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爺姓什麼?

降龍十八掌97


不一樣的

灶王爺是最親民的神,他就在每家每戶的廚房裡和大家一起生活。各地的送灶接灶儀式雖有不同,但都很像是送一個家人去出差,接一個家人回來繼續過年。

正是這種親近沒架子,讓各地對灶王爺都有不同的傳說。對於灶王爺是誰,大家也有不同的說法,在我們漢族地區,有說炎帝是灶神的,也有說祝融是灶神的(這個和苗族很像),西晉時人們還認為灶神是穿著紅衣服的美女,名髻也。可以說灶王爺是名字最多的神了。但追究其本源,大家拜的灶神是各地古時候出的名人英雄。這點可以從苗族崇拜的灶神得到印證。

苗族也拜灶神,只是苗族習慣叫灶神菩薩,他們的灶神是重黎。

傳說重黎初為南方的火正宮,被顓頊贈予祝融封號,充當祝融氏族的首領。他初到南方是鎮壓祝融氏族的,後來他的女兒與祝融氏族的後生結了婚,他漸漸與祝融氏族的關係融洽了。

顓頊知道了,就要將他問罪處斬,由吳回來當火正。重黎害怕了,就鑽到他女婿的灶孔裡,讓人把自己燒死了。重黎後裔與祝融氏族結合,變成了南蠻,後來有的又變成苗人。苗人感重黎恩德,尊重黎為灶王。


全真道士梁興揚


說灶王

灶王爺爺本姓張,

自幼取名張萬昌。

家財萬慣多富有,

命裡會被他敗光。

其父為其選賢妻,

聘得漁女郭丁香。

郭氏多才更賢孝,

善做烏魚面魚湯。

滋味美好營養高,

家道富貴人安康。

萬昌嫌棄漁家女,

一紙休了郭丁香。

至此家道遭敗落,

萬貫家財一掃光。

十冬臘月去訖討,

二十三日遇丁香。

丁香生性本善良,

施其烏魚面魚湯。

萬昌羞愧無榮地,

頭扎灶底一命亡。

上帝念其有悔意,

封他管家為灶王。

丁香壽終百年後,

也把灶王奶奶當。

一段灶王始末話,

送給朋友來分享。


聖智慧眾


灶王爺姓張是正確的,這個人浪湯破爛書生,取郭丁香為妻,後於其表妹王妙香成奸,把郭丁香休啦,張萬郎是他的本名,他有萬貫家產,郭丁香走後,張家一把天火燒盡,張萬郎眼也看不見了,到處要飯為生,一日要到郭丁香家門,正是郭丁香慶孩子百歲曰,做的大蒸飽裡面放上元寶,丁香就叫家人給張萬郎送去,他一吃有硬物一回扔了,被其他要飯搶去,最後郭丁香給他出的葬,就郭丁香的善心感動上帝,因家被火燒盡,才封他灶王爺稱他一家之主看火,都是在灶臺上供他,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就把上年的灶王圖摘下,送他上天供品是糠瓜粘住他的啃嘴叫他上天對玉帝少說凡間的閒話,粘嘴這一點故出在白士郎他娘白牡丹那裡今天就不多講,到初夕晚上再將新買來的灶王圖掛上擺供和我們一起啦。啦


百吃不厭7


本人做為山東省民俗協會會員,曾對灶王的傳說進行過調查,略陳於下。

“灶王爺本姓張,搖搖擺擺下了鄉。白天吃的油鹽飯,晚上喝的爛麵湯。歲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這首民謠直接道出灶王爺的姓氏。灶王爺原本是姓張的。

其實灶王爺傳說有很多,很多史書上也有記載,《淮南子》中記載“炎帝作火,死而為灶”;《禮記》上說,灶王爺叫祝融;而《莊子》中又稱“灶有髻”,又變成了美女。但民間大多認同來自張單休妻的傳說。說是從前有一個人,叫張單,字子郭(也有傳為張臘月的)。話說這張生的妻子叫丁香,為人勤勞賢惠、孝順父母。張生不願守在家裡種地,就出門做生意。後來發了財,回家後竟嫌棄起自己的糟糠之妻來,一紙休書把丁香趕出了家門,娶進一位名叫海棠的妓女做老婆。由於海棠生活揮霍奢侈,而張生在外又吃喝嫖賭,很快家道敗落。後來一場天火又將家裡的財產全部燒光,海棠也改嫁他人。這張生急火攻心,竟然瞎了雙眼,只得靠乞討度日。話說丁香後來改嫁他人,勤勞持家,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有一年臘月二十三,張生要飯竟然要到了丁香的家裡。丁香認出張生,話裡套話得知張生的下場,心裡又疼又恨,給張生下了一碗麵條,麵條裡放上自己的長髮。這張生吃到這獨一無二的長髮,知道對面是自己休出家門的前妻,他羞愧難當,無地自容,一頭碰到灶臺上。張生死了,善良的丁香找人畫了張生的畫像,怕自己男人看到,只能貼於灶後,日日供奉,就這樣,張生慢慢演變成了灶神!可見這灶神原本是個負心郎,變成神也只是個灶後的神!


齊東晏子


大家都說灶王爺姓張!

但我就懷疑這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扮的!

玉皇大帝不是也姓張麼?

那他為什麼要扮灶王爺呢?你想玉皇大帝在天宮裡面,那是天天瓊漿玉液,葡萄美酒,仙桃參果!這些東西你整天都吃,那也乏味是不是?這乏味了就得換換胃口,人間多的是山珍海味,時不時地下人間走一遭,解解乏也是好的!再一個是來人間走走,瞭解一下人間的情況,也好讓天上的風雨雷電四神把握施法的節奏,不然他們要一亂來,那人間豈不是要遭殃?

玉皇大帝如此關心人間疾苦,那地上的人們就會在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號晚上祭灶王爺,什麼好吃的都往他身前放!

為什麼要在晚上?

因為只有晚上才看不到灶王爺的真面孔!





踏浪尋歡


“灶王爺本姓張,搖搖擺擺下了鄉。白天吃的油鹽飯,晚上喝的爛麵湯。歲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很多人聽過這首民謠,在民謠中直接說出灶王爺的姓氏為張。

說起姓張,大家是不是又聯想到玉皇大帝也姓張?那麼灶王爺和玉皇大帝是什麼關係呢?實際上灶王爺和玉皇大帝沒有什麼關係,而且灶王爺也並不僅僅是姓張,因為他不止一個人物原型。

根據記載,灶王爺有很多個歷史人物原型,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灶王爺的原型人物不斷地改變。在傳說中,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神,灶王爺左右隨侍兩神,分別捧著“善罐”和“惡罐”,將一家人所做過的善事惡事記錄在罐子中。

一般是每年臘月24的時候,灶王爺就會離開人間,向玉皇大帝稟報人間的情況,如果某家人這一年做的好事多,來年就會有好收成,如果做的壞事多,那麼來年就會有災難發生,所以人們為了敬畏神靈,大部分都喜歡做好事。

灶王爺上天稟告玉帝又稱“辭灶”,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也稱謝灶。古代階層分化太嚴重,連謝灶之期也要分階層,關於何時謝灶,中國民間有所謂“官辭三”、“民辭四”、“鄧家辭五”,

“官指官紳權貴,習慣於年甘三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會在年甘四謝灶,“鄧家即指水上人,會在年甘五舉行。但是中國民間百姓大部分會選擇年二十三謝灶,這是為了沾上權貴們的好運氣。

而關於灶王爺的原型,則是眾口不一,畢竟從有“灶王爺”這個說法至今,也有幾千年了,這幾千年間,隨著神話體系的不斷完善,灶王爺的人物原型也在不斷更改著,不過大概有以下幾個說法。

《事物原會》中說“黃帝作灶,死為灶神”。意思是黃帝發明了灶,死後被尊為灶神。也就是說,一開始灶王爺的原型是黃帝。不過在《淮南子·泛論篇》中說“炎帝作火而死為灶。”這裡灶王爺的原型又變成了炎帝。

到了《周禮》裡“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灶王爺又變成火神祝融了。再到《儀禮·特牲饋食禮》中“卒食而祭爨、雍爨”,“爨者,老婦之祭也。”這時更奇葩,灶神直接變成女性了。

再到《荊楚歲時記》中“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姓王名摶(一說博)頰。”說灶王爺叫蘇吉利,灶王奶奶叫摶頰。這時灶王爺的性別倒是變了回來,但又多了個灶王奶奶。

由此可見,灶王爺並沒有一個固定的人物原型,這些所謂的人物原型,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更改的。而文章開頭所提到的民謠中,灶王爺姓張,實際上來源於明清時期的一個說法。

據說這個灶王爺名叫張單,又名隗,字子郭,他的妻子叫丁香。張單經商發了財後移情別戀於妓女海棠,還用一紙休書把丁香休了,連孩子都不要了。丁香後來帶著孩子改嫁給當地的一個砍柴郎。

張單整天在花天酒地的,錢很快就敗光了。海棠也在一次失火把家燒沒了之後跑了,張單隻好以討飯為生。有一年臘月二十三的時候,他討飯到了丁香家,遇到丁香羞愧難當,一頭鑽進灶門裡憋死了。玉皇大帝知道了這事兒,覺得張單還知道羞愧,就封他為灶王爺。


魏青衣


傳說中灶王爺確實姓張,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是灶王爺昇天的日子。人們在這一天會把供了一年的灶王爺畫像取下來,放入灶膛裡焚燒,說是這樣會助灶王爺昇天。灶王爺的畫像兩側是一幅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



他是去請求玉皇大帝保佑勤勞的人們五穀豐登,風調雨順。 民間灶王爺的故事:灶王爺本姓張,騎著馬挎著槍。



民間故事:從前有一個書生叫張生,從小家境貧寒,娶了妻子叫姓郭,叫丁香。


丁香美麗漂亮 ,長髮飄飄, 很是賢惠, 勤勞善良,後來逐漸把日子過起來了。可是張生並不滿足 ,對妻子非打即罵 ,最後一紙休書把妻子給休了 ,其妻子只好改嫁他鄉 。由於丁香把家給過富了,張生又娶了張海棠為妻。海棠不像丁香會過日子,好吃懶做導致家庭敗落 ,最後離開了張生。後來張生以乞討為生 ,以至於雙目失明 。一天他乞討到一戶人家 ,正好是丁香改嫁到的那家,丁香看到張生又氣又恨又痛又可憐他,就給她做了一大碗麵條吃 ,麵條裡放了一根自己的長髮。張生很是感激 ,吃著麵條的候突然發現裡面有一根很長很長的頭髮, 張郎突然明白了 ,這家女主人為什麼對我這麼好 ?啊 !原來她是被我休了的妻子丁香 !張郎很是害羞 ,慌不擇路,就一頭拱進了鍋灶內上天了! 這一天是臘月二十三。後來玉皇大帝就任命他為灶王爺,好看著人間的好壞是非再上天彙報。後來他的兩個老婆也就跟著成了神仙。



礁石56


關於灶王爺姓什麼?有可能全國各地不一樣,在這地區姓李到了另一個地區可能就姓王。俺們這裡屬膠東半島,灶王爺一般都是姓張名雲芳,也有的人稱他為張郎。。灶王奶奶有兩個,左邊的那個姓郭名丁香,右邊的那個姓李名海棠。在富饒美麗的大沽河兩岸流傳著一個劇種名子叫《柳腔》,柳腔戲裡有個劇本叫《張郎休妻》,這個張郎即是灶王爺爺張雲芳。每當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來臨,灶王爺爺更是精神抖擻喜氣洋洋,他被人們尊為"一家之主",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成了千百年來老百姓的希望!如果你想了解灶王爺爺的前世今生,請百度一下《張郎休妻》千萬別忘記是"柳腔"。



菱形一角


灶王爺本姓張,有傳說故事為證。

相傳,有對姓張的夫婦,家境貪困,養不起妻子,把妻子嫁入富戶為妾。

富戶賑災濟貧,交與妾辦理,其妻賑飯首日,見夫未領到飯食,第二日其妾命家奴從後面施飯。其夫也未領到飯,第三天命家奴從中間施飯,卻不見前夫前來。

前夫己活活餓死了,那女人悲傷過度,自尋短見,自縊殉情。玉帝得知,深感同情,於是封張氏夫婦為灶神,專管人間煙火之事,不再有肚餓之憂。

還有一個傳說。

周成王時代有個富家子弟叫張宙,字子單,父母去逝後,不會持家,導致家道敗落,只好買了妻子,自已成了乞丐。

有一天,張宙在某家乞討,開門的居然是其妻,兩人見面,悲喜交集,於是引他到廚房用飯,主人特然回來,來不及離開,只好躲在灶膛之內。

主人命妾燒火做飯,妾遲疑不決,又不好向主人說明。主人便自己燒火做飯,張宙怕連累妻子,就這樣活活被燒死,前妻為了記念張宙,便在灶頭立神位,日夕祭拜,謊稱"灶神"。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開了。

還有一個傳說。

灶君張隗字子郭,長的英俊,但性情懶惰,遊手好閒,而且十分好色,原本在天庭當神仙司廚,因為偷窺王母娘娘侍婢之美色,以致煮焦食物,被驅逐下凡,在人間當灶君,人間下廚的大多是女人,讓他看個夠,若果看過灶君神像便知,他臉色很紅,而且面容較肥胖。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爺姓什麼不重要,那都是傳說吧了,信者則有,不信者則無。風調雨順,平平安安。家和萬事興。








有緣人153832681


說起灶王爺,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灶王爺就是灶神,也叫灶君、灶君司命,全稱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

灶王爺是神仙界中最龐大的基層幹部,雖然它官職低,但是很受人們敬重的,家家戶戶都要拜祭它。

據說灶王爺除了掌管人們飲食,賜於生活上的便利外,還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

它有兩個左右侍神,一個捧“善罐”、一個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於罐中,年終時再彙總向玉皇大帝報告。

而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就是灶神上天彙報的日子,民間在這一天要進行祭祀活動,即“送灶神”。

所用的供品有:又甜又黏的糖瓜、湯圓、麥芽糖、豬血糕等;還有酒。

目的是要用甜的東西塞灶神的嘴巴,讓他上天時多說些好話;用酒把灶神弄醉,讓他醉眼昏花,頭腦不清,以使少打幾個小報告。

在祭灶神之時,要焚香祭拜;要向灶君誠心禱告,祈求降福免災;

還要將舊有的灶君像撕下,連同財帛一起焚燒,代表送灶君上天。而到了正月初四或者是除夕夜,就要把灶神接回來。

這時的儀式很簡單,只要在灶臺上重新貼一張新的灶神像就行了。

至於灶王爺姓什麼?民間有幾個版本:

一、姓“祝融氏”

據說灶王爺是史上最著名的火神祝融。

他是上古顓頊帝的孫子,名叫重黎,號赤帝,後人尊為火神。火種就是由他傳下來的,也是他教會了人類如何使用火。他是高辛氏火正之官,黃帝賜他姓“祝融氏”。

祝融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尊為灶神,世代供奉。

二、姓“蘇”

中國民間祭祀灶神的歷史十分悠久。

直到魏晉以後,灶神才有了姓名。

據隋朝的《灶書》中記載“灶神,姓蘇,名字叫吉利,他的妻子叫博頰”。

這時候的灶神既有名又有姓,還有了夫人。而《荊楚歲時記》和《駁五經異義》中亦同樣記載灶神叫蘇吉利。

“吉利”指的是吉祥順利。由此可見,祭灶神寄託了人們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三、姓“張”

到了清代,人們則認為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

張單本來有一個很嫻惠孝順的妻子叫丁香。可是後來張單外出經商發了財,移情別戀愛上了妓女海棠,便回家休了丁香。

於是,丁香嫁給了一個貧窮的、靠打柴為生的男人。

而海棠好吃懶做,有一次做飯失火燒光了所有的家產,無法忍受貧窮的她丟下了張單,改嫁他人了。張單隻好到處流浪討飯。

在臘月廿三那天,他到一戶人家討飯,沒想到竟然來到了丁香的家,他被認出來後,覺得羞愧難當,便一頭鑽進灶門裡憋死了。

後來,事情傳到玉皇大帝那裡,玉皇大帝也姓張,念他是本家,便封他為灶王。於是就有了臘月二十三敬灶王,貼灶王爺、灶王奶奶像,送灶王、迎灶王的習俗。

而有些地方則傳灶王爺、灶王奶奶就是《封神演義》中,姜太公所封的張奎和其夫人高蘭英,並由此演繹出很多的美好傳說。

有書君認為,人們之所以特別崇拜灶神是因為:

那個時候人們對火充滿了敬畏之情,而且當時的烹飪技術不發達,做個飯點個火很不容易,甚至還有失火的危險,所以家家戶戶都拜祭灶神,希望它能夠保家宅平安。

如今,幾千年過去了,人們仍然保持著當初的祭灶神活動。

主要意義在於把祭灶神作為文化遺產來傳承;以及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和對春節的期盼。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