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舫在江南園林中極為常見,全國現有的園林石舫也以江南園林中為最多。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石舫是中國古典園林中一種特殊景觀建築,外形模仿江湖中的遊船畫舫,因其固定不能移動,又稱為旱船。其下部往往用石材砌築,故又稱為石舫。

畫舫原指江、湖中一種裝飾華美、專供遊人乘坐的遊賞性船舶,又稱遊舫。皇家園林中水面浩瀚遼闊,多設龍舟遊船,自漢唐以迄明清莫不如是。大型私家園林中也常設有畫舫,以便泛舟遊於園池。舟船浮游於水,不宜作居住之用,而園林中的石舫因其穩固,不涉風險,既是一種獨特的景觀,又有生活實用價值,故無論在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中均可見到它的身影。

煦園“不繫舟”

煦園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92號總統府內,煦園是晚清江南園林保存較好的一處,也是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之作。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南舫北閣遙相呼應,東榭西樓隔岸相望,花間隱榭,水際安亭,為水體最精彩的部分。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煦園中有一艘用青石砌成、長14.5米的仿木石舫,現已成為煦園的標誌,清乾隆曾題為“不繫舟”,一語雙關,石舫分為前後兩艙,捲棚屋頂,覆以黃色琉璃瓦,有石制跳板可以登舟,舫身兩側鑲嵌有雕刻著許多彩色圖案的青磚雕花欄板,十分精細。

退思園鬧紅一舸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

同裡鎮退思園鬧紅一舸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退思園是清光緒年間(1885年),安徽兵備道任蘭生迴歸故里後建造的一座私家花園,取《左傳》中“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而建造“退思園”。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鬧紅一舸”為一船舫形建築,船頭採用懸山形式,屋頂榜口稍低;船身由湖石托起,外艙地坪緊貼水酉。水穿石隙,潺流不絕,彷彿航行於江海之中;船頭紅魚遊動,點明“鬧紅”之趣。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由曲廊往南是鬧紅一舸。退思園中,鬧紅一舸最富動感,由石舸突兀池中,風吹不動,浪打不搖,人站船頭,卻有小舟蕩湖之感。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潺潺之聲不絕於耳。舷側水面,行雲倒影浮動,恍若舟已啟航,別有清趣。石舸之四周,願植有荷花及菰蒲,夏秋季節,清風徐徐,綠雲搖搖。

頤和園清晏舫

船體突出四個水龍頭,每當大雨,樓頂雨水從四角的空心柱流下,由龍口吐出,景色壯觀。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光緒十九年(1893年),按慈禧意圖,將原來的中式艙樓改建成西式艙樓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船體長36米,用巨大的石塊雕砌而成。兩層艙樓系木結構,但都油飾成大理石紋樣。頂部用磚雕裝飾,精巧華麗。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此處原是明代園靜寺的放生臺,乾隆時改為船形後,每年四月初八浴佛日,乾隆皇帝仍陪其生母孝聖皇太后在此放生。

圓明園活畫舫

活畫舫位於福海東南別有洞天景區(圓明園四十景區之一),時賞齋院臨湖岸邊,始建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長20.9 米,寬5.2米。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乾隆帝有詩讚美它:“近水築長屋,砌石肖舫式。流水窗前過,行雲天上披。”並賜名“活畫舫”。雖說是“長屋”,實際是完整的石舫,四周環境清幽。嘉慶甚至稱此處“景冠御園”。

可惜此景區毀於1860年英法聯軍之火,此石舫亦只剩基座,因年月深久,曾被淤泥所淹蓋,直到新中國建立後,1985年修整山水原貌時清理出來。現舫基石件基本完整,遊人可登舫觀賞四周景色,其側石山上的方亭,還可供遊人休憩。

未名湖石舫

北京大學燕園石舫遺址,位於北京大學燕園未名湖畔,清代這一帶稱淑春園,屬圓明園一部分,乾隆將該園賜給和珅。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淑春園亦遭破壞,僅殘存石舫底座及“臨風待月樓”,即今臨湖軒故址。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它是仿頤和園之“清晏舫”而建。石舫立有四條石屏,刻有詩文。書“畫舫平臨蘋岸闊,飛樓俯映柳蔭多”“夾鏡光徵風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這四句詩文原是稱述圓明園“夾鏡鳴琴”這一景點的,歷經周折後,被置放於這裡。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當年的石舫基座仍存在未名湖中,它見證了兩百多年的歷史,北大學子和遊人都喜歡站在石舫上觀賞四周景色,並且以博雅塔為背景留影。

拙政園“香洲”

香洲是拙政園中的標誌性景觀之一,為典型的“舫”式的結構,有兩層艙樓,通體高雅而灑脫,它的身姿倒映在水中,越發顯得纖麗雅潔。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花間隱榭,水際安亭

——拙政園香洲

香洲位於水邊,正當東、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匯處,三面環水,一面依岸。登“船”是由三塊石條組成的跳板,站在船頭,波起漣漪,天地開敞明亮,滿園秀色令人心爽。前眺倚玉軒,左望見山樓,右顧小滄浪。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拙政園香洲大概稱得上是造型最美觀的一個。船頭是臺、前艙是亭、中艙為軒、船尾是閣、閣上起樓,線條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當。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由船頭、船身、船尾三部分組成,三面鄰水,與自然完美融合,此建築堪稱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的設計。

天津天石舫

建在海河上最後一個渡口遺址——北開渡口,北開渡口上街北運河,是朱棣“渡津”的必經之地。石舫長約46.8米,高15米,寬12米,比北京頤和園石舫規模還要大,全部由漢白玉石材雕刻而成,名曰“天石舫”為紀念“天子之渡”。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煙波畫船,不繫之舟——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舫

明清時期,中國園林藝術進入精深發展階段,無論是江南私家園林,還是北京的帝王宮苑,在設計和建造上都達到了高峰。為體現“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園林離不開造山與水景,而在水景中,又離不開畫舫,“雨絲風片,煙波畫船”,因此在造園藝術中,“舫”佔了不小的分量。

舫這種建築,在中國園林藝術的意境創造中具有特殊的意義,我們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莊子說了“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邀遊,泛著不繫之舟”之後,舫就成了古代文人隱逸江湖的象徵,表示園主隱逸江湖,再不問政治。所以它常是園主人寄託情思的建築,合適世隱居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