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聯合

聽說我軍領導指揮體制發生了巨大變化,103歲的老紅軍鄒衍很想親自去看一看。考慮到鄒老行動不便,機關專門安排了一次特殊的探營——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感受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領導指揮體制的新變化。

“那是在1955年的1月,浙江東部的一個小島傳來喜訊……”60多年前的戰爭畫面出現在眼前,鄒老微微眯上眼睛,像是在回憶往事。半晌,他打開了話匣子,娓娓道來——

“那一仗由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統一指揮,歷時三天攻克一江山島。那可是咱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首次協同作戰……”說到這兒,鄒老有些激動,“誰曾想,這發生在60多年前的第一次聯合作戰,竟然是我軍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從那以後,咱們談起聯合作戰,始終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視頻繼續播放,畫面上出現了1986年6月原七大軍區成立時的場景。中央軍委擴大會議通過《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在裁軍100萬的同時,將原有的11個大軍區合併為瀋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成都、蘭州七大軍區。

“那時候,人員更精簡了,職能更清晰了。”老人回憶道:可隨著時間推移,各級聯合作戰訓練還是存在一些短板。問題到底在哪兒呢?大家越來越清晰地感到,關鍵還是制度問題,各軍兵種之間獨立訓練,真到打起來了,哪還來得及磨合?

“現在好了!”看著視頻裡北部戰區組織的一次聯合作戰演練,鄒老拍手叫好:“三軍配合默契、聯合指揮高效,作戰效能大大提高了!”

“2016年2月2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在電視上看到,習主席向五大戰區授予軍旗併發布訓令,戰區時代正式開始,咱們軍隊的聯合作戰指揮,終於在制度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看著視頻裡戰區成立那一天的場景,鄒老難抑心中的激動。

在確立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領導指揮體制總原則後,戰區成為專司打仗、主營聯合的領導指揮機構。“戰區成立後,一切為戰的導向已經切切實實地立起來了。”視頻中,北部戰區聯合參謀部某處處長林濤感慨地說。單一思維指揮不了戰爭,單一兵種打不贏戰爭。習主席已經在戰略原點廓清了我軍聯合作戰的實踐方向,當然,從過去考慮行政區域、地理位置、力量部署等因素劃分軍區,到如今根據國家安全環境和軍隊擔負的使命任務劃分戰區,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

各大戰區從誕生那一刻起,就把指揮訓練作為重中之重。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各級指揮員指揮流程優化、聯合思維建立、指揮能力提升。聯合演訓一次比一次順暢,一次比一次融合……

視頻中播放的內容振奮人心,看到我軍在聯合指揮體制上的新變化,鄒老很激動,嘴裡不住地說:“好啊,好啊!”

“老首長,咱們現在的軍隊可真從過去的一個巴掌攥成一個拳頭了!”聽著大家的介紹,鄒老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指揮體制更高效、軍隊規模更精幹、結構編成更科學……看到戰區成立後體制思維上的徹底轉變,讓戰區真正做到了“聯合”,戰鬥力也得到提升。鄒老欣喜地感慨說:“戰區專司打仗、主營聯合,這個特別好!沒了那些雜事,去掉了和平積弊,咱們才能更好地把諸軍兵種力量統起來、聯起來、用起來啊!”

視頻結尾,是今年冬季剛剛拍攝的演訓場景。只見畫面裡,在白色的雪野映襯下,各軍兵種密切配合,巧織“天羅地網”。陸地上,坦克和步戰車在官兵的駕駛下直衝敵陣;空中,多型戰機配合陸地俯衝盤旋,呼嘯而過;海上,各型艦艇劈波斬浪,遙相呼應;深山密林中,火箭軍某旅導彈已鎖定目標,蓄勢待發;“中軍帳”裡各色迷彩交相輝映,演兵場上各軍種力量緊密配合……

這一幀幀聯合作戰練兵畫面,分明是我軍改革轉型後戰區體制下上下各級聚焦打仗形成合力的縮影,讓兩代軍人熱血沸騰,心中盈滿了力量。

走向联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