.2億左右,清朝滅亡時的人口為4億左右。淨增加2.8億!清朝建於1636年,入關時間1644年。滅亡時間1912年。共計267年!



如果按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有人口6500萬為基數計算,到1644年止,為1.2億人口。251年間共計淨增長不到5500萬人,平均每年淨增長22萬人左右!
如果按明朝每年22萬增長數計算清朝人口,(22萬乘以259年約等於5700萬人)+原有基數1.2億,實際總人口為1.77億!

由此可得出結論,清朝的人口一直按明朝統治的增長數計算,要多出2.23億人,扣除社會進步等因素,最低增加2億人!


再作一假設,中華民國初期(1912年)有人口4億,經過100年,到2012年為13億,淨增9億人!平均每年增加900萬人。再除以4,為225萬人。這就是一億人口經過100年的淨增長基數,每年淨增加225萬人!這個數據分析是比較準確的,也就是相當現在的雲計算的大數據!

我這是粗略計算,都取平均值。假如將我國現有的13.5億人口,扣除清朝淨增數,按照[2億人口增加基數+(225萬每一億每年增長數x100年x2)=4.5億人],那麼中國現在的總人口為(13.5億—4.5億)9億!

以上數字表明:如果沒有清朝,中國將有4.5億人口不能出生!三個人中佔其一,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二,版圖要減少750萬平方公里

明朝未年,中國的疆域為350萬平方公里(永樂年間最多940萬平方公里),經過清朝統治267年,交給中華民國時,國土面積為1100萬平方公里,增加750萬平方公里,為三分之二,還多50萬平方公里!這是百度上的數據,非我揑造!


三,北京名聖古蹟要減少一大半

北京故宮建於永樂四年(1406年),十四年後落成,有殿宇1630座。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在其撒退前,焚燒紫禁城,故宮基本毀壞,僅留存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和南薰殿!康熙年間開始重建,規模擴大了將近一倍,至清朝垮臺時,存留2631座殿宇,比原來增加1001座!

著名的熙和園,恭王府都是清朝所建。北海,中南海,天壇也是清朝續建的!



綜上所述,如果沒有清朝,中國就沒有現在這麼多人口!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精靈!有人就會有一切!中華民族有今天這麼龐大的近十四億人口,完全是清朝的四億人口基數所帶來的!人口紅利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現有的經濟快速發展,保障了國家和人民的生存安全!如果沒有清朝,


中國就沒有這麼大的疆域!新疆、西藏、內蒙、東北、雲貴、臺灣、寧夏等將不在我們國家版圖之內!一個大國的崛起,沒有縱深的大面積國土作保證,何來立於世界高處的中華大廈之基礎?如果沒有清朝,北京城將不會輝煌,不會讓世界矚目!

清朝是中華民族的朝代,是漢滿蒙回藏等五十六個民族融合在一起的朝代,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一部分,從千古一帝康熙到康乾盛世的出現,都是中國的!都是中華民族的!


旅遊老爹


如果沒有清朝,明朝被推翻後,肯定有一個大順朝的存在,因為是滿清打跑了李自成,佔領了北京才成立了清王朝。

如果清王朝不進關,那麼中國將會怎樣呢?

當李自成的大順朝徹底消滅了明朝殘餘勢力後,也會廣泛的招賢納士,和歷史上其他新興的朝代一樣,經過休養生息,漸漸的增強了國力,也會出現一個繁盛時期,由於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在軍事上,大順朝一定會兵強馬壯。

歷史上,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會鞏固好自己的政權,隨後的接班人,就像漢朝的漢武帝,都有著自己遠大的理想,那就是開疆擴土,特別是消除來自北方,其他勢力的威脅。

與盤踞在漠北的蒙古,肯定有一戰,明朝後的蒙古人,己不再那麼強悍,恐怕在大順朝的打擊下,不是向西逃走,就是與在東北的滿清合併一處。

在這之後滿清,與大順朝,肯定有一場拉鋸戰,而且這場戰爭,恐怕要曠日持久,打上個幾十年,也許這滿清,就像當年他的祖先女真人那樣,把大順朝的勢力範圍一直擠到江南。

也許,這大順朝繼承了明朝的軍事方法,使用大炮,與滿清開戰,最後將滿清制服,山海關以外的滿清以及蒙古人,將成為大順朝的一個地方政權。

大順朝將北方地區平定後,還會繼續向南開疆闊土,向西開疆擴土,向東開疆擴土。也許,在某一時段,在某一條件下,出現一個新思想,使中國順利的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成為真正的東方強,也許在歷史上沒有鴉片戰爭,更沒有八國聯軍。

當然,歷史沒有假設。

這只不過是我根據頭條裡的出題,寫出的一個胡侃而已,也許這也是真的。



趙志軍001


歷史沒有如果,歷史學卻可以假設,小編今天就假設一下如果沒有大清,中國會變成怎樣呢?

知識點:明非亡於清!

其實清軍入關之前,明朝京師已經被李自成攻破,崇禎帝也在煤山上上吊了。所以,如果沒有清軍,明朝滅亡後中國大地上就會出現大西,大順,南明等幾個割據政權,這幾個政權中大西,大順都是農民政權,搞破壞可以,搞建設不行難以統一華夏,南明政權更是軍閥林立,皇帝並不能控制政權,內亂叢生,也不能統一天下。所以小編認為,接下來的中國會變得三國鼎立。

又過了幾十年

沙俄的入侵勢力已經打敗散落的女真部落,進入山海關左右,這時候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早已回兵和搶他老婆的李自成打得不可開交,難以禦敵,當然沙俄也勞師以遠,估計見好就收。此時東北完全可能落入沙俄之手。

沙俄騎兵

又過了二百年

1840年,英國與南明開戰,南明的水師好在不錯,又有漢人骨氣,總算打敗了英軍,然而南明自己也有很大的損失,此戰南明看到了西方先進武器技術,慢慢師夷長技以制夷,慢慢發展成資本主義國家並一統大西大順,但是此時的中國只剩下傳統漢地十八省。

中英海戰

以上就是小編的“瞎說”,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電視劇裡看歷史



首先領土就沒有現在這麼大。


大偉雲遊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曾經做過類似分析,簡單說來:

想要得出沒有清朝我國會怎樣發展,首先要明確清朝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什麼。

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時我國封建社會的總結階段,在很多方面都已經達到了巔峰,而且清朝的很多方面成就直接影響到今日的生活。

那麼,清朝到底取得了什麼成就?又給今日我國的發展帶來了什麼影響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疆域整合,實現真正的大一統

關於清朝在領土上的奠定作用,靜夜史已經回答過很多次,概括起來就是:

清朝首次將包括漢地十八省、東北、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在內的所有版塊全部囊括。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逐漸佔據整個東北;

1636年,後金征服漠南蒙古,將今天的內蒙古地區納入版圖;

1644年清軍入關,統治了長城以內的漢地十八省地區;

1683年,清軍消滅鄭氏政權,將寶島納入版圖,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將寶島納入領土範圍;

1691年,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將漠北喀爾喀蒙古納入版圖,標誌著整個蒙古高原成為清朝領土;

1722年,清軍進軍西藏,驅逐準噶爾,西藏自元朝後再次納入版圖;

1724年,年羹堯平定青海和碩特蒙古首領羅卜藏丹津武裝叛亂,將青海納入清朝版圖;

1757年,清朝消滅準噶爾汗國;1759年,徹底平定天山南北,時隔1000多年,西域回到中原王朝懷抱;

至1759年,清朝疆域達到極盛。相比於之前的封建王朝,清朝不僅向邊疆地區派出機構進行管理,還進行駐軍,這使得清朝對邊疆的統治力度前所未有,這和以往的羈縻統治完全不同。

因為清朝對邊疆的控制如此牢固,加上清朝和沙俄等簽訂了一系列明確邊界的條約,使得清朝的領土逐漸被國際社會承認。經過了瓜分的狂潮,扛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的清朝也走向了壽終正寢。

然而,國際社會承認的清朝土地達到了空前的1100多萬平方公里,這是今日我國960萬平方公里領土的基礎和法理依據。

可以說,沒有清朝對邊疆的牢固統治以及長達200多年的堅持,今日我國的疆域只能維持在長城以南。而沒有一個大一統的版圖,今日我國的領土框架內,將不可避免地形成四分五裂的局面。

2、民族融合,完善今日民族格局

一直以來,我國封建王朝一直信奉“老子天下第一”的天朝主義路線。自秦漢以來,我國建立起了以中原王朝為中心,囊括了周邊蠻夷在內的中華藩貢體系。

在這個體系中,中原王朝作為當之無愧的中心,對於榮譽的看重程度遠遠高於對領土的渴求,這使得封建王朝做出了很多看似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明朝初期的朱元璋時代,作為明朝國力的巔峰,朱元璋在李成桂的花言巧語下,將明朝在高麗半島北部的鐵嶺衛內遷到鴨綠江以西的遼東地區,導致這塊中原王朝統治了上千年的區域徹底失去,鴨綠江成為界河,為我國東北地區留下了無窮的隱患。

在明朝的體系下,清朝是可有可無的小蠻夷角色。但是當清朝當家做主後,因為是蠻夷出身,清朝對於蠻夷的威脅認識得更加深刻,這使得清朝在征服中原地區的同時,也在不斷保持對邊疆地區的用兵。通過征服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各部,清朝將統治力延伸到整個蒙古區域,由此清朝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數千年的遊牧民族問題。

在確立了清朝在邊疆的統治力之後,清朝的民族融合不可避免地開始了。最先是八旗逐漸囊括蒙古軍和漢軍。後來隨著天下的平定,清朝的民族融合在民間逐漸擴展。

清朝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對漢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給中原地區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但是作為少數派,清朝不得不最終選擇和漢人官僚階層聯合,這促使滿漢的融合越來越普遍。

而在清朝入關前,後金和漠南蒙古就通過不斷的聯姻組成了牢不可破的聯盟,清朝時期滿蒙的聯姻更加普遍。

在中原地區,清朝修築長城和柳條邊隔離滿漢蒙的民間交流,不過隨著人口的增多,特別是大量漢人北上漠南蒙古, 清朝不得不逐步放開限制。

到清朝末年,漠南蒙古地區已經有大量的漢人,闖關東也方興未艾。民族融合的發展強化了大一統的局面,為民國時期的五族共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沒有清朝時期的民族融合,我國各民族的對立,特別是漢族和蒙古族的對立會更加嚴重,缺乏向心力的邊疆也不可能保持大一統局面直到今天。

3、增殖人口,奠定世界大國地位

清朝相對於以往封建王朝另一個重大的變化是人口的瘋狂增殖。

人口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建國以來,我國正是依靠龐大的人口紅利才最終完成了厚積薄發和彎道超車的跨越。

近年來放開二胎的政策也從側面說明了人口的重要性。

清朝入關後,由於戰亂、剃髮易服的屠殺、天花等天災的影響,我國的人口一度減少到1900萬戶,最多也就6000萬人口。

但是,隨著清朝關內地區大規模戰事的平息,清朝的耕地面積達到了新的高度。再加上玉米、土豆和紅薯等高產作物的大規模推廣,清朝可供養的人口數迅速增加。

從康熙時代開始,清朝開始向四川、內蒙古等地大量遷移人口,這使得邊疆地區管控得到增強,同時養活的人口也大量增加。

康熙年間,清朝出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清朝田賦數量由此在理論上得到固定。雍正年間,清朝實施“攤丁入畝”,人頭稅不再成為賦稅的徵收標準,這使得藏匿人口的數量大大減少,人口開始出現爆炸式增長。

到乾隆時期,清朝總人口超過3億;到鴉片戰爭前夕,清朝的總人口達到4億;建國時期達到5億,直到今天超過14億。

龐大的人口幫助清朝鞏固了對邊疆地區的控制,清朝平定西域之後,乾隆皇帝將東北地區的達斡爾以及關內漢族等族遷入西域地區,使得新疆地區牢牢納入版圖。到左宗棠收復新疆時,新疆已經有了相當數量的漢人。

人口是實現對土地佔有的最直接方式,這一點沙俄一直都在用。如果沒有清朝時期的人口增加,清朝不僅無法對邊疆地區進行實際控制,無法在面對近代列強的一系列入侵時保留我國的民族主體,更不可能完成民族的偉大復興,重新成為世界大國。


可以說,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封建制度的建設上建樹頗多。正是清朝做出的一系列成績,才打下了今日中華民族復興的堅實基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如果從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到公元1912年溥儀下詔退位算,清朝在歷史長河中一共走過了296年的歷史。如果把這296年從歷史中抹去中國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


當然歷史不可能假設,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結合當時的明朝和世界的格局來做一番推測。

明朝是華夏曆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承前啟後都是由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但是它在科技、經濟、文化、外交、軍事方面在當時世界上可以說都非常強大先進。


當時世界上的格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西方掀起海洋擴張的浪潮,西方在國外圈起了大量的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白銀。



明朝雖然沒有進行海外擴張,但是西方在殖民地掠奪的白銀半數都流入了明朝,明朝和西方半個多世紀的貿易都是處於順差狀態,因此西方稱明朝為”吸泵”。西方當時不斷的從中國購買茶葉,絲綢等產品,但是中國進口西方的產品卻很少。明朝當時還出現了現代化的僱傭關係,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綜合以上兩點,如果任明朝繼續發展,中國的前景將是同西方列強一樣,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繼續做東方霸主寶座。當然前提是沒有後期的宦官專權,以及閉關鎖國的事情發生。


二大爺的米


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會怎麼樣,其實這僅僅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歷史既不能假設,也無法模擬,我們在這裡回答問題,也僅僅是一種猜測。

我覺得如果沒有清朝,我們國家現在至少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國土面積要小很多。因為清朝是少數民族,他們入主中原以後,原來他們的居住地就劃入了中國的版圖,所以如果沒有經常的話,首先我們的版圖要小些。

2,無政府狀態將提前到來,在明朝末期,皇帝基本不上朝,整個國家只是自由運作,處於一種無政府狀態,可能會出現豪傑並起的局面,最後誰能夠取得天下,當然也是一個未知數,這裡面最有可能奪得天下的就是李自成,當然,李自成也僅僅是農民起義罷了,他們的目光短淺,他們推翻明朝的目的,也僅僅是為了自己享樂,做幾天皇帝而已,因此說,李自成的政權也將被推翻。

3,中國有可能會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李自成推翻明朝以後,他自己也坐不穩江山,最終他也會被滅掉,此時。天下就會豪傑並起,各據一方,很有可能會分裂成幾個小國家並存。

綜上所述,我覺得假如沒有清朝的話,如果取代明朝的是一個完整的國家,那麼我們國家還會依然保持強盛的勢頭,但如果被分裂成幾個小國家的話,就會相互之間勾心鬥角,戰爭頻繁,百姓永無寧日,這是我們所不願意看到的。


驕然


清朝(1636年一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清軍入關後,在軍事上用二十年時間平定了李自成大順軍,張憲忠大西軍,南明政權,吳三桂等人的三藩之亂,收復了臺灣,1684年設立臺灣府,逐步統一全國。在東北與沙俄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部邊界。1727年,中俄恰克圖條約確定北方邊界。打敗準喝爾蒙古叛亂,回部叛亂成功收復新疆。設駐藏大臣。西面地區實行改土歸流,廢除土司自治,由地方官吏直接管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各民族的認同。清初廢除圈地,鼓勵農民開墾荒地,實行攤丁入畝。把稅收攤在田畝中,按土地收稅隱藏人囗的限象減少,積極推廣玉米,甘薯,馬鈴薯等高產農作物,糧食產量增加了,使人口迅速增長。清初入關時人口1.2億人,1834年道光皇帝時人口40100.8574萬人,1851年4.36億人,1887年光緒皇帝時人囗3.77636億人。清朝全盛時國土面積是1316萬平方公里,到清末除了丟失割讓的土地,還剩1135萬平方公里。這就是清朝留給後人的豐厚遺產。人是生產力中最決定的因素,民族復興的希望。遼闊的國土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戰略縱深和生存空間,豐富的自然資源,這是民族復興的資本。歷史沒有假設,如果沒有清朝會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如果大明繼續存在或可與世界同步發展殖民世界。或許成為東亞大國。如果大順政權和大西政權存在民族之殤矣!



關東俠客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是我還是嘗試暢想下,如果沒有滿清,中國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沒有滿清,那麼明末時期中國可能處於分裂的時間將會更長,當時的南明,張獻忠,李自成,吳三桂等都屬於偏安一隅的勢力,南明空有之江南富庶,但是奢靡腐敗,毫無進取心,只想著苟且偷安。李自成在北京對全城大劫一空,打到北京城了還想著做自己的西北王,無遠見,格局小,充其量佔地為王。而張獻忠就更不必說了,殺伐不斷,草菅人命,早失民心。而吳三桂此人,先叛明後叛清,可見是個兩面三刀之輩,有野心但才能與野心不匹配,成就也有限。所以就想是類似於五代十國或者三國時期一樣,也許幾十年後有一位劉秀或者司馬懿,趙匡胤的人物出現,一統中國。但至少還是漢人正統,對漢人文化沒有損傷。不會有滿清剃髮易服,大興文字獄的野蠻行徑。



然後的事情就大致和其它漢人王朝差不多了。至於到了近現代,這個王朝怎麼面對海上帝國的侵略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