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歐洲小國盛產DJ?

lian某某


這個問題我也很早就注意到了,作為一個電子和重金屬音樂的愛好者,盤點一下那些聲名顯赫的dj,的確有很多是荷蘭,比利時,還有北歐國家的。而且很多都是年輕的90後新生代音樂人。

Alan Walker是挪威籍的英國人,人家是97年的。Martin garrix是荷蘭人,人家是96年的。而一代dj巨星提雅斯多也是荷蘭人,前些日子不幸去世的鴿子王艾維奇是瑞典人,簡基是芬蘭人,Qulinez是瑞典團隊,Dimitri&likemike來自比利時,秀客來自荷蘭……



(dj王國荷蘭)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這應該不是巧合。

所以我想很簡單,像比利時,荷蘭,芬蘭,挪威,瑞典這樣的國家,雖說綜合國力不是那麼顯眼,但民富啊,高福利社會,2018世界人均gdp,上面這五個國家最差的比利時也是世界第20的排名。挪威第4,瑞典12,荷蘭13,芬蘭16。

這麼一想就明白了,別人工作時間短,收入高,社會福利完整,不用擔心養老和看病的問題,那他們當然覺得生活美妙極了,有大把時間蹦迪,充滿了自信和熱情去迎接生活。



他們可以在歌詞和MV中展現到處旅遊,健康運動,熱愛生活,親近自然,積極活潑,自信勇敢的種種意向。


而中國呢,深夜大家都在聽民謠,安撫一下在金錢社會中不知所去的迷茫的心。

舉個例子,毛不易為什麼能成功,就是因為他的歌道出了很多平凡人心中的心酸與無奈。可如果將他放到這些國家,他不一定能成功,別人大概會樂呵呵地拍著他的肩膀——“兄弟,嗨起來,哪來那麼多煩惱!”

所以啊,不同國家之間的民眾對歌曲文化氛圍是有著不同的需求的。因為我們的生活壓力和生活境況不一樣。

第二點,就是國內教育缺乏。

因為貌似除了讀書,家長們就不認可其他的東西。思維太僵化了,埋沒了很多有音樂天賦的孩子,而他們眼中的這種不務正業在別人眼中卻是羨慕不來的驚豔才華。

中國應試教育最擅長的就是培養書呆子,如果我們還抱著這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偏執觀點,那我們和滿清末年的窮酸腐儒又有什麼區別。

我不免又想起了艾維奇,儘管他已死去,但他的歌曲依舊在我前進的道路上治癒著我千瘡百孔的心,那些給予我信心與力量的旋律永遠不會褪色。

就像《the nights》唱到的那樣,那才是我想要的自由,我憧憬的生活與青春。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離開這個世界,所以活出我們自己的回憶,那些自由激情的夜晚將永遠被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