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怎樣做好達標測評和總結提升

五、達標測評

目標

圍繞教學目標,組織學生當堂互測自結,以鞏固知識,形成能力,達到以測促學,以評促練的目的。引導學生善於對所學知識分析歸納總結,自測互測,自評自評,及時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根據測試信息反饋,當堂矯正補救。適時調整下一節的教學內容。

方法措施

(1)題目的設計上要體現分層次的原則,編排題目時一定要針對性強,避免形式化,按照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分層次設計,題量要簡而精。

(2)檢測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檢測形式可採用書面測試題、背誦、默寫、語言表達、小組對子互測等多種方式,一般以書面的紙筆測試居多。

(3)檢測題目呈現方式不拘一格。可以由教師將精選試題直接印在導學案上,也可以指定教材、教輔的頁碼和題號。還可以由小組長設計,在學案整理後根據組內的情況隨機設計。

(4)教師要通過巡視,個別指導等方式密切關注弱勢群體,對最後一名學生可適當給予提醒、幫助,並結合當堂檢測中的基礎題進行有意提示,從而幫助學生順利檢測。

(5)教師批閱導學案應講究策略,以達到批閱效果的最優化。①教師可將導學案全部收上來,逐份批改,發現優點與不足,以此作為對學生導學案完成的小結與指導,從整體上把握學生完成導學案的情況。②教師可在A、B、C層次中隨機抽取,有針對性地批閱,將批閱中出現的問題在評價導學案時進行分析。③教師要對學科組長進行系統地培訓,發揮學科組長的作用,重點關注學生紅色筆修正的地方,從中瞭解學生課前導學案的完成情況和本節課的達標情況。④對於小學生來說,由於受身體及智力發育的限制,可以淡化導學案的修改,側重測評。

教學中怎樣做好達標測評和總結提升

六、總結提升

本環節是一節精彩課堂的最後一環,是結束語,同時也更是精彩課堂的精華所在,是畫龍點睛之筆。通過上述五個環節的精彩展現,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此時要讓學生精心回顧,反芻消化,從緊張而快樂的學習中放鬆下來,教師引導幫助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回憶、再現,梳理出重點難點,使知識更加完善和系統化,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本環節旨在培養學生從小養成構建整理,歸納知識的初步能力要重在多注重規律、學法和解題方法上的總結,完成提煉昇華。同時也要要求學生把本節課的典型錯題記錄下來,佈置拓展訓練題和課後預習任務。

目標

1、促進學生鞏固知識,強化重點,發展能力,昇華情感,達成學習目標。

2、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容進行歸納總結,用簡而精的語言表述出“我學會了什麼”、“收穫了什麼”,是本節課在學習目標上達到認知上的深化和提升。

3、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並樹立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現實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4、完成課堂總結評價,完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養成總結和反思的良好習慣。

方法措施

1、總結一般應由班內中下等的學生來完成,班內中上等的學生和教師給予補充和修正,達到知識的完整化。

2、課代表、小組長、每個學生都可以對本節課作出評價,還可以是個人或小組的自評。根據不同學科不同課型採用不同形式。

3、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和方法,指導學生學會系統梳理、總結和歸納的方法,要求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4、引導學生進行本課的總結時,要結合上一環節《達標測評》來進行,讓全班大多數學生都要學會的知識,這是70%的目標,還有30%的目標,即讓班內的優等生得到長足發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吃好吃飽。因此教師要注意多關注差生,激發差生的學習動力。

5、完成課堂評價時,教師要大膽解放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發言權。評價既要有優點,又要有缺點,有花有果,教師要及時進行必要的點評和鼓勵。

課堂教學六個流程全了,敬請評論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