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在美國不受歡迎嗎,為什麼?

都是包包


德國車汽車在美國不受歡迎麼,為什麼?

德系車在哪不受歡迎啊?貌似只在東南亞的一些小國、印度之類的地區不受歡迎吧?因為那裡的消費水平不夠!而在美國德系車是非常受歡迎的,但具體問題也得具體分析,車也分不同的級別,德系車在美國銷售的豪華汽車品牌中,還是最受歡迎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在普通品牌中,德系車的大眾銷量的確趕不上豐田,但在美國銷量最好的前幾位應也不是日系車吧?鄙人記得是福特的皮卡,美國人對皮卡有著特殊的感情!


在美國銷售的豪華汽車品牌中,從2016年起奔馳佔據銷量榜首、2017年奔馳、寶馬分列前兩名,而第三名為雷克薩斯、奧迪第四!但隨著奧迪強勢的上升勁頭,2018年奧迪很可能超過雷克薩斯成為第三名,至此在美國的豪華品牌銷量排行中,BBA基本已經佔據了前三名,而雷克薩斯逐漸的在衰退!從下圖就能看出雷克薩斯的銷量在瘋狂的衰減 ,降幅幾乎已經達到了-11.7%這一驚人數字,而第四名奧迪保證了每個月6%的增幅,所以奧迪的銷量超過雷克薩斯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在普通品牌的銷量中,日系車的確是排名比較靠前,前10名中日系車佔據了7個名次,但前三名還是美系的皮卡!行程這個局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美國是日系車的大本營,日系車在美國的價格超低、其次美國消費者不待見大眾!大眾在美國不受待見的原因主要是之前的排放醜聞、JDPower評分過低、以及大眾車子的成本太高(沒法像BBA那樣靠品牌進行溢價,綜合成本壓力),因為大眾車的製造成本高,沒辦法像日系車賣的那麼便宜,所以美國消費者自然不會選擇大眾(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眾車在美國賣8萬元、到咱們國內可能賣到9萬,而日系車在美國賣5萬,而到咱們國內也能賣到9萬,有點欺負人,各位自己查價格去吧,鄙人說的略有誇張,但方向不會差)!
總而言之目前在美國玩不轉的只有大眾,由於之前一段時間大眾的各種醜聞接連爆出,導致出現在的局面,若要緩解至少得3、5年才能得到喘息,而BBA在美國混的很不錯,其實BBA在哪都是硬貨,全世界範圍任意找個三歲小孩都知道奔馳、寶馬好,這就是品牌價值!美國是日系車的大本營,大眾在咱們國內的銷量佔據總銷量的38%,而豐田在美國的銷量佔據總銷量的35%!通過這兩個銷量佈局就能看出大眾、豐田對於不同市場態度的不同,豐田更重視美國市場、大眾更在意咱們國內的市場!所以大眾在美國玩不轉也正常,貌似大眾在美國從來沒行過😂。。


非專業車評


我分別去了幾次美國東部和美國西部。發現兩個地方的人用車差異很大。


在東部,幾乎看不到奔馳、寶馬,比較好的車是野馬、大眾、牧馬人。一般普羅大眾都是開韓國車和日本車,還有福特、道奇等本地品牌。開SUV的人沒有想象中那麼多,大部分大車都是皮卡。我原以為美國人都是喜歡開大車的,其實小車非常多。


而在西部,奔馳、寶馬、奧迪就比較多。但是絕大部分普通人開的車還是很一般的。韓國車和日本車,還有福特、道奇等本地品牌仍然是主流。


美國路上還有很多老車、破車,開了很多年不淘汰的。


說美國本土品牌佔優勢是絕對不符合事實的,放眼看一下就知道,現在美國市場上韓國車是主流,日本車第二,剩下才是福特。我看了這些福特、道奇,就是類似卡羅拉這樣的車。車價便宜,所以賣的不錯。第一次去,我就租了一輛卡羅拉,結果給我一輛道奇。開著還行。美國汽油極其便宜,這輛道奇15美元可以加滿。所以,油耗不是他們首要考慮的。我覺得車價才是首要考慮的。


我觀察下來美國人買車非常理性。在美國地廣人稀,沒有車就是殘疾人,無法出門的。車在他們看來也就是個代步工具。


德國車,在美國是屬於豪華車的,哪怕大眾都是。開在路上就等於說:我是有錢人!


車價也貴一些,所以實在沒有吸引力。


在去胡佛水壩的路上遇到一輛大奔,結果離開胡佛水壩去加油的時候,大奔也來了,一開門,和我一樣,是中國遊客。


因為租賃公司每次都會給我推薦說我們有新的奔馳、寶馬,然後只要加一點錢就可以。我每次都是斷然拒絕。當然,這次也遇到了不拒絕的。



91拍照聊相機


僅僅是大眾汽車在美國不受歡迎,高端德系車還是深受美國消費者的喜愛的

去過美國的朋友留心一下都能發現,與中國市場不同,在美國大街上大眾汽車的出鏡率並不高,馬路上跑到還是以日系、韓系、美系車居多。

但是這隻限於大眾汽車,不能說德國車在美國不受歡迎。

因為即便是在美國,奔馳、寶馬、保時捷也是不折不扣的豪華品牌,是追求性能和品牌消費者的不二選擇。

(2017年美國豪華車銷量榜單,奔馳、寶馬、奧迪分別排名第一、第二和第四位,德系車仍舊是美國豪華車領域的霸主)

當然在平價車領域,德國大眾汽車在美國確實不受待見。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大眾的可靠性實在是比不上豐田、本田經久耐用。

與日系車相比,大眾公司非常喜歡在自家車型上應用新技術,這種富有開拓精神的行為肯定是值得提倡的,否則社會就不會進步了。

但是新技術帶來全系體驗的同時,可靠性必然是比不上老技術穩定的。像是前幾年的雙離合問題就搞到消費人怨聲載道,以至於大眾公司不得不停止在美國市場使用雙離合,全部改為AT變速箱。

(在北美銷售的大眾捷達(國內叫速騰),用的就全部都是AT變速箱)

美國消費者之所以對可靠性極為重視,原因還是在於美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對汽車的使用率非常高。

在美國公共交通不算髮達,人們出門基本都是依靠私家車代步,這時車輛的可靠性就非常重要了。如果車子總是出問題的話,不要說昂貴的人工維修成本了,就是時間成本也是耽誤不起的。

在這一點上,大眾汽車做的確實不好。

除此以外,大眾公司在美國人十分鐘愛的皮卡領域也是缺乏建樹。

要知道,皮卡才是美國汽車文化的靈魂,而這一領域一直是美國車企的天下。這也是為什麼在面對日系、韓系瘋狂的競爭之下,福特和通用依然傲立不倒的原因。

(福特F系列已經連續41年雄霸美國單一車型銷量冠軍,2017年共計賣了896764臺,堪稱美國的五菱宏光)

總而言之,大眾汽車在美國的銷量的確不佳,這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僅僅是代表一家公司,不能以偏概全囊括整個德國車企。在美國,德國汽車依然是高端豪華的代名詞。


千佛山車神


2017年美國汽車銷量共計1720多萬輛,比中國少了700多萬輛,下面來看看在美國銷量前十的都是什麼車?

1、福特-F系列皮卡

福特F系列皮卡共包括F-150、F-250、F-350以及F-450,該系列車型在去年共計售出896764輛,連續第41年霸佔銷量冠軍寶座。

2、雪佛蘭-Silverado

雖然雪佛蘭Silverado的知名度遠不如Ram和福特F系列皮卡,但是去年在美國雪佛蘭Silverado共計售出585864輛,雄踞第二。

3、Ram-皮卡

Ram是道奇在1994年推出的卡車品牌,共有1500、2500以及3500三款車型,5.7L大排量V8發動機完全配得上它強大的身軀。喜愛皮卡的美國人,使得Ram去年共計銷售了500723輛,屈居第三。

位列4-10位則分別被豐田、本田、日產所佔領,或許受大眾排放門的影響,在中國和歐洲賣的極好的大眾在美國銷量十分冷淡,成績最好的捷達也僅僅排在了第41位。

其實美國人買車男女看重的因素區別很大,男人認為:首先是車子性能,其次是外觀設計。而女人認為:首先是安全,其次是價格。由於較低的油價和汽車售價,美國人更傾向於肌肉型的汽車,這也是中國和美國的汽車文化導致的。


EV時代


德國車在美國市場不受歡迎?可以說這純粹是一個偽命題。

德國轎車是高收入美國人的首選,只要買得起用得起,德國車是這部分美國消費者的首選。

當前美國豪華轎車(三萬五千美元以上)市場份額,德國車佔了最大的市場份額,遠高於美日,而且,德國車優勢還在繼續擴大,奔馳在首位已經很長時間,奧迪也已經保持連續70多個月的銷售增長。

每個國家的消費者結構,都是金字塔型的,富有的,支付能力強的,終究是少數,所以,在絕對銷售數量上,德國車確實不佔優,但這不等於德國車不受歡迎,而是錢包不允許自己去歡迎,一旦錢包夠鼓,選德國車的概率還是最高。

可能有人又要說大眾車份額也不高,這又是美日車廠在美國的另一個優勢:廣泛完善的售後網絡,汽車市場是一個門檻很高的市場,銷售網絡和銷量之間的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關係,很難解開。
大眾目前在美國份額提高的一大障礙就是銷售網絡的不夠完善。然而,沒有足夠的銷量,經銷商建網絡無利可圖,沒有足夠的網絡,消費者需要為此支付更多的成本,這對富有的消費者來說,可能無所謂,但對大多數拮据的消費者來說,就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購買大眾車,也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必須達到一定的消費階層。


魚眼貓眼鷹眼


德國汽車在美國確實銷量不算大,根據德國汽車製造協會的數據,三大汽車製造商2016年在美國銷售了133萬輛車,佔美國市場當年總銷售量1750萬輛的7.6%,比上年下降4%。而當年通用17.3%,福特14.8%,豐田14%,菲亞特—克萊斯勒12.9%,本田9.3%,的確美日廠商是北美市場的主要銷售者。

但是另一個數據更有意思,即美國汽車市場高端車型中的40%是德國三大車企銷售的,主要涉及奔馳、寶馬,大眾的保時捷和奧迪,這也是德國車企的一個特點,即高端車方面佔有研發和製造優勢,可獲得相對較多的利潤空間。所以歡不歡迎吧,富人們和高薪收入者還是很歡迎德國汽車的,至於普通工薪階層可能也不是不歡迎,只是囧於自己的經濟狀況。

針對特朗普的不斷威脅,其實在美國銷售的德系車已經大部分在美國本土生產,比如2016年德國車企在美國生產了85萬輛汽車,佔比當年銷售量133萬輛的一半以上。


陳皮果子


為啥日本車在美國受歡迎 而德國車卻不受歡迎?

在美國你到處能看見美國車、日本車,甚至韓國車,但就是歐系和德系車非常少,即便強如奔馳、寶馬、奧迪,也很少能看見,大眾就更少見了,這是為啥呢?

日本車受歡迎的原因

日本車在美國受歡迎,是因為趕上了美國的石油危機,和經濟危機。當時美國油價迅速猛漲,而美國汽車文化又是一皮卡和SUV為主,發動機大多都是8缸以上的油老虎,很多美國中產階級都買不起車,加不起油了。


這個時候日系車進入了美國,在美國推銷廉價的汽車和油耗低的小排量車,拯救了很多中產階級家庭。

另外,由於人工貴,美國修車成本非常高,日本車很少出故障,也給美國中產階級省下很多錢,因此日系車備受歡迎。

德系車不受歡迎的原因

歐系和德系的造車理念都是一個“小”字,跟美國汽車文化格格不入,然而追求操控和速度的德系車,在燃油控制上又不如日系車那麼省,再加上座椅偏硬、偏小(為了操控坐姿低,坐墊硬,還有包裹性,所以德系車的座椅最不舒服)。美國人自然是不會喜歡德系車的。

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德系車在美國售價比美國本土車貴很多,無論是購車成本還是養車成本都要貴,產品質量又沒日系車控制的好,因此美國人沒有喜歡他的理由,除非特別有錢的人,可以買德系豪華車。

但是德國人也不能放棄美國市場,因此專門為美國設計了很多SUV車型,比如寶馬X5、奔馳GL、奧迪Q7都是給美國設計的, 甚至寶馬X5、奔馳GL根本就是在美國設計生產的美國車,只是掛著德系的牌子而已。

然而大眾品牌就沒那麼幸運了,人們都知道大眾的精髓就是高爾夫,一個平臺發展出各種車型,但高爾夫就是緊湊級車,怎麼變化都不能滿足美國人的需求。

在美國最受歡迎的大眾車

也別說,還真有一臺車是美國人最喜歡的大眾車,那就是“途昂”,當然,在美國不叫途昂,叫做Atlas,這款車不但受到美國民眾歡迎,美國媒體也大肆鼓吹。就是因為途昂確實是按照美國人的文化喜歡設計製造的,要知道那臺2.5T發動機在美國一直是給捷達使用的發動機,使用了10多年了,從來沒出現過在中國,直到途昂上市,中國人才首次看到大眾2.5T發動機。

很多人以為途昂是大眾糊弄中國人的,其實你“自作多情”了,因為中國人“好大喜功”的購車思維跟美國人很像,所以大眾Atlas在中國才賣的那麼好。

白希文評價

其實日系車在美國受歡迎已經成為老黃曆,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2018年美國失業率達到近30年來的最低點,因此日系車大多滯銷,就連美國轎車銷量冠軍本田雅閣都不得不停產,美國人都回歸到買大排量SUV的市場,而類似於途昂這樣的德系車反倒比日系車更受歡迎了。


白希文


其實美國市場中銷量最高的汽車還是美國本土品牌,然後才是豐田、本田、日產這些日系車。德國品牌進入美國市場其實並不晚,最早的應該還是大眾第一代甲殼蟲,而且大眾甲殼蟲的生產地點最終就落在了美國的近鄰墨西哥,至今墨西哥也是大眾汽車重要的一個海外分廠,最新一代甲殼蟲也依然在這裡生產。

大眾汽車對美國市場的誠意其實一直都不低,像Jetta(捷達)其實就是大眾汽車專門為美國市場開發的車型,Jetta也就是大眾高爾夫的三廂版本。1979年進入美國市場後,不僅發動機需要根據美國的排放標準進行重新的設置,整車配置也需要進行一定的提升,當時的Jetta GLI在同級車中綜合性能、整車配置其實都已經很高了。

發展到第四代時,美國市場的車名甚至都沒有跟著美國市場以外的Bora(寶來)而更名,在第六代Jetta(也就是現在這代一汽大眾速騰)個別車型出現扭力梁後懸架斷裂的問題時,也以最快的速度對美國市場銷售的車型進行了及時的處理。

真正讓德國車在美國普及率不如美系、日系品牌的原因應該還是可靠性的問題,相比於保有量最高的美國三大本土品牌皮卡,以歐洲用車環境、道路環境為參考依據開發而成的德國車,肯定是不具備可靠性方面的優勢的。福特、道奇、雪佛蘭、GMC品牌旗下的皮卡很少採用不成熟的技術,雖然有些技術相對比較落後,但是貴在可靠性高、不愛壞,即便出現一些故障,在美國本土生產的部件,成本也要比海外進口低很多。採用比較成熟的技術,維修起來也要容易一些,維修、保養的成本自然也會低不少。

而像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這樣的車,保有量極大,再加上美國並沒有任何車輛使用年限上的限制,很多開了很久的車依然在正常使用。而車齡超過十年的這些日系車,通常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所以在維修、保養方面並不需要花太多錢。

而德系車,特別是奔馳、寶馬、保時捷這些製造成本偏高的品牌,一些中、高端的車型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維護、保養成本會大大提高。其實不僅德國車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不高,法國汽車品牌在美國也幾乎絕跡,英國、意大利汽車品牌,除了高性能跑車、豪華車以外其實也很少在美國市場出現。美國人不大喜歡德國車,可能還是從綜合用車成本方面考慮的吧!


車知嘛


在美國最受歡迎的是美國車,然後是日本車,然後是韓國車,然後是德國車,德國車怎麼就不受歡迎了,奔馳寶馬和雷克薩斯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豪車,如果說不受歡迎的應該是大眾,但是很正常,除了中國和西歐幾個國家,大眾也沒有幾個國家歡迎啊,大眾在美國的境地可不是大眾水軍所說的那幾個滑稽荒誕的理由,比如第一,豐田進美國早,大眾進得晚,第二,美國是日本的爹,所以買日本車,德國牛逼所以美國不買,第三,大眾在美國是豪華品牌,有錢人才賣得起,而豐田是因為賣得便宜才有人買。這都是錯誤的,大家可以去查,在70年代以前,大眾是美國市場進口車銷量排名的老大,進入美國市場更早,直到70年代石油危機日系車才在美國市場銷量猛增,而大眾由於自己技術落後,銷量開始下跌,一直跌倒90年代末,就跌成這奶奶樣了。大眾在美國的定價與同級別相當,基本是起價低於豐田,但最高配價格高於豐田的最高配,就是這個樣子。大眾在美國銷量差根源還是產品力不行,汽油車沒有任何優勢,柴油車不錯,卻是造假,發動機,變速箱都不怎麼樣,質量穩定性也就比克萊斯勒強點,美國老百姓買車不是為了裝逼,而且修車太貴也太麻煩,得自己修,所以很少選擇大眾。


lllllaohai


有人說是北美用車環境與歐洲不同,美國地廣人稀,歐洲巷弄狹小緊湊;所以美國人喜歡大車,而歐洲小車、柴油車比較吃香。是這樣嗎?看看北美那麼多小型日系車,大都是像思域這種級別的,北美思域還有兩廂款呢,誰說美國人都需要大車?

德國車在美國賣不過美國車、日本車的最大原因就在於成本。

看看德國車的發動機艙,再看看日本車的發動機艙,前者井然有序,整齊規範,後者就嫌亂了,可是呢,日本車的造車成本、維護成本遠比德國車低。事實上,發動機艙井然有序、整齊規範並不能與皮實耐用畫上等號,機械領域有個基本原則,越簡單越不容易出毛病。德國人在機械設計上有較為嚴重的強迫症,要能用還要好看,好看的結果就是更復雜,導致其故障率往往比日系車還高。因為故障率較高,加上零件成本高,整車的使用和維護成本就上來了,遠不如日本車系。

再舉個例子,喜歡玩遙控車的網友比較能體會。日本有兩大遙控玩具品牌,一個是田宮(TAMIYA),另一個是京商(KYOSHO)。田宮的遙控玩具還原度極高,各種細節表現如同真車一般,十分之一比例的遙控車的零件就等於是真車的十分之一的大小,照後鏡、剎車燈等等都是縮小比例的,因為細節豐富,零件也就脆弱,一個翻車就能把遙控車車體外突出的部分全部搞散掉,所以很多田宮遙控車玩家只享受組裝的過程而不是在室外享受操控遙控車的快感。京商的產品就不一樣,京商強調操控時的快感,所以穩定、皮實,外觀的還原度沒那麼高,老實說,20米開外你能看到車子上多少細節呢?

田宮模型的遙控車就像德國車,細節質感一流;京商的遙控車就像日本車或者美國車,簡單、耐用、成本低。不過,日本車之所以能在北美打下這麼好的成績還有一個獨門絕技,那就是內飾質感,日本車有便宜的車系,也有高檔貨,而高檔貨還延續了耐用的體質,想不成功都難。

只不過,超大排氣量、超大扭距的大型皮卡、貨車,日本車還是不如美國車,但如果用德國人造車的方式去設計生產超大排氣量、超大扭距的大型車,更不可能是美國人的對手,因為德國人會造出兩倍於美國車成本的車,維護成本也遠高於美國車。

德國車在美國也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終究還是有人欣賞德國人那套,但是從全美國的角度來看,其理性的用車文化,車子是一個如同烤箱、電冰箱一樣的日常工具,好用、耐用、實惠才是硬道理,與其說日本人比德國人更能吃透美國社會這種用車文化,還不如說,德國人不願意去改變自己配合他國市場,說真的,也改不了,吃過德國人的早餐就立馬能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