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電動汽車越來越成熟,如果不考慮長途,買車還有必要去買燃油車嗎?

手機用戶3706640246


當然有必要。

1、電車實際更費錢

首先,一臺比亞迪唐多少錢?其中電機和電池費用佔到全車一半以上,當人們喜滋滋開電車時候,你可知道,這臺車一天不如一天,當三年過去了,你會發現續航里程僅僅買個菜而已,換電池的時候你就知道肉疼了,現在市場上一組小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就得1000元,到時候來回換電池你就知道多費錢了。

2、車位問題

家庭有車位的是少數,大多數租車位或者亂停,所以大多數家庭也就是隻有一臺車,即使不考慮長途,但是一天來回充電也會非常麻煩,而車位上壓根沒有充電樁,即使安裝,三萬元一個充電樁,這個費用有人願意出嗎?

3、遲早會心煩

之前在家送豬肉給業主,騎電動車就是每天都要充電,有時候忘了,好吧,第二天工作沒辦法了,後來買了燒油汽車,一週加一次油就可以了。現在的汽車亦是如此,如果前天充電,第二天送孩子上學,後果就是遲到額。

4、短途自行車就能解決,汽車就是長途跋涉而用。

這種觀點可能有人要噴我了,可是實際上確實如此,市裡的話那麼堵車,何苦天天充電整個汽車?汽車就是自駕遊或者回老家而用,才可以發揮汽車作用。

在其位,謀其政,電車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加油。


巫婆說車


我認為可以考慮電動汽車,有這麼幾個原因。

1.省錢。

這個主要是兩個部分,首先現在的油價是越來越高了,未來肯定還會繼續升高,而電費比較便宜啊,大概只有油費的三分之一。其次,電動汽車有國家和地區的補貼,地區的補貼根據當地的政策不同而不同,國家根據車的續航給到2——5萬的補貼,現在大部分汽車都能達到5萬的補貼。


2.時尚

有些人喜歡嘗試新鮮的東西,電動汽車也確實非常的時髦、先進,同樣的價格下,電動汽車的外形比較好看。


3.方便

有的人說不買電動汽車就是充電不方便,我為什麼反而說方便呢?因為充電站的數量比較少,所以長途出行不方便,一旦拋開這一點,電動汽車在家裡就能充電,不用到處找加油站,這也是一種方便。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能源的問題導致電動汽車肯定是未來的趨勢。


大大大大歐巴


短途或者省內出行的話可以考慮以新能源車為主,當然燃油車也有它的優勢。

我以我所在的浙江省為例,南北和東西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比如從嘉興到蒼南,高速通行全程450公里左右。

能滿足續航里程達450公里的純電動車是不多的,說白了只有特斯拉能到超過500公里,大多數國產車包括比亞迪續航里程在250到350之間。

那麼還要考慮到特殊路況帶來的額外耗電損失,比如堵車、開空調和開車習慣,因此實際上特斯拉續航在400公里左右,國產車則在200到300之間。

那麼如果要在省內實現一次充電通行基本不太可能,除非選擇特斯拉的高續航版,一般都需要進行二次充電,特斯拉在超級充電站30分鐘充一半,一小時充滿,國產則在1到1.5小時左右充滿。

也就是說要實現省內通行的話,特斯拉比起燃油車需要多出至少半小時,國產則需要多出至少一小時的里程時間。這裡就體現了燃油車的優勢,如果是公幹時間緊湊的,顯然電動汽車不是最佳選擇。

如果在市內通行的話,電動車確實是一個最佳選擇,首先怠速能耗少,不如汽油車怠速油耗高,新能源汽車不限行、不限號,購買特斯拉還能免費使用超級充電站充電。

新能源車的優勢還表現在價格上,隨著1.5T小排量購置稅優惠政策的結束,燃油車已經收不到任何補貼,而新能源車免徵和優惠購置稅還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延長3年,到2023年才結束,你有充分的時間考慮選擇新能源汽車。

未來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開放程度還要增加,包括“開放股比”,也許馬上就能見到在自貿區特斯拉獨資的純電動車廠,至少你可以買到更便宜的特斯拉了。

喜歡請點贊關注,每天都有不同的汽車資訊~


普叔街車


真的沒必要了,一是燃油車的大限也是越來越近,二是電動汽車的技術也已經比較成熟,現在買車的話,當然選新能源。再者,題主的顧慮也是多慮了,現在的電動汽車,已經可以基本排除里程焦慮了。

現在像e6,秦ev這類電動車型,續航里程都能保證在300km左右,而且現在的高速公路服務器基本全都有快速充電樁,這種車型充滿電也就是1個小時20分鐘,40分鐘就能充85%的電量。然而在持續高速駕駛三個小時後後,肯定也是要休息的,下了車插上充電槍,該去衛生間去衛生間,該去補充能量就去補充能量,隨意休息一會,車子基本就充滿電了,之後又能跑個300多公里了。哪怕是下了高速繞路,也很少有能繞幾百公里的,下高速前充滿電、下路也能跑300多。

所以,出門玩的話,只要規劃好路線,純電動車也已經可以沒有里程焦慮了,現在很多人對新能源車都只是聽說過的狀態,甚至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在這種前提下,國家都已經在所有高速路上佈滿了充電樁,以後不長的時間了,國道省道上也會相當密集。現在買新能源車的都是先行者,這都是最早一批體驗到便捷的人。

個人看法,支持新能源。


天和Auto


1、首當其衝,充電樁。目前西安出租為純電動車,採用的充電模式是商用充電樁,印象裡1.2元/度,目前西安各老小區很少有支持安裝充電樁的,部分新小區除外,其次充電樁價格2-3萬價格不等,費用較高。

2、電池使用壽命問題。電動車輛電機,電池的價格比例佔到整車價格70%以上,每更換一次費用也較高;目前正常電池使用3-4行駛里程會大打折扣(具體比例因未使用過無法做具體限定)。

3、車價問題。電動車目前加強國家補貼,當地市政補貼,最低價格也得在13萬左右,加上車輛保險,等落地14左右,如果不考慮品牌,舒適型,駕駛感,純為代步車輛,同尺寸車輛比亞迪秦和比亞迪L3對比,價格懸殊5萬以上。

4、環保角度。目前世界上推廣電動車最快的國家就是中國,同時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一塊手機電池的汙染可以擴大到一個足球場大小,具體車輛電池汙染未見過具體數據;車輛充電,在中國電力以煤發電為主,產生的一度電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汙染,遠大於產生同等里程的汽油(這個可以百度驗證)。


用戶151460368


1、電動汽車的組成包括: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驅動力傳動等機械系統、完成既定任務的工作裝置等。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是電動汽車的核心,也是區別於內燃機汽車的最大不同點。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由驅動電動機、電源和電動機的調速控制裝置等組成。電動汽車的其他裝置基本與內燃機汽車相同。

2、電動汽車的組成部分是由蓄電池——電流——電力調節器——電動機——動力傳動系統——驅動汽車行駛。

3、它本身不排放汙染大氣的有害氣體,即使按所耗電量 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汙染物也顯著減少。

4、電動汽車維護部分比燃油汽車減少一半。

綜合考慮,不出遠門,還是買電動汽車划算。


雜談家長裡短


第一,現在的電動汽車,市場含有量不去燃油汽車大,而且大多數新能源汽車還都屬於試水階段,技術不與燃油汽車成熟穩定,技術比較先進的電動汽車價格和燃油的價格幾乎差了一半,消費較高,不能滿足大多數消費群體的價格需求,所以燃油汽車還是有一定的必要和明顯的優勢的。

第二,新能源汽車大多數依靠電池儲存電量,電動汽車,車輛體積有限,一半隻可以供應300公里的續航電池,而且價格上也比燃油的要高很多。維修保養更是不方便,一套電池組都得幾萬塊錢,雖然很多廠家都給出了包修包換的政策,可是買車畢竟是個長久之計,價格也不低,而燃油汽車的保養費用,相比之下就會便宜很多,三年年幾千塊錢的保養費用,加上郵費和五年還一次的電池電機組的費用差不太多,更何況電動車還要承擔的電費,本來成本就高。

第三,現在的電池主要以三元鋰的電池為主,長途的電動車基本是現在 以電動大巴,公交車為主,而這些一般都是用的磷酸鐵嗯電池,而且大多數都是電氣混動的車型,更何況價格上都是百萬上下。不是一般客戶可以接受的

第四,就是充電的問題,跑個長途,如果沒有充電樁可就麻煩了,如果是混動的還好,可如果是純電動的可就麻煩了,,即使有快速充電器。也不一定好用。要知道快速充電是對電池有損傷的。

綜上來看,電動汽車現在還處於市場過度階段,除了燃油經濟性,在家就能充電的便利性,還有一個就是舒適性,其他的還是不能完全和燃油汽車比肩的。相比之下,燃油汽車,從保有量,還有價格,市場效應,還有加油的便利性,優勢仍然比電動汽車大,要不然那麼多的加油站怎麼取消啊,還有就是現在國家也開始推出低排量,低排放的政策,更是退出來新燃油的政策,所以燃油汽車仍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用戶282392014


電動車發佈說明內容上,我認為必須說明的有以下幾點。

1.常溫下電池充電時間及使用能耗比,冬季惡劣天氣下,電池充電時間及使用能耗比。

2.市區20-40km速度狀態下,有效行駛里程數據。長途高速80-120km速度狀態下,有效行駛里程數據。

3.電動汽車電池使用壽命,及電池組更換所需費用,電池保養維護費用。

4.電動汽車整車保養維護費用,以及整車使用期限。

5.電動汽車保險是否包括電池組部分?


清風高明月


首先要走出電動車省錢的誤區!電動車二手更本賣不出去說當廢鐵賣只是有一小點點誇張!

電動車的電池非常昂貴!一塊10萬左右,3年五年就得更換,要不然車子更本不能上坡,續航能力就出了小區基本就沒電了,而且時速10碼,沒有廣場舞大媽速度快!我有沒有吹牛騎過電驢的都知道!

你用燃油車三年五年能燒十萬塊錢的油?開頭一兩年確實充電便宜!換電池的時候就該心疼錢包了!電動車對比燃油車唯一的優勢就是上牌容易,其它基本沒什麼優勢!


qzuser208136142


我開電動車有一年了。電動車最大優點是結構簡單,基本不用保養,家裡充電的話,每公里電費1毛錢,相當的省錢。最大缺點是續航不到200公里,跑長途,基本跑一小時,充電一小時。還有就是如果賣車,非常不保值。如果短途用,可以考慮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