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第一人,當屬誰?

解讀春秋


今人看宋詞,大多數都是從思想、文學方面著手,於是充滿豪情壯志愛國英雄情懷豪放派詞人分外得寵。

但不要忘了,宋詞,就像今天的歌詞一樣,是依附音樂存在的。做人作詞,叫填詞。在古代,真正一首好詞,除了韻,還有律。有些人對此非常講究,有些人則不太講究。

宋詞,就像現在的流行歌曲一般,將音樂旋律拿開說誰高誰低,其實並不合適。

當然,因為詞牌旋律如今已經完全失傳,我們今天並不能知道每個詞牌是怎麼唱的。但是,我們從古人相互之間的評價還是可以看出他們填詞喜好和重點。

比如,李清照就曾經批評晏殊、歐陽修、蘇軾:“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者。”就是這些人填詞,和音律不搭。

填詞高手精通音律的是誰呢?周邦彥。被評為“兩宋之間,一人而已”。“詞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問題是,今人從作品思想內涵深度出發,肯定是看不上週邦彥的。就像流行歌曲怎麼可以和愛國歌曲相提並論一樣。

問題是,宋詞在宋代就是流行歌曲,不是說不可以講愛國英雄情懷,但不能說每個人每首作品都要這樣,每個人的視角是不一樣的。

比如在同樣的地方所見所聞懷古,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這樣的: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作者一心想的是收復失地,是壯志未酬。

再來看看周邦彥的《西河·金陵懷古》: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沉半壘。 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

作者看到的是破敗,是戰爭對老百姓生活的影響。

這兩者你能說誰對誰錯?孰優孰劣?


智慧生活說


必須蘇東坡。



為什麼選他?

  • 我們去讀詞,可能出於敬佩這個人。牛❌到讓人折服。不得不、情不自禁地去進一步瞭解。

且看:

詩歌領域,他與黃庭堅並稱為“蘇黃”,與南宋的辛棄疾並稱為“蘇辛”;

散文方面,他與歐陽修並稱為“歐蘇”,時人有“歐文如潮,蘇文如海”的美譽;

書法領域,可想起高中歷史書要求背誦“蘇黃米蔡”(蘇軾、黃庭堅、米芾 、蔡襄);

繪畫上,《木石圖》4個億,刷新古畫拍賣記錄……

全才啊有沒有!

  • 去讀一個人的詞,也可能這個人充滿人格魅力,正直,深情,灑脫,樂觀,你能想到的好品質,這個人都有。

悼念亡妻的: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思念親人的: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表明心志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百折不撓的: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如果以上說的太嚴肅,再說幾個調皮的,蘇軾還是個吃貨。

被貶時,東坡肉就來了,即使晚年被髮配到海南,他除了一如既往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給兒子寫信,告訴他海南的生蠔特別好吃……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如果說,一個人太過偉大,未免覺得離我們很遠,遙不可及,可蘇軾一面全能得讓我們驚掉下巴,一面又與我們同在。

讀他,很舒服。

怪不得有人問起林語堂寫《蘇東坡傳》的初衷,他回答:

沒有別的原因,只是以此為樂而已。


Lily安先生


這本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心目中的宋詞第一人是“抗金名將”、“詞中之龍”辛棄疾,大家都知道辛棄疾是一位詞人,和蘇軾並稱為“蘇辛”,和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可是大家並不熟悉的是,辛棄疾也是一位征戰沙場,武功高強的將軍。正是由於久經沙場,空懷愛國之情,才形成了獨特的慷慨激昂,壯志豪情的悲壯之詞。



我不喜歡婉約詞,因為婉約詞太兒女情長,惜春悲秋了,沒有一點風骨,沒有一點英雄氣概。蘇東坡,同為豪放派大詞人,卻沒有上過戰場,終究是一個文人士大夫,三分豪放七分婉約。辛棄疾畢竟是上過戰場的,能征善戰,豪放之中有無限的悲壯,這正是我最喜歡辛詞的緣故。

辛棄疾一生留下了六百多首詞,體裁廣泛,下面我要從辛詞裡選出一些名句,與大家重溫一下辛詞的慷慨悲壯以及多情高妙。

一,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該句出自於辛棄疾的《賀新郎》,是寫給其好友陳亮的。該句通過“心如鐵”和“補天裂”這樣鏗鏘有力的語言,表達了志在統一的壯志豪情,氣衝霄漢,這才是真正的大手筆。挽大廈於將傾,救民族於危難,是一個將軍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該句寫出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場景,讚美了曹操、劉備、孫權三位大英雄。“生子當如某某某”成為了年輕人自我標榜,自我誇讚的經典語句。該句也教育了年輕的父母們,鼓勵他們把自己的兒女培養成為大才。

三,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該句寫出了辛棄疾沙場征戰,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試問宋朝,哪一個詞人敢與辛棄疾一較高下?恐怕未上戰場,就已經害怕了。愛國詩人陸游只會在夢裡打打殺殺,“鐵馬冰河”怎及“氣吞萬里”?

四,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大英雄也有細膩的感情,寫情寫愛也高人一等。一個大英雄,不但殺敵報國,而且還俠骨柔情,面對離愁別恨,想得開。正話偏要反說,表達了一種“人間若要有白頭,眼底豈能無離恨”的傷感。

五,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作為一位詞人,怎能沒有小資情調呢?該句寫景高超精妙,佳句信手拈來。可見辛詞的寫作水平絕對超一流。“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莊稼豐收了,心情真的很好。

當然,辛棄疾的名篇佳句甚多。辛棄疾六百多首詞,每一首都很好。我很欣賞辛棄疾的英雄氣概,很喜歡他的愛國情懷,很崇拜他詞裡的悲壯豪邁,更嘆息他的壯志未酬,懷才不遇。只有擁有偉大的人格才能誕生偉大的詩詞來,辛棄疾是我心目中宋詞當之無愧的第一。


層城鵷雛


蘇東坡,別無二人。



東風雪鐵龍滄州德兆龍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場饕餮盛宴,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蘇辛柳周晏,秦李吳姜歐……翩翩才子各具風流,飛羽觴而醉月,伸雅懷而釀佳詠,問座中誰是魁首?一時竟難以作答。宋詞雖美,然創作和鑑賞卻非易事,能領略其要眇風姿者有幾何?

  要真正的瞭解宋詞,必先溯其根源,不少文友有個認識誤區,總以為將詩詞寫得激情澎湃豪氣干雲即是好詞,其實不然!

詞早期又被稱做“曲子詞”,顧名思義:詞曲是一家,通俗地講宋詞就是宋代的流行歌詞,且有別有現代,宋詞是先有曲後有詞,“依聲填詞”於是乎,當時流連於紅樓楚館的知識分子們,依著曲譜的節拍,將一腔的情懷化作筆下絢爛之極的宋詞———“綺筵才子,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繡幌佳人,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宋詞之美,美在其音樂的韻律與文學的意境二者完美的結合,這也是宋詞最具特色的地方。試想黃霑先生如果不是精通音律,他的代表作《滄海一聲笑》,背景缺少了優美而古樸的樂曲配合,“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 ,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還能唱出那種蒼涼寂寥的意境嗎?

  為配合曲譜或詞牌, 故詞之創作,調有定格、句有定數、 字有定聲。並非隨意堆砌些詞藻即為詞。詞與詩不同,所謂“詩言志,詞言情”,說到“言情”不得不提“奉旨填詞”的柳永柳三變,此君將宋詞的抒發兒女情長的功用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柳存詞二百餘首,慢詞竟達到一百廿五首,慢詞將詞作的篇幅加長,感情的抒發也愈發的深入和細膩,“詩之境闊,詞之言長”到柳永這裡,詞真正做到了在文學價值上可以與詩分庭抗禮!,“慢詞鼻祖”非此君莫屬。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不但才情縱橫更是精通音律,對於依律填詞的創作可謂當行本色,這首《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由十七八女郎,手執紅牙板,淺吟低唱。該是怎樣的天籟!許多人說這是東坡在貶柳永,其實不然,東坡先生曾贊柳永道:“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高處,不過如此。”。

  詞到此處,雖言長卻依然局囿於兒女情長,在當時的文人看來,終究還是難登大雅之堂,於是稱詞為“詩餘”或“豔科”…意思大抵是在正兒八經的寫詩創作之餘,偶爾興起才填個卿卿我我的小詞,聊以抒情。然而東坡先生來了,穿著芒鞋拄著竹杖,吟詠長嘯著信步而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東坡先生以詩為詞,打破了詞“能言詩之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的格局,詞一樣可言志,一樣可浩氣逸懷,舉首高歌!後來的豪放派詞人們即是尋著東坡先生的雪泥鴻爪,一路行來!於是在我心目中,宋詞第一人只怕是非柳即蘇,到底花落誰家,諸君自行斟酌。


雲漢






66662847755忠誠衛士


詞是中國文學寶庫中一顆寶貴的明珠,一千多年來,一直沉澱於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奪目光彩。經過這許久的歲月滌盪,在今天的社會里,它仍然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詞人宋,發展到鼎盛時期,成為一種完全獨立並與詩體相抗衡的文學形式。北宋初期詞的主流依然是沿襲晚唐五代,注重抒情性與音樂性。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詞作的序幕。之後,蘇軾 "以詩人詞”,把詩的創作手法融入到詞中,大大拓寬了詞的創作領域。南渡後的詞作者,在各自的創作道路上,以各自不同的態度與方法進行創作,為宋詞的繼續發展發揮了各自不同的作用。其中以李清照和辛棄疾的創作成就為最高,“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辛棄疾字幼安),他們是婉約派與豪放派的雙壁。


吾才是傻瓜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所以很難說誰是第一人,柳永、蘇軾、辛棄疾、姜夔、歐陽修、晏殊、秦觀、賀鑄、李清照等人的詞都很有特點,從某個方面看,也就是說,按某種不同的標準,都可能排在第一。我個人最喜歡的詞人是范仲淹,但最喜歡的一首詞是辛棄疾的“唱徹陽關淚未乾 功名餘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 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 幾千般 只應離合是悲歡 江頭未是風波惡 別有人間行路難”


風大豬也能飛


蘇軾。用詞抒月的情懷,用月的距離表述祝願、祈盼美好、暗喻相思、等,寫宋詞之功力高深莫測,精妙絕倫,精彩紛呈,以月喻憂、喻情、喻心,用詞表述的恰如其分、珠聯壁合、完美無暇,妙極。夜空中,眾多的星座圍著朗月,堪稱夜空中最亮的“星”。而蘇軾用月抒情寫詞又極為精妙,構思又極其精妙,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用戶鑫鑫鑫鑫仔985598


所提巜問題》本乎存在問問題,若"我"能說"你"是第一好詞,必"我"強過"你"才敢評論:"耗子爬稱鉤,"鼠輩自稱而已!誰願當鼠輩?"鼠"諧音"庶數數"數量之始作甬者若巜大學》"在明明德"巜中庸》"執其兩端而言乎中"何也?即給你一條棍古訓"守一"為折斷守中,此之謂巜禮》猶分析問題持之以桓中斷分折亦如守一謂理!豈不巜易》乎哉?"理"條棍從中續斷分折到人人不能再斷分為極量,在極量條件下有人再斷分析,那麼就入核物理,其核理最終道佛之說"萬物歸寂滅而寥滅"人們既怕有人既愛,核物理學不斷深造行不不已之態。"誰似東坡老白道忘機"對(如來參寥子潛道度軾)。當今倡向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同時似乎儒學不在優秀例;似乎有人稱人,自稱是儒學大師儒學大家優秀的再無他優秀了,其實巜儒學》風義一一一人需學矣!知需學則人"大明明德永勢厥中"似乎被白首忘機"了,然誰是宋朝詞第一不可言乎?完全可以蘇軾為第一"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錢如潮捲來捲去,詩人以寫詩為職業,業有敗興的一天巜問答》問題"為什麼古詩比現代詩自殺的少"不答結論已成結論若柳永《望海潮》"風簾翠幕參嗟十萬人家(對)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都是錢塘禍。孰為第一?寫錢塘於宋朝或莫有早於潘閬《酒泉子》為第一吧?"長憶觀潮,滿廓人爭江上望(八月十五月潮牽引錢潮洶湧益損),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屈原)鼓聲中。(五月初五端陽論忠臣孝子,宋時文化第一)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別來兒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第一不張昪巜離亭燕》乎?"(裙)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水浸碧天何處斷(在下浸上還是在上侵下呢?)霽色冷光(義)相射(斷)。蓼也(謬)荻花州(酒泉子),掩映竹籬茅舍,(貴人多忘事)雲際客帆高掛,煙外酒旗低迓,(喜新厭舊)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張昪太子太師皇帝的西賓不敢向太子講黃袍加身六朝近歷史)悵望倚層樓(盡體歪形)寒日,無言西下"師賓之位回家抱孫子時作。一一一好辭詞詩風會引人遐思為第一好詞。有書注"張昪能詩詞,其詞僅存二首(今版只存一首)"知古詩詞寫詩不是為市場繁榮來錢吃飯,所以只存一首,宋第一好詩詞不讓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