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家長大把錢投資子女教育,為了上大學值嗎?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家長大把錢投資子女教育,為了上大學值嗎?

我們都知道,很多家長平時非常的吝嗇,但是一旦說到投資孩子的教育問題,就又非常的大方,甚至有的家庭投資教育的支出能佔到家庭支出的第一位。我們暫且不論這種行為是否正確,僅僅用經濟學的觀點分析一下,為什麼家長捨得把大把的花在子女的教育上?

經濟學所說的成本有兩種:一種是實際發生的成本,即會計成本;另一種是機會成本。會計成本是廠商在生產過程中按市場價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費用,這些費用一般可以通過會計賬目反映出來。利用這個原理我們可知一個大學生上大學的成本就是其上大學的學費、書費和生活費。按照現行價格標準,平均每年的成本在兩萬元左右,為了得到更加詳實的數據,我們分別按照高中、專科、本科和碩士來計算,他們的會計成本分別是高中及0元、專科6萬元、本科8萬元,研究生14萬元。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家長大把錢投資子女教育,為了上大學值嗎?

大學生如果不上大學,找份工作,按照廣東省現行的高中學歷初次就業月薪大約2500元,年漲幅10%來估算,上大學的機會成本為高中及以下0元、專科約10萬元、本科約14萬元,研究生約26萬元。也就是說,大學生上大學的經濟學概念的成本是高中及0元、專科16萬元、本科22萬元、碩士40萬元。這還沒算上在進大學校門前,家長為了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從小學到中學的擇校費用及其他費用。

上大學成本如此之高,為什麼家長還選擇讓孩子上大學?這是因為這種選擇符合經濟學理論中收益的最大化原則。我們算一下孩子上大學與不上大學一生的成本和收益。以18歲上大學,60歲退休來計算,工作年限分別為高中42年、專科39年、本科38年,碩士35年。廣東省現行的平均月薪分別為高中5622元、專科6596元、本科7389元、碩士8704元。按照廣東省現行平均月薪來計算,人一生的總收入為高中約280萬元、專科約310萬元、本科約340萬元、碩士約370萬元,如果減去上大學的經濟學成本,高中為280萬元、專科為294萬元、本科為318萬元、碩士為330萬元。我們可以看到,上到碩士與不上大學的高中相比,可以多得大約50萬元的收入,這還沒有考慮學歷高所帶來的名譽、地位等其他效應。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家長大把錢投資子女教育,為了上大學值嗎?

當然,也有人會說,很多隻有高中學歷的人,最後照樣很成功。我們不可否認,每個階層都會出現一群站著金字塔尖的人,但是他們依然有著一定的差距。復旦大學曾發佈一個“80後的世界”長三角地區社會變遷調查(簡稱FYRST)結果,這項調查光問卷設計歷經4年多的時間,先後有國內外不同學科的50餘位專家參與了問卷研討和設計,包含425個問題,900多個指標。調查結果顯示:即便是在Top 10 的高收入人群中,收入和學歷依然呈現明顯的正相關,結果顯示他們的平均年收入分別是,高中生及以下10萬、專科生15萬、本科生23萬、碩士研究生33萬。

通過直觀的數據對比,我們就知道家長花大把的錢投資到子女教育上的事情,就在情理之中了。當然,我們這裡計算的是理想化的情況下你能考上大學、有自由選擇權時所作出不同的選擇會導致的結果,其他情況不在本次討論範圍之內。

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人才,情況就不同了。有些人在體育方面有特長,有些人在音樂方面有特長,比如,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的U23球員韋世豪,據此前各媒體的報道,年薪已超2000萬元人民幣。就算這些人才不是那麼的出色,每年只有200萬的收入,他上大學的機會成本也就要600-800萬了,這遠遠高於一個大學生一生的收入。因此,有這種天才的人,即便是上學幾年學校提供了高額的獎學金,上大學的會計成本為0,他們也不會去上大學。在這種具有高額機會成本的前提下,不上大學的決策就是正確的。但是我們一般人,還是上大學更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