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荊州城為什麼這麼重要?

_我就是我_81933307


三國時期,荊州地處水陸要衝,可以說不管對劉備、曹操、還是孫權都非常重要,三方几次在這裡大戰,不過最終誰也奈何不了誰,最終卻成全了司馬家族。



曹操統一北方之後,荊州地區就成為曹操的下一個目標,佔據荊州,西部可以南北夾擊益州、漢中,東部可以順江東下,擊破孫權,從而實現一統天下的夢想,可惜曹操在佔據荊州的優勢下,操之過急,如果曹操能夠在荊州耐心經營一兩年後再攻伐孫權的話,很可能會實現一統天下的夢想,因為西部地區曹操可以說完全不用擔心,而如果花一兩年時間在荊州站穩腳跟,讓北方的軍隊適應一下水戰的話,可以說征服孫權問題不大,畢竟曹操兵多將廣,有一定的水戰實力,在加上曹操陸軍的戰鬥力,肯定不至於在赤壁大敗,從後面周瑜征戰荊州的情況就知道了,東吳陸戰一個曹仁都搞不定。

而劉備在劉琮投降後,可以說在荊州地區基本上都呆不下去了,在東吳的幫助下,才通過陰謀詭計強“借”的荊州,最終是害人害己,可以說關羽、張飛、劉備都是因為荊州而死,劉備的精銳基本上也是在荊州消耗殆盡,導致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都無功而返,相比之下,劉備想統一天下是最不現實的,原因就是荊州地區得來的太狡詐,導致孫權一直耿耿於懷。

孫權在繼承父兄的基業後,也是準備佔據荊州,再進攻益州,然後與北方的曹操抗衡,至於統一天下,孫權是不敢想了,能做江南半壁就不錯了,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強項是水軍,陸戰的話絕對不是曹操的對手,所以知道曹操佔據荊州的時候都準備投降了,幸好上天安排了兩個大將來幫助孫權,周瑜和陸遜,周瑜幫他打敗了曹操,陸遜幫他打敗了劉備。


國光軍的奮鬥


關於荊州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劉備借荊州、不知何日還”,那麼這事是真的麼?實際上並非如此。

荊州古稱“江陵城”,始建於春秋戰國,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荊州地區包括:南陽、江夏、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七郡。

魯肅與孫權是這樣描述荊州地區的:“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所以曹操要統一全國,劉備要立足發展,孫權要全據長江,都把荊州作為爭霸目標。



公元208年農曆七月,曹操在北方基本平定的情況下,率領大軍南征劉表。八月,劉表病故。九月,大軍進到新野,荊州新主劉琮投降。

曹操在得到荊州後,又把南陽郡的南部,以及南郡的北部合併起來,組成了一個襄陽郡。但江夏郡還在劉表長子劉琦的手中。也就是屬於劉備的勢力範圍。後來從周瑜手中借到油江口,改名公安。

赤壁之戰後,曹操僅保留了襄陽郡和南陽郡。剩下的南郡、長沙、武陵、零陵、桂陽都丟了。南郡被孫權佔領了。長沙、武陵、桂陽、零陵四個郡,在劉備的武力協助下,選擇投降劉琦。

東吳戰後只得到了南郡一個地方。出力最多的東吳當然不滿意。劉備好不容易以投降劉琦的名義接納了長沙、武陵、桂陽、零陵這四個郡,再加上江夏郡總算有了五郡的地盤,如何會再給東吳。說白了東吳和劉備是因為戰利品分配問題產生了矛盾。

而東吳所得的南陽郡,處於被劉備和曹操夾擊的狀態,戰略地位十分不利。周瑜病故後魯肅接任,選擇的戰略是跟劉備結好同盟,等到將來有機會,再出兵北伐。所以就把南陽郡這個非常難以防守的地方送給了劉備,以加強孫劉同盟。而劉備也願意加強兩家聯盟就把長沙、江夏、桂陽三郡給了孫權。認真來說就是用江夏、長沙、桂陽和東吳換了南郡。

事情到此就可以說劉備已經不存在還欠東吳所借的土地了。

公元219年,關羽進攻襄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作為聯盟一方的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導致荊州三郡失陷。這就是俗語所言“關公大意失荊州”。

荊州地區的爭奪導致了孫劉聯盟破裂,為三國歸晉埋下了不可逆轉的伏筆。


史可見證


從三國時期最大贏家司馬家族就能看出荊州的重要性,三國後期,司馬昭派兵兵分兩路,一路從陽平關入劍閣牽制姜維,一路翻過秦嶺山脈偷渡陰平,包圍成都,這樣荊州的退路就被全部堵死,導致蜀漢滅亡,最後又滅了吳國,荊州如此重要,我們來講講為什麼?


荊州又叫荊襄九郡,被當時的魏蜀吳三國佔領,當時就有種說法,誰能佔領荊州,就有稱帝的資本,所以三國對荊州都是下了血本的爭奪。

在當時荊州地大物博,相近洞庭湖,土地肥沃,被稱為江南魚米之鄉,在當時三國戰亂的情況下,如果哪個國家能佔領這裡,就有了更多的後備物資。

三國戰亂的時候,有很多的北方人士和流民為了躲避戰亂而進去荊州,大量的人才和勞動力給荊州帶來了經濟發展和繁榮,而劉表出任荊州牧的時候,更是大力發展教育,蒐羅珍貴書籍,使荊州成為當時的學術中心,吸引力大量的人才和有志之士。


雖然大量的人口和發達的經濟能提升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但是其重要的戰略意義是其遠遠比不上的,荊州地處魏蜀吳三國交界,如果三國任何其中一個丟失此地,那麼將受到別的兩個國家的牽制,而陷入被動的地位,甚至帶來滅國的危機。


綠球萬象


“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下,外帶江漢,內阻山險,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安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矣。”


這是魯肅給孫權列舉荊州的險要和富饒以及戰略地位時的描述。

軍閥割據盤踞,是以人口和糧食為最根本的依靠的。

對軍閥來說,人口眾多有兩大優勢,一個是有可提供充足的賦稅基礎,也就是說有充足的財政收入;再一個好處就是兵源充裕,可以提供攻城掠地所需充足的兵員。所以,軍閥必須要有能為自己提供財力和人力的地盤。



荊州地處中原的咽喉,四通八達,東連江東、南靠嶺南、西依巴蜀、北鄰南陽;人口繁盛、土地肥沃,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是重要的產糧基地。在你死我活的軍閥混戰年代,這樣的富庶之地是兵家的必爭之地。

曹操、孫權和劉備這三大軍閥集團憑藉各自的實力割據一方而三分了天下,他們的實力從何而來,支持他們的財力和人力又從何而來,不就是靠著像荊州這樣的後勤基地的提供嘛。



有糧、有兵、有收入,還是個重要的戰略咽喉;荊州,兵家怎能不爭。


鏟史倌


位於湖北,長江中游,土地攬括江漢平原,建城歷史3000多年,古代楚都紀南城。

也就是說,荊州作為城市存在是在先秦時期,甚至更早。

想一想,古代人口超過3000萬的時期是很少的,荊州作為一座城市,早期的城市,而且又是黃河流域之外的城市,可見它的優勢是多麼的得天獨厚與重要。

先秦包括兩漢的歷史都是在黃河流域演繹,南方除了古楚國開發之外,其它幾乎都是可被視為蠻夷之地。

哦,還有就是江東,也就是古代吳越所在。

行軍打仗,除了自家擁有的兵鋒要盛之外,還得有落腳點,也就是據點,這就是所謂的需要一路攻城拔寨。

放眼當時曹操大軍南下,如果無視荊州會怎樣?

集體露宿野外,千里供給的後勤,肯定是被在人口密集的荊州與會稽、建業幹掉,因為對手是以逸待勞,而且是憑恃堅厚城牆。

要麼攻下了,要麼就得遭受那些吃飽撐著,衣食住行都有保障的荊州士兵襲擾,截斷後勤。

再放眼荊州的位置,魏蜀吳的交集地,荊州掌控在誰家手中,誰就可以擁有戰略主動權。

曹魏南下,需要拿下荊州;東吳窺視中原,垂涎益州,需要荊州;劉備抑制東吳,圖謀曹魏,需要荊州。

因此荊州就成了三國最重要的戰略策源地,兵家必爭之地。


鴻哥iouyh福小鋪


荊州氣候比較好,水資源豐富,是不可多得的產糧地。


而且處於三國的交界地,哪個國家得到它都有進退有度的便利。

荊州同時也是戰略要塞,易守難攻。


吃好喝好藥好


這首先是荊州的地理位置決定。諸葛亮在《隆中對》裡就提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荊州扼守蜀地向東的出口,順江而下可以攻擊東吳,而往北“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又可以威脅中原。諸葛亮將荊州評價為“此用武之國”不是沒有道理的。

其次荊州靠近長江、漢江、湘江交匯之處,水土肥沃,加上東漢末年北方軍閥混戰,大批士族流民南下避戰,荊州的農業得到極大開發,人口眾多,人才也是濟濟。得到荊州就得到了大量的人口和糧食,這在戰爭年代是非常寶貴的資源。

由此可見荊州的重要性。



不沉的經遠


荊州的重要性是由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當面決定的。

經濟上處於江漢平原,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是著名的糧倉。

政治上出於四戰之地,是連接魏蜀吳三國的紐帶,更是戰略要塞。

文化上處於平原地區,人口眾多,且素質相對較高,利於控制且利於補充兵員。


珍貴如wo


天時,地理,人和。在冷兵器時代,三者居一可得天下。可如今,卻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李勇8194


荊州,統稱荊襄九郡,是當時的大行政區劃,負責人是州牧,管軍管民,曹操就當過青州牧,袁紹當過冀州牧,劉備掛過豫州牧。荊州相當於今天的湖北、湖南、河南省全部或大部,佔據長江中游的魚米之鄉,當然是重要的戰略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