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你失望的十本書籍,沒有之一,看過的共鳴一下唄

令你失望的十本書籍,沒有之一,看過的共鳴一下唄

1、《季羨林散文》

季羨林季老的學術水平小子不敢置喙,但季老的散文啊,真是平庸的一塌糊塗……如果沒有學術成就給他撐場,我很懷疑季老的散文能賣出幾本去。以散文論,季羨林的散文當是二流,敘事狀物抒情議論都毫無特出之處,只是明白曉暢而已。

2、《楊絳散文》

楊絳先生的散文感覺也一般……很多人那麼喜歡我很奇怪。文字平淡是一種境界,但要淡而有味。所謂“質而實綺,癯而實腴”這才叫好文筆。淡而無味叫枯淡,枯淡就沒意思了。 枯淡是因為歷經建國以來的九蒸九焙,心已經冷了。《幹校六記》強撐著讀完,《我們仨》,只記得楊先生寫痛苦動不動就說“我心上又出了個血泡”。

3、《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的書以敘述流暢見長(畢竟記者出身),但現在看來,就是用講故事的方式說歷史,並沒什麼新鮮史料和獨特觀點。八十年代這書進入中國,當時飽受政治革命敘事影響的中國史學界對之有耳目一新之感,至今已不覺新鮮。 我遇到過現在學歷史的人還將其推崇備至,只能說少見多怪。

4、《沙丘》

這本科幻經典,“雨果獎”“星雲獎”雙料得獎小說讀來讓我無比失望。以科幻論,就是披著科幻外衣的奇幻小說。以小說論,故事太老套,人物形象蒼白,轉變突兀,缺乏說服力,沒有代入感。情節就靠大段的對話和心理描寫推動,敘事毫無魅力,讀來令人昏昏欲睡。 對厄拉奇恩的異星景色的描寫也不能給人留下任何印象。

5、《暗算》

茅盾文學獎最大的恥辱,故事會級別的諜戰小說。 讀到這篇小說時感到很震驚。這樣的小說能得茅盾文學獎只有兩種可能性:一、評委們的眼睛當時都短暫性失明瞭;二、評委們受到了強力遊說和公關。這部小說後來改編成電視劇,開諜戰片之先河,麥家還和編劇有一場撕逼。事實上,電視好看,主要都是人家編劇編得好,不是小說好。

6、《平凡的世界》

最被高估的茅盾文學獎得獎小說,最受普羅大眾歡迎的以純文學面目出現的高濃度雞湯。文學性相當有限,價值觀可笑,敘述語言文藝腔,煽情。路遙所標榜的以現實主義原則創作的這部小說,竟然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無任何深度的反思。對《平凡的世界》的評價,可以成為測評一個人懂不懂文學的最簡捷指標。

7、《北京摺疊》

這部如此平庸的軟科幻小說能得“雨果獎”,讓我對“雨果獎”評委的眼光,甚至對郝景芳的學術水平產生很大的懷疑。作為清華大學的經濟學博士,郝景芳對人類近未來社會形態的想象,是如此的粗陋簡單,如果一個高中生作出這樣的想象,很正常。這篇很不科幻的小說得獎,可能是不經意間迎合了評委們對當代中國的想象。

8、《老人與海》

一個情節非常簡單的故事,被抻得太長。於是不得不以大量的並無趣味的,甚至冗長的細節描寫來填充,以至於我每次讀都讀不下去,並不停問自己,寫這些幹嗎?寓言性的故事其實都不宜寫得過細,過長,木心認為卡夫卡的小說也寫得太長了,有道理,把此小說壓縮到原文的四分之一,也許會好許多。

9、《人間詞話》

作為晚清以來最負盛名的,最被推崇的文學批評著作之一,我看不出有什麼驚人之處。王國維還是走的中國古典文藝批評的老路,在體式上並無任何突破。理論上一個“境界說”也並不是石破天驚的有開創性的理論。王國維對些詞人的評論也很不公允。這本書讓我最吃驚的是王國維大師的自戀和毒舌的程度。

10、《一個人的村莊》

當這本書在當下的散文作品中被頻頻提及,被很多人所追捧時,你就知道了中國當代散文創作已經無力到何種程度。對這本書我已經無力吐槽,只記得作者特別喜歡發議論,特別喜歡抒情。而這議論廉價膚淺,這抒情矯揉造作……你幹嗎不去當個哲學家或詩人呢?寫個什麼勁的散文呢?

令你失望的十本書籍,沒有之一,看過的共鳴一下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