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黃背心革命起因是什麼?

花園的花朵多鮮豔


表面是因為燃油稅導致的柴油價格過高,實際上和2008年以來法國的經濟長期不好,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還有就是馬克龍政府的政策,有著緊密的聯繫。除此之外就是法國人民的街頭政治傳統。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法國經濟一直在低谷中徘徊。某種意義上,以美元計的法國GDP至今一直是負增長的。2008年法國GDP為2918萬億美元,而到2017年就已經下降到2583萬億美元,下降大約11.5%。

經濟負增長的同時,是法國經濟缺乏動力。一方面,法國傳統優勢產業,例如高鐵、核電、軍工、飛機制造等行業相繼淪陷,被新興國家蠶食;另一方面,法國在新興產業領域,例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幾乎毫無作為,已經為其他國家所甩在身後。到了今天,法國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大概也就剩下時尚二字了

如果僅僅是經濟負增長、發展動力不足的話,其實法國也不至於出現黃馬甲運動。關鍵的問題在於,法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這是導致法國國內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的根源。2008年以來,法國中低收入者的年收入增長率不到1%,而高收入者的年收入增長率則達到了3%,這導致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最富裕的20%人口的收入,幾乎達到了最貧困的20%人口收入的五倍。

法國曆來是一個高福利國家GDP的負增長與高額度的福利支出之間的矛盾,導致法國財政已經不堪負重。更不要說,法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2017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佔到法國總人口的20%了,這就導致了更為龐大的社會福利支出。在這種情況下,法國政府財政赤字一直居高不下,從2009年以來,雖然法國政府財政赤字連續下降,但仍遠超歐盟標準,2017年,法國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97%。為了減少政府債務,在社會福利不能削減的情況下,只能是增稅。

在這種情況下,法國2017年稅收已經達到了GDP的46.2%!這使得法國經濟處於一種高稅收、高債務、負增長,貧富分化嚴重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法國只能進行改革,也必須進行改革。所以法國以往歷屆總統都以改革為口號,也都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都因為反彈太大而最終失敗。之所以這樣,這與法國的政治體制有著密切的聯繫。法國的選舉制度決定了法國民眾對於法國政府的約束力非常大。法國實行高福利,那就意味著高稅收。而高稅收必然會使得經濟活力受到影響。但因為每次改革都觸動了法國民眾的利益——即增稅或者降低福利,都必然會導致民眾的激烈反對。而由於民眾的反對,使得改革方案流產,結果就是社會福利支出越來越多,而經濟增長動力則越來越乏力,而政府又不願意冒著得罪選民的危險,只能提高社會保障稅或者大舉借債,結果就是法國政府債臺高築,反過來又給經濟造成更大的負擔。而本來就因高福利政策而負擔過重的企業,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而大量外逃,導致法國產業空心化,使得工業和製造業在GDP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就導致了前述經濟增長乏力的局面出現。

在政治上,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法國已經逐漸形成了街頭政治的傳統。這種傳統不是不好,但是過猶不及,法國曆屆政府為了不被“民意”所拋棄,就只能對民眾妥協,結果就是民眾街頭政治影響力越來越大,法國政府只能步步妥協,最終在某種程度上成了迎合。

那麼法國民眾到底要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更少的工作時間,更高的收入,更高的福利標準,以及對企業的人事權的更嚴格的限制。可問題是,不論那屆法國政府,都不可能滿足民眾的所有這些訴求,結果就是不論哪屆政府,不論怎麼做,最終都要面對法國人民的反對。

馬克龍政府,其實就是面對著這麼一種情況下的法國。事實上,從薩科齊、到奧朗德、再到馬克龍,他們其實都知道法國面對的問題,也都是高票當選,也都力圖改革,但折騰下來,法國的情況不但不見好轉,反而越來越差。薩科齊和奧朗德不僅都只做了一屆總統,而且全都身敗名裂。馬克龍政府上臺以後,也是全力推進改革,但在改革面前,遊行示威如影隨形,使得馬克龍政府的改革舉步維艱。雖然

馬克龍政府的改革目的是為了解決法國目前面臨的這種高稅收、高債務、負增長,貧富分化嚴重的結構性問題,但卻在民眾關注的提高就業率、增加實際收入等問題上不但沒有解決,反倒還要增加稅收,尤其是涉及到了普通民眾切身利益的柴油等商品上增稅。這就導致了為了抗議油價過高而進行的黃背心運動。

在黃馬甲運動中馬克龍政府的應對,不能不說,是失當的不但沒有平息民眾的不滿,反而使得黃馬甲運動的訴求不斷升級,導致因抗議燃油稅而引發的黃馬甲運動不斷向更多的群體,更多的地域蔓延。現在馬克龍政府確實是非常被動的。一方面,必須平息民眾的不滿,但另一方面,讓步過多,卻可能被認為是軟弱無能,改革也必將失敗。如果是這樣,馬克龍也將會步薩科齊、奧朗德的後塵,甚至雖然任期還有三年,但可能政令不出愛麗捨宮。

雖然馬克龍在12月2日已經趕回法國商討應對之策,法國總理菲利普也釋放出與示威者對話的善意,但黃馬甲運動第四波抗議仍然“準時”在12月8日,又一個週六,到來。法國總理菲利普雖然在8日當天表示希望和黃馬甲運動的代表進行新一輪對華,馬克龍也表示會在週一(12月10日)就黃馬甲運動發表講話。但持續的遊行示威,以及法國政府以暫時不上調徵收燃油稅等措施來進行應對,事實上,已經嚴重打擊了馬克龍的政治威信。馬克龍政府的支持率,如今已經下降到23%。在這種情況下,馬克龍政府如果不能快刀斬亂麻,迅速平息民眾的不滿,最終導致的必然是政治動盪,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是法國經濟的進一步的“沉淪”。


hording


民主弊端的爆發。

由於民主。法國人的工作時間越來越少。

由於民主。法國人的福利越來越高。

由於民主。外來移民越來越多。

當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只想享受,不想納稅和工作的時候。可是由於民主制度根本無法調整方向。矛盾必然爆發。

法國的矛盾根本在於。高福利必然來源於高稅收。可是法國人工作時間越來越少。稅收來源主要集中於資本家。但是資本家他們可以跑。

當資本家都不斷的往外跑。不斷的把產業往外國轉移。法國的稅收靠什麼來支撐?

燃油稅的初衷是為了清潔空氣。是為了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對整個法國是有利的。可是法國基本民眾已經被民主制度寵壞了。他們只知道自己的稅收增加了。那麼就繼續採用以往的方法來逼迫政府。


老九門177605940


"黃馬甲“運動最終以法國總理的讓步而逐步平息了,與其說這是馬克龍任期內的重大挫敗,我更願意將其視為共和國前進黨政府的亡羊補牢。

對於這場運動的爆發原因,表面上是因為節節攀升的油價和雪上加霜的燃油稅。但在我看來,是多個因素疊加爆發的結果,包括馬克龍政府進步主義思想指導下的激進環保政策、馬克龍政府執政基礎的侷限,以及馬政府在挫敗公務員和國鐵示威後的自負。



從”讓地球再次偉大“這句豪言壯語開始,環保和應對氣候變化就成了馬克龍政府在國際上重塑軟實力,同時實現產業升級的主軸。包括任命權力龐大的環保和能源轉型部長(已辭職)、2035年取締汽油車和核電減半。環保政策本來出發點是好的,否則巴黎這座千萬人口的城市不可能把PM2.5常年維持在50左右。但是用加稅的方式排擠汽油車和柴油車,卻讓外省中下層中產階級無法容忍。

因為法國相比英國、德國、日本,從人口和土地來看,其實算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我今年上半年在法國南北兩個村鎮考察,深切體會到汽車的重要性,因為無論工作、購物、就醫、上學都必須自駕,這些地區沒有巴黎都會區等發達的公交。馬克龍政府延續了法國政府對待香菸的模式——即不斷漲價逼迫民眾減少消費,實際上嚴重損害到外省民眾的購買力。畢竟汽油不是香菸,是實實在在的必需品。

從這次政府對運動的遲鈍反應來看,馬克龍政府的城市精英性質暴露無疑,馬克龍本人從國家行政學院畢業後,先做哲學家的助手,然後在羅斯柴爾德投行工作,平步青雲進入政壇,缺乏基層經驗,對基層疾苦缺少認知。馬克龍的選民基礎,從2017年法國大選第二輪來看,集中在都會區,和勒龐形成了城市和村鎮對決的態勢。共和國前進黨的議員和部長雖然橫跨朝野,吸收了不少社會賢達,但中下層代表偏少,整體來說相當精英化。這意味著執政黨對外省下層民眾的疾苦缺乏瞭解。要知道,外省絕大多數地區空氣汙染情況都好於巴黎,但收入卻普遍不高,讓外省民眾接受如此激進的環保政策,實際上和民眾的需求是脫節的。

最後,馬克龍一系列改革的成功積累了民怨,也造就了政府的自負和傲慢。取消鉅富稅,降低住房補貼已經讓民眾對政府有劫貧濟富的評價,工會、國鐵、公務員反改革遊行先後被挫敗,讓政府有戰無不勝的幻覺。殊不知,民眾支持馬克龍改革是因為他們希望這些改革措施能動搖法國傳統利益格局,讓法國經濟煥發活力,最終提高法國人的就業和購買力。

馬克龍無視民情,不顧民怨反其道行之,黃馬甲的全面爆發也就不難理解了。我認為,這次馬克龍確實錯了。


昭楊


“黃背心”抗議活動於11月17日爆發,為的是抗議政府明年開始上調燃油稅,發展到今天已經三週,但是現在不僅沒有逐漸平息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是和馬克龍上臺以來的一系列政策不得民心密切相關的。

“黃背心運動”的直接起因雖然是馬克龍政府要加徵燃油稅,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民眾對現任政府的各項政策不滿的總爆發。

馬克龍上臺後為了尋求降低失業率、提升經濟競爭力以及緩解財政壓力,便強力推動勞工法改革,使得工會意見重重。同時,政府還降低了社會福利,取消退還部分人群的住房補貼。在失業率高達9%的法國,降低社會福利當然會引起民眾的不滿。

這一系列舉措,從理論上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在現實中,就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可是即算如此,局勢發展到現在的地步依然使人震驚。

此次加徵燃油稅,馬克龍出發的本意是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增加可再生能源,為了達到控制地球升溫目標的舉措自然有他的道理。然而,公共政策一定需要經濟發展的配合,在現如今法國經濟不好,農民主要依靠汽、柴油作為生活與生產資料的當下,燃油稅的出臺必然會招致農民的極力反抗,使得農民成為了此次黃背心運動的主要參與人員。


國際關察


許多人都應該有切身體會,尤其是老實巴交的中年男人。老婆數落一次兩次甚至三次可以隱忍不發,但倘若四次五次……沒完沒了的數落之後,即便是再老實的人也會忍無可忍而”火山爆發”的。

法國民眾”黃背心”運動的起因,就是這樣作用的結果。

最近10年,法國油價突飛猛進,一路高漲。如今每加1升油,其中稅賦就高達60%,老百姓已無法承受一而再再而三的油價上漲。單單2018年,柴油價格就上漲了23%,汽油價格則上漲了15%。就在普通大眾的忍耐度已達極限之時,馬克龍再次做出決定:2019年1月1日起,汽油稅每升上調2.9分(歐元),柴油稅每升6.5分(歐元)。此舉,真乃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刻激發中低收入者的無比憤慨和抗議。於是,他們紛紛在週六休息日這天,從車裡拿出只有出事故時才會穿上的“黃背心”走上街頭。

倘若你站在高處一看,那情那景,宛如黃河流動的壯觀景象,沒頭也沒尾。

但再次提高燃油稅充其量只是“黃衫軍”運動的導火索而已。真正的原因卻是長期低迷的經濟增長率,以及高達9%的失業率,再就是低工資與高福利,等等矛盾的集中爆發的結果。

11月17日,28萬人安靜地走上街頭,馬克龍視而不見;11月24日,16萬人走上街頭,馬克龍發現人突然少了許多,自以為“黃背心”力量正變得薄弱;12月1日,雖然只有13.6萬人示威遊行,但正是這些人,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突然變成了打砸搶燒的暴徒,在香格麗榭大街及凱旋門上大展拳腳,“發生在法國的“顏色革命””就此爆發。

此情此景,馬克龍總統的心理防線已然無法撐持,於是派菲利普總理馬上與“黃背心”進行談判,並最終做出六個月內不提高燃油稅的決定。但“黃背心”能幹嗎?肯定不能。因為已由最初的抗議變成了騷亂,再由騷亂變成了革命,再往下發展,恐怕就是要馬克龍下臺了吧?!


怡人之人148633009


狂徵暴斂的政府和被高福利慣壞了的民眾之間的矛盾,或許可以短暫調和。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是資本主義的必然結果,這個就沒什麼好辦法了。


弘曆36264140


跟著美國侵略成性,為了和美國製裁,侵略伊朗, 8月份撤回在伊朗的石油開採,提煉的投資,在國內提高燃油稅,來彌補政府對進口油價的虧損。多行不義必自斃,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更適合法國這次全民革命


美好心情81485398


表面是燃油稅上漲,實際是抗議貧富懸殊


網絡真慢呀


中產階級:本來生活就不容易了

還要增加我的負擔~~抗議

窮人:富人都抗議,我還傻傻站著幹嘛!

不懷好意的人:是時候渾水摸魚,趁機搶劫~~~


範猴果


跟歐洲,想建獨立軍隊有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