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不能再標“橄欖調和油”了,教你識別符合標準的植物油

食用植物油在人們生活中舉足輕重。今年,多部植物油標準頒佈實施。而本月21日,植物油新國標也將實施,特別提出植物調和油標籤應標明各種油配比。記者昨走訪發現,目前仍有部分調和油尚未標明食用油比例。不過12月21日前已出廠的,可銷售至保質期結束。

新標解讀:橄欖調和油不能叫了,統一改稱食用植物調和油

昨天,市食藥監局食品流通處人員,梳理了今年以來頒佈實施的食用植物油標準。今年7月1日實施的食用油標準有3個,包括《GB/T1534-2017花生油》《GB/T1535-2017大豆油》和《GB/T10464-2017葵花籽油》。

本月21日即將施行的《GB2716-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油》,增加了“食用植物調和油產品應以‘食用植物調和油’命名”和“食用植物調和油的標籤標識應註明各種食用植物油比例”的要求。也就是說,幾種油調製而成時,只能叫“食用植物調和油”,同時配料表註明各種油比例。這就意味著,廠家不能再標“橄欖調和油”“大豆調和油”。

記者走訪:市場上部分調和油尚未標明食用油比例

記者昨走訪市區部分超市,看到眾多品牌食用油在售,不光有單一品種植物油,還有各類調和油。記者注意到,貨架上的調和油,有的已在配料表中明確標註各種油的比例,有的還未標明。如一款福臨門調和油,配料表明確註明:玉米油37%,菜籽油35%,稻米油13%,花生油10%,亞麻籽油5%。而另一品牌調和油,配料表顯示,有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8種不同品種的油,但未標註具體比例。

另外,按新國標,植物調和油不能突出某種植物,一律叫“食用植物調和油”。市場上大部分食用油已做到,但有個別還未到位。如一款“橄欖玉米食用調和油”,配料表標明玉米油87%,特級初榨橄欖油11%,亞麻籽油2%。該油名稱就不規範。

此外,按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部、國家衛健委《關於加強食用植物油標識管理的公告》,在本月21日前依法生產的食用植物油,允許銷售到保質期結束。

市場檢查:一企業少量待檢產品仍在使用報廢QS標籤

記者瞭解到,我市已部署開展食用植物油標識專項檢查。“剛剛接到市食藥監局文件,要求從本月21日起,組織開展為期1個月的檢查,重點檢查生產企業植物油料採購記錄、生產記錄、財務記錄。發現標籤不符合規定、記錄造假、投料和成品物料不平衡的,依法查處。”廣陵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科科長崔生明表示。

按照要求,食用植物油標籤、說明書不得含虛假內容。名稱應反映食用植物油的真實屬性,單一品種的油不得摻其他品種油,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食用植物油調配製成的食用油,應標為“食用植物調和油”,並註明各種油配比。

崔生明說,對於轉基因食用植物油,應顯著標示。如市場上根本不存在該種轉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不得標註“非轉基因”字樣。

江都區市場監管局已對市場上食用植物油標識開展檢查。從檢查情況看,被檢查的5家生產企業,除1家停產,其他企業生產的預包裝食用油,標識標註符合標準要求,未發現虛假宣傳、屬性不真實,以及隨意標註“非轉基因”字樣的情況。

不過在一家食用油企業,發現少量待檢產品使用帶QS標誌的標籤。因今年10月1日起,老包裝帶“QS”標識的食品不得出廠。執法人員當即責令企業整改,停止使用這些標籤。

延伸閱讀:調和油營養更豐富多樣

食藥監總局發佈的消費提示稱,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各種食用油的熱量值大同小異,但其中營養成分種類和含量不盡相同,各有特點。調和油是由兩種及兩種以上油品,經科學配方調製而成,不僅脂肪酸組成的平衡性要好於單一植物油,且含更豐富多樣的微量營養成分,同時改善了食用油營養和風味,比單一植物油更具優勢。

市食藥監局提醒,食用油應從正規渠道購買,注意包裝標籤信息。如為本月21日後生產,對照新國標查看是否規範。鼓勵公眾舉報食用植物油標識的違法行為。

作者:XXX;來源:中國食用油網;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