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學生娶城裡媳婦,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該如何平衡男女雙方的家庭關係?

老農民說事


首先,恭喜這位大學生,娶到媳婦了,脫單成功,現在娶媳婦還真是一件讓父母操心的事。

農村人能娶到媳婦都不錯,現在很多城裡人娶了農村的媳婦,農村人能娶到城裡媳婦也算是有本事的人。

但畢竟兩人的生長壞境不同,肯定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咱們一一道來。

我們這裡就有一對,兩人是大學同學,自由戀愛,有一次,男孩是農村的,女孩是大城市的,男孩帶著自己心愛的人來到家裡,說真的,姑娘長的確實漂亮,剛開始男方父母很樂意,但問題不斷出現。

比如,農村人講究老幼尊卑,第二天早起,農村人都起到很早,但這位城市的姑娘一下睡到9點,當別人說她,她說她在家一般睡到12點,這都算早的呢,然後,吃著大家做好的早點。頓時尷尬了。

再就是農村的廁所,城裡人的廁所一般是在家裡的,很乾淨,但農村的廁所,是旱廁,儘管已經提前打算乾淨了,但女孩還是不習慣,蒼蠅很多。

還有就是女孩整天沒事都拿著手機看,也不和別人交流,男孩的父母就有些不高興。

總之,有很多的不適應。那麼如何平衡這種因為生長環境帶來的差異呢?

我覺得還是要相互理解,相互忍讓。農村有句話叫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這種改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相互多多體諒,不是兩三句就可以說的清楚。尋找那個平衡點。

最根本的辦法是重新買房,把父母接過去,這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


鄉村小二哥


農村大學生娶城裡媳婦,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該如何平衡男女雙方家庭關係?

七星老農就舉兩個例子來回答問題,讓事實說話。

一位是誠實賢惠的兒媳婦

七星老農一位鄰居,生有4個兒女,只有一個兒子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位城裡兒媳婦,雖然說兒媳婦不願在城裡工作,很少回鄉下,但逢年過節還是不遠萬里回家探望公婆,婆媳之間相敬如賓,經常接公婆去城裡玩兒,負擔公婆的一切養老費用,從來毫無怨言過。

結親如結義,兩位親家雖然說沒有打過照面,但各自教育好了自己的兒女們,兩家人也從沒有發生過矛盾與意見,可稱得上和諧之家了吧。

另一位不習慣農村生活兒媳婦

這位鄰居的命運就不同了,只有一獨生兒子,他兒子是外面打工時認識了這位城裡姑娘的,小夥子對姑娘一往情深,可到了結婚之時,女方提出要求要他做上門女婿了,小夥子也辦法呀,當時沒徵得自己的父母親同意,就答應了女方的要求了。

兩個人結婚以後,這位兒媳婦只回過一次婆家,後來就沒有同老公回過鄉下了,鄰居們一問老太婆,她就答應兒媳婦忙不過來,單位請不假,沒有辦法呀。

可是後來公婆病重了,需要人照顧,她兒媳婦也沒有回過鄉下,就寧願請一個鄰居去護理自己的公婆,而自己從來就沒有攏過場,不過這位兒媳婦等公婆逝去之時區是回了一次鄉下,用她的話說,農村人親戚朋友多,逢年過節拜年麻煩,回鄉下不習慣鄉下的生活,吃飯人多又不用公瓢,公筷,不講衛生,所以她就很少回鄉下了,不過,兩位親家倒是沒有鬧過什麼意見,只要兒女們夫妻相愛就行了。

所以,七星老農認為,在現代社會,政府政策好,城裡鄉下都一樣,兒子找到城裡兒媳婦後,她們住城市也好,住鄉下也罷,來去自由,只要年輕人勤儉持家,夫妻恩愛,孝敬雙方父母親就行了!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農村大學生娶城裡媳婦,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該如何平衡男女雙方的家庭關係?

這個就是人們常說的“鳳凰男”了。在我們這裡,農村大學生娶個城市姑娘,以前是驚動半拉子村子的大新聞呢。

不是麼?“飛上枝頭變鳳凰”,是農村人攀高枝了。我們老家人的說法是這樣的,“這家人祖上積德了,墳頭冒青煙了”,才會攀龍附鳳的成為城市人姑爺的,這個可是了不起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農村大學生娶城裡媳婦,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該如何平衡男女雙方的家庭關係?

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我覺得主要是生活水平和家庭條件的差異,還有對事情的認知會有不同的見解。當然就會在處理問題上面格局也是不一樣的。農村和城市成為親家,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時間來磨合的。

第一個問題應該是,結婚之後會和岳父岳母家來往頻繁。因為工作會在城市發展,不可能會很早的迴歸農村生活吧。這句會出現農村人說的“娶個媳婦忘了娘”的現象。其實作為城市姑爺的農村大學生也是有苦難言的,因為工作事業必須在城市的。

第二個問題應該是生活習慣的差異性了。在農村的男孩子可能會是很率性很淳樸的,不會花花腸子,直來直去的。這樣可能會吃虧,在城市大環境下要慢慢的改變自己。漸漸的適應城市的快節奏生活頻率。

第三問題應該是正確的處理自己妻子的親戚關係。融入了這個城市親戚的圈子,就要學會城市親戚自己的往來規矩,這個肯定和農村不是太一樣的。農村大學生要學會接受變化,而不是由著自己性子來。首先是爭取獲得自己妻子家親戚的認同感是很重要的。國人很看重自己親戚的看法的,妻子的親戚對自己的評價,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在城市家庭生活的和諧度。

一句話,到哪山就唱哪山歌。世易時移,學會變通,才不會捉襟見肘,貽笑大方了。


農村老俗話


紅五月裡提出了這個問題,可謂及時雨。凡塵觀生活來回答這個“農村大學生娶城裡媳婦,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該如何平衡男女雙方家庭關係”?的問題!

農村大學生娶城裡媳婦,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

題主問的會出現什麼問題,好像就已經肯定了有問題。那我就說說會出現的問題。


一是親戚關係好複雜,難識別!城裡媳婦到農村大學生家,面對七姑姑八姨姨,一是犯暈搞不清誰是誰,關係負責只是機械的跟著叫。

二是看到那麼大的鍋灶,好驚訝!在城裡用慣了小鍋小灶,一下子看見大灶臺,都不知道要添幾瓢水才剛好!

三是睡到了大房子,感到空曠難入眠。城裡單元房緊湊密閉房間小。一夜之間就睡到了農村大宅院的大房子裡,總感覺到房外有動靜,房內空曠難易入眠!

四是結婚鬧房喜上喜,沒想到這樣折磨人! 城市農村環境不一樣,人文不一樣,結婚大喜卻一樣,但足額沒想到結婚鬧房竟這般折磨人!

五是做飯買菜都需要,沒想到一買就買一大堆!城鄉做飯買菜都是必須的,都是一樣的,沒想到的是在農村買菜、買面,一次竟然比城裡多出那麼多!

農學生娶城裡媳婦,媳婦進門會出現的問題有很多,需要慢慢適應。同樣,農村大學生進了城裡岳丈家也會出現一些問題;

一是地方狹小太拘束。住慣了農村四合院,說話就像吵架,走路就像跑步,新婚之後,和媳婦到了岳丈家,怎麼樣都感覺到客廳不如大宅院,說話聲音再小都感覺太大!

二是說話交流太文氣。在農村高喉嚨破嗓子,說話好像唱秦腔,進了岳丈家說話聲小,節奏慢,感覺好像要睡覺。

三是細嚼慢嚥餓肚子。在農村幹活出力飯量大,做飯風箱連聲響,進城到了岳丈家,好菜端出幾碟碟,好飯端出幾碗碗,細爵慢嚥不出聲,兩碗吃下還是肚子飢。

城鄉文化有差異,相互適應需磨合。

如何平衡男女雙方家庭關係。

城鄉雖然有差異,但是,不結婚是兩家,結了婚是一家,城鄉都認可。這便是平衡男女雙方家庭關係的基礎。

一、逢年過節多走動。創造機會多接觸多交流,在潛意識中自覺不自覺的就會相互適應。套用一句檯面話,城鄉融合發展!兩家和睦共處!為子女幸福營造氛圍!

二、相互包容多海涵。城裡的家庭要多包容農村的。城裡媳婦要多給農村大學生灌輸城市生活情調,農村大學生要耐心給城裡媳婦介紹農村風土人情。慢慢就會相互習慣。

三、夫妻雙方互關心。

夫妻雙方都要明瞭對方的生活環境,並且能夠設身處地的想著對方的家庭背景,圍繞這個背景多多的體貼對方的生活習慣,適應對方的家族習俗,儘量是對方避免尷尬。營造幸福和諧的新家庭!

親們:以上就是凡塵觀生活對這個問題的解答!你若贊同,請點贊轉發!如有不同見解,請發表在評論區裡,咱們繼續探討!為城鄉真正的融合助力!


凡塵觀生活


最近幾年影視劇對題主所述情況的述說比較多,大多以藝術的手法再現了鳳凰男面對的一幫不講道理、沒見過世面的老家父母兄弟,以及夫妻雙方因彼此家庭背景差異導致的種種矛盾。其實,一方面,鳳凰男未必都來自窮苦人家,並不一定對夫妻生活有太多的影響和干涉,另一方面,即使是在育兒方面因為共同生活產生了一些矛盾,也是可以好好處理的。那麼怎麼處理男女雙方的關係呢?

一是合理對待自己家鄉的親人。假設您是飛上枝頭脫離黃土的農家子弟,我想你只要把握一點就可以了,那就是救急不救窮,即使是救急也得分個遠近親疏,不能什麼親戚都借,你的收入是可能高一點,但你的花銷也大啊,你有比他們更大的房、車壓力和人情往來,說實話,你的日子比他們還緊巴。什麼花費都找你,玩去,你有自己的圈子,又不和他們一起混,除了父母,其他人的生活和你關聯不大。說完了父母,再說兄弟,一奶同胞,他們有困難了,我們要幫,但不是義務,把握一點,兄弟姐妹搞投資缺錢千萬別伸手,伸手必套,他學經驗你交學費的傻事別幹。以本人為例,自己家兄弟二十出頭時搞投資,幹什麼賠什麼,本人前前後後搭進去約有20萬,侄子侄女也漸漸長大,正是學業緊的時候,你還怎麼要回來這些錢?所以,在經濟往來上要讓他們建立獨立的思想,除了父母要盡孝(不是孝順,合理的順,不合理的不順),其他人不參與。

二是平衡對待女方家庭。女方家庭如果通情理最好,這樣我們平時可以多走動,增近雙方感情,到一些節日,雙方父母公平對待,千萬別讓女方滋長優越感,以為女方家庭好,禮物就一定好於男方家庭,可以不一樣,但一定要等值。

還有一點,男人有男人的世界,但鳳凰男要謹慎交友,我們改變了世代傳承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但我們也僅僅是改變,為讓雙方父母老有所倚,子孫後代前途更光明,愛我們的妻子一生幸福,我們還得不斷努力創造更好的條件。


我踏風來


農村大學生娶城裡的媳婦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有:

一、生活習慣的不同。儘管現在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城鄉差別越來越小。但畢竟城市和農村是兩不不同的生活場景,會產生不同的生活習慣。城市裡的菇涼最不習慣的農村的衛生習慣,一般來說農村人沒有城裡那麼講究,大大咧咧的,覺得大菌吃細菌,沒什麼大事。尤其是老人家,從小在農村生活習慣了,不太注意細節。這令城裡的媳婦很是頭疼。

二、對待親朋戚友的觀念不同。農村兄弟叔侄、三姑媽六姨婆的,親戚特別多,大家平時又比較喜歡串門。因此,往往有誰到城裡來,都喜歡到家裡來拜訪一趟。老公都是挺高興的,經常有親戚朋友到城裡來看望他,說明大家的關係好。剛開始媳婦還能接受,對家鄉來的親戚朋友挺熱情的。但時間長了就受不了,今天三姑,明天六叔的,搞到連休息天的休息都被剝奪了,還要節省一大筆費用來招待他們。

三、婆媳關係難處。婆媳關係本來就是天底下最難處理的關係之一。攤上個城裡的媳婦與農村的婆婆就更難了。由於媳婦是在城裡長大,而婆婆是在農村長大,加上年紀又大,一些觀念上難免會有衝突,平時的共同話題,共同語言也會少些。

該如何相處?兩人生活在一起,包容最重要。由於生長環境的差異,很多觀念、習慣上難免會有不同,這些不應該成為兩個相愛的人的絆腳石。既然大家能相親相愛,有緣分走在一起,雙方都要互相諒解對方,理解對方,在出現分歧的時候多替對方著想一下,就會豁然開朗,峰迴路轉了。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且行且珍惜吧!


愚人跳農門


這種問題現在還能是問題?

身邊這麼多近年結婚的朋友,大多都是農村出身,這種問題隨著時代的進步已經幾乎絕跡了。

平衡主要是平衡雙方父母的文化差異,但一對能把孩子培養成大學生的農村夫婦絕對有屬於自己的驕傲!

好事多磨。

能到結婚🎎的地步,不論父母、家庭、工作、性格等等方面應該也差不多磨合完畢了。

結婚是一場人生中的頭等大事,柒澀牧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柒澀牧



我高興18


首先你得問題是農村大學生和城市女,擱到以前來說,農村大學生是個稀有資源,村裡能培養出大學生的不多,很寶貴,這點毋庸置疑,擱到現在那農村大學生相比以前要多,但是比例也有限,你的問題好像是隻有農村大學生這等優質資源才能配上城市女,當然我們先不說這個。按現在來說農村大學生娶城市女涉及到住所問題,可以肯定的是兩個人的居住環境肯定不在農村,條件好的甚至在外地買房,涉及到兩個家庭的問題,相應的男方盡到的義務就會少,首先女方的生活環境和見識不比有過農村經歷的女孩,我們假設公公婆婆需要照顧作為兒媳很難融入村裡去照顧,相反老人也認為兒媳沒有在村裡待過,就別麻煩了。現實的社會來講你也很難要求一個城市女孩去農村陪父母。如果把老人接到一起住也是有困難的,我們知道現在是一個個性解放的時代,每個人都要求有自己的空間,城市女孩對於和公公婆婆住我想會更排斥。所以所謂的平衡也要看個人,更多的時候是農村爹媽做出更多的犧牲。 對於兩個家庭的交往,我相信更多的城市女和農村男父母很難有什麼交集,兩個家庭社交圈子不同,本身認為就有優越感的城市女一方也會多多少少有點看不起。當然我說的是個大現象,但我相信這是很普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