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刊財經」此舉牌非彼舉牌,前度險資今安在

「红刊财经」此举牌非彼举牌,前度险资今安在

一度淡出市場視線的險資捲土重來,近期先後有華安保險舉牌精達股份、國壽資產舉牌通威股份、華夏人壽舉牌凱撒旅遊。不過物是人非,如今已不見險資三猛龍前海人壽、恆大人壽和安邦保險的身影,而且此舉牌非彼舉牌,此次屬於紓困性質的被動舉牌,險資入市的資金量也今非昔比,因此沒有激起市場任何浪花。

此輪舉牌是紓困性被動舉牌

華安保險舉牌精達股份就是紓困性質的被動舉牌,華安保險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一舉受讓17595萬股精達股份,每股轉讓價3.20元,加上原本持有的1944.5729萬股,合計持有精達股份9.99%。精達股份大股東股權質押比例高達約83%,在控股股東地位不發生變更的情況下,通過引入華安保險,尋求戰略合作的紓困方式,解除了部分高比例質押股權,化解精達股份股票質押平倉風險。華安保險明確表示,未來12個月內無繼續增持精達股份股票的計劃。這樣的舉牌自然無法激起市場的熱情,股價短暫回升後又回落到前期低點附近,目前華安保險已產生賬面浮虧。

華夏人壽也是通過協議轉讓方式舉牌凱撒旅遊,協議約定凱撒世嘉、新餘佳慶、新餘杭坤擬將其持有的合計4018.78萬股凱撒旅遊(佔其總股本的5%)以6.45元/股轉讓給華夏人壽。國壽資產則是通過紓困專項產品受讓通威股份,其發行並管理的“國壽資產-鳳凰系列專項產品”賬戶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增持通威股份非限售流通股7397.63萬股,約佔其總股本的1.91%。增持之前,國壽資產管理的“國壽資產-滬深300”賬戶、國壽資產受託管理的“中國人壽-股份分紅”賬戶,已持有通威股份的股票。增持後,國壽資產所管理的賬戶合計持有通威股份1.94億股,佔其總股本的5%。

顯而易見,此輪險資舉牌上市公司都不是在二級市場直接買進,帶有鮮明的紓困特徵,實際上都是被動舉牌。舉牌並不是目的,而是被動接盤的結果,是無奈之舉。這與前度險資直接在二級市場買買買是完全不一樣的。相比之下,此輪險資買進股票的資金量更是微不足道,無怪乎市場幾乎沒有什麼反應。投資公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儘管也有媒體歡呼險資捲土重來,但大多數投資者都不為所動,原因就在於此舉牌非彼舉牌,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明確規則解除險資後顧之憂

回顧2015年下半年,在救市使命的感召下,險資豪擲1339億元舉牌26家上市公司,其中富德生命人壽613億元,前海人壽395億元,安邦保險162億元,人保103億元,國華人壽39億元,陽光保險16億元。在不到半年時間內,被險資舉牌的上市公司股票平均漲幅為42.5%,最高漲幅達127%,險資浮盈達230億元,平均收益率達17.7%。

進入2016年,險資再接再厲,舉牌套路更多。寶能系通過旗下的鉅盛華公司和前海人壽共斥資約451億元不斷增持萬科A,頻頻舉牌,累計買入萬科A25.4%的股份。寶能系及其前海人壽一戰成名,變成了響噹噹的“資本大鱷”。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還大舉買入南玻A,一路買到25.05%的持股比例,從而完全掌握了南玻A的實際控制權。

恆大系及其恆大人壽也不甘落後,斥資200多億元增持萬科A15.53億股,佔万科已發行股本總額的14.07%。與此同時還不斷舉牌廊坊發展、嘉凱城等上市公司。安邦保險除了舉牌萬科A,還五度舉牌金融街,並創下一週內兩度舉牌中國建築的紀錄。另外還有國華人壽四度舉牌天宸股份,陽光保險舉牌伊利股份、吉林敖東,不勝枚舉。通過上述舉牌案例可以看出,那個時候的險資幾乎成了A股市場的主導力量。

應該說那個時候險資發力過猛,最終一批激進型的險資被當成野蠻人逐出市場。現在回過頭來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當初險資是增量資金的代表,當大部分險資離去後,A股市場也就失去了一支生力軍,所以後來A股市場跌跌不休也就不奇怪了。

當初市場人士對險資頻頻舉牌上市公司的舉動有一種解釋,叫“資產配置荒”。現在回過頭來發現這種解釋是多麼離譜,僅僅不過兩年的時間,資產已經比那時便宜了很多,可以隨便配置,還是現金為王。就從剛發生不久的三起險資被動舉牌案例來看,都是被紓困公司有求於險資,險資並沒有主動配置的需求,並且明確表示沒有進一步配置的計劃。原來被逐出市場的險資短期內很難迴歸,現在這些險資是十年怕井繩的心態,這需要進一步明確市場規則,解除險資入市的後顧之憂。

(本文已刊發於2018年12月15日出版的《紅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