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國家元首訪問他國時被扣留,那麼這兩國會不會發生戰爭?

每日點乒


按照現代政治的文明規矩,一個國家元首到另外一個國家去訪問,一般是不會出現被扣留的現象的。除非這個國家元首犯了反人類罪,但那種情況下他一般是不回去敵對國訪問的。

大家舉例說秦國和楚國的例子,那是2000多年前的事情了,與現代政治制度已格格不入,不能類比。在現代戰爭中,即使是敵對的甚至交戰的國家,在正常的外交途徑中,也不能採訪扣留外交人士以至於他國元首的做法來達到目的。1935年,希特勒正在著手準備二次大戰,德國和英國的關係已經非常緊張了。這時候,英國軍人代表團到訪德國,希望不要發動戰爭,希特勒還會見了他們,而不是扣留,這就是政治文明。

比如,中國與美國還沒有建交時,通過在第三國的接觸,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就來華訪問,兩國關係進入鬆動期,為此後兩國的建交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再比如在如今,美國和朝鮮是敵對關係,雖然兩國元首不會在本國與對方直接往來,但還是可以通過第三國有所接觸。2018年6月12日,特朗普和金正恩在新加坡握手會見,為以後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和和平統一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兩國雖然以前是敵對關係,但誰也不會扣留誰。

當然,現代政治操作中,仍然會有一些無賴的、黑暗的做法,當那些上不得檯面,都是偷偷乾的,比如暗殺等。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就躲過了幾百次暗殺,但在明面上,是不會在本國或者第三國扣留國家元首的。因為這樣太違反國際準則了,會遭到大多數國家的譴責的。


迷樓


這個問題要區別對待,美國扣留了安倍晉三,日本除了抗議和最嚴重的抗議外還有最最嚴重的抗議。

美國借聯大開會之利,扣留了普京。後果不是特沒普所承受的,估計立即下臺是輕的。

沙特和美國吵了一架,國王非常的生氣。騙特沒普來沙特籤二千億軍火合同。特沒普屁顛屁顛地打飛的跑來,國王連面都不見,直接將特沒普關進看守所。

美國付總統一看機會來了,戰斧.愛國.民兵一齊朝沙特招呼,重點是看守所。

歷史學專家在研究這段歷史指出:沙特國王沒有證據.沒有經有關部門批准而拘留特沒普,是一起嚴重的違法亂紀。

本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


堅守最後的良知


木叔先講個例子——

就在1年前,黎巴嫩總理哈里里訪問了沙特,結果本來原定訪問3天的行程,他一下子就待了近10天。

更奇怪的是在一週多的期間,他傳出風聲說自己要辭職。然後就像人間蒸發了一般,沒有消息了!

黎巴嫩是議會制國家,總理比總統握有實權,哈里里實際上是該國的“一把手”。他訪問外國突然要辭職,而且杳無音訊10來天,很明顯出問題了。

雖然後來哈里里現身,並且說自己身體不舒服,並且順利返回黎巴嫩。但依然讓外界猜測這10天的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哈里里和沙特方面當然不說有問題,哈里里本人甚至誇沙特對待自己就如同對待親兒子一樣。可是任何人都能瞭解,這幾天哈里里肯定是被軟禁了,換句話說,是被扣留了。

這個例子和提問者所言是完全吻合吧!

結果兩國也沒發生什麼戰爭,哈里里還如此肉麻地吹捧沙特,可見雙方更不能有什麼兵戎相見地態勢了。

這也就是木叔所要表達的——如果一國高層外訪被扣留,要分具體情況。

如果是哈里里的黎巴嫩和沙特這樣密切關係,甚至帶有類似宗主國性質的關係的話,有一些問題也很容易被化解開。

因為哈里里被很多人視為本來就是沙特的“傀儡”,他是遜尼派,和沙特的宗教派系一樣,得到沙特大筆的資金支持。甚至哈里里的老婆孩子都不在黎巴嫩,是個“裸官”,她們常住沙特首都利雅得。哈里里本人甚至也擁有沙特和黎巴嫩雙重國籍。

這樣的一國高層被扣留,當然不會出事,說不定還寧願主動呆在當地呢!

當然哈里里的案子是個特例。

如果關係正常的兩個國家,在正常的國際交往中,如果一國高層被扣,很大可能會釀成嚴重的外交事件。至於是否打仗,那就看當時會發生什麼具體事件的原因了。


你如何認知這個問題?


木春山談天下


在國家元首出訪他國期間,元首被扣留 如果兩國實力差不多,或者差的不是太多的話,必然會爆發戰爭。

如果說兩國的實力差距對比很懸殊的話,如果那個大國真的如此愚蠢的話,小國只能接受這個慘痛的現實。


黎巴嫩總理哈里里在2017年訪問沙特的時候,沙特軟禁了哈里里,當時沙特和黎巴嫩並沒有發生戰爭。因為黎巴嫩沒有資格和沙特發動戰爭,但是沙特也因為這件蠢的窒息的事情,導致了他在外交方面非常的被動。


現在世界,還是一個多少要點臉的世界,如果你扣押他國元首的話,那麼他我為什麼要和你經貿?他國元首都敢扣留,更何況他國的政治經濟投資呢?所以扣留他國元首,對於這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會有一個非常大的影響。



更何況扣留他國元首可是一個技術活,首先你得能保證你能突破元首的重重防線。得能保證你能成功俘獲到元首。並且這一串你還得能保證你能安全撤離。

所以,還不如直接炸了呢。比如說一戰爆發的導火索。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被刺。再比如說日本刺殺張作霖。


所以說綁票的成功率太低了。比較有名的也就是一個西安事變了,西安事變還不是出訪泰國期間。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有可能,確切的說是非常、非常有可能。

其實別說一國元首遭到扣押,哪怕是本國公民遭到外國無端扣押都有可能引發戰爭;


圖注:1979年11月4日,在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伊朗4000多名伊朗德黑蘭學生扣押了52名美國駐伊朗外交官與美國公民,用以要挾美國交換在美流亡的前伊朗國王“巴列維”,當時美國總統“吉米.卡特”都已經對新聞媒體表示要採取“軍事行動了”,就是差一點點沒有動武而已。

1972年9月5日,8名巴勒斯坦恐怖組織“黑色九月”成員,綁架並殺害了11名參加第20屆德國慕尼黑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以色列運動員。

為此,以色列摩薩德展開了長達十餘年的報復行動,共暗殺了11名曾策劃或參與“慕尼黑慘案”的黑色九月成員。


如果換做是在巴勒斯坦本土發生的以色列人質劫持事件,整不好第四次中東戰爭都提前爆發了。

而這些還僅是非政府組織扣押/殺害外國公民的事件,如果換成是一國政府扣押外國領導人,那就是等於直接宣戰。

當年遠東軍事法庭認定的日本侵略中國的具體時間,就是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事件”,當時張作霖作為北洋政府的“實際領導人”被鬼子炸死,遠東軍事法庭裁定認為,日本對當時中國領導人的暗殺就是宣戰。


當然,今天國際社會的大環境還是以和平為主題,兩國領導人的互訪也都是以友好訪問為主,很少再有過去那種喪心病狂的人會做出這種明顯有違國際法與國際關係準則的事了,但是如果真有這種事情的發生,那就是公然宣戰,沒有任何理由可講。


軍事小科普


這個要分情況吧,如果是一個大國的國家元首被扣留了,那麼爆發戰爭是妥妥的了,沒有任何一個大國會對這種等同於宣戰的挑釁行為無動於衷,如果是一個小國的國家總統被扣留了,那麼跟扣留國之間會不會爆發戰爭就不一定了,萬一沒有勇氣承擔戰爭的代價,那麼肯定就打不起來了!

根據定義,國家元首就是一個國家在實質或形式上對內對外的最高代表,嗯,沒錯,可以通俗的把國家元首理解為這個國家組成的一部分,如果一個國家的元首在出國訪問時被扣留了,我覺得這種挑釁和侮辱跟直接向這個國家宣戰或者入侵這個國家沒什麼區別,一個大國在面對敵國入侵或者宣戰時會怎樣?當然是直接幹他丫的啊,這種情況都選擇談判的話,難道不用考慮國內百姓的感受麼?民意難為啊,搞不好你這一屆領導班子就直接涼涼了!

當然,直接對敢扣留己方元首的國家發動戰爭那是大國才有的底氣,小國就算了,哪怕自己的國家元首真的被扣留了,如果跟那個扣留自己元首國家的國力相差太懸殊的話,想必這個弱國也不敢貿然向強國發動戰爭,畢竟就算不顧一切要把場子找回來,那結果也可能只是被強國摩擦,不過不管有沒有爆發戰爭,這個強國的處境也同樣不會好到哪裡去,舉個例子,沙特這個二百五在2017年的時候就扣留了來訪的黎巴嫩總統,結果就是黎巴嫩自己忍了,沒有直接跟沙特發生正面衝突,不過這件沒品的事肯定也給沙特在國際社會上帶來了不好的影響,比如在經貿、外交等方面!

總之,扣留一個國家元首是很嚴重的事情,引發戰爭的可能性很大,比如你可以試試扣留一下美國總統或者普京大帝,看看會有什麼後果,當然,即使這個國家不強大,也不能說就可以隨隨便便扣留人家總統的,這種典型破壞國際社會規則的行為只會給自己也帶來一身的麻煩,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事情都需要規則來限制,如果除非你的實力強大到了可以制定規地步,不然,還是老老實實遵守規則比較好,隨意破壞規則的下場就是把自己玩死,一次兩次可能影響不大,次數多了,自然有強國會收拾你!


哨兵ZH


想想中國大使館被美國炸燬!結果有點心酸!


途中如畫


杞人憂天啊!既然都去目的地國家訪問,那必定是友好邦交國家才可能成行。


舉個例子,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什麼不直接去莫斯科與普京會晤,而選擇芬蘭的赫爾辛基呢?不就是因為美俄之間關係不正常嗎?另外,特朗普為何不與魯哈尼在華盛頓或者德黑蘭舉行雙邊會談解決伊核問題呢?還不是兩國邦交不正常所致。

從歷史上來說,自古就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傳統,何況國家元首的互訪呢!再說了就算扣留能解決問題嗎?光是國際輿論的力量就可以把你淹沒。


現如今,人類都已進入高度文明的時代!最起碼的外交禮儀還是要互相尊重的。這是國際慣例和國際外交的基本準則。也是聯合國憲章要求的各國平等交往的國際關係準則。


除非目的地國家突然發生不可逆轉的軍事暴動或者推翻現政府的軍事政變,有新的反政府勢力上臺。但即便如此,新政府還得取得國際社會的公認,更需要友好國家的幫助與承認。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自己逼到與國際社會為敵的對立面,就不怕引起國際社會的公憤而群起攻之。

歷史上卻有一例,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訪問塞爾維亞時,被當地民族主義者所刺殺,直接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東震木


這個在中國古代是常有的事呀。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扣留了另一個國家的元首,毫無疑問,兩國是肯定要發生戰爭的,但是也有意外,不能千篇一律,一棍子打死。

下面我們就說大多數吧,大多數國家發生這種事情,都是會動干戈的。

戰國的時候,楚國的楚懷王去秦國訪問談判,秦國的國君就把楚懷王給扣押了,結果導致兩國鬧掰,同仇敵愾。

當楚國人知道自己國家的王,被秦國扣留之後,各個義憤填膺,想要和秦國決一死戰,畢竟他們扣留的不是一般人,那可是一國之君呀。

你說你把人家的君主都給扣留了,讓人家楚國人的臉面往哪裡擱。

這要是傳出去,別的國家肯定會說楚國人是個慫貨呀。國君被人家扣押了,大話都不敢說一句。

很顯然這會在國際上造成一種,楚國人很好欺負的假象。

雖然楚懷王的扣押,對於楚國的日常運營來說,沒有那麼重要。

你楚懷王被扣押了,或者死在了秦國,我們大不了在立一個新的國君就是了。

反正缺了你一人,地球也是照樣轉。

不過話是可以這麼說,但是,凡事都要講一個“禮”字。

這件事很明顯秦國做的禮斷。

當初說好了的,只要你楚懷王來我秦國,表示和我們和好如初,我秦國就會割讓八百里地給你。

可是當楚懷王真去到秦國的時候,秦國人就開始變卦了,不但絕口不提八百里地的事情,還把楚懷王給扣押了起來,最後楚懷王就死在了秦國。

就是因為這件事,那句讖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開始在天下流傳起來的。

到了後來,不就是楚國的項羽、劉邦、蕭何、韓信、陳平、等人把秦國給滅掉的嗎?

所以說一旦扣押了人家國家的首領,這就是不給人家面子,是遲早會發生戰爭的。


史學達人


這個問題問得腦洞過於大了。如果兩國關係友好,那麼必然不會發生訪問國元首被受訪國扣留這種奇怪的情況;如果兩國關係並不友好、甚至到了接近發生戰爭的邊緣,那麼也不太可能出現一國元首訪問另一國的情況。

歷史上並沒有發生過受訪國扣押訪問國國家元首的情況,但扣留外國政府首腦的情況確實發生過。2017年11月,黎巴嫩總理哈里里訪問沙特阿拉伯期間曾遭到扣留、並被迫宣佈“辭職”。

雖然當時此事件引起軒然大波,並引發黎巴嫩方面的強烈抗議,但最終並未引發兩國之間的外交危機,更沒有發生軍事衝突。之所以此事並未導致嚴重後果,一方面是因為黎巴嫩與沙特阿拉伯並無深刻矛盾、同時兩國並非鄰國也確實難以兵戎相見,另一方面是因為相較於沙特阿拉伯來說黎巴嫩實力過於薄弱、也確實沒有與之對抗的資本。由此可見,即便一國國家領導人遭另一國扣留,也是導致外交問題的幾率大於導致軍事衝突的幾率。從根本上來說,決定兩國關係的並非幾個偶然事件,而是由國家綜合實力實力、國家意志和外交政策、意識形態因素、利益衝突與矛盾等錯綜複雜的因素決定的。外交上的重大危機,對於兩國是否交戰來說僅僅是個導火索性質的引子。只有兩國矛盾計劃到了一定程度,扣留別國元首才會成為交戰的直接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