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佛教到底是誰創立的呢?

密探零零發


佛教創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後世尊稱釋迦牟尼)創立,這是得到世界公認的!

釋迦牟尼出生於古印度(今尼泊爾境內)一個名叫釋迦族的部族首領之家。釋迦牟尼的父親淨飯王是釋迦族的首長,母親是摩耶夫人。一日其母摩耶夫人夜夢白象入胎,不久即懷孕。待到快生育時,摩耶夫人慾回故鄉待產。不料剛行至藍毗尼園時,在一顆無憂樹下,佛陀即突然降生。相傳佛陀一出生便能下地行走,步步生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不久一位相面之人告訴釋迦牟尼父母此子將來會成佛。不過令人可惜的是摩耶夫人在釋迦牟尼出生7天后即已命終。

(釋迦牟尼)

隨著時間的流逝,釋迦牟尼也一天天在長大。在其16歲時娶妻生子。

由於母親很早就過世,故釋迦牟尼自幼年起便對人的生老病死產生思考。待其年齡稍長,便具有了強烈的內省傾向和敏銳的感受力。此時的釋迦牟尼不僅對人遭受到的種種不幸產生憐憫,對動物亦是如此。這種對世間諸苦的深沉思考,即使在結婚生子之後亦沒有消除。

有感於眾生之間的弱肉強食、生老病死、人生的事事無常,於是逐漸生起出家求解脫的志願與悲心。故釋迦牟尼在29歲時捨棄王位決然出家。一天夜裡他孤身一人離家遠走,開啟出家修道之路,並剃去鬚髮。

後釋迦牟尼來到迦耶山菩提樹下,並在樹下端坐起來。立下宏大誓願:“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且終不起此座”。釋迦牟尼摒棄心中一切雜念,在靜坐七七四十九天之後,終頓生了悟,時年35歲。

釋迦牟尼成道時說

“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以妄想執著,不能政得。”並說一切眾生皆有慈悲心,皆有佛緣。

釋迦牟尼了悟成佛之後便開始向弟子傳授佈道。

————————————————————————

佛教重要觀點:

1,佛教否定宿命論

佛教勸人行善,講究自己即是命運的主人!“命有我造,福自己求”意思是說想要有好的命運就應當努力去修持,去行善事。如此原本壞的命運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轉為好命。反之亦相反,如若經常做惡事,好命亦會變為壞命。

2,反對末日說

佛教沒有任何經典記載說會有末日一天,相反佛教對人類的命運始終持積極樂觀的看法。

3,反對殺生

佛教講求眾生平等,一草一木皆有靈性。對待除人以外的動物,也應以悲憫心對待,而不能隨意殘害其性命。

4,反對自殺

佛教是給人以信心、希望的宗教。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佛教認為人身難得,應當加倍珍惜自己身軀,從而積極樂觀看待生活中遇到的不幸及挫折。

佛教重視人心靈和道德的覺悟與進步。而教徒修行佛教的目的就是在於從釋迦牟尼所悟出的道理中來看透宇宙和自己生命的真相,最終超越看淡人的生、老、病、死。以期消除一些無妄煩惱,得到心靈解脫。

————————————————————————

佛陀圓寂之後,弟子按生前遺願將其火花,後將得到的舍利分奉於各國各地建塔供奉。

佛陀涅槃之後的數百年,佛教開始逐步在印度次大陸及印度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這其中包括南亞的斯里蘭卡;東南亞的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東亞的朝鮮、韓國、日本。

目前佛教是世界上第三大教派,全世界信奉佛教的總人數達2億人之多。

自東漢明帝夜夢金人開始,佛教逐步傳入我國。漢明帝曾命人西行求法,並在洛陽建立了白馬寺。這也標誌著佛教正式得到官方認可並尊崇。


(漢明帝派人西行求法)

唐朝初期佛教又迎來一次發展的頂峰,這其中尤以高僧玄奘不遠萬里西行求法而著稱。

在經過長達一千多年的漫長時間內,佛教開始深深植根於華夏大地。目前中國佛教的八大祖庭是:華嚴宗、禪宗、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律宗、密宗、淨土宗。



(中國佛教祖庭——洛陽白馬寺)

當然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弘法亦不是一帆風順,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幾次大的毀佛、滅佛運動。比如北周武帝滅佛、唐時會昌法難等。

——————

題外話: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麼。

——釋迦牟尼


小司馬說


佛教和外星人有關,下面這幅圖是在中國發現的水晶猿人頭上拍到的,這也說明最早的佛教來自外星文明。

仔細看左邊是個佛頭,右邊有一個人臉,這個人就是最早創立佛教的外星人。

佛主佛

這幅宇航員頭像是在中國發現的水晶猿人頭上拍到的,這是世界上記錄外星宇航員像中最清晰的,從圖中可看到秀明面罩下一張清晰的黃膚色的人臉,人類到處尋找外星人,卻不知外星人早在數億年前就來到了地球,這足以證明星際旅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水晶猿人頭上的影像顯示是這批外星人創造的人類起源,這一發現將徹底顛覆現有的進化論和神創論,因為人類起源有外星人的參預和操控這就完全否定進化論的理論了,而神創論也難逃被改寫的命運,因為從這張照片看,這個外星宇航員戴著宇航頭盔這說明外星人靠的是科技來改造世界這和我們人類一樣,這就完全否掉了上帝造人論,因為上帝是無所不能的自然不會戴宇航頭盔了,而這個戴宇航頭盔的宇航員只能是來自高等文明的外星人,是他們創造了人類,人類想要有更高的突破至少要能融入到這些與人類完全一樣但卻擁有高等科技的外星人中去,只有這樣人類文明才會達到飛躍,這不是不可能,因為水晶猿人頭的出現就表明外星人在向人類拋出了橄欖枝,現今的人類以進化到可同外星文明建立勾通的程度,唯一缺的只是科技能力,相信人類如果能正確認識自身,在無自相傷害到時獲得外星幫助提升科技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探秘獵戶座


看了大家的回答,其實這個問題不是問是不是釋迦摩尼創立佛教,而是問佛教的起始創立人。

其實,這個問題佛陀釋迦摩尼在佛經裡透露了出來,佛其實在無量劫前就存在了,簡單的講分為過去佛,現在佛和未來佛,過去佛在金剛經裡已經說過,也就是釋迦摩尼佛的老師為燃燈古佛,在無量劫前,釋迦摩尼曾在燃燈古佛處學習,燃燈古佛曾說汝於來世當得做佛號釋迦摩尼。

釋迦摩尼佛是現在佛,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佛,是帶著傳播佛法,教化這個世界的眾生的使命來到世間的,所以他在世時說的話被後世弟子編輯成冊,成為佛經傳播了幾千年。

因此追尋佛教的起源沒有意義,即使佛陀在世也說不清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你可以想想佛教一大劫估計十幾億年,一阿僧祗劫估計宇宙都生滅了不知多少次了,在地藏經第一品裡,地藏菩薩還是婆羅門女時為母曾經發大願,度盡眾生再證菩提,你如果看過地藏經就肯定知道,地藏菩薩發願的佛叫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這個佛壽命多少?四百千萬億阿僧祗劫,一大阿僧祗劫就是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個13.44億年,佛教傳說菩薩要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祗劫,估計計算的過來的人不多了



紫玄修行


嚴謹的說,釋加牟尼並不是佛教的創立者,而是佛學思想的創立者,學說思想和宗教並不是一回事,宗教有幾個特徵:信仰主體,固定場所、條規戒律及信眾等。釋加牟尼住世,這些都沒行成,我們看所有的經文,開頭都是“如是我聞”,都是釋加牟尼的弟子阿難記錄整理的,就像我們讀《論語》中的“子曰”和《聖經》中的“福音書”一樣。區別在於耶穌住世已經完整形成了基督教的主體,而釋加牟尼住世只是思想學術的的行成,和孔子一樣。孔子開創了儒家學說,但如果把儒家稱教的話,應該是後代弟子所為。老子被尊為“道祖”,但並沒有創立道教,一個意思。所以,嚴謹的說,釋加牟尼並沒有創立佛教,也是正確的。


雍仁300


據說釋迦摩尼是一個印度王子,他看到眾多的怨氣,又看到一些和尚在河邊不吃不喝,在那裡靜坐,直到倒下,後來他發現這樣是不對的,又起身走了,和一些和尚走到一個村子,村民把他們趕出去,一個村民幫助他們 ,他們走到一片森林坐了下來,坐到菩提樹下,那些和尚開始抱怨他,走了,他們看到老虎又回來了,躲在菩提樹後,獅子要咬釋迦摩尼時,他淡定的坐在那,獅子被感化了,他們出來了,釋迦摩尼給他們講大道理,他們也被感化了,釋迦摩尼睡覺了,在菩提樹下側著灣著睡,菩提樹發光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他們尋走四方,感化了很多人,他們回到印度,印度國王沒到了他,可惜他已死了,他的棺材被抬到印度最大的廣場國王和子民們打開棺材,卻發現一隻鞋,有人說他已經上天了,由於他感化眾人,所以他才當佛祖,其實他前面還有2

歌佛祖,如來只是他自己的法號,他下一任佛祖是未來佛

講的不好,請多多關照,謝謝



解答小子


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出家前的名字是喬達摩·悉達多,屬於古印度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國。釋迦牟尼是指釋迦族的寂默聖人,佛是覺悟者。喬達摩是印度古仙人,屬於姓,悉達多是名,意思是一切義成就、萬事如意。

一般認為釋迦牟尼出生於公元前556年,逝世於公元前486年。出生地是今天尼泊爾的藍毗尼。他的父親是迦毗羅衛國的淨飯王,母親是附近天臂城的摩耶夫人。

當時印度和中國類似,是一個分裂的國家,有十六大國類似中國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迦毗羅衛國只是一個小國,差不多和魯國這麼大。

釋迦牟尼29歲出家,36歲悟道,涅槃後火化,有遺骨(舍利)流佈世界各地。

目前主要的釋迦牟尼佛舍利是:

1,南京牛首山的頂骨舍利;

2,陝西法門寺的指骨舍利;

3,北京八大處的齒骨舍利;

4,斯里蘭卡佛牙寺的牙骨舍利。

佛教記載在釋迦牟尼佛之前,我們這個大爆炸產生的宇宙還有三尊佛陀: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這三位佛陀都已滅度,離釋迦牟尼佛最近的迦葉佛大約在200萬年前滅度。因為過去佛講的佛法在世間已經沒有了,釋迦牟尼佛從新講出佛法,所以我們也可以說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創始人。

釋迦牟尼佛講的佛法主要是四聖諦:苦、集、滅、道。

苦諦:世間是苦的,最快樂的事也會消失的無影無蹤,這也是苦。

集諦:講苦是怎麼產生的,因為我們有煩惱,煩惱最終導致苦。眾生在六道輪迴中受苦。

滅諦:苦是可以滅盡的,苦滅的狀態是涅槃。

道諦:講怎樣滅苦,滅苦的道路。成佛或者成阿羅漢,阿羅漢是滅煩惱者,就可以滅掉苦,不再六道輪迴。

後來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信仰了佛教,把佛教傳播到各地,成為一個世界宗教。今天,佛教主要分為:南傳上座部佛教,漢傳大乘佛教,藏傳密宗佛教。

佛教後來也分裂成二十個部派,主要是上座部和大眾部。

在公元前後,佛教出現了大乘佛教,乘是車乘、車輛的意思。大乘認為小乘是小車,只能運載少量人,大乘是大車,可以救度很多人。

小乘佛教主要是南傳佛教,目的是讓自己成阿羅漢。

大乘佛教是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目的是讓眾生成佛。

大乘佛教的龍樹菩薩提出了中觀,提出語言構造的一切萬事萬物都是空,沒有實體性,也就是一切法空。

後來無著菩薩提出了唯識,認為一切萬事萬物都是意識的呈現,離開意識是沒有實體性的,把中觀的思想進一步深化,成為大乘佛教理論的最高體系。

從東漢開始,佛教傳到了中國,中國接受了大乘佛教,分成了八個宗派:三論宗(中觀),唯識宗(唯識),天台宗,華嚴宗,律宗,禪宗,淨土宗,密宗。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三武一宗二毛的滅佛事件。今天中國自稱為佛教徒的,據估算,大約有2億人。全世界的佛教徒大約有5億人。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公認的佛教創始人當然是佛祖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出生於公元前5世紀左右。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賢人”。他原本姓喬達摩,名悉達多,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迦毗羅衛國位於今天印度和尼泊爾的邊境地區,印度一直自詡是佛教的誕生地,這讓尼泊爾很不爽,明明是自己國人創立的佛教,憑啥便宜印度人。

釋迦牟尼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出身宮廷,錦衣玉食,卻心憂百姓疾苦,20歲時他捨棄王族生活,出家尋訪師友,他先是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學習禪定,後在尼連禪河畔獨修苦行,進而至伽耶(菩提伽耶)畢缽羅樹下深思默想,終於“悟道成佛”,這一年他35歲。

佛的梵文為Buddha,意為“覺悟”,漢譯音為“佛陀”,這就是釋迦牟尼和佛教的由來。

證道的釋迦牟尼廣收弟子,廣大門庭,由於他的教義淺顯易懂,所以發展很快,這一時期大家思想一致,行動一致,也被稱為“和合一味”時期。但在釋迦牟尼死後一百年,佛教卻發生了分裂,。

公元前4世紀左右,佛教第一次分裂,產生了兩大部派:上座部和大眾部,後來又繼續分裂,最終發展成為我們知道的: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大乘小乘本質並無差別,多半是有修行者對佛經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大乘佛教力主參與和干預社會生活,即我們說的“入世”,要求深入眾生,救度眾生,他們提出“上求菩提,下渡眾生”,而所謂”小乘”就是小船,講究眾生自救,也就是我們說的“出世”。其實大城小乘並無高下之分,見仁見智而已。

孔雀王朝時期,由於阿育王的推崇,佛教被尊為國教,在印度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但隨著孔雀王朝的衰落以及印度教的崛起,佛教逐漸衰落,加之內部分裂不斷,最終在印度被邊緣化。

但在中國,佛教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發展,進而成為世界佛教的中心。

佛教究竟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歷史學界是有爭議的,有學者考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禁止修建寺廟,可見當時佛教已經來到中國,但由於統治階級的阻撓沒有獲得發展。到了東漢,佛教才以官方的形式進入中國社會,並迅速生根發芽,成為此後幾千年中國人最強大的宗教信仰。

據說漢明帝(東漢第二位皇帝,劉秀兒子)曾夜夢一神人,第二天問群臣此人是誰。有大臣告訴他這是西方的佛。明帝一聽,趕緊派人去印度尋找。走到阿富汗遇到了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便邀請他們來漢地傳播佛法。二人欣然接受邀請,用白馬馱經,來到洛陽,在當地建寺,也就是今天的洛陽“白馬寺”。而第一部翻譯成漢語的佛經就是大名鼎鼎的《四十二章經》(金庸在鹿鼎記中大大惡搞了一把),這本經書以《論語》的調調翻譯而成,可讀性很強。時至今日,白馬寺依然保有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的墳墓(**期間被搗毀,後重建)

中國佛教在南北朝時期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究其原因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分不開,連年戰亂讓百姓十分疾苦,又不知道如何解脫,而佛法教義給了他們轉世的希望,滿足了他們的需求。與之相對應,貴族階層生活糜爛,信奉玄學,追求長生,聽說信佛可以往生輪迴,也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一來二去,佛教在中國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說的正是這段時期。

隋唐時期佛教發展到鼎盛,我們今天熟知的佛教八門:禪宗、天台宗、三論宗、華嚴宗、律宗、唯識宗、淨土宗和密宗都是隋唐時期建立的,中間雖有唐武宗滅佛,但佛教已經遍地開花,不可阻擋。誕生了玄奘法師、六祖慧能、智者大師等一大票證者。

當然,佛教從印度出口,中國並非單一的目的地,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體系,我們中國人所說的佛教主要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主要指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斯里蘭卡及我國雲南省傣族地區等的佛教,這個派系是由印度南傳到斯里蘭卡而後發展起來的,他們從教義和形式上都與藏傳佛教、漢傳佛教有一定差別。



日慕鄉關


佛教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這是毋庸置疑的。

釋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羅衛國人(即現在的尼泊爾),淨飯王太子,姓喬答摩,名悉達多,漢譯為"一切義成"。因為他是釋迦族裡的一個大聖人,所以稱為釋迦牟尼。成道後人們稱他佛陀,簡稱為佛。意思為覺悟者。釋迦牟尼堪稱領悟了宇宙人生真諦的大學者。

釋迦牟尼,誕生於迦毗羅,得道於摩竭陀,說法于波奈羅,湼槃於拘屍那。釋迦牟尼所說的教法,稱為佛教。佛陀八十年來的一期壽命,做三件大事:一是創立與弘揚佛法,二是創立佛教;三是普渡眾生。佛陀自始至終,把有緣的應該得度的眾生,統統度化了。他盡力於無生之中,示現有生;於無滅之中,示現有滅。這叫做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自利利他,功圓果滿。佛教的核心就是緣起與因果。

釋迦牟尼佛在普度眾生過程中,培養了大批佛弟子。主要有一一常隨佛學十大弟子: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阿那律尊者、阿難陀尊者、羅㬋羅尊者、摩訶迦葉尊者、迦旃延尊者、富樓那尊者、優波離尊者、須菩提尊者。有五大菩薩:彌勒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十大佛弟子"與"五大菩薩",為普度眾生與佛教的傳承與興旺作出了卓著的貢獻。

佛教傳入中國,大多數人公認是東漢孝明帝永平十年。漢明帝派遣中郎將蔡㥉、秦景、王遵等18人到印度去請求佛法。路過大月氏國,正巧遇到了攝摩騰、竺法蘭兩位法師,騎著二匹白馬,帶來了佛像和佛的舍利以及梵文貝葉經60萬言,從印度來到中國弘揚佛法。因此漢明帝以最隆重的儀式,把二位尊者迎接到洛陽,先住鴻臚寺,不久在洛陽雍門外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白馬寺,為供養這二位法師的安居之處,後來就在此翻譯了《四十二章經》。佛教就由朝廷先信奉起來,後來逐漸推廣到民間。



玉堂行佛人


是初佛阿達爾瑪

阿達爾瑪就是普賢菩薩,他在未來成就原始佛果,逆轉絕對時間,在虛無之中傳播佛道,在一切已知未知、真實虛幻世界之前。

密宗本古派將佛門修者分為三乘:

小乘聲聞,有十地,解脫苦海,超越輪迴,最高證羅漢果位。

中乘緣覺,有十地,修十二因緣,最高證辟支佛果位。

但十地羅漢不過相當七地菩薩,十地辟支佛也不過八地菩薩。

菩薩乘為大乘,不止讓自己超越苦海輪迴,也要讓眾生解脫。我們信菩薩,不是菩薩需要香火。而是我們用巨大的念力,將我們與菩薩接下善因,自然會結出善果。

菩薩乘有十六地。九地為大菩薩,功德圓滿指日可待,如觀音

十地為補處菩薩,可在無佛之界成佛,如彌勒

十一地是應身佛,將億萬他界之我化為應身,普渡十方世界眾生,如釋迦摩尼。

十二地是報身佛,匯聚教化十方世界無量眾生功德,化為琉璃淨土,如盧舍那佛

十三地是法身佛,代表佛陀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化八識為四智。如大日如來

十四地是王如來,王代表絕對時間的三位一體,王如來將過去化佛,現在化佛,未來化佛,無時無刻不是佛。如大自在王佛

十五地是山王如來,山王是絕對時間與絕對空間的三位一體,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如來。如光德山王如來(觀音證的果位)

十六地就是本古佛……


無生白蓮素還真


自從普賢王如來在本基中成佛後,始有了創建佛教的基礎。佛法是每一個眾生都具俻的智慧,只是一時被障礙了,沒有顯露而已;佛教僅是一個佛法展示的平臺。

後有諸劫難存在,如果說釋迦牟尼佛創建了佛教,從不觀察的名言量的說法中,是可以成立的。當初以天子身入人間的太子喬達摩·悉達多,歷經磨難,終成佛果,在娑婆世界建立了自己的清淨剎土,廣弘自己所證之法,成為娑婆世界的教主。

初轉法輪時以大乘來利益有情,卻因有情無法解理般若空性之理,改以小乘佛教來利益有情,後因眾生根基成熟後,才傳大乘要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