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溪河上的缶窯水電站

龍溪河上的缶窯水電站

廣東惠來縣葵潭龍溪,源自龍潭水庫,流經惠來腹地山區,與高埔水,崩坎水玄州匯合成龍江河干流注入南海,是惠來的母親河。

她是我人生中一條難忘的,最眷戀的河流。。。。

我從小就在距離葵潭八公里的西嶺錫礦長大,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以至五年知青生活,一直到一九七八年,才通過高考走出大山。但不管我走到哪裡,山裡人那直率,善良,能吃苦,感性,剛直不阿的性格永遠不會改,就是到現在,雖已在汕頭生活近四十年,仍然不大適應城市比較複雜的人際關係,城市套路太深,我要回農村。所以,離開這裡已是四十年,但每年我都會抽時間回來看看這大山溝,看看葵潭中學,看看鄰近的四鄉八里,到龍溪河畔尋夢,永遠忘不了那片土地。因為我就是喝龍溪水長大的,小時候到水庫池游水,也是龍潭水庫的水,還有水裡的苦初魚,狗母魚,蝦,鯽魚,鯉魚,吳奇(螞蝗),水蚊,水龜,水蛇等,他們都是我的朋友,都與我擦身而過。。。。。尤其是在葵潭中學讀書的日子,龍溪距離學生宿舍大概只有三百米,我每天都是在龍溪河裡洗澡。

龍溪河上的缶窯水電站

缶窯,就在距離葵潭十公里左右的地方,那裡,有一個水電站,山青水秀,空氣清新,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我在讀中學的時候,曾有一次走路到馬鞍山農場,途徑缶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後,又去了幾回,但都沒能進山,因為是水庫,水電站把山門一關,我們就進不去了。

無意之間,我認識了水電站的負責人,於是,我們就可以到水電站及山內參觀了。這裡山高林密,都是松樹,林下有人在養雞,還有幾個面積比較大的水塘,也有人在養鴨。那些比較高的山,就種茶,登高望遠,龍溪河如一條白龍,圍繞群山,玉帶纏腰,乃風水寶地也。意外,還發現了二棵叫做鬼仔艾的樹,足有近4米多高,那可算是巨樹了,因為這鬼仔艾,一般也就是一米多高就很難找到了。還有許多草藥及比較難找到的小樹樅,樹叢裡不時飛出好大隻的鳥,還有漂亮的長尾五色山雞。

龍溪河上的缶窯水電站

水電站更有看頭,那可是一本活生生的生態能源教科書,從五十年代到現在,新老設備都有,那可是水力發電設備四世同堂。它們都是默默的勞動者,日夜工作,毫無怨言。長流不息的龍溪,水力驅動水輪機,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併網進入南方電網。它與全世界的水電站一樣,為人類默默奉獻。它雖無法與三峽電站相比,但它甘當無名英雄,是一棵小草,在這茫茫的群山中發光。在這片土地上,還有比這規模更小,地處更偏僻的山內小溪水電所,僅僅就是一條水渠,一部水輪機,就照亮深山的幾戶人家,這就是無名英雄。

龍溪河上的缶窯水電站

葵潭屬下的幾十個村,樸素,憨厚的農民也像這默默無聞的水電站一樣,撐起一個家,他們就是我們的父老鄉親,那老村,老屋就是我們的根,老家的山山水水就是我們的記憶,我們的鄉愁。

我很喜歡葵潭周邊的山區,因為這裡還保持著比較好的環境,龍溪河滋潤著這土地,它是水果之鄉,荔枝,楊桃,菠蘿,龍眼,橄欖,水稻,蔬菜,還有養雞鴨,養魚,飼養鵪鶉鳥等等,每當朝霞升起,早起的鳥兒,蟲蟲,牛羊,村民就起來忙著各自的活,中午,略帶疲倦的動物與人就在樹蔭下或鄉里頭的大榕樹下打瞌睡。夕陽西下時,紅霞漫天,炊煙裊裊,鳥兒歸巢,棲息在村邊小河的竹林裡,牛羊成群下山回家,田野牧歌,漁舟唱晚,好一幅水墨丹青。入夜,山區的月光蒼白,水聲嘩嘩,蟲聲湫湫,蛙鳴四起,山村的夜晚咋還那麼亮?白霧起處,就是夢裡朦朧的龍溪。。。。

我深深的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

龍溪河上的缶窯水電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