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說:“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一定走下坡路”,你認為呢?

胖腳丫88


也不見得,考勤打卡是一種理應遵守的規範,但如果和一些休假等福利待遇等掛鉤的話,就基本上是業務下滑或者營業額下滑的一個小小的表現了,我之前的公司剛開始很好,大夥也都很拼命,即使不打卡也沒有人遲到早退,後期業務並沒有下滑,但是市場競爭激烈了,利潤下降了,公司開始利用考勤制度嚴格休假制度,比如加班不算數,不給加班費,六日加班就給固定的100塊錢(按雙薪的話很多人要大幾百的),之前加班攢的調休假期限時作廢等,導致大批員工流失,總之有很多企業利用考勤、休假、績效考核等辦法來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很少考慮員工的滿意度


口乎口乎34077403


據說微信之父張小龍愛睡懶覺是出了名的,連馬化騰也沒辦法。

張小龍總是以“起不來”為藉口不去參加騰訊例會,馬化騰說,“以後讓我的秘書叫你起來。”後來張小龍又說“路上太堵,怕趕不上”。於是馬化騰每星期都派車來接張小龍,直到他再也找不出任何藉口。張小龍就這樣有些不情願地,半推半就地走出了他的世界。

你讓他打卡試試,呵呵。

這些典型的知識型工作者,肯定不應該強調打卡。

因為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員工的績效和成果呀。而且,那些具備創新精神和挑戰意識的創新性員工,恰恰是自我驅動的,他們崇尚自由,你提供好的環境與氛圍還有激勵機制,不強調打卡人家都有自覺性,相反,你一強調打卡,人家還不樂意幹了。即便被迫的,那也是形式上的,表面上遵從,實際上才不會對你有認同感呢。

最典型的企業就是谷歌了,辦公環境不說了,看看:

別具一格吧:

還有餐廳:

如果你要強調打卡的話,呵呵,員工的反應可能是這樣的:

如果是一些製造型企業,那麼,考勤打卡這些是最起碼的,應當是融入員工內心的,強調服從和紀律嘛,但是,如果要開始強調了,那麼,就說明一個企業連這些最起碼的東西都沒有,肯定是在走下坡路了。

所以,對於白巖松的這個觀點,基本上還是贊同的,但箇中緣由還是不簡單。

我們必須認識到,管理的終極目標應當是結果和績效!考勤和打卡並不一定帶來績效!

當然,有些時候有些工作可能還是有需要,但這種應當成為慣例,而不需要強調,否則,就說明真的是在走下坡路了。


你覺得呢?


另外,也歡迎評論區發表不同留言。


馮起升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完全贊同。

教授讓學員評估3家公司前景:

A. 8點上班,遲到罰款;統一佩戴胸卡;每年1-4次旅遊和比賽。

B. 9點上班,不考勤;辦公室自我佈置;上班時間可以理髮和游泳。

C. 想來就來,上班可帶狗和孩子,上班時間度假不扣工資。90%的學員選了。

結果: A是倒閉的金正公司, B是微軟, C是谷歌。




可能這些高大上的公司很多人會覺得有一定的偶然性,或者感受不到,下面我說說我們學校曾經的兩個完全不同風格的校長導致的完全不同的結果吧!

A校長,整天坐在辦公室,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每個星期開會就是宣佈自己的制度。遲到扣多少錢、早退扣多少錢、曠課扣多少錢、甚至學生出現問題扣多少錢,下面的教師罵聲一片,很多人僅僅是沒有正面反對,心裡都想,我能做的想做的就做,其它的我就不管,你願扣多少就扣吧!



結果是,教師一片唉聲嘆氣,大家都沒有積極性,屬於那種出工不出力的人,學生成績也不怎麼樣。

B校長,基本上不考慮制度問題,每天就是和我們一起打籃球,一起吃飯。然後就給大家說:“我知道大家都不容易,我也不會用多少制度來控制大家,只是希望大家幫個忙,一起把學校的教學成績提高,這樣大家都好,既有成績又有名氣。”

結果是B校長那一年是學校歷史以來成績最好的,老師們都不看制度,都有一種想法,我不好好幹工作對不起校長。



其實我覺得,一個公司也好,一個單位也好,想要獲得很好的發展,專靠考勤制度一定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領導,讓下屬有一種感覺,不好好做對不起領導,對不起公司。


教師之聲


白巖松的原話是:

我發明過一個“白氏理論”: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等紀律的時候,一定是它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因為一個走上坡路的單位,人人不待揚鞭自奮蹄。

或許員工10點才來上班,並沒有趕在8點打卡,卻自覺幹到第二天凌晨3點,不需要監督和催促。


單位走上坡路,大家就會不待揚鞭自奮蹄,他這段話裡實在是經不起推敲啊!

問題是,大家如果不好好工作,公司哪裡來的走上坡路?……這不就是陷入了“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無休止爭論中了嗎?


2000年的時候,我在廣州呆的第一家廣告公司(也是4A公司),來了一個新的副總經理,他來的第二天就在公司的前臺面板上,貼了一個有獎趣味調查問卷,問題很多,但是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其中一道問題:如果團隊完成了一個重要的項目後,你是贊同獎勵平均呢,還是多勞多得?


因為是實名答題(在自己選中的答案後簽名),所以問卷快結束時,我專門去看了一下,發現贊同多勞多得的人,都是那些有能力有衝勁的人。而贊成平均的,就呵呵了。


當然,這個副總做這個調查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更快的掌握每個人實際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態度而已。


考勤?……我曾多次對公司的同事說,哪怕你就是十點鐘上班,照樣會有人遲到;而事實也正是如此,不遲到的人幾乎從不遲到,哪怕是堵車或突然天降暴雨。而喜歡遲到的人,可以有無數的理由經常遲到,而他們最喜歡的人就是:白巖松!


越夜越激情


工作了十幾年,親身感受白巖松說的這句話,感觸良多,我就說說我的親身經歷吧。

我是2006年開始上班的,在一個小地方的機關單位裡,我剛去的時候,我們局長姓A,是一個大才子,有能力有個性,比我早三個月調進這家單位。A局長是個搞文字出身的,文字水平非常高,寫的文章經常上省級報刊雜誌。

不僅如此,他對實際業務也非常的精通,進單位之後做了兩件事。

1、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理清了單位的內部管理實務,在我們單位制定了全區第一個單位周工作例會制度。

這個制度現在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所有科室負責人每週週一開碰頭會,大家一起彙報一下上週工作情況,以及本週的工作安排,做到辦事有序,心中有數。

現在我們可能覺得這個事情很簡單,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這個事情就很稀奇了,基本上等於市裡首創,其他單位除非有事才開會,沒事的時候一般都是局長不知道底下人在幹嗎,底下人對於局長的動向也同樣不知道。

所以A局長在我們局工作的7年時間裡,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清楚,所有的人在幹什麼也都清楚,我們那個時候市裡、區領導來我們這裡檢查工作,基本上都不需要科室負責人寫彙報材料,都是局長自己寫,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腦子裡,比我們還清楚。

2、在全區範圍內的鄉鎮範圍內開展調研活動。

當然了調研的東西都是與本單位只能相關業務,在調研了2~3個月之後,我們A局長就向區裡面寫了一個調查報告,具體的內容就是在全區鄉鎮、村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

這在當時也是我們市的首創,由於缺乏上級的支持,我們當時是通過進行村民建房手續審批的方式,給村裡面進行政策層面的支持。新農村建設搞了一年多,其他市、縣只要來我們區調研,基本上都要去新農村示範點去參觀。這是2008年前後的事情了。


所以在A局長上任的幾年時間裡,局裡面最大的變化就是所有人都有事情做,所有人知道自己要做哪些事情,所有人都忙的不停,根本就不需要距離進行簽到,大家不僅很忙,而且都還過的很充實,精神也很飽滿。

當然了提拔是免不了的了,7年時間局裡面提拔了5個人,其中調出去2個,基本上算是一年提拔一個人,這在科級的機關單位裡,算是非常的難得了。

等到了13年的時候,A領導調走,來了B領導然單位裡就開始呵呵噠了,6年時間一個人都沒有提拔調動,單位的業務也急劇萎縮,所有人無心做事,最後局長沒事做,宣佈開始上班打卡......。


落下m


白巖松說:“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一定走下坡路”

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

我就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以前我最開始在某個單位上班時,這個單位是採取的彈性工作時間,沒人強迫員工必須考勤。

當時單位的工作氣氛是很有正能量的。只要員工付出了,就會有回報。這些回報有時是物質上的獎勵,有時是精神上的獎勵。那個時候,大家都覺得幹活有勁,都願意主動幹活。

後來,單位的一把手換成了老王,整個單位的工作氛圍就變了。

老王作為一把手,統抓單位的大小事。但是,他很沒有管理水平,而且特別喜歡會拍馬屁的人。

單位裡真正幹實事的人,成天累死累活也得不到回報,還要捱罵受罰。

會拍馬屁、會討好領導的人,動動嘴皮子就能升職加薪。

明面上單位有一套升職加薪的制度,但是,實際上升職加薪根本不看你做了多少工作,而是看你會不會討好領導,會不會拍馬屁。

時間長了,大家都不願意好好工作了,每天都是得過且過、能逃滑就逃滑的狀態。

老王看到大家幹活喊一下才幹一下,心裡很著急,他認為該加強管理,他的加強管理就是強調考勤、打卡。一天早中晚三次打卡,不定期抽查。

這樣一來,大家從偷溜逃滑的狀態變成了按時簽到、簽退,坐在單位掐著點磨洋工了。

一個單位能不能發展好、員工願不願意幹活,不是靠強調打卡就可以實現的。

要想大家上班積極,最重要的是單位有一整套獎懲機制。這套機制要公平公正。一定要從制度上保證讓多幹活的老實人不吃虧。也要從公司文化上激勵員工追求卓越、追求成就感。

聰明的公司都懂得去激勵員工主動付出、主動幹活,只有不懂管理、不懂經營的公司才會死抓著考勤、打卡不放。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師。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發私信給我,願意為您答疑解惑。

歡迎您點贊轉發。每次點贊和轉發,您都是在幫助他人。


柳柳很忙


我去過富士康,做過酒店服務員,在國企待過,也做自己專業設計。富士康,酒店,國企。有一個盛況就是下班打卡的時候,一排人守在打卡機前等待打卡。。。而做設計在公司工作的時候,公司就沒打卡制度,但是規定什麼時候來。大家每天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反而收入也高,制度反倒不嚴。然而前面的幾個打卡制度嚴格的地方。富士康工資最高3000-4000。酒店1995我幹了一個半月。拿了一個月的工資走了。國企,1500我現在國企掛職。辦停薪留職。一線30年工齡的老工人也不過5000。。。個人覺得之所以管理打卡制度嚴的地方,那種工作誰都能做了。沒有技術性。而且從事人員多以底層為主。素質各方面較低。必須要用嚴格制度來控制。而越往上走。專業技術型越高。沒有人能輕易代替。大家不需要打卡制度也都在為自己的事情而忙碌。沒有嚴格制度照樣會嚴格要求自己。制度是為群體而定製。雖然制度嚴的地方大多效率價值低。。但是沒有辦法。不能說就走下坡路。多是無奈之舉。


紸137150810


雖然有些以偏概全!但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就拿我單位來說!本人事業單位!一個科級單位!以前的領導在的時候!也有安裝打卡機!不過是擺設!沒用過,平時上班的時候大家其樂融融的!很開心!而且遇到正事的時候大家都齊心協力!沒有一個人掉鏈子!就算犧牲休息加班大家都沒有過怨言!單位榮獲省裡,甚至部裡的先進!大家集體榮譽感特強!領導也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大家爭取合法合理的福利!可是換過領導以後!哎!整天就強調上班紀律!就知道開會!各種大會小會!各種強制加班!連宿舍的內務整天都檢查!上班大家也都死氣沉沉的!每天大家就是上班等著混到下班!現任領導還自我感覺良好!覺得他比以前的領導厲害!反正下面大家都是怨聲載道!現在單位風氣很差!


MrJ164148660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很有發言權。以前我們的公司員工和老闆都是非常和睦的。銷售額也非常好。總是超額完成任務。公司也風風火火了。後來老闆接觸的人多了,就有人跟他說員工要打卡上班。要立規矩,犯了就罰,但沒有什麼獎勵機制,銷售額每年都要加。大家剛開始都反感,老闆卻一直堅持。到後來就是老員工慢慢走了,同時也帶走了很多客戶資源。慢慢的公司銷售額就走下坡路了。對於這個事,我們不能說沒有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嘛!只是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一下子改變了太多,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從前大家工作熱情高因為即能拿高工資工作又舒服。一改革變成了,不舒服還拿不了高工資。說實話打工就是為了賺錢的。從高往低誰心裡都不舒服的。


109416PENG


我認為說的特別對!

舉個朋友的例子吧。

朋友在電視臺工作,之前,單位不坐班,不考勤,只要到時間把節目拿上來,沒人管你來不來單位,幾點來。

這兩年,受互聯網的衝擊,電視臺日落西山,單位效益每況愈下。

領導坐不住了,認為是人不行,是大家不賣力氣。



於是,花大價錢,安裝了手機二維碼掃描打卡系統,據說,這一個考勤項目就5、600萬,在單位效益不好的情況下,大手筆投入門禁系統,也是醉了。

但,結果事與願違,效益還是直線下降。

也是,大家被考勤綁的死死的,每天就在單位待著,不採訪,不報道,沒有什麼創造性的工作,效益怎會提高?


歡迎關注、留言、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