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細數2018十大AI人物:風口上的領航員

“我不想考駕照,因為我在等無人駕駛。”

“指紋不夠酷,我現在最愛的是刷臉。”

“這個世界上比我媽還了解我的是社交軟件、各大商家和新聞客戶端。”

“單身生活很孤獨嗎?不,我可以跟小度、小愛同學和天貓精靈組團聊天。”

……

不再只是望塵莫及的”未來科技“,這早已是一個可以輕易感知“人工智能”存在的時代。

這些改變了你生活的AI應用背後,是無數次艱難的試驗和始終在探索中前行的人,起風財經(ID:QFCJ2018)盤點了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十大人物,揭開領跑人工智能人物的神秘面紗

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

“專注AI投資,專為AI代言”

2017年,時刻高舉人工智能大旗的李開復,借創新工場之力順勢成立了人工智能工程院。創新工場成立9年的時間裡,一直在減少對項目的孵化,同時增加對項目的投資

到了2018年,李開復開始在投資領域“唱衰”人工智能,他表示,AI 投資並不適合新手參與,到了今年年底會有很多泡沫破掉。但卻絲毫沒有減少對AI的宣傳力度,受聘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首任院長、客串王力宏的MV、微博宣傳《AI·未來》的新書,都是他能想到的最新站臺方式。

在人們心中,李開復變成了AI代言人般的存在,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能引起公眾關注。人工智能在未來將如何發展?李開復在《AI·未來》的新書中給出了答案,15年內,人工智能和自動化將具備取代40-50%崗位的技術能力

字節跳動CEO張一鳴

“成也算法,敗也算法”

2017年年底,張一鳴“算法沒有價值觀”、“放縱式信息消費”的言論把今日頭條推上風口,網信辦的第5次約談也緊跟其後。

到了2018年,今日頭條的有關輿論持續發酵。3月,今日頭條因發佈虛假廣告被工商部門罰處了94萬餘元人民幣;4月,國家廣電總局責令今日頭條整改,“內涵段子”也被厄令永久關停。

頭條系產品一波三折,張一鳴卻並沒有停下“懟”外的腳步,信息流業務對上百度、抖音短視頻槓上騰訊,搶佔阿里的電商市場。算法起家的張一鳴,如今想要依靠智能算法的力量,與BAT爭一爭未來市場。

站在風口浪尖,張一鳴選擇退居幕後,11月宣佈卸任今日頭條CEO。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低調離場的張一鳴背後,是字節跳動的750億美元估值。在張一鳴手上的字節跳動已經成為私募市場第二貴的互聯網公司,僅次於螞蟻金服。

即使面對BAT這樣的巨頭,張一鳴也毫不膽怯,他的最新夢想是明年將這個超過3萬人的商業帝國帶上市,3年內市值達到2000億美元

法拉第未來CEO賈躍亭

“造車夢,南柯一夢的夢”

從山西地方稅務局的網絡管理員到樂視集團的締造者,再到飛往美國尋求避風港、辭任樂視CEO、被納入失信名單,賈躍亭一路開掛的人生在2017年開始走向下坡路。

儘管如此,賈躍亭仍然義無反顧的投身於“智能造車大業”,創立了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以下簡稱FF)。

FF創立不久,便迎來了恆大金主的8億美元融資,試產車FF91也順利在今年8月完成。然而好運不長久,FF和恆大的恩愛戲碼還未真正上演,恆大就切斷了雙方的聯繫。資金鍊斷裂後,賈躍亭對版圖的瘋狂擴張讓FF陷入困境。

恆大將賈躍亭和FF告上法院的那一刻,FF就不再有退路,之後的裁員降薪也不過是強弩之末。如今,有FF員工稱恆大已經全面接管FF,賈躍亭的造車夢蒙上了更大的陰影。

雲歌智能CEO王欣

“押注AI,迴歸巔峰時刻”

2007年,王欣成立了深圳快播科技有限公司,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創業。相比較第一次而言,王欣有了更多的管理和市場經驗。四年的時間裡,快播成為了中國市場佔有量第一的播放器。

風光無兩背後,隱藏的危機終於還是爆發了。頂著傳播淫穢信息的大雷,王欣在法庭的“精彩”發言沒有改變罰款又入獄的命運,紅極一時的快播開始走向歷史的回收站。

今年的2月7日,宣揚“技術無罪”的王欣出獄,並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成立了自己的新公司——雲歌智能。

退出江湖三年的他,計劃在未來十年打造一個萬物互聯的共享經濟服務平臺,將“人工智能”“區塊鏈”“共享經濟”等年度關鍵詞一網打盡

根據企名片數據顯示,深圳市雲歌人工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於2018年2月26日註冊,僅僅數月就獲得了來自IDG資本和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的30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

與此同時,不少網友也高舉支持的大旗,向王欣喊話“欠你一個會員”。可見,大家對於王欣和他的新公司還是非常看好的。

區塊鏈進入寒冬、人工智能企業逐漸成熟、共享經濟和短視頻的風口不再,王欣將自己置身於進退兩難的境地。新公司究竟能否支撐王欣重新站起來成為了未知數。

YC中國創始人陸奇

今年的5月21日,陸奇現身百度的內部交流會。短短十分鐘的演講,他獲得了兩次長達30秒的掌聲。來到百度僅一年半的陸奇,在百度的口碑出奇得好。

正值百度陷入發展兩難的境地,曾在雅虎、微軟工作過的陸奇在2017年作為空降兵進入百度。

爾後,裁撤百度醫療事業部、完成渡鴉收購、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陸奇幫助百度掃清障礙的同時,也喊出了All in AI的口號,試圖用最短的時間讓百度重新煥發生機。

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很快就讓人們看到了成果,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成為了國內頂尖的水平。

今年5月中旬,百度宣佈陸奇將離任總裁、COO的職位,聽到消息後,甚至有不少員工表示想要定製一款T恤,上面寫上“Qi(陸奇)我們一起工作過”,人格魅力至此,演講上出現長達30秒的掌聲也就不奇怪了。

但陸奇與AI的故事並未就此畫上句號,8月,全球知名創業投資及加速器Y Combinator(以下簡稱YC)宣佈入華,併成立Y Combinator中國,由陸奇出任YC中國創始人及CEO,全權負責YC在華業務的發展。

年近60的陸奇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家人,高強度、大規模的工作也不再是他的第一順位選擇,YC中國CEO的職位對於他來說是天時地利的存在

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

“傳奇人生中的三次抉擇”

對於創始人周曦來說,創立雲從科技是一次成功且完美的選擇。早年入選了中科院的“百人計劃”的他,最初從事的並不是臉部識別技術的研究,而是語音識別。拋棄語音識別而轉向臉部識別,是周曦做的第一個重大決定

2007年到2011年之間,周曦帶領團隊獲得多項世界視覺識別大賽冠軍,也積攢下自己在學術界的名氣。本可以依靠才華在海外謀取高薪職位的他,卻選擇了回國做科研,開始進入編制內的工作,他做了人生中的第二個重大決定

周曦不甘於平穩的生活,2015年他決定背水一戰,帶領數位中科院的科研人員成立了雲從科技,雲從科技至此也被冠上了 “國家隊”的名號。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三個重大決定。

根據億歐智庫《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100強創業公司累計產生的收益不足100億元,9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業虧損,絕大多數企業年營收不足兩億。

而云從科技2017年完成額8.36億元的訂單收入,2018年的預計收入甚至達到了15億元。雲從科技成為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潛力股。

2018年,雲從科技獲得了來自多家機構的10億元融資,甚至傳出即將IPO的消息。一個AI帝國正悄然崛起,周曦傳奇人生才剛剛開始

雲視鏈創始人金明

“少年成名後的韜光養晦”

從小在國外長大的金證濟蒼,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沉穩。19歲開始,他就萌生了創業的想法,終於在21那年,他在上海成立了雲視鏈Video++。

雲視鏈代表著一種AI和視頻交互的新模式,加上創始人的哈佛學歷,項目備受矚目

。然而熱度只持續了一年的時間,2015年,一則“天使輪估值超6億,將顛覆整個視頻和廣告行業”的新聞將金證濟蒼打入了科技圈的冷宮。

一時間,金證濟蒼個人的學歷、團隊成員信息、項目估值都受到了大眾的質疑。

之後兩年的時間裡,金證濟蒼和雲視鏈都消失在大眾眼中,百度搜索“金證濟蒼”得出的信息最終定格在了2015年的7月。直到2017年8月,雲視鏈新一輪1.49億人民幣融資的消息曝光後,雲視鏈的沉寂才最終被打破。

對於金證濟蒼來說,“消失”的兩年是韜光養晦的最好時間。2018年雲視鏈的總融資金額超14億,與全網熱點IP如《火箭少女101》、《爸爸去哪兒6》、《明日之子》等節目都達成合作意向。在金證濟蒼的帶領下,雲視鏈一躍成為AI+視頻交互領域的獨角獸。

在全網都在發出質疑聲時,他一聲不吭,只想通過行動來證明自己。像他曾經分享過的那篇黑暗森林理論一樣,一直在沿著一個方向走。如今,他終於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面對網上的不同聲音,也終於學會了坦然面對。

大疆無人機創始人汪滔

“無人機領域的領跑者”

2015年,福布斯發佈的中國40歲以下富豪排行榜中,汪滔以近228.6億元的財富位居第二。與第一名楊惠妍不同,汪滔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從小,汪滔就有一個做“直升機飛控系統”的夢想,一直支撐到他了進入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畢業時,汪滔固執的把無人機作為自己的畢業設計,卻只拿到了C的成績。

失敗的滋味並沒有將他打到,本科畢業後,汪滔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至此,他開啟了邊開公司邊讀書的人生模式。

平常人花3年拿到的碩士學位,汪滔足足花費了5年,一邊讀書,一邊兼顧公司。創始成員的離開、大疆無人機遭到賤賣,汪滔都堅持的做了下來,並適時轉戰商業飛行控制廠商。5年的蟄伏期,他帶領大疆的無人機成為了引領無人機市場消費級的存在。

最終,那個臉上帶有一絲倔強的85後終於讓自己兒時的夢想成真。也正是因為他的“固執”,讓中國在無人機領域不再扮演“追趕者”的角色,轉而在2018年成為“領跑者”。

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吳甘沙

現實版的“中國合夥人”

說起馭勢科技,不得不提吳甘沙、趙勇和姜巖三位聯合創始人,他們三個就像是現實中的“中國合夥人”。吳甘沙作為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首席工程師,顯然是三人中在人工智能領域經驗最足的人。

創業初期,三人信心滿滿,吳甘沙曾用“狂妄”來形容自己:看不上無人車領域的領頭羊谷歌,傳統汽車廠商也不放在眼裡,妄想幾年內一統天下。然而現實卻狠狠給了他們一個耳光,即使在谷歌無人車測試了十幾萬公里之後,傳統汽車廠商的生殺大權依舊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於是,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公司,決定馭勢科技將只負責擅長的智能、大數據和雲的工作,造車的事情交給合作伙伴來完成。問題總會接連出現,選擇

“部分智能的汽車”還是“限定的汽車使用場景”,是馭勢科技必須要做的選擇。

在創業的路上,造車的成本始終是馭勢科技前進的最大攔路虎,而吳甘沙也在一步步的解決這個攔路虎。2018年,吳甘沙給自動駕駛汽車的目標成本已經從去年的2萬元縮減到了1萬元以下。對於今年的馭勢科技,吳甘沙的願望是讓它達到量產。

寒武紀CEO陳天石

“兄弟二人同心,方能其利斷金”

從中科大少年班到計算所,陳天石几乎重走了一遍哥哥陳雲霽的求學之路,兄弟兩從小就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而後的研究路上,陳天石選擇了人工智能,哥哥陳雲霽則選擇了芯片,這也是之後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寒武紀科技順理成章成立的原因。

雖然陳天石比陳雲霽小兩歲,卻更加沉穩,兄弟倆成立了寒武紀科技之後,都是由陳天石負責對外的商業部分。

正值人工智能產品的爆發期,寒武紀研發出了全球首個能夠“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處理器芯片,藉此機會,兄弟倆成功拿到了上億元的訂單。期間的磕磕絆絆在所難免,可貴的是兩人的願望始終一致,那就是讓智能芯片成為支撐機器智能的核心要素。

2018年,兄弟二人作為智能芯片領域的雙子星依舊在閃閃發光。理科班出生的二人,面對眼前的成功絲毫沒有浮躁,陳天石認為,成功的秘訣就是窩在寬敞明亮的實驗室裡,從早到晚想問題、寫代碼。

5月,寒武紀發佈了MLU100芯片。這個AI芯片領域的獨角獸,毫無疑問貼上了陳天石“踏實做技術”的標籤。

結語

人工智能迅速席捲全球,這是一場比互聯網產生的影響更加久遠的科技革命。經過幾年的沉寂,AI技術已經有了更多成熟的落地場景。站在人工智能發展的風口,不論是長期混跡江湖的老兵還是剛剛踏入領域的新兵,都有機會去創造一個完美的奇蹟。

盤點|細數2018十大AI人物:風口上的領航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