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青枯病的輕重程度和哪些因素有關?該如何防治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是一種細菌性侵染病害,花生一旦侵染細菌就容易造成維管束病變,隨著細菌侵害上部葉片在中午易萎蔫,傍晚恢復,如此反覆造成整株凋死。

一,診斷方法:

病株莖杆擠壓後出現乳白色濃狀物,為菌濃。

與立枯病、莖基腐要區分,立枯病與莖基腐是真菌病害,雖然也出現萎蔫,但夜間不易恢復,且莖基部有環狀壞死,莖杆擠壓無菌膿出現。

二,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土壤消毒,可選用生石灰撒施後翻地。

3,科學使用肥料。

4,起壟栽培。

5,化學防治,發現病株立即用如下藥物防治。

中生黴素,噻森銅,可殺得,乙蒜素,三氯溴氰脲酸等,按說明配藥噴霧。


成功者157284744


花生青枯病是一種生理性障礙的細菌性土傳病害,病害菌能夠在土壤中存活數年之久,它既可以可以通過土壤、種子、澆水、使用沒腐熟的農家糞肥進行傳播病害,還可以通過進行諸如土地翻、耕、耙以及其他田間農事勞動進行傳播。花生青枯病害菌主要是通過植株上的傷口侵害,並通過植株體內的纖維管從下向上逐漸傳染整個植株。重茬種植、偏施氮肥、磷鉀肥使用不足、澆水量過大或田間積水、沙性地質、高溫高溼、種植密度大等原因,會導致花生青枯病發病率比較高,天氣陰雨後驟晴、持續高溫高溼(20度以上的溫度、80%以上溼度)的環境下,花生青枯病發病比較嚴重,往往會造成花生大面積的死亡。

一、花生青枯病的症狀表現

花生青枯病一般發生在盛花期前,它發病比較快,幾天的時間植株就會發急速性脫水萎焉,嚴重時會導致花生植株死亡,但植株依然保持綠色。

花生植株發病後,先是頂部的嫩稍嫩葉出現萎焉,植株變天會發生萎焉,但到晚上會恢復到正常狀態;隨著病情的發展,花生植株上的葉片會出現從上到下的急速性萎焉下垂現象,葉片會表現為灰綠色,莖稈的會變中空,切開根基部裡面的纖維管會變褐變腐,如果用力擠壓,患病部位會流出白色的菌膿。

二、花生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1、優選良種

一般來說,珍珠型、龍生型、蔓生型品種要比普通型、直立型品種有更強的抗青枯病能力。播種前,還要用藥物對種子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比如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等),能夠很好地預防花生後期的多種病害。

2、避免重茬種植

因為花生青枯病病菌能夠在土壤中存活3-5年,對於發病比較嚴重的地塊,進行輪茬種植2年以上能夠非常有效的防治該病,一般旱田輪作要求4年以上,水旱輪作地塊要求最低2年以上,旱地輪茬最好選擇抗青枯病性能強的大豆、綠豆、西瓜、甘薯等作物。發病較輕的地塊,可以把花生和大豆、玉米進行套作間種,也能很好的防治花生青枯病危害。

3、土壤消毒殺菌

花生青枯病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最適合繁殖蔓延,可以在秋季作物收穫後,冬季時對種植地進行35公分左右的深翻冷凍,能夠很好地減少土壤中殘留的青枯病菌;另外,在花生播種前整地時,可以按照每畝150公斤草木灰或100公斤生石灰撒施地表,通過翻耕入地,或者用50%多菌靈、70%甲基硫菌靈、75%敵磺鈉等藥物噴施殺菌,可以有效的滅殺土壤中的青枯病病害菌。

4、合理性施肥

有條件的農戶最好採用測土配方施肥,否則在施基肥時應當以腐熟有機肥為主(每畝1200公斤)、化肥為輔(氮肥10公斤、氯化鉀12公斤、鈣鎂磷肥25公斤);另外,在花生苗期和花針期時,根據墒情和長勢可以分別追施6-15公斤的氮肥和6-12公斤的鉀肥,在花生結莢期時可以用0.2%的磷酸二氫鉀進行噴施,既能為花生植株補充營養,又能增強植株的抗病害能力,還能增加花生的花果數量。

5、防治田間溼度過大

在進行田間澆水時,應當採用膜下澆水或小水勤澆的方式,千萬不可大水漫澆,否則溼度過大會加重病害危害。另外,未發生病害花生地應當和發病花生地分開澆水,以防病害菌蔓延傳染。此外,還要及時做好雨季大雨後的田間排水管理。

6、及時防治除病

對於田間發現的零星患病植株,要及時拔除,並用石灰水澆灌或者生石灰撒施進行土壤殺菌消毒處理;對於盛花期剛開始發病時,可以用20%青枯靈、14%絡氨銅水劑、77%可殺得、甲霜惡黴靈或其他藥物進行灌根處理。

點擊上方“關注” 瞭解更多農業種植知識


農技小揹簍


花生青枯病是通過土壤傳播的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花生根系維管束,造成腐爛變色,失去傳導水分和養分的功能,造成地上部莖葉失水萎嫣,最後青枯而死。其地上部特徵是:感病早期日出以後部分莖葉或整株莖葉萎嫣,傍晚恢復正常,一段時間以後青枯死亡。地下部根系特徵是:根系外觀變化不大,撕開主根後可見中部變褐腐爛。花生青枯病是土壤中的細菌通過花生根部毛孔侵入根系,使花生根系從內部開始腐爛,所以,花生一旦發生青枯病,只能防,不能治。

從以上可以看出,花生青枯病的輕重程度與土壤關係非常大,致病細菌在土壤和花生病殘體中越冬,在土壤中可以存活三年以上。另外,花生青枯病的發生輕重程度與花生品種有比較大的關係,大果型品種普遍發生重,小果型品種普遍發生輕,或者不發生。

防治青枯病有以下幾種方法:

1、輪作換茬。花生青枯病是土傳病害,發生嚴重的地塊要進行輪作,防止連年連作,造成土壤致病病菌越來越多。輪作方式可以選擇小麥—玉米、小麥—紅薯等,經過3—4年的輪作,使土壤中的致病菌大量減少或者滅絕。

2、選用抗病品種。花生青枯病發生輕重程度與花生品種有很大的關係,小果型花生品種基本不發生青枯病,可以選種小果型花生品種,大果型花生比較抗青枯病的品種有日花一號、山花九號等。

3、配方施肥。調整花生施肥方式,減少氮肥用量,增加磷肥、鉀肥、鈣肥和鉬肥,尤其要增使優質菌肥,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改變土壤微生物菌群,降低致病菌相對數量,枯草芽孢桿菌具有殺滅青枯病菌的功能,可以進行擴繁使用。

4、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可使用的藥劑有農用鏈黴素、銅製劑、以及生石灰等,但效果不是十分明顯,消毒效果最好的是氰氨化鈣,但成本高投資大。


五穀豐登農業


花生青枯病,此有點妙。這裡說的葉斑,褐紋,焦斑,鏽病。全部在花生中後期進行噴藥治癒,發現此害,立即保葉。對於什麼藥,已分不清了。現在,單位專門供應化肥。農藥。進行通知,只要照辦就行。說實在,這裡農民以管理茶葉為主,對花生園次之。花生二遍藥相當重要,最少五六種,難以記清。這裡,農民煩惱之事,花生出現大片的白色菌病,造成早期死亡。減產甚至絕產,現耕地凍菌,撒石灰都效果不佳。望指教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