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寶黛真愛,為何寶玉從未在家長面前提及非黛不娶?

元元的天下



此問是以今天的視角來衡量古人了,中國在結束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後,一個最大的進步就是人的覺醒,獨立的人的意識,充許表達自己了,可惜的是,《紅樓夢》的時代完全不是這樣的,個人的婚姻是完全受宗法制度制約的,自己不但沒有選擇的權力,連過問的權力都沒有,尊從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相當於今天辦理結婚證明,不經過這個,根本就是與全社會為敵。

讓賈寶玉公開灼自由戀愛、自己選擇伴侶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就算曹雪芹思想再超前,也還有時代的侷限性。尤二姐算是自由戀愛的,可是看她的結局,以及曹雪芹左一個拖油瓶、右一個沒品行的評價她就明白了。這注定了,曹雪芹的代言人賈寶玉,無論他多麼的愛黛玉,不論他多麼排斥金玉良緣,他都不可能直接去表達、去要求,那怕在最疼愛他的祖母面前。


不直接表達不代表沒表達,作者讓寶玉用了多種方式表達自已只要木石姻緣和堅決反對金玉良緣的態度,摔玉砸玉的形為已經算是很激烈了,夢囈算是更直接的表達,一聽說黛玉要回家,直接病倒,差點丟了半條病。寶玉的這些行為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賈府里人人心知肚明,可他這些舉動,在眾人看來不過是瘋話、傻話和病中的胡話,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寶玉很認真的去向長輩要求,敲定他與林妹妹的婚事,這是近代西方思想的產物,中華傳統觀念裡壓根沒這個基因。你看曹雪節借賈母之口講了一出《掰謊記》,直接批評那些青年男女私定終身的行為叫做:

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

賈寶玉和林黛玉雖然彼此早已通了心意,但二人從無逾禮之處,就連寶玉表白、贈帕,黛玉要麼阻止他,要麼獨自題帕,並沒有與寶玉有實際的互動,只能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每個時代都有倫理、制度、公序良俗侷限性,這就比如古人無比推崇的“小腳”現在看是變態和醜陋的一樣,同樣,我們不能苛求曹雪芹或者賈寶玉擁有我們今人的思維。




(我是屏山,歡迎點評、關注,圖片來自87版電視劇《紅樓夢》)


屏山小品紅樓夢



薛蟠對林姑娘一見傾心想娶黛玉,薛姨媽和寶釵都知道,但薛姨媽並不認可。

薛蟠中意夏金桂二人兩廂情願,薛夏兩家母親也樂意,“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也就成了。
寶黛二人都從來沒有向賈母表示過個人意願,為什麼呢?

個人以為:首先就是“金玉初識”搶佔了先機,或者說是因為寶釵的到來和“金玉良緣”在賈府中的影響逐步形成,催生出了“寶黛愛情”。可以說“寶黛愛情”從萌芽開始就處在了“一年三百六十五,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環境中了,先是王夫人薛姨媽姐妹、之後甚至元妃都很可能有意的“金玉”,然後是賈母暗示的“金麒麟”,再後來是賈母獨寵詳問“八字”薛家小妹寶琴,讓“寶黛愛情”一直處於逆境之中。如果寶黛二人向賈母明確提出“木石姻緣”的願望,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希望吧!

第三回、黛玉初進賈府,寶玉七、八歲、黛玉五、六歲兩小無猜,何來愛情?

第五回、薛寶釵初進賈府十二、三歲的青春少女德智體美勞全方位實力碾壓心高氣傲的九、十歲女童林黛玉。

第五回、賈寶玉十歲、十一歲年紀初入青春期,與侄兒媳婦兒秦可卿“夢中雲雨情”和貼身丫鬟襲人姐姐“初試雲雨情”經歷了異性之間的性啟蒙。

第七回、賈寶玉與秦鍾一見傾心,同窗共讀、同床共枕基友情深,經歷了同性之間的性啟蒙。

第八回、十一歲青春少男寶玉和十三歲青春少女寶釵“金玉初識”,寶釵身上的“冷香丸”異香撲鼻而來,寶玉聞香要討“冷香丸”吃,十歲女童黛玉吃醋含酸,此時寶玉“見了姐姐,忘了妹妹。”。

第二十回、秦可卿秦鍾姐弟先後去世,黛玉喪父揚州歸來,婷婷玉立林家妹妹初長成。十二歲少女林妹妹情綿綿玉生香,黛玉的青春女性魅力“香玉”之香終於吸引了寶玉。


第二十二回、 賈母為寶釵過十五歲生日,黛玉又是當眾吃醋。

第二十三回、寶黛“共讀西廂”初定情,“寶黛愛情”在第八回”金玉初識”三年多之後才有了雛型。

第二十五回、寶黛“共讀西廂”幾天之後,鳳姐調侃黛玉“吃茶”,寶玉鳳姐立即被魔魘了。鳳姐寶玉生命垂危,“雙仙”來到賈府持頌“通靈寶玉”顯靈救命。

第二十七回、鳳姐寶玉剛剛康復幾天,晴雯不給黛玉開門,黛玉悲作《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五、風霜刀劍嚴相逼。”、“三月香巢已築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感受到自己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孤立無助,黛玉為剛剛萌芽的“寶黛愛情”而焦慮不安。

第二十八回、黛玉悲作《葬花吟》元妃賜下獨寶玉寶釵相同的端午節禮,賈府的“四個女孩兒”黛玉和三春姐妹次一等。黛玉向寶玉抱怨說自己沒有“什麼金什麼玉的”是“草木人兒”。

第二十九回、清虛觀打醮張道士提親後,賈母為寶玉指出“金麒麟”,黛玉當場失態。之後寶玉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賈母說“不是冤家不聚頭”。


第三十回、寶黛和好,寶黛遭寶釵譏諷“負荊請罪”。

第三十二回、黛玉為了“金麒麟”吃醋,寶玉“訴肺腑”說“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挨著。”

第三十四回、寶玉“訴肺腑”才兩三個小時之後就捱打了。寶玉讓晴雯送舊帕子給黛玉,收到“定情信物”黛玉作《題帕三絕》,“尺幅鮫綃勞惠贈,為君焉得不傷悲。”,此時“寶黛愛情”終於確立了。

第三十五回、黛玉作《題帕三絕》後第二天,賈母在怡紅院中與寶釵互贊,並且幫寶玉求寶釵“叫鶯兒來給寶玉打絡子”,寶釵配金線絡上了“通靈寶玉”。

在第三十五回之後,不管是賈母還是鳳姐都再沒有了關於寶黛二人兄妹關係之外的任何說法。

從“金玉初識”到元妃賜下寶玉寶釵相同的端午節禮的三年多時間裡,隨著“金玉良緣”的逐漸推進的步伐,催生出了“寶黛愛情”,兩小無猜的表兄妹寶玉和黛玉成大了,寶黛“共讀西廂”十四歲的少年“老司機”寶玉和十二歲的純真少女黛玉之間有了小兒女“私情”。

寶黛二人農曆三月“共讀西廂”,兩個月之後端午節剛過寶玉贈舊帕子、黛玉作《題帕三絕》“寶黛愛情”有了定情信物正式確立,第二天賈母便在怡紅院中誇讚“我們四個女孩兒(三春黛玉)都比不上寶丫頭”。

半年多之後,賈母先詳問寶琴八字、後“掰謊”痛斥“私情”為“賊情”。然後黛玉病了、紫鵑為了“寶黛愛情”試玉,寶玉發痴病了。薛姨媽同情寶黛“苦戀”在瀟湘館放風願意為“寶黛姻緣”保媒,然而直到前八十回結束賈母鳳姐等都再沒有了關於“寶黛姻緣”的任何表示。


部分讀者認為賈母是力挺“木石前盟”到底的,可是認真閱讀原著後會發現寶黛二人對於賈母能否支持“木石前盟”是根本沒有信心的。

第三十二回、黛玉本人就想得很明白“既你我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呢?既有金玉之論,也該你我有之,則又何必來一寶釵呢?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可見在黛玉內心第二十五回鳳姐曾經說過的“吃茶”不過是調侃,在第三十五回賈母當眾誇讚過寶釵之後,連鳳姐的調侃也變成了想要為寶琴做媒了。而之前賈母在第二十九回唯一說了一句“不是冤家不聚頭”連黛玉本人也並沒有對賈母能否為“木石”主張有任何信心。

在第三十五回賈母讚了“我們家四個女孩兒都不如寶丫頭”之後,賈母更是詳問寶琴八字,接下來又“掰謊”痛斥“私情”,然後就是王夫人請寶釵協理大觀園。“金玉”與“木石”正如黛玉在第二十八回元妃賜下端午節禮後所說的“我沒這麼大福氣禁受,比不得寶姑娘,什麼金什麼玉的,我們不過是草木人兒罷了!”。

事實上“木石”在賈府從來都沒有正式進入過“寶二奶奶”的候選人範圍,賈母表態明示和暗示過的兩個“寶二奶奶”候選人是“金麒麟”史湘雲和薛家小妹寶琴。第三十二回黛玉因為“金麒麟”醋意十足“他不會說話,就配帶金麒麟了。”,可見黛玉對賈母向寶玉指出“金麒麟”而自己“無人為我主張”的焦慮心態。

如果真的有賈母替“木石”主張,黛玉又何至於湘雲都已經有人家相看了,還要懷疑寶玉會因為“金麒麟”可能與湘雲做出“不才之事”呢?

第三十二回寶玉對著黛玉訴肺肺腑“好妹妹,我的這個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兒我大膽說出來,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這分明就是因為“木石”是大逆不道的“兒女私情”見不得光的呀!第三十六回寶玉說“金玉”和“木石”也是在夢裡說的“什麼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在現實中第五十七回寶玉因為“紫鵑試玉發了痴病時都沒有說出“木石姻緣”的話來呀!可見“木石前盟”這樣見不得光被黛玉稱為“無人替我主張”的“兒女私情”,寶玉在發痴病的情況下都能控制住自己不要說出來呀!

如果真有賈母力挺“木石姻緣”,寶玉又何至於真的這樣“挨著”挨出痴病來都不敢講出口呢?


阿丹151014015


如果寶玉和王夫人提出要娶黛玉,王夫人不打死寶玉,也會堵死寶玉娶黛玉的路。

封建社會里兩個少男少女互生情愫,私定終身,這是為社會所不容的,是不道德的。為什麼大觀園裡的孩子不能讀《西廂記》,就是因為崔鶯鶯和張生私定終身,會把少爺和小姐教壞了。

寶釵為什麼讓黛玉跪下,要審問她,就是因為寶釵抓住了黛玉讀禁書的小辮子。黛玉之所以改變了對寶釵的看法,就是因為寶釵拿到黛玉的把柄後沒有告發,所以黛玉認為寶釵是一個好姐姐,以前自己誤會她了。

父母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訂婚,但是不允許他們自由戀愛。

王夫人趕走晴雯後向賈母彙報,賈母敏銳的感覺到王夫人嫌了黛玉,怕寶玉和黛玉有除了兄妹之情外的男女私情。所以賈母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也解不過來,也從未見過這樣的孩子。別的淘氣都是應該的,只他這種和丫頭們好,卻是難懂。我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頭們鬧,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愛親近她們。既細細查試,究竟不是為此。豈不奇怪!想必原是個丫頭,錯投了胎不成?

賈母的話明顯是為寶玉辯解,寶玉和丫頭們鬧著玩,和她們親近不是因為他懂了男女之事,而是單純的友誼,想必寶玉的前世是女孩子!寶玉最親近的女孩子是黛玉,賈母告訴王夫人,寶玉和黛玉親近,沒有男女之事,只是兄妹之情,你不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連賈母都不敢承認寶玉和黛玉有情,寶玉更不敢承認了。

寶玉沒有向長輩提出娶黛玉,不是他懦弱,而是他要維護林妹妹的名聲。


潤楊的紅樓筆記


應該是提了,但曲折,賈母說二玉是前世怨家,怨家二字的含義人盡皆知的,鳳姐說,二玉已經扣了扣了。這含義也十分明確。二玉的事,賈府上下盡人皆知。

賈璉的小廝興兒笑道:“若論模樣兒行事為人,倒是一對好的(寶玉和尤三姐)。只是他(寶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











修山書院


那是個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時代,男女別說不經父母成婚了,就連不經媒人成婚都不被世俗的主流社會所承認,這在古代婚嫁制度中有材料可以找到。

寶玉愛黛玉不假,至於找誰和他婚配,卻由不得他,大家族的婚嫁背後牽扯的東西太多。首先要門當戶對。寶玉是寧榮兩府實際掌權人賈母的心肝肉,金貴得不的了。而賈家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首。黛玉只是個寄人籬下的孤兒,條件不對等啊。

另一個就是一個八字相合的問題,從賈母到賈政其實就想給寶玉找個八字相合的,寶黛肯定不行,賈老太太其實也考慮過,可能也找人合過八字,一個金氣重,一個木氣旺,金木相剋不成婚。這才綜合考慮選擇了既是四大家族,又與寶玉八字相合的薛寶釵。

賈寶玉薛寶釵,中心字寶字相同,賈寶玉林黛玉,第三字玉相同,寶在先玉在後,曹公在起名時已作了暗示。大家族之寶只能和大家族之寶婚配。


易知周


寶哥哥姐姐妹妹太多了,他認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曹雪芹在那封建男權社會居然能如此看重女性實屬那個時代異類,所以寶玉也是如此,他憐惜身邊每一位女子,花襲人、晴雯、碧痕、秋紋、麝月、金釧、鴛鴦、尤家二姐三姐、平兒覺得哪一個都是好的,寶釵姐姐、湘雲妹妹喜歡的太多都顧不過來,起始大家都小在一起只是打鬧並沒有多想,後漸漸通了人事才和襲人試雲雨。

寶玉年長時一直未與王夫人提及黛玉一事,估計他認為賈母及王夫人都是知曉寶黛兩小無猜心意相投之事,另外寶玉心思單純也沒往寶姐姐處想,一心只想以後只娶林妹妹。

寶黛雖性格不同,但是他倆有共同價值觀,寶玉不喜從官從政,嚮往無拘無束、自由浪漫的生活,恰恰黛玉清冷孤傲也不喜官場醜態,他們精神完全契合,寶玉視黛玉為紅顏知己。曹雪芹筆下向往的理想愛情,精神伴侶。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寶玉也不枉對黛玉好了一場,黛玉一生只為他一人喜悲,世間本無物,何處惹塵埃。







梅吉3882174592


正因為他愛黛玉所以心裡放不下,正因為林妹妹死得悲慘,他終生不安。正因為他的婚姻被人擺佈心中不甘,正囚為親人的冷漠他心寒,正因為懷才不遇他失望,正因為前路無知己他悲觀…正因為那時阿Q正傳沒有穿越,所以他只知歸隱五臺山是唯一的出路。


快樂人生40206654


至於寶玉為什麼真愛黛玉為什麼沒有求大人正式求婚,我想有二種原因。

第一寶玉本來就是性情中人,雖然生在封建時代,他思想並不複雜,他因為愛了就是爰了,無關乎貧賤,無關乎門戶,這些從他和每一個丫鬟的友情看的出來。對於黛玉他以為所有人都應該知道他們的感情是唯一的不同尋常。不需要求證,到了成婚的年級必然會順理成章的結婚,至於大人們心裡的哪些權衡算計他根本想不到,以至於最後在病中被稀裡糊塗的騙婚!

第二是他的心智還沒有完全的長大,他總以為自己還小,不到成婚的年齡,他的世界過於完美,理想化,他自認為女人沾了男人都成了濁汙之物,他寧願享受和黛玉這份完全純潔美好的愛情。天論怎樣,他對黛玉的這份感情是真真切切,且獨一無二的。至於和其她姐姐妹妹,丫頭們的嘻笑打鬧完全是性格使然,無關乎婚姻,愛情!


經典佳作


這個問題我覺得有些奇怪,是看古裝言情劇看多了才問出來的嗎?

在我的概念裡,那個年代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鮮有年輕人自己作主的。像賈府那樣的大家族,就更是如此了。大戶人家尤其講究道德禮儀,年輕人自己選擇配偶是不合規矩的,哪怕是在長輩面前主動提出來也不合適,除非是長輩詢問。

以女性為例,現在不是有個搞笑段子嗎?男方提親,女方如果滿意,就會說“婚姻大事全憑父母作主”,如果不滿意,就會說“女兒還想多孝敬父母兩年”,可見,即使對方是自己的意中人,女孩子也是要託詞父母作主,自己“同意”,而不能直接說自己喜歡的,這才是合乎規矩和禮節的。

那麼男生呢?男生照理應該主動一點沒錯。但在我的理解裡,所謂主動也就是對長輩的決定有更深的參與。比如在開明的家庭,可能男孩本人擁有最終的決定權,或者在父母一開始計劃婚事時男孩就參與,提出自己的意見。總之,父母作主這個程序是少不了的。在程序上,父母才是最終決策者。

所以,正常情況下,在年輕人的終身大事被長輩提上議事日程之前,年輕人是不會跟長輩討論這個事情的。畢竟在古代,尤其是大戶人家,一般沒有婚前自由戀愛這回事。年輕人的結婚對象都由長輩挑選,提親時“默認”雙方都是首次協商締結連理的可能性,而不是“默認”雙方已經是一對,走走程序而已。

這跟現在社會,男女青年先確定了關係,然後才見家長,完全不一樣。在古代如果這麼做,家長會懵掉的:我做長輩的還沒給你選對象,你自己先定了,幾個意思?私相授受?有傷風化的啊。——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開明也就算了,都年輕過的,理解嘛。如果是死腦筋的呢,說不定本來還滿意對方的,這下也不能同意了,有礙“名聲”啊。

因此,古時年輕人如果要在婚前向長輩透露自己有心上人,那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因為這種行為在以前屬於不當行為,弄不好還會把本來可能締結的姻緣攪黃了。要不然,古代那些男女青年為了愛情私奔的戲碼為什麼會成為佳話?因為這本身就是一件彰顯勇氣的事。

也有幸運的,碰上開明的家長,同意了孩子自己的選擇,那就皆大歡喜。這種情況其實也不少,畢竟古往今來,家長還是愛孩子的多,許多尋常人家也不必像大戶人家那樣死守禮法,人際交往會更自由和自然一些。但即便如此,家長同意之後,在公開層面,也還是要操作成“家長作主”的形式,有點類似於今天怎麼都得領張證才叫合法。

說了這麼多,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寶玉不在家長面前提及非黛不娶了。

一是沒想到,二是沒必要。

寶黛是真愛,這個沒有疑問。但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戀愛是不符合當時社會的禮儀規範的。這就是為什麼寶玉情不自禁說“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時,黛玉會說寶玉欺負她;當寶玉說“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疊被鋪床”時,黛玉乾脆被氣哭了;當寶玉飲了黛玉手中的酒時,會引來賈母“掰謊”掩飾,拼命說自己家不會出現這種才子佳人私相授受的事情。——婚前戀愛,在當時的社會是個禁忌,寶黛再怎麼互相傾心,也不能公開承認自己在戀愛。愛護他們的賈母再怎麼看出端倪,也不能承認他們是在戀愛。

既然不能承認有戀愛這回事,又何談在家長面前提及非黛不娶?

那麼,寶玉不向家長表達自己的決心,會不會影響他和黛玉的婚事呢?

從結果來看,寶玉娶了寶釵而不是黛玉,但我不認為這是因為他沒有向家長表達非黛不娶的決心的緣故。相反,如上所述,寶玉如果說了,恐怕他和黛玉的婚事就更加無望。因為黛玉會背上和寶玉私相授受,“帶壞寶玉”的罪名,這是王夫人最不能接受的。

事實上,寶玉沒有說,是因為他壓根沒意識到他和黛玉的婚事會有阻礙。

賈府的最高領導是賈母,賈母最疼的兩個孫輩是寶玉和黛玉,這在賈府幾乎眾人皆知。

就連賈璉的小廝都會說,寶玉將來的那一位早就定了,肯定是林姑娘,只不過現在還小,沒現形跡,過兩年賈母一開口,這事就準了。

一個小廝都這麼認為,寶玉本人更是理所當然地覺得,將來家裡的大人一定會作主,讓自己娶了黛玉。看看第六十二回黛玉和寶玉閒聊,說自己閒時算一算,就知道賈府出的多進的少,如果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而寶玉的反應是“憑他怎麼後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人的”就知道,寶玉平時毫無危機意識,不但意識不到家裡的經濟狀況有問題,也意識不到自己和黛玉的姻緣並非自己以為的那麼篤定。在他的概念裡,他和黛玉是“咱們兩個人”,默認的一對兒啊。他自己這麼以為,他也以為別人這麼以為。

所以,既然這樁婚事確定無疑,何必節外生枝跑去家長面前訴說非黛不娶,讓大家都尷尬呢?

大不了,當家長提出的婚姻對象並非黛玉時,再來表明心跡也不遲啊。

實際上寶玉的心跡已經通過和黛玉口角摔玉、夢中大叫不認金玉良姻只認木石前盟、被紫鵑一通說辭嚇出瘋病等等行為表露無遺,效果也跟直接對家長說非黛不娶差不多了,要不然,通行本續書裡,為什麼要煞費苦心安排一出調包計,還得趁寶玉病得昏昏沉沉認不清人才能成功讓他娶了寶釵?可見家長們也是非常明白寶玉的心跡啊。

寶玉不是懦弱,他只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參見之前的相關問答:

《有人說整個賈府都在反對寶玉和黛玉的結合,但是賈母卻支持他們,對此你怎麼看?》——關於賈府對寶黛姻緣的認知

《寶玉為林黛玉飲一杯酒,算是失禮嗎?》——關於寶黛愛情對寶黛姻緣的阻礙

《王夫人為什麼攆走晴雯?》——關於王夫人對黛玉的厭惡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在《紅樓夢》的原著裡,雖然沒有明確的寫寶玉在父母面前說非黛玉不娶,但是他日常的各種表現,和日常裡說的各種混話,精明的王夫人和世事通達的賈母,心裡是非常明白的,賈寶玉想娶的人是林黛玉。


再則,書中未明確寫寶玉提出非黛不娶,但是暗含的情節表明寶玉其實提出過的。不然的話,為什麼王夫人和賈母會在結婚的時候瞞著寶玉。寶玉在娶之前,一直以為是娶的林妹妹,等掀開的蓋頭,才發現是寶姐姐。從這一點來推測,寶玉已經在家長面前提及了,所以家長們才不肯告訴寶玉實情,而是哄著寶玉娶了寶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