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麥城是今天的哪個地方?

黎繁


三國演義裡的“麥城”,若從演義裡推敲,應是現在湖北省江陵縣一帶。


關羽困麥城之際曾向公安的傅士仁、上庸的劉封、孟達討救兵,以解燃眉之急。

筆者喜讀“三國”,愛好鑽研,將關羽敗走麥城之內幕以個人見解,以饗大家。

深謀熟慮的襄樊之戰,東吳拿下了荊州,曹魏樊城得以解圍,關羽被迫圍於麥城。在這節骨眼上仍是勝敗難定,憑關羽的威風誰不懼怕三分。殺不了關羽,對東吳、對曹操永遠都是戰爭隱患,為了擒獲關羽,必須從計謀到博殺做到萬無一失。

孫權麾下軍師呂範為其佔出“周易”一卦,名“地水師”一一“坎宮”第八卦,又為歸魂卦,屬水屬北,更有玄武臨應,從“天干”甲子計算應為甲日,還原當時其卦象為:










本人有“白蟻仙人傳”周易手抄秘藉真本,各卦卦首都有讖語一首,測事十分靈驗。其“地水師”卦讖語曰:“地勢臨淵之象,以寡伏眾之意”。

歸魂卦,“歸”,意為關羽定返回西川、方向往北,可設兵截殺;意二為“歸宿”,關羽氣數己儘可擒獲也;歸也為擒到手之意。

讖語中“地勢臨淵”,關羽己是窮途末路,按“世”爻是午火,關羽往南才有生路,可往南是長江天塹,要麼投降東吳,這兩條是關羽無法選擇的。往北屬水,水克火,凶多吉少。關羽雖勇冠三軍,卻有勇少謀,於麥城當晚戍時往北臨沮小路突圍,犯了兵家大忌,哪知東吳早就為他布好了羅網。“首爻”是子孫寅木,配“六神”是青龍,青龍為吉祥神,東方為甲乙木、東方位置為青龍,若是寅日、寅時用兵往東虛張聲勢,能沾天時相助,尚有一線生機。

就此卦十分符合卦理,讓內涵人看了心悅誠服,值得推敲。所以一場戰爭的勝負,勇與謀相得益彰。


洞悉人生楊稼


三國名將關羽最終敗走麥城,自己身死不說,也讓劉備集團徹底丟失了荊州之地。那麼,關羽敗走的麥城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呢?答案其實很明確,即是今天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麥城村。



其實,麥城這個地方在關羽之前就已經很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璨曾經寫過一篇著名的《登樓賦》,這篇賦裡,王璨所登的樓即是麥城的城樓。當陽這個地方與三國相關的故事很多,著名的就是長坂坡趙雲七進七出救阿斗以及張飛喝斷當陽橋。

關羽之所以敗走麥城的原因,一是劉備集團當時所治的荊州,在今天湖北的公安縣。關羽從樊城撤兵回荊州的途中,得知荊州已經落入了孫權之手,他回不去了,於是,他只能轉而向蜀中轉移。



當年劉備攜新野百姓逃亡,也是從樊城過江,一路走到當陽被曹操趕上,所以,關羽其實是走了一回當年的老路。只不過上一次他去的是江夏,即今天的武漢。而這一次他要向西去,當陽正好在這中間。

當陽今天屬於是宜昌代管,因此,關羽想從當陽經宜昌回成都。然而,東吳當時在佔領荊州之後已經迅速佔領了夷陵一帶,等於是切斷了關羽回成都的退路。



麥城在當時是一座已經被廢棄的城池,既無糧食也無人口。關羽一路且戰且退,最終兵敗被擒。


傅斯鴻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蜀漢大將關羽、張飛、趙雲都曾與一座城市結緣,歷史就是如此之巧合。

歷史上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敗走的麥城,正是當年張飛“當陽橋頭一聲吼,嚇斷橋墩水倒流”之地,也是趙子龍大戰長坂坡、單騎救主、七進七出曹軍大顯神威之地。這便是如今的湖北省當陽市——東漢末年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座城市。

關羽被殺死後,其頭顱被東吳取下後送給了當時的魏王曹操,曹操怕得罪激怒劉備,再加上曹操一生愛惜關羽之才,賞識其忠勇不事二主的仁義氣節,遂為其打造身軀,以諸侯禮儀將其頭顱安葬在洛陽城,其屍身則被東吳吳主孫權以諸侯禮葬在了當陽市。劉備則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今天的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而有了:“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之說。

麥城如今在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距市區玉陽鎮20餘公里。也正是因此,關羽、張飛、趙雲都在當陽市留下了自己的故事。只可惜張飛、趙雲是大顯神威,關羽是虎落平陽被犬欺。


十分榮幸曾經親自拜謁過當陽市的關陵,氣勢恢宏,配得上關羽之義薄雲天。三國時期的關陵只是一個土堆,當地人稱“大王冢”,隨後隨著歷代對於關羽的推崇日益增加,關陵的面積也不斷擴張,建築也不斷修建修繕一新,到了明清時期,關羽被封為“武聖”,其墳冢也開始稱作關陵。成為了與孔子並世的武聖人!

如今的麥城因為千百年的時光流逝,歲月變遷,早已經蕩然無存,只留下了一段斷壁殘垣向我們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珞珈山的貓


麥城就在我老家,麥城就在現在的湖北省宜昌市下轄的當陽市兩河鄉,省道107兩河鄉麥城村路邊,沮水南邊,現在遺址僅剩一個土堆和一塊碑刻,幾十年前還有舊城的土城牆遺址,現在人口密度加大農民開墾過度土城全被種上莊稼。

麥城可能是中國唯一的一個沒有遊客的著名遺址,原因是中國人的迷信說法,我們當地人假如這段時間不順的話,就說,我最近走麥城啊!

當年關羽率兒子一行逃至麥城,因麥城就是一個長兩三百米、寬兩三百米的一個小城,城牆也不高沒有護城河,幾百戶人家,關羽一看不是久留之地,半夜悄悄地打開城門衝出包圍圈,向西北方向逃去,哪知道呂蒙己派人在麥城西北三十多公里的必經之地挖好陷馬坑繫好了絆馬索。關公被擒後呂蒙怕劉備報復,就將關羽的頭顱獻給了曹操,曹操就給關羽裝上木頭身子葬在了洛陽,現在叫洛陽關陵。關羽身子裝上木頭後葬在當陽城西兩公里的地方叫當陽關陵,據說在關羽家鄉山西解州還有一個關陵是衣冠塚。

在當陽城西南十多公里玉泉寺有一關公顯聖處,傳說當年關羽被呂蒙所害,陰魂不散經常在玉泉寺上空大喊:還我頭來!玉泉寺的住持是關羽的朋友,他說,你殺了那麼多人誰還他們的頭?關羽的魂魄後來才不叫了。

城西的關陵面積有五六十畝地,原來破敗不堪,清朝末年一位知縣主持大修過,解放後又多次維修,陵園裡邊的柏樹全沒頭,都是幾百年的柏樹!

關羽雖沒當過皇帝但他死後享受皇帝的待遇,埋他向地方稱為陵並且還有三處。關羽是中國唯一被神化的人,在廣東福建江浙臺灣都被當作財神爺天天供奉,臺灣每年春天都組織龐大的隊伍到當陽關陵拜偈關羽。


東風己來


麥城位於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鄉境內,距平陽鎮20餘公里。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關羽被孫權所襲,曾經逃到麥城駐軍,後來仍被孫權所殺,留下了“敗走麥城”的故事,麥城因此而聞名中外。


漢獻帝建安24年(公元219年),關羽為了響應劉備在漢中取得的勝利,也從荊州出兵進攻襄陽和樊城。面對關羽的突然進攻,曹操臨時派遣于禁、龐德等人協助曹仁守城。但8月份時,漢水突然暴漲,于禁的軍隊遭遇洪水。關羽趁機大破曹軍,擒殺龐德,降服於禁,這就是有名的“水淹七軍”。

關羽的軍隊主力盡出,一路進攻襄陽,一路進攻樊城,試圖挺進中原腹地。當時曹操手下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等人都向關羽投降,而許昌、鄴城、宛城附近均有山賊響應關羽。一時之間,關羽聲勢滔天,連曹操也想遷都到河北鄴城避其鋒芒。


不過,曹操後來聽取司馬懿的意見,與孫權暗中結盟夾擊關羽,並命大將徐晃率軍進攻關羽。同時,孫權也趁關羽北伐的機會,派呂蒙、陸遜等人偷襲江陵,佔領了關羽的後方,從而使關羽腹背受敵。

關羽在樊城被徐晃擊敗後,本想退回江陵,卻發現後方的公安、江陵已全部被吳軍佔領。在曹操與孫權的夾擊下,關羽進一步兵敗如山倒,被迫撤兵西還,荊州的7萬大軍土崩瓦解。關羽只得率領少數殘部駐紮在麥城,準備往益州地區逃竄。

據《當陽縣誌》記載:“麥城在縣東南五十里,位於沮、漳二水之間,傳說在春秋時期由楚昭王所修築。

由於孫權派人將麥城外團團圍住,所以關羽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率領10餘名騎兵從城後的小路逃走。不過孫權的部將朱然、潘璋最終還是在臨沮一帶將關羽、關平父子擒獲,並交由孫權處死。


歷史的荒野


荊州是劉備集團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所以劉備委派心腹大將關羽在此鎮守,並制定了北拒曹、東和孫吳的戰略方針。但關羽其人盲目自大,致使荊州被東吳佔領,關羽率殘兵倉皇出逃,在麥城一帶被東吳伏軍襲擊,隨即被殺。因為這個典故,所以後人常用“走麥城”來比喻失敗或者背運。關羽被殺多年以後,羅貫中在《三國演義》“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一回中再現了當年關羽夜走麥城的景象,通過小說的傳播,偏遠小城麥城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三國時期的麥城究竟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呢?

麥城遺址。當年的古戰場,如今只剩斷壁殘垣

麥城其實就在湖北宜昌當陽市兩河鎮境內,據《當陽縣誌》記載,麥城在春秋戰國期間築城,當時屬於楚國管轄。歷經歲月和戰火的磨礪,當年的麥城如今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一抔黃土和滿目的雜草亂樹,附近一處村莊名曰“麥城村”。麥城遺址距離當陽市區25公里,地處荊州之西,是荊州通往蜀中的必走之路。關羽丟失荊州後,率殘部西去成都,最後被困麥城,在此殞命。

當陽關陵

關羽死後,其首級被孫權送給曹操,身體就地掩埋。所以今天有兩做關陵,一處位於湖北當陽,一處位於河南洛陽。


民國年間那些事


本人今年正好去過湖北當陽,可以來靠譜回答這個問題。

當陽是宜昌下屬的縣級市,但在三國時期,卻發生過兩次重要事件。一次是劉備被曹軍追逐,路過當陽長坂的時候,差點被追上,妻子都丟給趙雲保護了,幸虧有張飛斷後才得以逃脫。《三國演義》中的長坂坡之戰,即從此而來。今天去當陽市區,還有長坂坡公園、娘娘井、太子橋、長板橋遺址等旅遊景點。

另一次是關公敗走麥城。麥城也在當陽,今天兩河鎮麥城村的沮水西邊就有麥城遺址。麥城遺址交通不太好,在麥城村裡,兩河鎮下公交還得走兩公里路,導航定位也不太準,去村裡多問問路人。今天在當陽市區,有關帝陵,葬的正是關羽的軀體,而頭顱葬在洛陽關林。當陽西南部則有糜城遺址、周倉墓、玉泉寺和麥城遺址等旅遊景點。


林屋公子


歷史上關羽敗走麥城,最後在臨沮被孫吳擒殺,那麼,麥城到底在什麼地方,還有就是請劉封、孟達等人派兵救援,為何他們見死不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關羽,關二爺,三國一狠人,武藝高強,但他心比天高,目中無人,永遠就是除了劉備,老子誰也不服。當然這是強者的驕傲,但驕傲過頭就是作死。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北取襄樊,水淹七軍,擒于禁,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都被嚇到了,差一點就準備遷都了。後來,在司馬懿等人的建議下,聯合東吳,南北夾擊關羽。關羽大意失荊州,關羽敗走麥城。

關羽敗走的麥城在今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距市區玉陽鎮20餘公里。麥城在歷史上由於常年被洪水浸蝕沖刷,流沙覆蓋淹沒,麥城現僅留有殘垣斷壁,南北長600米,寬100米,高30米,似一座小山的古城遺址而已。



當時,關羽敗走麥城後,離他最近的是近在咫尺的臨沮(屬於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而關羽選擇向上庸求救,劉封、孟達拒不出兵援救。關羽沒有辦法,就帶著十幾個騎兵突圍,但被東吳朱然、潘璋在臨沮擒殺。

很多人會問蜀國五虎上將的馬超不是督臨沮,為何關羽會捨近求遠,不向臨沮的馬超求救,而是向劉封求救?主要原因是馬超督臨沮只是遙領,有名無實,當時臨沮並非是蜀國的地盤,馬超也沒有在臨沮,因此關羽只能向上庸的劉封求救。而劉封之所以不救關羽,一是上庸為蜀軍新佔領的城池,局勢不穩,兵力也不多,難以派兵救援。即使救援關羽也只是杯水車薪,不僅救不了關羽,而且還可能把上庸給賠進去。二是關係不到位,關羽目中無人,典型的情商低,早把眾人給得罪了,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豈能玩命去救他呢?

總之,當時關羽敗走麥城,可謂四面楚歌,想要逃出昇天,真的是很難很難。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麥城遺址現只存在一些斷壁殘垣,大部分被黃土所覆蓋。根據《當陽縣誌》記載,麥城據沮水、漳水之間,離縣城東南方五十里處。大體上是現在的當陽市兩河鎮境內,距市區玉陽鎮20餘公里。下圖即為麥城遺址碑。

麥城在三國時期屬荊州南郡,是個很小的城池。當時南郡境內有三個堅城,一個是江陵,一個是樊城,一個是襄陽,而麥城根本不起眼。麥城之所以爆得大名,完全是因為當年關羽敗走麥城的原因。那麼關羽明明都已經兵圍襄樊、威震華夏了,為什麼會突然敗走麥城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公元219年,曹操與劉備爭奪於漢中,孫權趁機進攻合肥,魏國東、西兩線作戰,兵力告緊。關羽看到有機可乘,於是決定北上進攻襄、樊,拔掉曹魏在荊州地界上的這顆釘子。

關羽在進攻前已經謀劃好了,鑑於荊州與東吳的緊張摩擦關係,關羽並沒有放鬆對東吳的防守。他派糜芳堅守江陵,傅士仁堅守公安,又沿江設置高寨,以烽火為信號傳遞信息。做好這一切後,關羽領兵北上,開始進攻襄樊。

當時襄樊守軍很少,關羽很快便包圍了襄樊。而且適逢漢水暴漲,平地漲水數十丈,樊城眼看就要被淹沒。這時駐紮在樊城以北的于禁七軍也因為漲水的原因,被迫兵退高堤之上。關羽撐船來戰,

于禁困於絕地,於是投降。龐德誓死不降,被關羽所斬。

這時關羽的兵力更盛,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什麼問題呢?兵員太多,軍糧太少。再加上連日大雨,影響運糧,因此關羽急需解決缺糧問題。關羽寫信怒斥糜芳和傅士仁運糧不力,還說回去後再以軍法處置。兩人心中害怕,於是信念開始動搖。

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及,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懼。

此時孫權比關羽更焦慮,如果關羽拿下襄樊,那麼可能東吳就再也沒有機會奪回荊州了。關羽北上,江陵守衛鬆懈,正好有機可乘。但是出兵需要一個藉口,什麼藉口呢?等來等去,真的讓孫權等來了。

關羽由於長時間等不來軍糧,於是強行霸佔了東吳儲存在湘關的糧食。孫權知道後暗喜,自己等來的機會終於來了。於是孫權開始以關羽擅自竊取東吳糧食為由,暗自偷襲荊州,怎麼偷襲呢?分兩步。

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

第一步,給曹操寫信,約曹魏南北夾擊關羽。第二步,想辦法讓關羽將守衛江陵之兵帶走。孫權很快和曹操取得聯繫,雙方約定了戰勝關羽後的利益分成。然後孫權又故意讓陸遜代替呂蒙為大都督,陸遜給關羽寫信,盛讚關羽威武雄壯,有當年韓信之風。關羽上當,於是調走了荊州之守軍。

後來,陸遜派兵偷襲了秭歸,陸遜白衣過江偷襲了江陵,相繼誘降了懼怕關羽治罪的傅士仁和糜芳。關羽後路被切斷,而此時曹操也派徐晃、張遼去援助樊城。徐晃先到,用聲東擊西之計破關羽的圍寨,樊城之圍遂解。關羽得知呂蒙偷襲荊州,於是引兵退去,徐晃奉曹操之命沒有追擊。

關羽走到麥城時據城自守,派人與呂蒙溝通。呂蒙善待使者,瓦解關羽士兵鬥志。孫權又寫信誘降關羽,關羽假裝許諾,暗地裡計劃逃跑。此時陸遜據守秭歸,呂蒙據守江陵,北方又有曹軍,所以關羽只有向西北方向突圍。

關羽的逃跑方向基本只有這一條路,因此孫權早派人有埋伏。吳軍大將潘璋率部下在臨沮伏擊逃亡的關羽,成功將關羽斬殺。自此,一代英豪走完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

關羽之亡亡於自傲,而麥城這個地方見證了這個英雄人物最後的歸宿。千百年來時代變遷,麥城已經淪為斷壁殘垣,早被黃土覆蓋,但關羽的名聲卻隨著時間的流逝卻越來越響,這不得不說是個傳奇!


每日趣評


我是麥城人,一小時前,我剛介紹麥城,看到這個題目,再作一次介紹。麥城現位於湖北省當陽市境內。清同治《當陽縣誌》記載:‘’麥城在縣東南五十里(注:由於道路取直,準確也說應為22公里)沮漳二水之間,傳楚昭所築。三國時,關羽為孫權所襲,西保麥城即此‘’。三國志中描述了關公敗走麥城,受呂蒙之害的詳情。麥城是楚國商都和軍事重鎮。曾經歷伍子胥和呂蒙兩次破城,陏開皇十八年為昭丘縣縣城。後由於洪水氾濫,沮河改道,徑流城內,致使城毀,只留下沮河西岸斷坦殘壁。南北長600米,寬100米,高過一般平房屋脊。名為朝陽山。原在城牆頂上建有古廟,大梁上記載變遷史。在1927年前後,中共當陽縣委曾在湖北區委(即省委)領導下組織瓦倉起義失敗。麥城周邊成千漢流俠士(類似青紅幫)和農民及紳士隨漢流大哥任鐵青集體加入共產黨。後參與南昌起義的原武漢警衛團連黨代表任玉晗在失敗後歸鄉,在廟內建朝陽山中(小)學,任校董,共產黨人洪範以及趙春山等任教。此地成為中共荊當遠中心縣委和第十區委據點。由於縣委副書記農銘九叛變,使縣委書記付子和等人在校內被捕。國民黨殘忍地用鐵絲穿過付子和的瑣骨,拉著遊鄉。付在就義時大義凜然,高呼共產黨萬歲!1958年洪災,我曾在廟內避災。那時廟內有商店,敬老院,廟外河邊有庭院和院牆。後來廟毀,修東大路搞平整土地,將牆邊及其頂部又毀去一些,廟牆磚被人搬去建房。現在離遺蹟一華里處,還保存有關公部將兼衛士周倉之墳,立有歷朝封候碑文,為文保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