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偷拿了家裡的錢應該怎麼辦?

無名232227311


發現孩子偷了家裡的錢建議這樣處理:

1.發現孩子偷拿了家裡的錢以後不要打罵。

很多家長髮現孩子偷拿了家裡的錢以後,火冒三丈,對孩子又打又罵,這樣做孩子的童年容易留下陰影,會造成心理恐懼和傷害,如果發現這個問題不要打罵。

2.對孩子進行偷拿錢壞習慣的行為進行教育。

說服教育是第一選擇,舉例說明投自己家裡的錢,以後可能要偷別人的錢,多少人犯了罪,違法,都進了監獄,並播放相關影片進行直接教育,讓孩子明白這種行為不正確。

3.過一段要對孩子偷拿錢的行為進行驗證。

教育完了,過一段時間要對孩子的偷拿錢幣的行為進行驗證,看看孩子還偷拿錢吧,如果不偷了的話教育起了作用,如果還偷,就要進行深入的教育指導。

4.家長也要管理好自己的錢幣。

家長也要管理好自己的錢幣,不能將自己的錢幣亂放,很多孩子偷拿錢就是因為家長不善於管理自己的錢幣,導致孩子對於錢幣也不重視造成的行為。

5.由偷錢引申到別的方面進行教育。

正確引導孩子是關鍵,無論是錢幣還是別的,都不應該拿,要進行多次教育和指導。


嘉儀簡筆畫


孩子偷拿自己家裡的錢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但是對待不同年齡的孩子要遠擇不同的教育方法。

首先,年齡較小的孩子,一般在六七歲以下,其實這樣的孩子拿錢,在他的頭腦中沒有偷的概念,自己想買東西,尤其是想買自己最喜歡的食物的時候,就去拿了。我們需要父母做兩件事:一個是不要隨意放錢,把錢放在隱蔽處,一個是告訴孩子不經過大人的允許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私自拿錢,私自拿錢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第二,年齡較大的孩子,他們已經上學了,已經知道事與非,再私自拿家裡的錢就是故意的了,他們明知道這樣做不對,但還要做。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家大人要把錢放好外還要對孩子嚴格約束,有人說分情況對待,既孩子特別需,而且不是亂花錢的就要寬容,我認為不可以,孩子大了私自拿錢就是偷,除了批評外,可以適當懲罰,讓孩子長訖性。

第三,對孩子的零花錢要有度有數,也就是滿足孩子一般要求即可,錢給的越多越容易孩子學壞。

第四,孩子在家裡偷錢了不要四處張揚,這樣會嚴重傷害孩子自尊,應在家裡就把這件事處理好,孩子偷錢的事一定要早發現早制止,發現的早大部分孩子都會改好。


燭之光jy


小孩子偷拿家裡的錢怎麼辦?

明理的家長會這樣處理:

一,詢問孩子,最近零花錢是不是不夠,比如,孩子飯量增加,或者,看上一個喜歡的玩具。

二,詢問孩子,是不是在學校遇到困難了?比如,有學校欺凌事件,或者把同學東西弄壞了!

三,家長反思,是不是自己零花錢給的不夠,孩子有沒有養成上網吧,打遊戲的習慣。

總之,找到事件原因,不要批評孩子,根據孩子年齡判斷。

如果是零花錢不夠花,儘量給孩子增加一些,如果是孩子的問題,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可以擺事實,講道理。並且給孩子增加一些獎勵,家務活,或者提高成績,儘量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並且因勢利導。

家長在家裡也不要懶散,好像賺錢很容易的樣子,儘量讓孩子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家庭生活支出讓孩子參與進來,父母也不能自己亂花錢,而不給孩子零花錢。家長要以身作則。



自由自在愛生活


如果小孩子偷拿了家裡的錢,我覺得首先是家長的責任。因為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許是你工作太繁忙,也許是你沒有這個理念,也許是你教育方式不對,才導致孩子的行為,家長難辭其咎,應深刻反思。其次才是小孩子的問題。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那麼家長就要認真誠懇的對待——就像對待自己的朋友。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一般對錢沒有明確的概念,或許是出於好奇,或許是玩伴的慫恿,或許是家長沒把錢放好,孩子一時興起拿了錢,這時家長不能一味的打罵責罰,而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孩子知道錯哪了,並承認錯識。對於稍微倔強的小孩,你可以用比較委婉的方式,比如說:“你連錢都敢拿,還怕承認錯誤嗎?難道連這點男子漢的勇氣都沒有嗎?”。對於年齡較大或屢教不改的,如果不是家長力所能及的,那也只能交給別人來處理,比如警方,畢竟這也是為了孩子好。



用戶12345670wys888


這個問題要分三個年齡段來看:

一、特別小的時候:

  • 沒有偷的概念,只是拿著不放,大人只要用別的東西吸引他換回來就行了


二、有一點意識,但概念比較模糊:

  • 只是覺得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拿了,這個階段的孩子道德標準是模糊的,認知理解和大人完全不同。對他們來講拿人東西和砸碎一個瓶子都是犯錯,性質上的分別不太清楚。

  • 這個時候不能強硬的指責孩子,要心平氣和的溝通,告訴他正確與錯誤,這個階段是建立道德標準的好時機。

三、孩子比較懂事,行為接近於大人所說的偷:

  • 但在道德準則上並沒有我們這麼明確和強烈,對偷沒有厭惡的情緒,解決方法和第二類不同。

  • 首先不能打罵孩子,因為用打罵和恐嚇的方式,只能讓孩子認為這件事情的“結果”是可怕的,而非瞭解了事情的對錯。如果他確定結果對他無害,他仍然有可能去偷,沒有起到教育的作用。

  • 正確的做法是首先了解孩子偷東西的原因(不要帶著責備的口氣,要尊重他他才會講),有的時候可能就是對孩子這個舉動的誤解(想法可能很單純)。

  • 然後是表達情緒,比如傷心,難過,失望和愧疚,但絕對不是憤怒(引發恐懼),這樣的方式來建立道德標準會比較好。

  • 然後要鼓勵孩子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把所偷盜的東西歸還。如果偷的是家裡東西,偷爸爸的就由媽媽陪伴孩子,偷媽媽的就由爸爸陪伴孩子,向被偷的那個人道歉並歸還財物。(家長要學做戲精)

最後,每一次好和壞的經歷都是教育的機會。

  • 小朋友偷東西是普遍現象,是眾多錯誤當中的一種,發生之後用良好的方式進行溝通,解決問題比沒有發生沒有溝通要好。
  • 所以家長一定要控制情緒,正確理解這個問題再做判斷。

最近在錄小視頻專門講偷竊、說謊等問題的解決思路,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隨意粑粑Ken”

隨意粑粑Ken


1、孩子“偷錢”首先必須有懲戒,先“揍”一頓也是可以的(孩子大部分犯錯行為以教育為主,過紅線必須有懲戒)。

2、瞭解清楚孩子“偷錢”的用途,“偷錢”背後隱藏的危機更應該引起家長重視。

3、如果“偷錢”用途是用於有意義的事情,必須教導孩子拿錢可以和爸媽商量,爸媽一定會支持(家長也要檢討平時是否過於拒絕孩子訴求,以至於孩子揹著做出“偷錢”行為)。



行之家庭教育


偷錢這事兒,我們小時候都應該做過。為什麼呢?那時候餓、窮,看到吃的流口水,很想吃,很想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說真的,那時候的我們,挺可憐的。

同樣的,現在自己的孩子發生了,換位思考,孩子可不可憐?他為什麼偷?為什麼要錢不敢說?做家長的,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呢?

1、發現孩子偷錢,首先,瞭解孩子為什麼偷錢?偷錢做什麼用?偷錢不一樣就是性質惡劣的,我們不要自以為是的認為孩子不對,連解釋的權利不給孩子。再根據孩子的回答來想辦法。

如果從答案中瞭解孩子這個是不良行為,給孩子講故事、看繪本,說明偷盜的性質以及可能引起的後果,或者進行易位,體驗一下被偷的感覺,讓孩子感受這種偷與被偷的體驗,從而判斷這種行為是否可以繼續。

2、跟孩子一起討論:零花錢。零花錢從那裡來,用來做什麼的?我們可以怎麼用?來一個約定。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錢,家長給孩子提供孩子所喜歡的存錢罐之類的,讓孩子自己學習支配自己的零花錢。有自由就會有約束,誰都珍惜屬於自己的東西。這一個管理不僅僅是對零花錢的一個管理,更是對孩子自己本身的一個管理。

3、定時跟孩子清數零花錢,再討論零花錢的用處。存下來的零花錢是孩子的了,請家長尊重孩子的想法並支持。

孩子是一張報紙。你往孩子畫什麼,孩子就會留下什麼。如果你給孩子是一個自由、有權利的事情,孩子一定會回報你一個藍色的天空、綠綠的草地。如果你給孩子留下的是鞭痕和巴掌印,孩子同樣也會給您和下一代留下同一樣的東西。


包治百病Daydream


我小時候也偷過一次,當時大概六歲吧,一個院子的孩子都去買冰棍了,我家大人不在,自己要面子就私拿了五元。老媽比較細心,那時候錢也值錢,少了錢立馬就追查到我身上了。沒打我,恐嚇我今天小偷小摸管不住手,明天就會走在路上人人喊打,再以後進監獄吃牢飯一輩子都完蛋,又教育我缺什麼只要跟父母開口合理的都會支持。後來老媽按周給我發五毛零花錢,那時候赤豆冰棍才1.8毛一根,滿足了我的基本需求就再也沒偷過錢了。


上帝在注視著我


孩子對事務的認知,對世界的認識,往往都是來自父母。對於孩子來說,他不可能天生來就明白什麼叫對錯!比如很多家長以逗孩子打自己為樂趣,其實無意中錯誤的暗示了孩子,讓他認為打人是正確的,甚至小事被父母袒護輕易過關,更是加強了他的錯誤認識,他會認為打人是正確的,打人是沒有後果的。將來鑄成大錯的也都是這類人。他們的父母也都是自食其果的人。那些新聞裡毆打父母的,無一例外都是溺愛出來的熊孩子。

所以合格的父母,在孩子犯錯誤時,要嚴肅的明確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是錯誤的。要讓孩子從父母的態度中明確知道對錯,形成觀念。有的人還說什麼要側面婉轉,要注意態度和藹。還能再白痴一點嘛!

孩子拿了錢,要明確告訴他,不告而取就是偷,哪怕是父母的錢也不許私自拿。不要覺得錢不多,無關緊要。要明白蟻穴潰堤。新聞裡有下崗工人的孩子,打遊戲,要直播打賞,把父母辛苦的血汗錢揮霍了,你覺得孩子可恨嗎?你覺得孩子是突然變成這樣了嗎?都是點滴小事兒時父母沒有及時糾正,最後造成的這種結果。拿你10塊去買糖,你不管,還覺得孩子長本事了,自己會購物了?對嗎?拿100在乎嗎?未來拿著你銀行卡出去造幾萬幾十萬你心疼嗎?自己家拿不到錢,同學裡玩,把人家父母錢包順走了,你怎麼說?


實現一個曉目標


旁敲側擊,當小孩說發現錢少了,找不到就報警看他反應。如確定他拿了不明說再找坡下,是不是自己放其它地方了,說一處他知道的地方然後去另處暗中觀察。如小孩放回你說處輕描淡寫說自己糊塗了,再問小孩有沒實際需求要用錢,記住重點是正當需求要教會小孩跟大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