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誤區

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誤區

(一)言而不清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該避免表達含糊,吐字不清的情形。在教學中,教師課堂語言的清晰度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如果表達清楚、明瞭,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和理解,吐字清晰可以培養學生善於傾聽、勤於做筆記的習慣。否則,讓學生難以理解,膩煩聽課,導致學生開小差,甚至會因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含糊、不清晰而影響課堂紀律。

(二)少而不精

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教學語言出現言辭短、效應低、無話可講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大致為:一是知識儲備不足,只能照本宣科地講讀或者書面知識的照移;二是對教材的鑽研不透徹,把握不住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點;三是由於新教師經驗不足或是不夠重視。

(三)多而不當

有些教師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多、記得更牢、聽的更懂,就什麼東西都講、摳住字眼重三到四地講。那是不是這樣呢?其實不然,教師講的多、重複的多,學生並非能學的到更多,記得更牢。教師課堂教學如果超出課標所指定的內容,講的太多反而增重學生的負擔,減弱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這樣的教師在他們的心目中是個話嘮,聽的膩煩,學生也不願學、不易記住。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遵守課程標準安排的知識範圍進行教學,教學語言做到精細、清晰、有含量,不給學生留下消極心理和想法。

(四)快無節奏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該有節奏感,富有音樂美,即便是快速的教學語言,也應該酣暢淋漓,教師語言缺乏節奏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授課語言快,教師教學無視學生的接受能力,只顧自個兒地講解;二是教學進度安排不當,前面安排的教學內容多而使教學語言快,導致整個學期的教學出現前緊後松的情況。所以,教師需精心恰當地安排學期教學進度,在課堂教學語言上勢必調整速度,做到教學語言富有節奏感。

(五)慢無要領

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時,放慢語速讓學生理解和接受知識是合理的。但有的教師,教學語言該慢的時候不慢,該快的時候又不快,這將導致課堂教學內容或教學目的無法完美達成。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長期緩慢就將意味著佔用學期教學的時間,最後導致前松後緊。教師擔心教學任務難以完成,就只能面面俱到的一掠而過,教學內容不分輕重,學生學習不到要領。

(六)亂而無序

有的教師在黑板上雖然表明了題目,心裡也有個教學目的,但抓不住教學的中心,理不出頭緒,一講起來信口開河、語無倫次,看起來振振有辭,實際上卻東拉西扯、不著邊際,學生聽完課,霧裡看花,不解其意。像這樣的教師大多為

欠缺教學經驗的新教師,他們在不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沒有解讀教材就進行教學,加上內心的緊張使得他們的課堂教學語言亂而無序。

(七)淡而無味

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特點明顯指出: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趣味性,教師用生動有趣的語言進行教學,給學生的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如果只是一種冷麵孔,一種強調,一種表情,不但影響學生的只是接受能力,而且也影響學生的聽課情緒。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成績下滑,產生厭學的結果。因此,無論是從教多年的老教師,還是剛剛進入教育事業的新教師,切記不要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單一,而是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