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仙花之鄉”在哪裡?


水仙花,向來被人們視為純潔、美好、吉祥的象徵,是中國傳統名花之一,素有“凌波仙子”之美稱。

都說水仙花,江南處處有,但若通過數據查看,發現以上說法有語焉不詳之處。嚴格地說,從分佈上看,以福建漳州市為最重頭,其他則分佈在上海崇明島、浙江舟山群島和福建平潭島。當然也有不少地方有自然生長的水仙分佈,因數量太少而無法佔上份額。值得稱奇的是,在各地水仙中,唯漳州水仙鱗莖碩大,箭多花繁,色香美鬱,素雅娟麗,故有“天下水仙數漳州”之美譽。

漳州水仙花有文字記載,始於唐景雲元年(710年)。唐人丁儒在一首《歸閒詩》中詠:“錦苑來丹荔,清波出素鱗。”其中“清波素鱗”形象地勾畫了水仙花的形態。宋代人許開也寫過《水仙花》一詩,詳述水仙產於漳州及其風貌,十分傳神。在這裡,我發現最常被人引用的是蔡坂村《張氏家譜》的一則記載:明景泰年間,在河南為官的族人張光惠告老還鄉時,船過洞庭湖,從水面拾得兩顆水仙花頭帶回家鄉,在圓山腳下的琵琶坂種植。此後水仙花日益繁衍,擴至鄰村,到清代末葉,面積已達到八百餘畝,並始銷往吳越等地。

事實上,清康熙年間漳州龍海的石碼港就設立了海關,水仙花已成為當時大宗的出口商品,遠銷東南亞和歐美等國家和地區。至今,漳州的水仙花栽培面積仍居全國之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水仙花之鄉”。

當然,漳州水仙花不是因栽培面積居全國之首而笑傲花壇、聲譽遠播的,這主要是得益於九湖鎮水仙花主產地的地理、氣候的得天獨厚。九湖鎮圓山南麓是一塊平原,因向陽遮陰,山泉長流,土壤疏鬆,排水良好而使花田溫暖溼潤,構成了一個得天獨厚的栽培水仙花的優良環境。而實踐又告訴人們,一顆可愛的水仙花,絕非天然生成。這裡的花農,多少年來,每一年都在精心選擇水仙花種,其主要的選擇標準,可概括為六個字:莊、形、色、實、底、頸。據說,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