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神清宮,位於沂源縣燕崖鎮西鄭村西一里處。北依青牛山,南傍白馬河。四面古柏蒼松,堪稱“深山藏清宮、翠岫出祥雲”。

走進沂源神清宮

神清宮始建於宋朝,稱神清萬壽宮。明、清兩代幾經重修擴建。據清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十五日修《沂水縣神清萬壽宮》碑載:“神清宮者,沂水之仙區宅,元、明聖地也。宮在魯山之陽,沂城西北百四十里。山疊水曲、人宗罕至。殿宅巍峨。”嘉慶十二年(1807)為二次重修;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重修擴建;二十八年(1902)為最後一次整修。全宮東西長80米,南北寬50米,佔地面積6畝。建有正門、雙屏風、七樓八閣十三碹、三十六院、七十二門。其中有龍宮殿、鍾、鼓二樓,玉皇閣、老君閣、天師閣以及文昌、真武、百子、七聖、奶奶、觀音、眼光、雷神、閃電、關帝、藥王等廟堂。另有道人的墓室、樓、臺、亭、閣、穿廊、甬道、粉牆、月門、花壇、水池、石橋和供生活之用的香積廚、靜室等。所有建築皆為紅牆碧瓦,雕樑畫棟、佈局高低錯落,頗為考究,為明、清風格的建築群。

走進沂源神清宮

清宮殿門有許多哲理深刻的楹聯,如老君閣門兩側對聯雲:“道貫一壺天地髓,精通萬代聖賢心”,門楣“玄之又玄”;老君閣上對聯雲:“一峰雲峙為屏嶂,萬馬天來作迎送”,門楣“萬山同歸”。道人王陽明墓雲:“跡遁廬山充豹隱,身歸清壁卜牛眠”,橫批:“典崖玉寶”。神清宮是沂源境內最大的道教宮觀建築群,整個建築高低錯落,風格獨特,佈局嚴謹,構思精巧,倚山臨水,曲折迷離,獨居匠心,多閣組合、彼此連通的建築風格,是山東少見的古建築組合群體。從外觀看,紅牆青磚灰瓦,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氣勢凝重,肅穆壯觀。院內碑碣林立,更顯清古幽雅,古為著名的“沂陽八景”之一。

走進沂源神清宮

清宮幾經滄桑,風雨剝蝕,特別是1966-1976年間十年動亂,神清萬壽宮已傾圮。但建築物依稀可辨。院內現存千年虎皮松一株,幹高10米。胸圍3.2米,覆蓋面積314平方米。在古松下北側有一座直徑六米的魚池,其正中有石板橋,兩側顯示出兩個半月形的池面,故名曰《半月池》。 目前為國營織女洞林場神清宮林區駐地,並被列為縣文化保護單位

走進沂源神清宮

2007年11月24日經過修復後,重新進行了開光法會!現在神清宮已經恢復如舊了!規模達到鼎盛!

走進沂源神清宮

神清宮現任住持為霍懷虛道長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千年虎皮松位於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鄉西鄭王莊村的神清宮內 (今織女洞國有林場神清宮林區),樹高18米,樹冠覆蓋面積220乎方米。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神清宮始建於宋朝初年,乃碧霞元君行宮之一。該松為建寺時所植,因其樹幹生出許多突起樹瘤,形成斑點,酷似虎皮,故有“千年虎皮松”之雅稱。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走進沂源神清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