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我的知青老師——周志禮

人世間的相聚與分離,隨著時代的漩渦讓人無法回頭,望盡天涯路,有時卻在驀然回首處,找到當初的痕跡。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故事不長我講給你聽……

懷念我的知青老師——周志禮

引言

五十年前,成千上萬來自大城市的青年們,懷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響應偉大號召,奔赴“祖國最需要,最艱苦的地方”,播撒熱血與青春,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書寫了壯麗的人生篇章。感謝上帝的慈懷安排,讓他們與我們在生命中有幸遇見。

我上初中的時侯,學校前後分來了十幾個知青老師,他們經過幾年“廣闊天地”裡的鍛鍊,個個顯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印象中有:平易近人的語文老師周志禮;端莊大氣的語文老師吳鴻月;儒雅風趣的理化老師林培廉;不苟言笑的物理老師季魯奇;溫文爾雅的英語老師孟召為;玲巧秀氣的政治老師許玉茹;多才多藝的音樂老師李京林;“么三喝四”的體育老師錢欣……。他們的到來,如一場喜人的春雨,給樸舊風塵的校園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他們以紮實深厚的文化功底,前衛新鮮的教學理念,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讓我們這群貧窮落後小縣城的孩子們,接受了當時最好的教育,成為那個時代的幸運兒。而在這群優秀的知青老師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也最為懷念的,就是我的班主任老師——周志禮,令人扼腕痛惜的是,這樣一位讓學生交口稱讚的好老師,竟在返城之後因積勞成疾,已於二O0六年三月三日猝然長逝了!值此紀念知青上山下鄉五十週年之際,對周老師的深切懷念之情,猶如一股暖流再次湧上我的心頭…….


記得那年初相識

一九七五年九月一日,秋高氣爽,武川縣可鎮西梁小學開學啦!我和同學們高興地迎來了初中一年級的新學期。

一陣清脆的上課鈴聲,同學們陸續走進教室。開學第一天大家顯得有些興奮,雖都各就各位了,但依然還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新來的班主任是個啥樣的?嚴厲的?溫和的……?不時教室門推開了,一個年紀廿六,七樣子的年輕人健步登上了講臺。他,高挑的個頭 ,略顯駝背;烏黑的頭髮,劉海斜飄;清瘦的臉龐,稜角分明;高挺的鼻樑,尖尖的鼻端顯出他特有的氣質;一身褪色的藍中山裝,領口敞開,露出白襯衣;一雙平底布鞋幾乎讓大家看到他的自然身高;整個人看上去,樸實中透著洋氣,隨和裡顯出高雅。待同學們安靜下來,他將挾著的課本放在講桌上,用帶有京韻的普通話說道:“同學們好!我叫周志禮,是位北京知青,學校安排我當你們六二班的班主任併兼語文老師……”,簡短的自介後便始正式上課,新學期,新老師當然要聚精會神地聽了……


懷念我的知青老師——周志禮

剛初中畢業的周志禮,風華正茂,對前途充滿了希望,突如其來的“文化大革命”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三尺講臺顯才情

周老師講課,不用教案,只憑一冊語文書發揮,卻講得文釆飛揚,言之有物,讓人覺得豐富而又溫暖。朗讀課文時,手捧課本,聲情並茂,在走廊間來回踱步,有時還隨韻抑揚頓挫,搖頭晃腦,顯得那麼動情,投入,總能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講解課文時,站在講臺上,從字詞解釋到段落分析,從主題闡述到寫作鑑賞,總是那麼仔細認真,深入淺出,有時生動的表情輔以形象的動作,總能把學生們帶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另外還不時選擇重點詞句在黑板上寫劃,那秀雋流利的粉筆字漂亮極了,好讓人羨慕……,一堂課,周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們聽得聲聲入耳,似飲甘露,如沐春風,往日昏昏欲睡的四十五分鐘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直覺告訴我:他就是我平生遇到的好老師!

後來我們才知道,周老師剛初中畢業就下鄉播隊了,任教前也沒有經過專業的師範培訓,但他一登講臺便是與生俱來的好老師,不僅如此,他還像個功底厚實的戲劇演員,不但本工戲唱得好,而且對劇內的其它行當也能客串。每當早晚自習的時候,教室裡,總能看到他俯身輔導學生的身影;總能聽到他耐心解答難題的聲音,除音,體,美外的其它功課,他幾乎都能教得來,每次通過他循序漸進,舉一反三的講解,學生們大多數都能心領神會。難怪學生們都稱道他:真正的知識青年,難得的萬能老師!

師愛師情動人心


懷念我的知青老師——周志禮

周老師身上不僅有打鐵自身硬的老師風範,更有恨鐵不成鋼的長輩情懷。說他是個好老師,並不僅僅在於他知識全面,能教會教,更在於他有正直高尚的人格和善良高貴的師德。他的年齡比學生們大十一,二歲,也算是氣血方剛的性情中人,有時面對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氣急之下,不但怒氣責罵,甚至還拳腳相加,但周老師當班主任,視學生如子弟,嬉笑 打罵都是關愛 ,且向來一視同仁,從不嫌貧愛富,更無通過學生拉關係謀私利之習。相反他對家庭困難的,學習成績較差的,膽怯弱勢的,淘氣的學生更是關愛有加。

趙宏亮在班裡是個單親家庭的學生,學習成績常跟不上,有時還頑皮搗亂,記的有一天上早自習時,他竟然將全身爬在課桌上,腦袋和雙腿分別搭拉在桌子的兩頭裝作睡覺,搞得同桌同學無法學習。課間周老師進來發現後,憤然走到跟前,一聲不吭,將他的兩腿別在一起用勁兒按,沒看到周老師的趙宏亮覺痛喊叫:“你媽嫁給胡漢山啦!抬爺了?”周圍的同學們轟堂大笑,趙宏亮回頭一看,頓時大驚失色……。隨即,氣不打一處來的周老師拎著他的衣領將其拽到教室門口,一腳揣出:“給我滾,六二班不稀罕你!”但後來知道他放假後要去找遠在錫盟工作的爸爸,為了鼓勵他假期完成作業,開學努力學習,周老師依然拿出僅餘的工資和糧票資助他千里探親,另外他還動員全班同學每人給趙宏亮寫一封慰問信,以表示對這位缺乏親情的同學的慰籍和關懷,這親人般的愛心曾讓趙宏亮幾次感動得淚流滿面,後來他竟然和周老師成了“好朋友”;範煥成是個農村同學,因學習成績差,產生厭學情緒,中途輟學,周老師利用帶領我們去他村裡支農鋤地的午休時機,伴同蘇玉珍老師去他家:“你年紀還小就不上學,沒有知識到將來幹什麼都不成,跟我們回學校,你多努力我們多輔導,成績會好的……”一番苦口婆心的耐心說服後,範煥成終又歸校復學,幾十年後他提起這件事還十分感激地說:我後來在學業上雖然一事無成,但周老師對我這個農村學生的熱心和關懷讓我至今難忘,他是我上學時遇到的最好的老師!有一次鄰班級的兩個學生打架,六一班的學生找來他社會上“小有名氣”的大哥為他出氣報復,周老師聞訊趕到,好言相勸,誰知這位大哥不但不聽勸阻,依然氣勢兇兇要大打出手,周老師頓生怒氣,掄胳膊,挽袖子厲聲喝道:“這是教書育人的學校,不是你撒野耍橫的地方,你敢動我的學生一指頭,我敢讓你爬下起不來!……”是非關頭,周老師挺身而出,同學們也隨之群情激憤,那位大哥見勢不妙,溜之大吉。周老師見義勇為的行為給學生們留了深刻的印象,危急時刻,他就是我們一道擋風的牆,一把遮雨的傘!

凡此種種愛心義舉,讓周老師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更加親切了,師生情感也更加濃厚了,學生們對這位品學兼優的好老師也更加敬仰了。

時代青年甘當先


懷念我的知青老師——周志禮

周老師是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新中國第一代青年,時代的感召與醺陶,加之八年知青生活的厲練和洗禮,培養了他崇高的思想品德也陶冶了他高尚的革命情操。他對我們的教誨和要求,總是以自己為人師表的實際行動,讓我們心悅誠服,自覺行動。而他又通過一件件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蹟,讓他的青春歲月迸發出了耀眼的火花。

記的剛上初二時,毛主席逝世。周老師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組織兩班師生開追悼會,他聲淚俱下,發自肺腑的一篇悼詞,表達了對偉大領袖深厚的革命感情和深切的懷念之情,讓在場的師生為之感染,為之動容;那時學校走與工農相結合的辦學道路,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周老師帶領我們去大興昌村支農鋤地,他頂著炎炎烈曰,不怕苦,不怕累,脫鞋光腳,揮鋤在前,直幹得滿臉通紅,汗流浹背,還不時回頭調教我們的鋤法,並叮嚀:“要小心,不能鋤,踩了莊稼!”那架式可真像個地道的莊稼漢;校園內西城牆下脫土坯,周老師每天和學生們土窩裡滾,泥水裡泡,起早摸黑,揮汗大幹;特別是去改河大壩建設工地搬運草坯那次勞動,學生們每次搬兩塊,而他卻每次背四,五塊,且常跑在我們之前。收工後,只見他滿身泥漬,白襯衣的後背幾乎看不出顏色了。當時我在想,幹這類活兒,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小後生們都覺得苦累,對於一個大城市來的年輕人就更難為了,而他卻樂呵地說:“這比起我下鄉拔麥子好多了,你們要多參加學校組織的勞動活動,這既能培養熱愛勞動的習慣,又能堅強吃苦耐勞的意志,對於你們的將來會大有好處!”而每次勞動在周老師的模範帶動下,同學們都會幹得熱火朝天,爭先恐後。

讓我記憶猶新而又感動至今的是,周老師在兩年多的教學生涯中,曾先後參與了烏蘭忽洞場面和城關供銷社兩次大火搶險行動。尤其是後一次。那天傍晚周老師正給我和幾個同學輔導功課,突然聽到了街上大喇叭的“緊急通知”,周老師像接到“緊急命令”似的,慌忙帶領我們直奔大街。到了現場,只見城關供銷社火光沖天,濃煙滾滾,房頂的一多半已被燒塌,煙塵四起,烈焰熾人,氣味刺鼻,場面混亂,令人心驚膽寒。周老師囑咐我們:“現在火勢太大,暫時不要上前!”而他卻隻身擠過圍觀的人群,奮不顧身加入了救火隊伍,只見他面對從殘垣斷牆處竄出來的火苗,時而提桶潑水,時而掄鍬揚土,顯得十分忙急,猛的聽到有人喊:“不能離得太近,小心裡面的煤油桶爆炸!”我們在人群中也跟著喊:“周老師往後退,小心……!”而周老師卻沒有後退一步,依然是那麼奮勇,那麼忘我……。深夜,大火終於被撲滅了,而周老師的衣服多處被燒,頭髮,眉毛幾處被燎,鞋子也丟了一隻,渾身煙塵汙漬。一個救火的城關供銷社職工拉著他感激地問:“你叫什麼名字?”聽的周老師氣喘吁吁地答道:“知-識-青-年!”一個指揮救火的革委會領導在旁擲地有聲地補充道:“革命的知識青年!”

說實話,那時我們的年紀還小,對周老師崇高的思想境界還缺乏理解,現在想起來,他做為一個時代青年所表現出來的,不就是當今鮮活的正能量和形象的價值觀嗎?


嬉笑怒罵皆是情


懷念我的知青老師——周志禮

生活中的周老師是個粗枝大葉的人,衣著不講究,吃飯也隨意,住的宿舍也較零亂。蹋拉著鞋子進教室,頭髮半偏上課堂是常有的事。回宿舍有閒時,以看書為主,窗戶用報紙貼著,顯得很幽靜,大概是有利於讀書學習吧,只記得他那裡床頭,桌上堆著好多書,有《毛澤東選集》及高爾基,魯迅等名人著作,還有《紅巖》《歐陽海之歌》《青春之歌》等小說類作品,想象得出,周老師的思想,文化水平只所以那麼高,一定跟他常讀這些書有關;除了讀書也愛聽收音機,他對候寶林的相聲特別有興趣,常給我們繪聲繪聲地分享“夜行記”“關公戰秦瓊”之類的段子,讓大家聽得捧腹大笑;偶爾有興找學生下會兒圍棋,當然是高手了,學生們很難贏他;周老師唯一喜歡的體育項目就是“競走”,有一年學校“六一”運動會上他還參加比賽得了個第一名呢,那走“競走”起來雙拳緊握胸前,後腳跟一顛一顛地像個小跑的老太太似的,把學生們笑得前仰後合。

那時學校的知青老師們大都沒成家,住單身宿舍,升火爐自己做飯。我和李振華,陳俊生等幾個同學是周老師宿舍的常客,倒不是老去讓輔導學習,而是周老師叫去幫幹家務的。記的有一天,他叫我們三人去後,明確了分工,他中午的伙食是烙油餅,炒土豆絲。我負責擦桌,掃地,收拾家。李振華管升爐子,洗鍋,爐子剛升著,他便半笑著說:“你們先忙著,我上趟廁所,一會兒就回來!”周老師好像理會了他的企圖責備道:“你小子,甭來這套,一讓你幹活兒你就拉屎撒尿!快去快回。”李振華做了個鬼臉兒走了。說實話,收拾家這活兒我不外行,不大工夫,小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了。“嗨!鍋還沒洗呢!(周老師每頓飯後的鍋,碗,筷常推到下次飯前洗)李振華掉茅坑裡去啦?”我剛說過,周老師無奈一笑說“這麼大半天沒回來,還等他?早溜了,嘚!那洗鍋就是你的差事啦!”待周老師和好面又削好了土豆皮,我把鍋也洗完了。我心裡因李振華“逃工”正窩著火呢,周老師卻興致勃勃地邊擀烙餅邊給我出了道謎語題:“哎!你猜猜‘烙餅不熟’打一個名人?”我那能知道!待會兒他哼笑一聲:“是郭沬若(諧音:鍋不熱)”。看著已燒旺的爐火我叫道“周老師,鍋熱了!”他指揮我:“趕緊往鍋裡倒素油!”正在這時,上街跑腿打醋,倒酒,買菸的陳俊生回來了,我一時起興,想和周老師逗個趣兒,不由分說把陳俊生手中的醋瓶接過來,朝著爐子上熾熱的鍋裡咕嘟咕嘟便是一大股,傾刻間,一股氣浪升騰而起,刺鼻的醋酸味彌滿整個小屋,陳俊生跟著起鬨:“趕緊往鍋裡放點兒白糖,來個糖醋烙餅!”周老師似乎知道了我是故意的,捂著鼻子朝陳俊生:“你放屁!”隨即狠揣我一腳:“你個王八蛋,瞎了你的狗眼,你家就用醋烙餅?”嘿嘿!周老師的聲音一下子變得跟藍球賽解說員宋世雄似的,好聽!我跟狡辯道:“是鍋太熱,別怨醋太酸!”周老師又喝道:“你甭給我扯雞剝蛋耍貧嘴,趕緊把鍋給洗嘍!下午放學把門外的炭給打碎了撮回來算你沒事……”瞧,這玩笑開的,費力不討好,還又給開了個罰單!

讓我至今想起來還難為情的一件事是:那天星期六放學回家,路過周老師宿舍時,鄰居許玉茹老師喊我:“周老師正找你呢!”我想,又是洗鍋,升爐子,打炭,收拾家的事吧!邊想邊推開了周老師的宿舍門,啊!眼前的情景頓時讓我手足無措,不知該進該退,原來周老師正和女朋友情意綿綿的呢!見我突然間破門而入,他(她)倆先是一怔,隨即周老師怒目圓睜責罵道:“誰讓你進來的?幹啥?”極度尷尬中我急忙解釋:“剛聽許老師說你……”沒等我說完,周老師起身喝道:“趕緊給我滾!”我喊了聲:“寃—吶!”撥腿便跑。出來時,卻看見許老師站在宿舍門口,臉上顯出了興災樂禍的笑意,面對捉弄我的老師,我有口難言,無奈大聲哼唱了一句樣板戲唱段:這...個...女...人...吶...啊...不尋...常!第二天,我碰見周老師,故意湊近悄聲問他:“昨天那個女同志是誰啊?”那知周老師看見我便來氣:“我對象!怎麼啦?你管得著嗎?”我立馬來了個立正敬禮姿式獻媚道:“不敢!不敢!王德彪(當時電影《偵察兵》裡一句臺詞)!周老師忍不住噗嗤一笑,隨後一腳:“滾!”

記的我們初中剛畢業,周老師成家後搬到武中霍老師的宿舍住。他又把我和李振華,孔祥棟找去,四處揀磚頭,樹枝,舊杊,抬土,提水,和泥,忙碌了一天,在宿舍前搭蓋了個儲放雜物的小涼房。完工後,周老師給我們炒雞蛋,烙油餅,還整了小菜,師生幾人還小飲了幾杯,那頓飯,現在想起來依然覺得香噴噴的,難忘啊!那頓飯後,我們與周老師便是近廿年的相別。!


鴻雁南歸再飛回


懷念我的知青老師——周志禮

一九七八年九月,周老師懷著一顆彌補缺失,奮發進取的熱心,以一個初中考生的身份,一躍考取了呼市教育學院,實現了他曾經的大學夢想。八0年九月,終於結束了為期十二年的“邊彊”生活,返城回到生他養他的“孃家”。同年十一月被分配到北京市總工會工作,憑著他的滿腹才情,一腔熱忱和優良的工作作風,在單位屢創佳跡,多次受到組織的嘉獎和提撥,後官至總工會工作部部長(處級)。但周老師不管工作多忙,職位多高,曾經“戰天鬥地”和教書育人的第二故鄉始終讓他念念不忘!

一九九六年的春天和二O0五年夏天,周老師先後兩次回到了他魂牽夢繞的武川。每次回來,他都顯得那麼激動和興奮,更顯得那麼隨和,低調,要知道,他可是堂堂正正的處級幹部,在我們當地可算縣長級別的領導人物,但在周老師身上看不到絲毫的官架,每次同學們見到他的第一面感覺就是:“周老師和原來一樣,沒變!”每次興高彩烈的師生歡聚宴上,周老師總要關切地詢問同學們的家庭,子女,工作,收入等情況,並要發表一番情深意長而又與時俱進的演講,師生圍坐在一起,他講我們聽,彷彿間又回到了當年那書聲朗朗的課堂。讓我難忘的是,周老師笫一次回來當晚的師生宴後,他儼然拒絕了同學們為他安排的舒適住宿,興致的他把手一揮:“咱們師生們,來個今夜無眠!好好聊聊這十幾年的離情別緒!”隨後他和我們七八個同學就在舉宴的高建國飯館並桌共寢。語重心長的再教育,風趣幽默的老話題,讓久別的師生度過了一個難得的不眠之夜。

第二次回來,周老師攜同夫人霍貝玲老師一同故地重遊,包頭,呼市,武川三地同學與老師夫婦歡聚一堂,周老師雖然還是那麼親切,慈祥,但同學們發現他的臉色有些憔悴,蒼白,且常發虛汗,溫馨,懷舊,難得的師生歡聚,本來還有好多話要說,但因周老師的體力不支提前散宴了。後來聽霍老師講,周老師患糖尿病多年,已引發多種併發症,身體很虛弱。同學們戀戀不捨地送老師夫婦回客房休息,並依依作別。

次日清晨,我去賓館找周老師夫婦到我麵館吃早點,卻見他倆已徒步由武一中往返回來了,望著有些疲累的老師夫婦,我欣慰地說:“您倆的體力蠻可以的麼!來回走了五六公里呢!”老師倆隨我邊走邊聊:“多走點兒路,累點兒,可就是想去當年在過的地方看看。”“今天我倆還要去下過鄉的村裡看看,再見一見熟悉的鄉親們,再嘮一嘮知青時的那些事兒,上樑頭再望一望曾經戰天鬥地過的那些山坡,田野,唉!在北京老想著這兒,也許這就叫鄉情和鄉愁吧!”回我麵館吃早點的時候,周老師見我忙,端著飯碗到我壓面的廚灶旁邊吃邊與我聊:“你這面味道不錯,也很精道,如能把粉條做得這麼精道,挾著餄餎機上北京找我,就在我們單位附近開個粉條店,保你賺錢!”飯後給我寫下了聯繫電話,地址。雖然後來我因故未能成行,但恩師的深情厚意卻讓我終身難忘!臨別時,我緊緊握著周老師有些浮腫的手說:您一定要保重身體,明年咱們師生再歡聚!周志師拍著我的肩膀說;“同學們誰上北京,讓去找我。你琢磨開粉條店的事兒!”誰知這難捨的師生一別,竟成了最後的絕別。幾個月後,蒼天不公,奪我恩師,烏呼哀哉!我悲傷,痛惜,茫然,無奈……

尾 聲

周老師是一個永遠不因世界而變的人,不論社會潮流如何發展變化,他克己奉公,勤勉敬業的工作作風始終沒變。返城後,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常常處在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工作狀態中,用霍老師的話說就是:一個字“忙”兩個字“特忙!”對家裡的事幾乎全然不顧。成年累月的繁忙和生活的不規律,讓他患上了糖尿病。本來這樣一個很普通的疾病,北京又有那麼好的醫療條件,只要注重保健完全可以得到控制。但周老師卻未聽從人們的勸告,依然一如既往地保持著他的“工作狂”,以致後來併發症惡化,臟器受損,眼底病變,年僅五十七歲,滄然謝世。周老師啊,真不知道您最後的日子是怎樣度過的……。五十七歲,尚還年輕,美麗的夕陽紅即將向您招手,撫今追昔的同學聚會還等著您那熱情洋溢的演講,過上了幸福生活的鄉親們還等著您去拉家常,而你卻……!

生命的意義不於在長度,而在於寬度和厚度。周老師的一生,是辛勞的一生,奮鬥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公而忘私的一生,令人敬仰的一生。他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學習和受用。

敬愛的周老師,您的音容笑貌將時時閃現在我的眼前,您的品行人格將永遠珍藏在我的記憶。您的學生永遠懷念您!


懷念我的知青老師——周志禮

在此,我也向所有為武川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知青老師們表示深深的敬意!並把一位六八年老知青宋輝的一段詩獻給您們:

……

知青貢獻,

是推不倒的樹!

知青精神,

是折不斷的麻!

我們曾負重前行,

我們曾輝煌華夏,

知青,

這個名字,

永遠是龍圖騰中,

熠熠閃光的那片鱗甲;

知青,

這個名字,

永遠是歷史天空上,

璀璨奪目的五彩雲霞!

注: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周老師的遺孀霍貝玲老師以及學長蘇愛枝,同學呂嫦娥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

簡雙元

二O一八年七月三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