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平度有座“大魚脊山”,周邊兩個村的名字與此有關

青島的平度市,地形北高南低,城區正好處在中間的過渡地帶。因此,從城區向北走不遠,就可以從路旁逐漸見到起伏的山脈。

如果往榮濰高速的平度東立交方向行駛的話,接近高速入口的時候,在路的西側,會經過一個村莊,其名字相當長,叫做“大魚脊山溝東村”。

青島平度有座“大魚脊山”,周邊兩個村的名字與此有關

(大魚脊山溝東村)

在這個名字當中,大魚脊山是前綴,溝東指的是村莊的具體方位,在平時,一般省略稱作“溝東村”,相應的,在這個村的西邊,還有個“大魚脊山溝西村”,兩村當中,溝西村規模較大。

青島平度有座“大魚脊山”,周邊兩個村的名字與此有關

(溝東村)

根據平度地名資料記載,這兩個村莊都是在明代建村,因分別位於大魚脊山溝的東西兩側,故此得名。

青島平度有座“大魚脊山”,周邊兩個村的名字與此有關

(溝西村)

那麼,這兩個村因此得名的這座大魚脊山,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山呢?會有如此有特點的名字。

這兩個村莊位於平度城北,原屬崔召鎮,現合併至東閣街道,距離城區不算太遠,因此雖然有山,但高度與更北部的大澤山區有明顯差距。

青島平度有座“大魚脊山”,周邊兩個村的名字與此有關

(遠處山頂那一排白色的石頭,就是想象中的“魚脊”)

根據平度市志記載,該市境內海拔超過500米的山峰有多座,而大魚脊山的海拔僅有95.8米,只是一座小山頭。至於大魚脊山這個名字,在古代的《平度州志》中有提及,因“形如魚脊故名”。所謂魚脊,通俗的說,就是魚背(背鰭那一排)。

山不在高,有名就行。大魚脊山雖然高度一般,但因為形狀特殊,故在很早的史籍當中就有記載。公元6世紀編撰稱的《魏書》中就曾記載,“挺縣,有魚脊山。”《平度州志》對此注為:“挺故城在今萊陽縣,魚脊山特其西鄙。”意思是,魚脊山應該是古代挺縣的最西邊了。

青島平度有座“大魚脊山”,周邊兩個村的名字與此有關

(大魚脊山遠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魚脊山溝東村北面,還有個村叫小魚脊山。不過,一般說魚脊山的話,指的就是大魚脊山。

至於大魚脊山為何會形成這樣特殊的形狀?暫時沒有準確的說法。不過,這種地貌在其他地區也能見到。查詢可知,四川境內有地名與之相近,叫做“魚背山”。而在膠東地區,棲霞境內也有一座山的形狀與之類似,不過,那座山起名叫“雞冠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