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省党代表的信访工作“十二法”——徐庄村党总支书记杨先楼

杨先楼,男,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庄镇徐庄村党总支书记,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他始终把“发展是第一要任务, 稳定是第一责任”牢记在心,坚定“稳定是最大的政治”这一目标不动摇。作为“村书记”,要把不稳定因素掌握准,通过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他认为解决矛盾纠纷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敢于接触群众,直面矛盾,到现场查实情,研究措施,化解矛盾。另外,还要敢于负责,对于出现的不稳定因素,不能上推下卸,把矛盾上交,把矛盾激化,

即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又要积极主动化解,协调解决民间纠纷。

一名省党代表的信访工作“十二法”——徐庄村党总支书记杨先楼

在党代表工作室接待来访群众

作为村干部,如何创新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办法,在矛盾中构建和谐,在和谐中解决矛盾,探索科学的人性化矛盾纠纷调处方法和工作技巧,是基层农村村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他总结出了富有实际效果的信访维稳工作“十二法”。

一名省党代表的信访工作“十二法”——徐庄村党总支书记杨先楼

情感接待法。农村是个熟人社会,群众往往重感情、看面子,有时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招呼、一个微笑,就能促使矛盾化解。因此,在接待群众时要做到“五心”,即热心接待、耐心倾听、专心记录、细心解释、尽心疏导。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拉近距离,真正了解当事人的真实想法和矛盾的实质,找出问题的症结及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消除当事人之间的隔阂。

主动出击法。对于信访案件,特别是对自己的信访,村干部切忌情绪不能激动,要冷静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反映的问题,更不要头脑一热,找上门去或把上访人拽到大街上论个高低,甚至大打出手。这样很容易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将上访人逼上不把你告倒不罢休的上访路,也有可能把个体访激化成集体访。对此,要主动而不回避。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针对的是你,也只有你才能把问题说清楚,促使矛盾理性化解。因此,村干部还是亲自解决为好。

一名省党代表的信访工作“十二法”——徐庄村党总支书记杨先楼

深入信访户家中处理矛盾纠纷

缓解融合法。信访问题缓解得越早越容易解决,越拖问题越复杂,解决难度越大。实践证明,大部分集体上访都是因为问题解决得不及时拖出来的。对正在火头上的矛盾纠纷,要学会运用融合的办法分析问题,及时纠正而不顶撞,忌讳村干部耍牛气,若顶着干,摆出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架势,很容易引发群体访。因此,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一定要沉着应对,方法得当,这样才能把很多民与官案件纠纷纾解在萌芽状态。

政策破解法。针对当事人反映的问题,把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逐字逐句地解释给当事人听,让他们真正地理解其内涵。同时,就双方或多方争论的焦点对照政策,摆事实讲道理,当面指出其是否违背政策条款,然后拿出调处方案。具体工作中,要严格掌握政策的界限和底线,果断而不专断,要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严格在政策大框架内化事办事,决不和稀泥。

换位思考法。把双方或几方争执的问题讲在明处,摆在桌面上,避免中间隔阻,让当事人主体互换,引导他们找出各自矛盾纠纷的利益分歧点,然后从不同角度去做各方的思想工作。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多为他们考虑,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要保护他们的利益;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做好解释和劝导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一时难以解开疙瘩或碍于脸面的,要启发他们树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胸襟和互谅互让的良好美德。

深入一线法。解决农村纠纷矛盾,切忌在办公室纸上谈兵,要从办公室走出来,掌握亲眼目睹的证据资料,深入现场查看各方反映的真实情况,走进矛盾当中,与当事人和事零距离接触,变上访为下访,切勿道听途说,以偏盖全。对案情复杂、调解难度大的当事人,要利用其亲戚、朋友、同学、近邻或村干部、律师等有关系的人,“综合治理”,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在实际调解过程中,有时夜间处理比白天处理效果更好些,真正做到问题解决在一线,业绩创造在一线。

一名省党代表的信访工作“十二法”——徐庄村党总支书记杨先楼

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调解村民地边子纠纷

案例借鉴法。让当事人亲自看已经发生的类似案例及有效的判决书、调解书、诉前调解书等,让调解人对案件事实引导和疏导,教育和启迪当事人,使当事人转变思想,形成调解意向,从而杜绝和减少农村矛盾纠纷上访事件的发生。在当事人对调解的协议内容有质疑,难下定论时,要依法、依理进行因势利导,使当事人心如明镜地做出定论。

宽容忍退法。“退”和“忍”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做起来却并非易事。在农村,有时为争一句话,或一寸宅基地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吵闹甚至打架。这类事情如处理不好,很有可能酿成血案,闹出人命。如果各方都能多一点宽容,少一些冲动,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钝化矛盾法。对态度生硬、言语冲动,一触即发,很难控制自我的当事人,要采用不急于问案、审理、调解等热问题冷处理的方法,让当事人在冷静思考中自我反省,静中求动。敢于碰硬但不要硬碰,要善于在激烈的矛盾中抓住要害,在冷静的思考中寻求处理的办法。要善于从政治上把握大局,从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用科学的思维审视鲜活的问题,从中悟出解决之道。对处理突发性事件,情绪要沉着冷静,协调要注意方法,分析要抓住关键,决断要力求准确,切忌轻率从事。

适度处理法。协调各方工作,关键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度”,即大事大非讲原则,小事小节讲风格;管理中讲服务,服务中讲管理;工作中讲理智,工作余暇讲情趣;执行政策讲坚定,具体操作讲策略。现实工作中,有时为了取胜,不妨掌握一个先退的“度”,善于放弃。放弃并非失败,而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转败为胜。但其应有反败为胜的眼光、智谋和策略,进退自如,稳操胜券。

统筹兼顾法。要学会谋篇布局,善于抓关键、抓主要矛盾,凝聚各方面力量,创造性地推进工作。对影响全局、牵动千家万户的大事,领导者要投入主要精力,狠抓落实。决策者应当立足全局、把握原则、善解人意,做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者和智者。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应反复比较各种方法,多听不同意见,然后再做取舍。如受心情影响,一时性起,失去冷静和理智,势必产生偏废。

平衡心理法。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对当事人有针对性地批评教育,指明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让当事人在明辨是非中化解矛盾。同时,要与当事人采取计算成本的办法,让当事人理解诉讼中的各项成本投入和诉累,使当事人理解诉前调解无成本投入、无诉累,促使当事人做出对诉调自选的决定。对不顾对方承受能力,有意损害对方利益,超限加重请求赔偿的当事人,应采用计算家庭收入、家庭财产成本的利益分析办法,平衡各方心里承受力为原则来调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