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老子所說的大道至簡,真正的“道”存在於無形之中

《道德經》:大道至簡,真正的“道”存在於無形之中。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是道德經中開篇的第一章,天地之始中。

在這一章節中就出現了一段話,其中有一句很多人都聽過,叫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道德經》:老子所說的大道至簡,真正的“道”存在於無形之中

這一句話的釋義,就是說道可道,非常道是道德經中的中心思想。這句話出現了三個“道”字,這三個“道”字引起了後人很大的一種困惑。很多人對於這句話,甚至對於整個《道德經》來說,都有不同版本的一種解讀。

到底誰解讀的更深通一點,我們在這裡不予討論,我們只希望讓老子的道德經中的儒學文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有用的東西,讓我們活得更純粹。

在這裡面,第一個“道”和第三個“道”是老子首先提出來的一個哲學範疇。第二個“道”字是動詞。也就是說,以此為言語來說明的那種道。

《道德經》:老子所說的大道至簡,真正的“道”存在於無形之中

那麼第二句叫名可名,非常名。在這句話的釋義中,老子就認為名是人類根據不同事物,很多事物的表面特徵,而做出的一種責任,一種代表。“名”也代表了老子對於事物表面的一種認知,那麼天地之始,也就是說用物來表達,即為混沌未開。萬物之母呢,就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可以擁有來表述。

其實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道。最大的內涵就是在於,它是一種無形的,永恆的一種力量,能夠形容的出來,言語不能夠表達的感覺。

《道德經》:老子所說的大道至簡,真正的“道”存在於無形之中

在這裡,我們插一個題外的話:道和術的區別,“術”是一種手段,是一種技巧,是一種可以用來使用的一種方式。而“道”是無形中的一種智慧,在於一個人的人格之中的東西,叫做道。

這個解讀和老子對於道可道非常道中的解讀,有著不謀而合的一種意思。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德經》:老子所說的大道至簡,真正的“道”存在於無形之中

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句話的釋義,就是說萬物之母,天地萬物之間的一種本源和本性,可以用“有”來表達。“妙”呢,就是一種深奧,一種奧妙,玄奧而不可理解,不可預知的東西。“眾妙之門”:就是說精深而又奧妙的天地萬物之間,變化規律,由此出現的總的一個門。

我們也可以理解到,就是一種無的狀態,一種有的能力,他的本源是無而表現出來的形式卻是一種有的形式,可以生出天地萬物。就是這樣,我們採取一種無的態度去認識一種大道的一種玄妙,可以拋去心中的雜念,把自己恢復到一個毫無思想意識的一個孩童時期,就能體會到真正的大徹大悟的奧妙和玄機,也就是“道”的精髓。

《道德經》:老子所說的大道至簡,真正的“道”存在於無形之中

最後那一段話所出現的“恆有”就是永恆的,這一段話中所說的幾個概念就是道的概念,名的概念,有和無的概念,玄的概念,這些概念組合在一起,統稱為“名”。

用老子的一句話叫做名可名非常名,這些內涵並沒有真正的接觸到了一個真正內涵。道可道非常道,在任何語言和文字中都無法解釋到的真正的含義。

這些概念就是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個道,我們把這樣的一種方式,這樣的一種行為,也可以理解為道的一種方式,道德一種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